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從十二因緣的觀察,可以知道這個業是可以轉變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講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師的傳記裡面。

    它說:智者大師是在隋朝的時候出生。智者大師的父親是一個做官的,因為當時動亂,這個隋朝的皇帝,可能過去的福報比較不是很深厚。就是一般的皇帝,都做沒多久就被推翻,就是戰亂很多。他父親也是在戰亂當中,父、母親都死亡。死亡了以後,智者大師跟他哥哥叫陳針,兩個人是十歲左右,就被他父親的一個好朋友給收留了。他父親的好朋友,把他們養到長大以後,這個智者大師就出家,他哥哥就去從軍,作軍人。

    智者大師的出家,是在果願寺,是一個小道場,他拜的師父叫法續法師。智者大師出家的時候,他的師父就叫他去種田,他就去種田。晚上他就在圖書館看書,他這個人記憶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把很多的經論都背下來,但是他師父的道場,是一個小道場, 他師父也沒有發現這個人有什麼不同。他的師父有一個同參,叫做慧曠律師,這個人影響智者大師太大,這個慧曠律師他有一次到果願寺去,就發現這個小沙彌與眾不同,他跟他談了以後,發現智者大師這個人記憶力好,智慧也超人,就跟他師父說,這個人是法門龍象,不是你能夠栽培的,你要把他給布施出來。有些人他就把自己的徒弟給占住,他師父不是!就是布施出去。

    慧曠律師就帶著智者大師先到他的道場去,他先為他講戒律,還有講一些方等經論,那個時候,他就對大乘佛法有一點基礎。後來慧曠律師覺得他已經不能再教他以後,所以這個善知識也是不可思議,他不能教他,他也不占有他,送他到大蘇山,去親近慧思禅師。慧思禅師一看到他以後,他說:我們過去同在釋迦牟尼佛聽聞《法華經》,現在又見面。所以智者大師也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時代的時候就出現了。慧思禅師就為他講《四安樂行品》,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身、口、意、誓願,就叫他修「法華三昧」。他在三七日當中,就證得旋陀羅尼,法華三昧的前方便,就是圓五品,五品觀行位,這個隨喜、讀誦、為人演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這五品旋陀羅尼。

    這個時候,他就到瓦官寺去,慧思禅師就請智者大師講《法華玄義》,就是九旬談妙,解釋經題,講《妙華蓮華經》,講這個妙字,講九十天,所以這個人,開智慧的人,那個思路是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不是講智者大師,講他哥哥。他哥哥去當兵。當了兵的時候,因為戰亂也立了很多功勞,他就做到參軍,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官,參軍。那個時候,他哥哥也差不多是中年了。這個軍人的世界,多少帶一點殺業,內心當中,多多少少都累積一點罪業,殺業。他哥哥在中年的時候,突然間覺得身體不舒服。身體不舒服,去看醫生,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他是總覺得自己身體的體力,傳記上說,就像泉水一天一天的干枯一樣。那個體力一天不如一天, 但是他去檢查,檢查不出來。他有一天就到菜市場,就類似我們講到夜市去,看到一個算命先生叫李鐵嘴。這個李鐵嘴一看到他的時候說:「先生,你的相貌裡面,死相現前,你的生命活不到一個月。」他哥哥陳針說:「那這個事情是不是能夠改呢?」這個算命先生再仔細一看說:「對不起!你這個死相特別的堅固明顯,沒辦法改變,你絕對活不了一個月。」

    他哥哥聽了以後半信半疑,但是他回去以後,的確覺得生命之泉不斷干枯,後來他就相信,就把這個參軍的職位給辭掉。辭掉以後呢,他就想到他弟弟,這弟弟在瓦官寺,那個時候智者大師出名了,就去找他弟弟。找弟弟說:「算命說我這個死相現前,這件事情定業不能轉變,我想見你一面。」智者大師就為他說這個忏法,他講方等忏法,並沒有明顯說是什麼忏法。他意思就是說,這件事情都是因緣生的,都可以改變,為他說方等忏法。然後為他說《修習止觀坐禅法要》,就是小止觀。小止觀是為他哥哥說的。他哥哥就在那個地方,一方面修忏;一方面修小止觀,這個小止觀主要就是修空觀。在那個地方修了三個多月,沒有死掉。

    出來以後,他又去找那個李鐵嘴。這個李鐵嘴看到他就問這個陳居士說:「你是不是修了什麼大的陰德呢?」說:「沒有,我就在修忏、修空觀。」他說:「你那個死相消除掉了。」後來他哥哥又活了十五年。

    所以這個世間上的罪業,是可以改變的,你看這個算命先生說,他已經死相現前了,都可以轉變,死亡都能夠轉變了,何況是其它的罪業。不過這個問題就是,你的內心是不是能夠真實的覺悟,問題在這個地方。

    就是我們說:無明緣行,行緣識,你從這個顛倒的無明,發動的業力,去創造一個雜染的識。你如果能夠,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你能夠內心當中,有這個智慧的光明,折損一分的無明,就折損一分的有漏的業力,也就折損了一分的雜染的阿賴耶。

    就是你從十二因緣的觀察,可以知道這個業是可以轉變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夠「無明滅」。無明一滅,後面都滅,就是說:

    「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於生滅,則老滅;老滅,則死滅;死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而這整個關鍵,就是你內心是不是能夠生起光明的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說你知道這件事情,而是你要有勝解,這個勝解是很重要,在我們凡夫位,達到勝解行地很重要。

 

上一篇:精液對於健美的作用(66歲的老人卻有著年輕人一樣的肌肉)
下一篇:怎樣面對愛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