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29):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沙彌日志29

    佛法真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找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找不到高度在哪裡,找不到終點,找不到我們可以確切表述的方式。

  我讀書的書簽裡有我的師父說的一段話,他說,在我們沒有開智慧以前,沒有通達二無我以前,都是瞎的,都是盲眼人。

  這段話,很讓我傷心,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所有的觀點、認識、見解全都是玩笑而已,全都是不靠譜的事情,無論這些觀點多麼了不起,多麼的正義,多麼的立得住,但是,在真正的智慧面前,竟然都只是兒戲。

  不過,這段話,也讓我很欣慰,因為有了這段話,就懂得了所有的見解都不值得去執著,都不值得為之憤怒,為之憤憤不平,為之發脾氣。

  在家人讀這段話,可能會覺得有點饒舌。

  簡單地說,如果孩子考試沒考好,絕對不值得哭天搶地,覺得世界都塌了,然後跟孩子玩命,跟他怒吼,你要如何如何,你看張小四的考的多好。你看看你。

  因為,這一次考試並不代表孩子的未來的人生。

  反過來說,孩子這一次考得很好,從小到大,總是三好學生,也沒必要沾沾自喜,因為一生還很漫長。有個數據,很殘酷,但很真實,如今在社會上獲得各種各樣的成就的人,小的時候學習差的反而占多數。

  我們凡夫,沒有智慧,哪裡能看的到這麼遠的人生啊。所以就起不必要的煩惱啊。

  作為沙彌,在接受佛法教育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思辨的機會,比如,談吃苦,談受罪,佛光山有一本書叫《傳燈》,裡面講星雲法師回憶他做沙彌的時候,很苦、很窮,鞋子破了沒有布補,用紙糊著就和穿,病了也得不到及時治療,還要上殿、用功等等,最慘的是,有一次,他的師父跟他講,告訴你,我喝茶的錢就夠你過好些好日子,但我就不給你。

  法師成年後,非常感激自己的師父,感激道場給予他的培養。

  如果,我們聽完這個故事就感激涕零,以此為課程的話,那就麻煩了,因為,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三車和尚的故事,他要出家,非要帶著三車好吃的好玩的,才肯。結果,也就這麼多吃喝玩樂的東西出家了。最後還非常有成就。

  佛世的時候,有個超級有錢的公子,要出家,但提出條件苦行他不干,要過著好日子修行,佛陀開許他過著奢靡的生活修行,結果,他還真的這麼干了,看這個佛世故事,簡直不可思議。

  倘使,我們把這個也作為教材,那我們也就麻煩了。

  我一直就懷疑,祖師大德的這些傳記,這些留存的記錄,主要的功能是策勵我們的,是用來欣賞的,用來啟發我們的,而不是用來直接效仿的。

  而且,流傳和承載這些故事的是書,書這個東西即是好東西,也是個麻煩的東西,看不好,能把人看偏了,看廢了。

  假設,我們拿一些世界首富、鋼鐵大王、水果大王、世界船王的創業史,也照著來一遍,我們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個大王嗎?

  我知道一個秘密,一個寫大學經濟理論教材的老師,無數的學生都讀著他的教材畢業而走上工作崗位,他本人聽說做了很多生意,虧得一塌糊塗。

  似乎,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他們的精神,內心的力量,而不是他們的具體行為。

  書這個東西,看得好,確實可以踩著這個被譽為人類進步階梯的東西向前走,看不好,看死在裡面,就很冤枉。孟子也是這麼認為的,他說,不能全部相信書,如果全部相信書的話,寧可不要看書。

  孟柯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如果在書呆子和一個沒讀過書的文盲之間一定要作一個選擇的話,他寧可選擇後者。

  在佛門裡,異曲同工的是,有個禅師從不讓弟子讀經,弟子們都很依師,很聽話。就都不讀,有一天有個弟子看師父在讀《金剛經》,疑情頓起,問,師父,您不讓我們讀經,可您自己干嗎要讀啊?

  師父說,我沒讀。

  弟子說,那你捧著經,干嗎?

  師父說,我在遮眼睛。

  弟子說,那我也拿來遮眼睛。

  師父說,你遮不住。

  弟子說,為什麼我就遮不住。

  師父說,你的眼睛連牛皮都能看穿。

  佛法世界裡,左了不對,右了也不對,我們被告知要中道,其實,我還懷疑這個中道也是個方便說法,其實根本就沒有中道。

  就好像很難講到底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有的人干活覺得樂,有人覺得苦,有的人讀書覺得苦,有人讀書覺得樂。不苦不樂的好像也不能立刻就定義為對的。

  連中規中矩都不一定是對的。下面這個故事。聽一個師兄跟我講了以後,曾讓我目瞪口呆。覺得佛法是實在是了不起。

  有一個比丘,下雨天到一座廟裡掛單,結識了廟裡的小沙彌,發現小沙彌什麼規矩都不懂,心想,這很不像話,於是就好心地教小沙彌很多規矩,小沙彌也很高興,學了很多從來也沒有學過的東西。

  晚上,老方丈找小沙彌有事,發現小沙彌竟然學會了很多規矩,大驚,忙問,是誰教的?小沙彌說,是新來掛單的那個比丘。

  老方丈急了,跑到寮房不顧下著的大雨把年輕比丘趕出了廟,說,你壞了我的大事。

  我想,每一個人都很了不起,每一個人都有一套成長的方案,他存在於覺悟者的心裡,存在於因緣當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起點,很難說誰離真理最近,而且最讓我們暈菜的是,看祖師的覺悟,他們似乎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起點就是我們的終點,但是我們就是要努力前進。

  真是不知道這個路到底應該怎麼走。

  前幾天,大家討論“道”是什麼?師父不久前講,他體會的道是“一個人的心理歷程,一個善知識的心理歷程”。

  我想,這個是應時、應機、應人的講法,拿過來當考試的標准答案,應該是不妥。

  覺悟者的道我們凡夫怎麼揣摩啊,能揣摩了,我就不在這吭吭地敲字了。但是,一個沙彌的“道”還是很容易看得穿的。

  我覺得,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驗證自己是不是在所謂的“道”上,如果滿身大汗出坡的時候,感覺很快樂,那就算是在道上吧;持午的時候,快樂感超過了饑餓感,就算是吧;早、晚殿站的兩腿發木,但內心有快樂,算是道吧;用齋快樂,掃廁所快樂,洗腳快樂,出坡快樂,誦經快樂,乃至咬緊後牙槽拋掉所謂的面子痛改惡習的尴尬中也體會到快樂,應該都算吧。

  如果修行中沒有快樂,整天苦歪歪的,垂頭喪氣,唉聲歎氣的,這條漫長的修行之路,肯定就不好走下去。

  路都走不下去,哪裡還有“道”,那就只剩下不知道了。

  但是,我的所謂的這個“道”,也自覺挺荒唐,實在拿不出手,因為有個同修悄悄問我,師兄啊,難道修行是可以快樂的嗎?我一直以為就應該是苦呵呵的。

  當時,我的慢心一起,脫口而出,是啊,當然是啊。

  現在想起來,很後悔,別誤導了人家,對苦和樂的理解不一樣,我的意思是以苦為樂,然後真的能感受到樂,千萬不要理解成放逸懈怠,貪圖享樂,那我就造惡業了。

  以後說話真要小心。想到這裡,覺得自己真的是可憐,出家學佛這麼久,最大的成績竟然是發現了自己的無知,連同您看到的這些文字,都是因為無知而啪啪地敲出來的。

  肯定有一天,當我回頭看這些文字的時候,會啞然失笑,覺得過去實在是不懂事。所以,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也不要當真,消遣消遣可以。真的道路還是要去找真正的明眼人。

 

上一篇: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28):覺察心念
下一篇: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30):焦慮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