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家長,什麼是教育?假如我當校長,一進門來,我絕對不會問他說:你有沒有行政經驗?我也絕對不會問他說:你會不會辦活動?我一定會問他什麼是教育?看他會不會答。諸位朋友,什麼是教育?你要是回答不出來,要冷靜,我們干教育干了多少年?孩子都十歲!干教育干多少年了?十年,請問給了他什麼?對!所以當老師、當父母的,學為人師、學為父母,要趕快學,學好了再去結婚。不然會怎麼樣?人生會好像被很多事情推著走,你很無奈,好像啥我都沒准備好,怎麼都來了!還沒准備好,兒子已經兩、三個了。
所以什麼是教育?中國的《禮記.學記》一句話就講透了,(經典要讀!)“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一句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都拉出來,就一句話,不用再寫一本書了。來,長什麼善?救什麼失?這個救失,過失。中國最重要的教育綱領在《三字經》中,所以《三字經》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必須長善,透過教育把他善良的本性引發出來。但是“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因為沒教好,所以現在有壞習慣,所以要趕快把壞習慣導回來。所以一個人未論行善,先須什麼?改正過失。不然你孩子一些壞習慣沒有改掉,縱使每天有在學習一些善,但是就好像一個桶子底下破了幾個洞,水再怎麼加,底下都漏掉。所以教育孩子先對治習性,對治壞習慣。
現在的孩子有什麼壞習慣?來,諸位家長說說看,來,都沒有嗎?那我要回去了。老師就是有得教才教,來,什麼問題?不孝順父母、對老師不敬,無禮;沒大沒小,這也是無禮。還有沒有?叛逆,叛逆昨天我們有說過,叛逆也是無禮。自私、自大,還有沒有?傲慢;還有沒有?懶惰;好,還有沒有?講一句頂十句,這也是無禮。浪費。我們搜集一下十大罪狀,還有沒有?好高骛遠,其實這個都有傲氣在裡面,一個人謙卑不會好高骛遠。沒有愛心,自私怎麼可能有愛心?對不對?沒有耐性、怕吃苦,懶惰了怕吃苦,懶惰延伸出來很多問題。他假如很浪費,他又很懶惰,懶惰久了就不耐煩,對人就無禮。懶惰久了不感恩,覺得每個人做的都是應該的。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壞習慣,這會互相牽連,慢慢那個壞習慣會一直延伸出去,都相連。所以對治很重要。
我在海口,有些家長一走進來,剛好我們中心很長,門口在那裡,一進來,辦公室在這裡,沿路他就告訴我:“我兒子很自私,我兒子很懶惰,我兒子不好學,我兒子很浪費,我兒子很沒耐性”,一路把他兒子的問題講得很清楚。結果走進來,我說:你一定口渴了,我幫你倒杯水,你請坐。馬上給他倒一杯水給他喝,喝下去之後,我就問他:孩子自私是結果,請問原因在哪裡?他就愣住了。
孩子懶惰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孩子沒有耐性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孩子無禮是結果,原因在哪裡?諸位家長,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每天在那邊擔心結果,因種不對,我們只是等著收割,絕對不可能盼到好的收獲的!因為下錯種子。所以要改善孩子只能從因上改,絕對不能從結果改;你從結果改,只會跟他愈來愈水火不容。你只要每天罵他,“你怎麼那麼自私,怎麼那麼無禮”,我跟你保證,一定愈來愈嚴重,相不相信?你一直說他的壞,他就說:好,我就如你所願。所以你正面在結果跟他沖突,沒有用的,要從因上改。
這位家長馬上愣住了,我活這麼大,怎麼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孩子自私是結果,因在哪?跟誰學的?父母,你怎麼這麼老實。諸位朋友,我們都很健忘,來,我們回到孩子一、兩歲,兩、三歲的時候,我們現在藉這個小叮當的時空穿梭機回到從前。好,回來了,父母跟孩子一起在餐桌上,爺爺、奶奶也在,諸位家長,你第一口菜夾起來給誰吃?給兒子,標准答案,來,掌聲鼓勵一下。“兒子,這個菜是媽媽特別為你煮的,來,多吃一點”,爺爺、奶奶不甘示弱,“乖孫子,這兩道菜也很好吃”,統統幫他夾,誰的菜最滿?小孩子的菜最滿!誰最大?小孩最大。所有的人都要幫他夾菜,所以小皇帝出來了,小公主出來了。
好,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所以皇上的脾氣怎麼樣?很大!現在孩子脾氣大不大?很大,怎麼出來的?有沒有找到原因?你事事都順他,順他九件事,第十件事不順他,保證他怎麼樣?大吵大鬧。而當他在發脾氣當中,家長假如沒有原則,就會俯首稱臣,“好!好!買給你”。你是屢敗屢退,他是攻城略地,所以孩子對你的底細一清二楚。當所有的人都為他服務,他想到誰?他第一個念頭想誰?自己。所以會不會自私?會不會?都從這點點滴滴當中開始自私,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所以很多爺爺、奶奶,孫子說:奶奶,我口渴了,幫我倒杯水。奶奶說:孫子終於想到我了。畢恭畢敬趕快去倒水,顛倒了,所以孝都顛倒了。
所以《大學》有一句經文,大家要注意,“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順序重不重要?你這個菜的先後順序夾對了,孩子為人子的孝道就學到了;但是你這口菜的順序夾錯了,他為人子之道就沒學到。不要小看一口菜,當你是先夾給父母,當你演出孝、演出德行,孩子看了會怎麼樣?對你尊敬,對你效法。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很有德行,我們內心都會生歡喜,更何況是孩子這麼清澈的心靈!所以有沒有找到原因?
所以冰箱打開來,水果拿出來,先拿給誰吃?父母吃。幸好我爸爸水果拿對了,不然我今天就不是站在這裡,我一定是敗家子,為什麼?因為我是獨子,我又是長孫、又是長曾孫。假如爺爺、奶奶都寵我,完蛋了。所以我記得小時候要被我爸爸處罰,我的爺爺、奶奶都會站在那裡說:誰叫你要犯錯,被處罰是應該的。走,就把我奶奶帶上去。我那時候覺得他們真是很無情,害我都搬不到救兵。現在真正學教育了,才知道我的爺爺很有智慧,知道教育孩子原則一定要一致。只要這個家庭的教育原則不一致,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會跑到那個躲在他後面就沒事的那個長輩後面。所以當一個孩子犯錯的時候,他不是先想到我錯在哪,而是先看看躲在誰後面就可以沒事。孩子的聰明用在哪?沒有用在改過,用在逃避責任。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裡(所以一差“一丈都差九尺”)。
所以我父母拿水果出來都先給爺爺、奶奶吃,所以我們從小就習慣了。等我有資格打開冰箱的時候,自然而然拿出來就是給爺爺、奶奶先吃。哪有對爺爺、奶奶孝順,對父母不孝順的,有這種事?不可能。現在有些媽媽買了一些很貴的水果,還把它藏起來,然後看公公、婆婆去睡覺了,趕快拿出來,“兒子,來來來,這個很貴,一斤多少錢,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你兒子吃得很高興,學得很徹底,這樣的孩子以後買水果誰吃?給老婆吃,你相不相信?都是用好惡在對人,不是用理智,不是用本分。所以你看現在人都教得很薄情,那都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有原因,因為他的孝、他的德沒有被啟發。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我們還是順天道而行,不然你會累死。一定要循著聖賢人的教誨來做,你的孩子會教得好。所以明天會不會夾菜?學了就要做,“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自私找出原因來了!
再來,無禮。你有教孩子禮儀的舉手?你看這麼少的人教,他怎麼會呢?所以孩子不會是正常的,我們沒有資格罵他們。因為沒有教,就好像昨天那個孩子,做人原來要孝順,做人原來要禮貌,沒有教。我還跟一些家長溝通,我說那個孩子遇到長輩要鞠躬問好;他說:還鞠躬問好,他看到你能對你笑一笑就不錯了!還跟你問好。這個話對不對?你看教育孩子抓的是最低標准,所以教出來會怎麼樣?“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下,了無所得”。
所以諸位注意去看,你坐在那個火車站前面,你看那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眉毛都跷起來,目中無禮。從小無禮,等他的心無禮的時候,他的相貌就會轉,相由心生。所以平常時候,我在火車站也沒有浪費時間,我都看看現在的年輕人面相怎麼樣,因為以後他是國家的棟梁,我也很緊張。所以我們去講課,中學、大學都講,希望他們得到聖賢教誨能夠把態度、心念轉過來。所以要教。
我帶了一年畢業班,在帶了幾個月以後,我很多的同事說:“你帶得很好”。其實哪帶得好,每天使出渾身解數對付學生,都快累死了,還帶得好。很怕今天沒有法寶拿出來。結果我就跟我同事講:我還差得很遠。他說:別說別的,光是你們班的禮貌就差很多。後來我才發現,對!禮貌確實很好,因為我叫蔡禮旭!那為什麼孩子禮貌變很好?因為我們每次帶隊下去,看到所有的老師都跟人家問好,後面幾十雙眼睛看著你。所以你那個風氣就感染到學生,所以他們很快也都對其他的老師很親切,很有禮貌。所以上行下效,要教。
你有教過你兒子打電話的舉手?你有教過你兒子接待客人的舉手?你一天不教他恭敬,他一天長傲慢、長冷漠。你看現在孩子,隔壁班老師來了,他看到,“老師,隔壁班老師找你”,這樣有沒有禮貌?人家到家裡來,“媽,有人找你”,你們有沒有警覺到,這都是無禮的表現。他都捨不得移開他的電視,對人、對長輩視若無睹。一個孩子沒有恭敬心,這一輩子會有大成就嗎?絕對不可能。所以禮貌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