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不殺生而後能放生即菩薩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天在這個地方,我們讀這一句經文,我們也把它特別約束在五戒上,希望對於五戒要有比較深層的認識。五戒是佛法的根本大戒,前面四條“殺、盜、YIN、妄”是性罪,性罪是你不受戒也犯罪,決定不是好事情;末後一條叫遮罪,遮罪它本身沒有罪,它是屬於防御的性質,就是不飲酒。為什麼?酒醉之後亂性,不能控制自己,往往犯殺、盜、YIN、妄。這種情形我們在現代信息、報章雜志裡面常常看到,許許多多犯罪的,大概都與飲酒離不開。確確實實酒是幫助犯罪的增上緣,所以佛法特別把它列入在重戒,這個很有道理。

  戒跟善有差別,前面我們講了十善,五戒前面四條,在十善業道裡頭都講過:不殺生、不偷盜,十善裡面講不邪YIN,五戒對在家同修來講也是講不邪YIN,對出家的是講不YIN欲。不妄語,十善裡頭也有。戒跟善,差別在哪裡?差別在用意不相同,希求的果報不一樣。修善的目的是要得人天福報,目的在此地。像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不殺生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不偷盜得大富大貴的果報,不邪YIN得相貌端莊的果報,所以它是求世間果報。戒律的目的就不一樣,佛法的教學,實在講就是教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持戒的目的是要得清淨心,目標不一樣。決定不求人天福報,求清淨心、平等心,這是屬於定;因定開慧,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發慧,智慧就開了。所以戒定慧是性德圓滿的流露,而十善則是性德裡面的一分,不是圓滿的,是一分。善跟戒,我們要有能力把它清楚的辨別,因為在形相上是非常接近,用心、果報不相同。

  五戒前面的四條,“不殺生”,我們曉得九法界有情眾生,即使蚊蟲螞蟻、蜎飛蠕動,哪一個眾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這些眾生,尤其是六道,沒有覺悟,執著這個身就是我,殺害牠,不但前面講是性罪,什麼叫性罪?違背了性德。性德是什麼?性德是大慈大悲,違背性德稱為性罪。你殺害一切眾生,你傷害了你自己本性裡面的慈悲心,同時還要引發這個執著的眾生,牠報復,跟牠結下這個怨恨,牠不會放過你的。

  佛門的同學,我相信你們很多人都讀過《三昧水忏》,你看看悟達國師他的冤親債主,居然跟他十世;這在世間輪回轉世十次,還是跟著他,找機會來報復他。悟達國師不錯,十世都出家、都修行,出家修行有護法神保佑,這個冤親債主沒有辦法報復。到第十世,他修行的功德愈來愈殊勝,做了皇帝的老師,國師。皇上供養他一個沉香寶座,他接受之後心裡很歡喜,生了一點點傲慢心,就是感覺得非常榮耀,感覺得有一點驕傲。這個念頭一生,護法神離開了,冤家債主找上門來,害了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了。我們從這個故事裡面要知道警覺,跟人家結的這個冤仇,生生世世他都不饒過你,他都在等待機會報復,這個事情麻煩!一個是損害自己性德,一個是招惹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所以真正覺悟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無論我們受人家的毀謗、侮辱、陷害,乃至於殺害,我們曉得是過去生中的冤業。如果沒有這個冤業,他為什麼不害別人,他來害我?肯定過去生中有過節,現在果報現前了,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很明白,怡然承受,一絲毫怨恨心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沒有,這個帳了了。縱然這個身被殺害,這個帳也了了,決定沒有報復,決定沒有瞋恚。身雖然被人害死,被人殺掉,神識上升了,如果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得生。

  對於一切冤親債主,真正覺悟的人是感恩戴德。所以我們常講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冤親債主給我們做逆增上緣,順境善緣幫助我們提升,逆境惡緣也幫助我們提升。我們得學善財童子,善財童子一生能夠圓成佛道,就是這個本事。培養自己純淨的心、純善的行,沒有一絲毫不淨,沒有一絲毫不善,一生圓滿菩提。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應當全心全力效法善財童子。

  所以對於極小的動物不能夠傷害,冤家對頭也不能夠有傷害的念頭。不但是不能殺害,叫他因我而生煩惱,我已經有過失了。菩薩怎麼辦?菩薩,人家不歡喜我們,我們躲避,我們遠離,不要讓他生煩惱,這是菩薩道、菩薩心、菩薩的行為。這樣這一條戒才算持得有功夫,在心地上用功夫,把傷害一切眾生的意念斷掉。

  這個禁戒不但要持,我們能夠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這叫持戒。如果更積極的,不但不殺生,而且能發心護生,這就變成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小乘戒屬於自利,菩薩戒是利他。我們不殺生是屬於自利,護生這就是利他,利他就變成菩薩戒。我們不但不偷盜,不偷盜是自利,反過來我們能夠普遍的布施,能夠處處幫助別人,捨己為人。不偷盜,反過來也是菩薩利益眾生,普度眾生,都在這個念頭上看你怎樣轉法。佛法、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念之間。

 

上一篇:淨空法師:五戒是佛法中根本大戒
下一篇:淨空法師:戒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