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1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實念佛

 

(二)判別教法

 

2.出世本懷

 

(1)入佛知見

 

大事因緣

出興於世

 

原夫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因緣者,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成佛而已。第以眾生之根性不一,故如來之教法萬殊。是以一代時教,隨機演暢。法門雖浩若塵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歸元,皆證即心自性。(增廣上.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法華會上

方暢佛懷

 

佛祖種種言教,無非指示眾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歸悟,復本還元而已。然眾生機有淺深,迷有厚薄。不假種種言教開導,種種法門對治。則迷雲障於性空,何由令其一一徹見心月也哉?以故如來最初成道,演大《華嚴》。直談界外大法,不與權小所共。俾宿根成熟一類大機,同證真常,誕登覺岸。復以鈍根眾生,未能得益。遂為循循善誘,隨機演說。或以五戒十善,攝彼人天二乘,令其種入佛道之勝因。或以四谛、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攝彼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令其得證佛道之近緣。始自「阿含」,以迄「般若」。莫不曲順根性,而為宣說。令其漸次增進,就路還家。佛之本懷,秘而不宣。迨至《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開跡顯本。人天權小,皆是一乘。客作賤人,實長者子。普授三根之記,大暢出世本懷。與最初《華嚴》,始終互映。可謂一大事因緣,全體咐囑,了無余蘊矣。(增廣下.佛光月報序)

 

(2)暢說淨土

 

欲暢佛懷

別開淨土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者,欲令一切眾生,悉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各得成佛而已。以眾生根性,大小不一,致如來法門,權實不同。由茲如來普度眾生之心,不能大暢。故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若凡若聖,同於現生,出此苦域,生彼樂邦。上根則頓證法身,中下亦同登不退。令眾生同出生死,暢如來出世本懷。其為利益,莫能名焉。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續編下.南京三汊河創建法雲寺緣起碑記〔民二十二年〕)

 

大覺世尊,愍諸眾生,迷本妙心,輪回生死。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眾生機,說種種法。雖大小權實不同,偏圓頓漸各異。要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成佛而已。然眾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不能直下暢佛本懷;又為末世眾生業障深厚,智慧淺薄,壽命短促,知識稀少,匪仗佛力,決難了脫。於是特開一「總攝初中後法,普被上中下根」之淨土法門。俾彼已證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斷煩惑者,亦出輪回。其為利益,超出一代時教之上。以一則專仗自力,一則兼仗佛力。譬如跛夫,盡日只行數裡,若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洲。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續編下.企廬蓮社緣起〔民二十四年〕)

 

真如法性,生佛體同。迷悟攸分,苦樂天殊。故我世尊特垂哀愍。雖於塵點劫前,早成佛道。又復悲運同體,慈起無緣。不違寂光,示生濁世。出家修行,成等正覺。拯彼迷流,同登覺岸。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隨順機宜,循循善誘。大機則示以五蘊皆空,六塵即覺,畢竟一法不立,直下萬德圓彰。小機則曲垂接引,為實施權,令其漸培佛種,以作得度因緣。如上隨機所說種種法門,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故於如來普度眾生之懷,未能究竟舒暢。由是於諸法外,又復特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指極樂世界,以為本有家鄉;指阿彌陀佛,以為無上慈父。令其發菩提心,持佛名號,以深信願,求生西方。果能拳拳服膺,念茲在茲。則以己信願,合佛誓願。生佛相契,感應道交。現生則業障消滅,福慧增崇。臨終則蒙佛接引,托質寶蓮。其有惑業已斷,則即登補處,速證佛乘。縱令博地凡夫,通身業力,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既往生已,即得迥出凡流,高預海會。惑不期斷而自斷,真不期證而自證。此之法門,全仗佛力。喻如跛夫日行數裡,若乘轉輪聖王輪寶,則頃刻之間,遍達四洲。是輪王力,非己力也。畢世修行者,固然如是。即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若能志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視眾生,猶如一子。於善順者,固能慈育;於惡逆者,倍生憐憫。子若回心向親,親必垂慈攝受。

又復眾生心性,與佛無二。由迷背故,起惑造業,锢蔽本心,不能彰顯。倘能一念回光,直同雲開月現。性本不失,月屬固有。故得歷劫情塵,一念頓斷。喻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此實一代時教最妙之法,上聖下凡共由之路。遍透九界之機宜,極暢如來之本懷。猗欤懿哉!何可得而思議也。

及至大教東來,廬山創開蓮社,一唱百和,無不率從。千五百余年來,潛修顯化者,多難勝數。舉其尤者,元魏則有昙鸾,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善導、懷感、飛錫、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如上諸師,悉皆道超十地,德震九重。無一法而不通,惟此法以是尚。宋則有永明、昭慶、四明、長蘆。永明則匯禅教律,歸於一心,作四料簡,偏贊淨土。昭慶則血書《華嚴》,社結淨行,宰輔牧伯,爭先歸依。四明則鈔述《妙宗》,理極觀道。長蘆則擬結蓮社,大聖書名。明則有楚石、妙葉、蓮池、蕅益,清則有省庵、夢東。莫不宗說兼通,行解相應。專重淨土,普勸修持。(增廣下.陝西南五台山大覺巖西林茅篷專修淨業緣起記)

 

諸法本源

一道同歸

 

淨土法門者,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也。為諸法之本源,舉凡聖而悉度。上中下三根普被,禅教律一道同歸。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允為九界眾生歸真之快捷方式,大暢本師釋迦出世之本懷。溯自法流東震,遠公首開蓮社。從茲志慕西方高人,各承宗風,化被全國,兼及外域。雖千余年來,不無隆替之跡,而眾生心中,常存歸向之誠。(續編下.無錫西方殿緣起碑記〔民二十二年〕)

 

特說三經

全收九界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無一法不從此法建立,無一人不受此法鈞陶。以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隨眾生根性而說。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機,或契機而不能徹契至理。因茲如來出世度生之本懷,郁而不暢。眾生即生了脫之大法,卷而未舒。《華嚴》雖已導歸西方,而人天權乘未聞。諸經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門綱要未著。由是如來興無緣慈,運同體悲,特於方等會上,說彌陀淨土三經。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闡如來成始成終之妙道,示眾生心作心是之洪猷。機理雙契,凡聖齊資。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治。如十方虛空,萬象總含。普令聖凡,現生成辦道業。大暢如來,出世度生本懷。倘如來不說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於現生了生死者。(續編上.續編發刊序)

 

諸佛舒舌

證誠決疑

 

眾生心性,與佛同俦。由迷背故,輪回不休。

如來慈愍,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

無奈根性,萬有不齊。非出格人,決難出離。

因茲特開,淨土一門。普攝一切,上中下根。

五逆十惡,地獄相現。一念投誠,即登彼岸。

等覺菩薩,德與佛齊。尚須往生,方證菩提。

博地凡夫,具足煩惱。不肯念佛,如何是好。

寄語世人,同生信願。執持佛號,始終莫變。

待至臨終,蒙佛接引。頓出五濁,直登九品。

見佛聞法,親證無生。乘大願輪,普度有情。

淨土法門者,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之法門也。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上而至於等覺菩薩,位鄰佛果,尚須往生,方成正覺。至頓至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以故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一音贊歎,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謂「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而我世尊,自敘宿因,謂「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令其聞者,信受奉行,以究竟暢己出世之本懷而已。

然此法門,甚深難測,雖經諸佛本師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猶復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識,猶或疑之;不但知識不信,即已證真谛、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猶或疑之;不但小聖不信,即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即法身大士,雖能谛信,尚不能窮源徹底。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惟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增廣下.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並序〔代王弘願作〕)  

 

預鑒機宜

特開此門

 

淨土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通規。亦為末法時代一切眾生,仗佛慈力,即生了脫之要道。良以如來所說一切法門,無非令眾生出生死,成佛道耳。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能於即生了脫者,雖在正像,尚不多見,況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稀少,邪外縱橫之時乎?由是如來預鑒機宜,特開淨土一門,俾一切若聖若凡,上中下根,同事修持,同於現生往生淨土。上根則速成佛道,下根則亦預聖流。較彼一代所說仗自力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議,加以眾生信願行力,則無論功夫淺深、罪業輕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以故如來於諸大乘經,鹹皆帶說,如《華嚴》、《法華》、《楞嚴》等。其專說者,則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此三經中,凡彌陀之誓願、淨土之莊嚴、三輩九品之生因、十方諸佛之贊歎,悉皆顯示無遺。而《阿彌陀經》,言簡義周,最易受持,由是古人列為日課,無論若宗若教若律,皆於暮時讀誦,是舉天下之若僧若俗,無不以淨土為歸者。然雖如是行持,若不谛審佛祖立法之所以然者,猶然不以求生西方為事,殆所謂「日用不知,習矣不察」者乎?即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門,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實難即生做到。倘惑業未能淨盡,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畫餅,且有「因福造業、後生墮落」之虞。由是言之,誠堪畏懼。須知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與通途法門並論。若不明此義,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佛說難信,蓋即指此。若無此執,則誰不信受奉行焉。(增廣下.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而其全體大用,悉在眾生一念心中。但以迷而未悟,遂致於本無生死中,妄受生死輪回之苦。故我釋迦世尊,特垂哀愍,示生世間,以施拯濟。於是棄捨國榮,出家修道,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欲使一切眾生,悉皆徹證自心,圓成佛道。於是隨機說法,應病與藥。俾彼善根成熟者,頓證無余涅槃;善根未熟者,隨分各得利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雖則大小權實不同,偏圓頓漸有異。在佛本心,無非欲直授己所證之覺道,以機多不契,故不得不曲垂方便以攝受耳。致於出世本懷,未能頓暢。由是

於常途教理外,開一特別法門,所謂念佛求生淨土,使彼若聖若凡,若愚若智,同於現生,出離生死。俾已破無明者,圓證法身;具足煩惑者,亦登不退。其功勳利益,出於一代時教之上,誠可謂至圓至頓之教外別傳也。以故一切大乘經中,無不顯闡贊導;一切菩薩祖師,無不依教奉行。以其為三世諸佛普度眾生之大道,九界眾生圓證佛果之妙法也。及至大法東來,遠公大師,首於廬山東林,宏揚此法。一時缁素高人,鹹皆雲集川赴。而廬山之名,淨土之法,人皆景仰而修持焉。自茲厥後,所有律教禅密,莫不以求生淨土為返本還元之末後一著,以故蓮風扇於中外,法利遍及古今。況茲時丁末法,人根陋劣,更宜專修此法,以期現生了脫。(增廣上.廬山青蓮寺啟建蓮社緣起疏)

 

淨土法門,乃如來普度眾生之特別法門也。如來愍念眾生,示成正覺。俯順群機,循循善誘。大根則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斷惑證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則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趨吉避凶,為入道方便。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皆須斷盡見思二惑,方可出離分段生死。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生死,進少退多,以道不勝習,業能縛心。譬如坯器未燒,經雨則化。雖有前功,了無所益。以是之故,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俾若凡若聖,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則以己信願,感佛慈悲。感應道交,必蒙攝受。迨至臨欲命終,即得隨佛往生也。既往生已,則已斷惑者,速證無生;具業縛者,亦登不退。從茲親炙彌陀,參隨海眾。熏陶化育,染如來之妙香。障盡智圓,復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機,曲護初心,惟此法門,最為第一。如來之恩,廣大周至。雖天地父母,莫能喻其萬一也。(增廣下.西方公據重刻序)

 

一代時教

皆莫能及

 

娑婆世界,以音聲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離。而芸芸眾生,迷真逐妄,背覺合塵,久經長劫,輪回生死。於是動我釋迦世尊同體悲心,特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門,俾上中下根,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其成就大機,頓證法身;俯提劣機,速出生死。一代時教,皆莫能及。以故西天東土之出格高人,莫不以此自行化他,由其為「入道之妙門,成佛之快捷方式」故也。(增廣下.生西金鑒序)

念佛法門,為一切法門之大海。非其它法門,如小小溝渠可比。(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聖誕日開示法語)

 

暢佛本懷

惟在於淨

 

了君大事惟修淨,

暢佛本懷在往生。

(續編下.楹聯/ 念佛堂)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一代時教,浩若淵海。其究竟暢佛普度眾生之本懷者,惟淨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上聖若肯回向,速得圓成覺道。仗佛慈力,與惟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增廣下.往生論注跋)

此一段光明,非因非果,非聖非凡,非斷非常,非生非滅,亘古亘今,照天照地。佛未出世,祖未西來,人人具足,無余無欠。無奈眾生在迷,懷寶受困。反承此照天照地之光,起惑造業,輪回六道。於是世尊欲施濟度,示成正覺。當其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時,乃浩然歎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於是隨機施化,對病發藥。由眾生根器不等,故其所說,或漸或頓,或實或權,種種不同。雖則設諸方便,無非曲誘眾生,令其各各徹證此之心光,究竟成佛而已。所謂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始則千機並育,終則一道同歸也。

又以鈍根眾生,現生不能了脫。則輪回生死,了無底止。以故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俾未斷惑者,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已斷惑者,仗佛慈力,速證法身。普使上中下根,若聖若凡,同證真常,誕登彼岸。極暢如來出世之本懷,徹獲眾生本具之佛性。猗欤佛恩,窮劫莫贊。及至大教東流,遂以此法,目為「蓮宗」。以其念佛求生西方,蓮花化生,得預蓮池海會,親炙彌陀世尊,及觀音勢至,諸上善人故也。(增廣下.劉圓照居士摸象詩序)

 

仗自力者,百千萬人,難得一二即生了脫。以其必須定慧具足,惑業淨盡,方可如願。倘惑業尚有絲毫未盡,則生死輪回決難出離。仗佛力則信願真切,萬不漏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根則速證法身,下根則帶業往生。如來度生之懷,唯淨土法門,方能究竟舒暢耳。(增廣上.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竊聞淨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統攝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書,可以包括無余;廣說之,雖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諸祖師之妙義,亦诠不盡。縱饒盡大地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又豈能盡?良以淨土本不思議故也。試觀《華嚴》大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則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者,有由來也。文殊發願,普賢勸進。如來授記於《大集》,謂末法中,非此莫度;龍樹簡示於《婆沙》,謂易行道,速出生死。則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者,豈徒然哉!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腳注」也。不但此也,舉凡六根所對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何一非闡揚淨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何一非提醒當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廣說其可盡乎?(增廣上.與悟開師書)

  

善護群機

歸於淨土

 

如來知見,眾生同具,佛若不說,誰能自知?故我世尊,示生世間,成等正覺,普為九界眾生,隨機宣說妙法。必使機理雙契,解行俱圓,以致斷惑證真,復本心性而已。又以「鈍根眾生,斷證難期,一經再生,進一退萬」、「一乘上士,親證法身,不歷僧祇,速成佛道」等因緣,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法門。俾九法界上聖下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上士則圓滿菩提,下根亦親登不退。其保護撫育之恩,窮劫說不能盡矣。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當此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希少,魔外縱橫,若無此法,其何能淑?以故法流震旦,二千年來,所有知識,或專或兼,或顯或潛,各修此法,以期究竟自利利他也。(續編下.圓瑛法匯序〔民二十二年〕)

 

甚矣!眾生之昏迷倒惑,莫能自悟也。背本具之如來智慧,逐幻現之眾生根塵。於空花幻影之聲色貨利,起愛憎執著之貪瞋癡心。貪瞋癡既起之於心,殺盜YIN便作之於身。自茲久經長劫,互相報復,從苦入苦,無所底止。縱或戒善禅定自修,得生人天善道。而惑業未斷,福盡猶復墮落,輪回六道,了無已時。然得人天者如客居,墮三途者如家鄉。如是則不但三途可畏,雖人天亦復可畏也。於是大覺世尊,特垂哀憫,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順眾生,說種種法。大根則直說一心具造之理,令彼親得證悟;小根則詳示三世因果之事,令彼漸次修持。既知此理此事,誰肯懷珠作丐,求樂得苦?其背塵合覺,返迷歸悟,以期復我本具之天真佛性,不容已也!雖然,煩惱深厚,未易消除,非多劫善根成熟者,實難現生即得超出輪回之外也。故我世尊,以大慈悲,特開一仗佛慈力往生淨土法門,俾彼上聖下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實為撫育保綏之要道,亦是速證菩提之妙法。以一切諸佛,非此法莫能圓滿菩提;一切眾生,非此法莫能即出生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赅果海,果徹因源也。(增廣下.佛法要論序)

 

果能徹見,是名為悟。然煩惱未斷,依舊莫出輪回。若能斷盡世間煩惑,方可高超三界。是知證之一事,大非易易,以故不得不依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以期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谛思此義,知如來特開淨土一門,不獨為接引普通行人,實為保護於宗於教有所悟證,而未至凡情聖見俱不可得、煩惑淨盡、翛然解脫者。夫已悟已證,未至其極,若無淨土法門為之保護攝持,則此諸行人,再經受生,沉沒者居多,而進修者甚少矣。感佛恩德,不禁令人哽咽涕零。(續編下.佛祖心燈禅淨雙勖合編流通序〔民二十年〕)

 

大事因緣

以此圓滿

 

今日是釋迦佛成道之日,亦是我等成道之日。何以故?釋迦佛今日成道後,即為眾生說種種成佛之法。我等但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與我釋迦佛無異。《梵網經》中,佛已與我等授記雲:「我是已成佛,汝是當成佛。」大眾能知自己是當成之佛,即能奮勉,不復暴棄,掃除一切業障,積集一切功德。當來成道,今已決定,故曰亦是我等成道也。

《法華經》雲:「如來為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謂佛說法門,其旨趣無非欲令眾生成佛。但以眾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習大法,現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設方便,教令漸修。現生能了生死者,雖有其人,甚少甚少。

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門之外,設一仗佛力法門,即是令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於是根器無論大小,皆得仗佛力以了生脫死。而我佛大事因緣,亦於是得以圓滿矣。

現在我等壽命又短,智慧又少,皆應依念佛法門修持,往生西方。切不可自大,以為西方何足生,輕視念佛法門。須知念佛,則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則汝心不是佛。《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人即不念佛,不能無念。既不能無念,則若不念佛,必念六凡。妄想顛倒,皆成生死根株,所以應當念佛。行住坐臥,不離此念。念來念去,念到生死根斷。西方去時,便是上品上生也。

教下諸宗,性相教理,精深浩博,研究非易。即能研究,亦只是語言文字上道理,非是心性上道理。要究徹心性上道理,甚少甚少。此是仗自力的法門。宗下或密宗,理多是妙。非根基淺薄者,所能領悟。

宗下用功,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門初步,既悟之後,再須修道,廣行六度,於一切境上,斷除煩惱習氣。

教下用功,先要大開圓解,與宗門徹悟是同。既開悟後,亦再須廣行方便,斷除習氣,甚難甚難。

念佛法門,是帶業往生。往生之後,即不退轉。壽命無量,一生成辦。彼修禅宗已經徹悟者,念佛往生,固是上品上生,證菩薩地位,便能化身他方,普作佛事。若不念佛往生,未斷煩惱習氣,仍不能了生脫死。非若念佛法門,無論悟與不悟,煩惱習氣,縱尚未斷。但得往生,便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也。

修密宗者,三密相應,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門,便與其它法門相隔。非若修淨土法門,與其它法門多無妨礙。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廢物。

我佛法門無量,總要量自己身分,擇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損也。淨土法門,是十方諸佛下化眾生,諸大菩薩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門也。根無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聽人說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張三,明日李四。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墮,心地上絲毫也用不著。所以古來大法師、大宗師,對此淨土法門,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門之廣大故也。今試言之,惟此法門,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後,賴以度世。三根普被,凡聖兼資。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種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預其中。廣大圓滿,無以復加矣。證諸《華嚴經》,善財菩薩經歷百城,遍參知識,其第五十三次至普賢菩薩所,其時善財已證等覺之位,與諸佛齊等。而普賢為之贊歎如來勝功德後,對彼善財及《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教以廣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良以圓滿佛果,捨此末由也。其聞此法者,最下亦是初發心菩薩。修此十大願王功德,皆須回向西方,方能勝進。再證諸《十六觀經》,下品下生,是五逆劣根。臨命終時,地獄相現。遇善知識,教以念佛。仗佛願力,滅罪往生。即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淨土法門,神妙難思。苟於此信得極者,修此法門,萬牛莫挽矣。……切不要談玄說妙。即能談說,亦須腳踏實地。但能談說,不能受用,如畫餅不可充饑。修佛法如食,要他不饑才好。明楚石禅師淨土詩有雲:

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彌陀最上乘。

把手牽他行不得,但當自肯乃相應。

(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靜言思之

能不愧死

 

吾人一念心性,直下與釋迦彌陀,無二無別。而釋迦彌陀,已成佛道於塵點劫前。又復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以行化導。欲令吾人,繼其芳蹤。而吾人以煩惱惑業,無力斷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輪回中,頭出頭沒,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縱令往劫曾聞佛法,依教修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斷惑,依舊常沉溺於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靜言思之,能不愧死?釋迦彌陀,有鑒於此,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令其仗佛慈力,橫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可謂真慈大悲,至極無加矣。(增廣下.阿彌陀經直解序)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聖一如。佛由究竟悟此心故,徹證涅槃。眾生由究竟迷此心故,長輪生死。緬想從無始來,我等眾生,與釋迦世尊,同為凡夫,同受生死之劇苦。世尊以能自振拔,具大雄猛力,精修戒定慧。遂致三惑全斷,二死永亡,安住三德秘藏,普度九界群萌。論其時劫,則盡剎塵而莫算。論其法門,則罄海墨而難書。於此時劫,布此法化,我等眾生,豈無聞法修行,欲證此心之一世?但以煩惑深厚,無力斷除,再一受生,又復迷失。兼以未遇仗佛慈力,即生往生之法。或修此法,由自力薄弱,無人輔助。或自力充足,臨終被眷屬多方破壞。因茲久經長劫,輪回生死。縱蒙佛化,依舊徒具與佛無二之心,而不能得與佛同證真常之果。上孤佛化,下負己靈。每一思及,五內如焚。今者幸聞如來悲愍末劫眾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俾一切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則已斷惑者,高登補處;尚具縛者,亦預聖流。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而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而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故得十方共贊,九界同遵。況我等凡夫,捨此將何所恃乎?(續編下.饬終津梁序〔民十九年〕)

 

 

  •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勸君莫恨,恨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下一篇:淨界法師:修行人要經常:不忘初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