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6):聞板即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沙彌日志(6

  以前曾覺得出家就是敲木魚,念經、念佛,那種青燈古佛的生活,真到了叢林裡,發現,遠不是那麼回事。

  叢林裡有非常多有趣的事情。

  念經在一天的學修當中,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早、晚課,下午兩點整誦大乘經典,最近一直在誦《華嚴經》,每次一品,約半個小時。白天或者晚上有一些經論課。

  從引導上和自己的觀察中看,與念經、上課同樣重要的是睡覺和吃飯。

  通過觀察而得出的這個結論,讓人很興奮,因為忽然意識到時時刻刻都是在學修當中,人就會感覺很踏實,不會茫然。

  有一次,在丈室,師父跟弟子們隨談,天上地下、經論哲學、藝術生活無所不包,忽然午齋的板聲響起,師父立刻起身,催促大家趕緊去吃飯。

  這個細節被捕捉到,心想,叢林裡的各種制度都是祖師大德根據佛陀制的戒律精心制定的,吃喝拉撒睡的種種規則、細節,肯定都是根據人的根性輔助學修的,肯定都是一種訓練,別說叢林道場了,就是普通的體育訓練,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很多環節都有其特殊的用意。傳承上千年的道場規則,那更不用說了。

  聞板即起,去吃飯,定有用意。

  最早進道場,就被引導要聞板即起床,一直在實踐,雖然沒有什麼大的覺受,但是,至少對於對治睡眠有好處,不再那麼貪著睡覺了。板聲一響,立刻起,太累的時候也做不好,但咬牙做起來,也就沒什麼了。

  估計,這個習慣對以後的學修一定有幫助,甚至於對未來要面對的死亡也會有幫助,因為人不能順著習氣走,否則就白出家了,曾經做過實驗,睡覺前默默誦經,然後誦著誦著就睡著了,失去意識,第二天知道在哪一段失去的意識,但是卻無法控制,那就意味著,人要是死了,自己是根本控制不了的。

  如果,一輩子能聞板起,估計會對最終要面對的死亡有一些幫助,一天當中,早上一次聞板起,中午一次聞板起。一天兩次,後半輩子大概還有兩萬來次,天長日久,應該會有所收獲。

  一日三餐,每餐前都打板,三餐用齋在叢林裡不叫用齋,更不叫吃飯,而叫過堂,師父聽見板聲,立刻起身,是去過堂。

  僧眾都按時過堂,板在五分鐘之內響四次,第四板在第四分二十秒左右響,倘使這個時候沒有進齋堂,那就得在齋堂外站著,等過堂前的唱誦完畢,再進,進去也不能立刻就吃飯,而是先對佛像忏悔。

  這個過程,迫使每個在叢林裡的人必須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聽見板聲,無論手頭有什麼事,要趕緊放下,去過堂。否則,拖拖拉拉的就來不及。

  人都有一個習氣,手頭做什麼事情,做著做著就掉進事項中,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最重要,跟說話一樣,說著說著就收不住。除非有特殊承擔的法師以外,大多數都在聞板聲按時過堂的儀軌中強制著克服掉這個習氣。

  自從見到師父聞板即起身,也開始學著這麼干,如果手頭在寫字,板聲一響,立刻把筆扔下,起身去搭衣過堂,哪怕字寫一半,也扔下。以前,不是這樣,總是會想,把這個字寫完再去,把這個詞寫完,把這句話寫完,等等,如果跟別人談話,也是要把話談完,談到盡興,總是會想,還有半分鐘,晚一會兒沒關系,還有一板沒響,就這樣拖拖拉拉地黏著著,最後,踉跄著跑進齋堂,就晚了。

  漸漸地,就意識到,聞板去過堂,習慣養成以後,可以培養出遇事不粘著、不執著的好習慣,拿的起,放的下,事來不怕,事過不留。

  道理講出來都容易,做到就需要天長日久地練,體育訓練也是如此,一個運動技巧誰都知道,但當事人就需要年年月月地練,最後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功夫。

  算了一下,一天三次聞板過堂,正常的話,後半輩子還可以練將近四萬次。如果不夠的話,也沒辦法,就這麼多了,壽命有限,但是,結合別的訓練,應該是夠的。

  過堂中,叫過堂,不叫吃堂,不叫用堂,估計這個“過”字也有用意,我猜就是訓練我們對食物不執著,對所有我們認為無比重要的事項不執著,行堂的把飯菜提來了,埋頭吃好,飯菜提走了,不去牽掛。點滴滴練習不貪、不著。

  凡夫不吃飯會餓死,還是要吃,但又不能貪吃,那樣就苦,和我們做事一樣,做時認真,結果隨緣。不去耿耿於懷。

  這個功夫練出來,對出家人來說,可能最重要解決一些重要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習慣於拿到了什麼就執著什麼,首先,執著“我”,我的感受,我的習慣,我的修行,那麼給我一件事情做,我就執著這件事情,就忘記了整個僧團的事情,如果給我整個僧團的事情,可能就又執著僧團的事情,而忘掉了整個社會的事情,給了我整個社會的事情,就可能執著社會的事,忘掉了眾生的事情,依此類推,最後就忘掉了生死大事,等提起來生死大事,就又執著生死大事。

  因為經論裡講,本來面目是沒有生也沒有死。

  辛苦一輩子,執著到頭,什麼也逮不住。學佛真的是靠悟的,不是靠學的,死學,一定學不透。

  這個不執著的道理和實踐,對出家人有很重大的意義,對在家人也有幫助,了解到不執著的好處和對生命質量的重要性之後,人就會變的隨和、隨緣,不固執,不死硬,少煩惱。

  倘使有一筆財富,來了就來了,好好對待它,去了也就去了,不去執著它;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一個期待了一輩子的職位,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一些親情、友情,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乃至於一個看起來無比重要的責任,來了就來了,好好擔負起來,去了就去了,不去執著。

  最後,乃至我們生命本身,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想執著也執著不到。

  不管啥,來了好好對待,去了也不去掛礙。

  殊途同歸,最後好像搞的都是一回事。不管,最終是什麼,至少,練習不執著,不粘著,對當下的生命質量就有好處,就能獲得快樂。可以觀察的到,所有不快樂的人、生氣的人、煩惱的人,都跟執著有關。

  煩惱輕的人,多是拿的起,放的下的人,跟少執著和不執著有關。

 

 

上一篇: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5):憑恃
下一篇:淨空法師:如何不受罪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