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12):戒律是對人還是對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沙彌日志(12)

   沙彌這個詞是音譯,梵文Sramanera,南山律祖意譯為“息慈”,意思為止息世間染著慈濟眾生,玄奘大師翻譯為“室利摩那路迦”,意譯為“勤策”,還有翻譯成“求寂”的。

  單解釋清楚這個詞,引經據典就可以寫一篇文章。

  但那樣就沒什麼意義了,把沙彌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全都搞清楚,意義實在是不大。真正的意義似乎更在於我們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位師兄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書,叫《沙彌學處》,福建莆田廣化寺出的,專門講沙彌律儀的,之前,我們一直學習一本叫《沙彌律儀要略》的書,要略裡就提到如果一個沙彌想詳細了解律儀的話,就應該更深入和更多地閱讀這些律儀的出處。

  《沙彌學處》的序是民國一位叫學忍的法師撰寫,讀來發人深省,不知道說什麼好。其實,我們有引導,讀書不能夠一本未完,就讀另一本。

  因為手頭在讀《曾國藩家書》,書中曾大人他也三番五次地告誡親人,不能一本沒讀完,就讀另一本。看到新書,本沒想讀,但沒忍住,順手翻了翻這本《沙彌學處》,一讀就沒放下,結果起了煩惱,掩卷就覺得很多地方都不對勁,再聯想過去的一些事情,越想越不對勁。

  倘使我們把經論中以及戒律中的很多東西都聯起來的話,沒有向內找的功夫,讀著讀著就讀死了,比如《三千威儀經》中講,比丘有沙彌,當教行五事,一者、沙彌做眾事未竟,不得使喚;二者,不得令沙彌求賢者長短;三者,不得信沙彌語;四者,不得於眾中大聲罵沙彌;五者,不得獨令使,當給眾事。

  還是那個老問題,向外看還是向內看的問題,如果向外看,那學經論乃至學戒一定會有麻煩。

  我們的本能是保護我們的煩惱,越是見識多的人,就越擅長,智可以拒谏,文可以飾非。再學了各種戒律,那還了得。

  看這個世界,就一個好人都沒有了。

  其實,世界上,確實是一個完人都沒有,真正的具足圓滿品質的只有佛。我們要求世界上有完人,那就麻煩了。

  我聽說,有一個居士曾對一個大德很有信心,後來親近了以後,就沒有信心了,乃至非常絕望和痛苦,原因是有一次發現大德上完洗手間,沒沖廁所。

  他看見大德拉的屎,實在難以接受。然後傷心地哭。似乎他覺得他心目中的大德就應該不吃不喝金光閃閃地坐在高座上。

  我個人認為,大德都是凡人,都有凡夫的品質,他真正體現聖賢的地方不在於他在廟堂上的赫赫威儀,而在於他以一個凡夫之身在面對世間困難和絕境時的超凡脫俗的品質和氣質。

  我崇拜並景仰後者,並立志學習這樣的品質,願意接受這樣的感染和教育以及熏陶。

  《論語》中有一段比較有意思的話,很多後人也都很斯文地閱讀和引用,這裡就不再之乎者也地引用了,就把原意描述一下,孔子有一次見到一個兒時的朋友,他叉著腿坐著,孔子這個大聖賢,看到這個朋友,立刻氣不打一處來,罵他,你這個家伙,小的時候跟哥們弟兄就不和,長大了什麼著述都沒有,現在老了還不賴著不死,你這個老不死的,簡直就是個賊。

  說完,不解恨,掄起手裡的拐杖去打他的腿。

  你看,這個被後人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很可愛吧,正因為他以凡夫之身,所做的為後世繼絕學、開太平的事業才如此的光輝,如此地了不起。要是孫悟空或者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就不稀奇了。

  我一直懷疑經論都是因不同的根器而說的,體系也是根據人的根器和團隊的管理、學習便利而設計的,戒律也是因為人的秉性而制定的。全都是方便。比較通的人不太需要這個,使一使也能扔得下。不給困死,也不放逸。

  我們在閱讀經論和實踐法門的時候,因為角度和態度不同,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論出來。

  讀了一些《沙彌學處》心裡有不如意的時候,別扭了一個小時,忽然自己就冒出一個結論。戒以律己。倘使,把所學到的一切都用來對照和檢省自己,那就萬事大吉,一切矛盾和問題都沒了。倘使用來對照別人,那就死定了。

  想到這裡,禁不住要出冷汗,而且,隨著不斷學習的深入,如果不把向內看的功夫用到純熟,就會經常起煩惱。看來,學戒之前,應該把“戒以律己”這四個字寫在案頭。貼在腦門上都不過分。

  最要命的還有抱著一個方便不撒手,比如次第,這個問題,值得警覺,覺得還是要把這八個字寫在案頭,言有次第,行無先後。

  我認為剛會說話的小孩子讀書還是應該從《大學》、《論語》、《金剛經》、《楞嚴經》開始讀,而不是從“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開始讀。

  同樣都是讀不懂,索性就從人類社會最高級的讀物開始,也不去叨叨那些幼稚的文辭。一個小孩子,你把他當呀呀學語的小燕子去教,大了他也就是個叽叽喳喳的老燕子,盡管他現在還流鼻涕、穿開裆褲,你把他當聖賢去教,立大志,大了,他就有可能是聖賢。

  當然,這是隨便說說而已,隨時等待批判,好像存這樣思想的人從小到大就一直就被挖苦、被批評、被嘲弄。

  還是要有思想和志向。學習經論,但不死在經論上;學習戒律,但用來檢查自己。做沙彌的時候用沙彌律檢查自己,做比丘的時候用比丘律要求自己。

  好在還是沙彌,從沙彌的意義上講,是成為“大僧”的准備教育階段,有偏頗的地方有機會改正,立志要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僧人,有智慧的僧人,而不是披著袈裟的木頭。

 

上一篇: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11):背經的重要
下一篇:情人節是舶來的“洋垃圾節”!是性亂、紅杏出牆的代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