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相有體無—入佛知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相有體無—入佛知見  (共一集)  1997/10/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11-1025

  學佛就是要學做個明白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就稱之為「佛陀」,明白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就稱之為「菩薩」。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是「相有體無」,《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是了不可得。我們雖然沒有徹底明了,還沒有開悟,如果能夠體會到這個原則,把這個原則掌握到,我們的生活環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不再造業,在現實的生活環境裡面,你就不再起煩惱,就能夠得清涼自在。

  諸位曉得煩惱是魔障,生死也是魔障,《八大人覺經》裡面講的四種魔,你都能夠不受他的干擾,因為你曉得事實真相,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句話要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三心不可得」,「緣生之法,當體即空」,這幾句話的確是言簡意赅,把宇宙的真義、人生的真相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凡是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與事實真相相違背,惹的一些麻煩,把原本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回,甚至於堅固的情執將一真法界變成三惡道。所以佛告訴我們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確實是夢幻泡影。你不明白,在境緣當中起了情執,這才變現這一種幻境,變現出這種夢境,你在裡面受苦受難,誰給你的?沒人給你,自作自受。墮阿鼻地獄,自作自受,現前種種痛苦也是自作自受。

  佛菩薩看穿了,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不再干這個事情了,於是與自性相應了。自性是空寂,自性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實般若智慧,《無量壽經》上講的「住真實慧」就是住在這個地方,你才能得真正的自在,你才能夠與自性體、相、用相應。學佛,「信」就是信這個道理;「解」,了解這樁事;「行」就是相應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相應;「證」就是證明這一個事實真相,諸佛菩薩的心安住於此,也就是證得。

  我們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明白?明白而沒有做到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自以為明白,這叫邪見,佛不能救。就是一般世人所講的成見,這個成見牢不可破,沒有證得自以為證得。必須在行持上、在生活上與這些道理完全相應,那就是證得了。證得也沒有證得的念頭,如果有證得的念頭,那你就又錯了,所以真正證得的境界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不可思議。有思有議,沒證得。「思」是思惟,「議」是議論。所以真正契入這個境界,宗門開悟的這些大德常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心裡清楚明白。

  契入這個境界的人,彼此都能夠會心,可以用言語,也可以用種種動作來顯示,契入境界的人都能夠明了。雖然不用言語了,也能用言語,顯示他的自在,這真正叫得大自在,這也就是《維摩經》上所謂的「入不二法門」,那個時候就運用自在了。言語即是非言語,表態即是非表態,我們現前境界又何嘗不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契入?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礙了事。我們總是把事情分做兩節,言說就是言說,無言說就是無言說,決定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我們在這裡起了這種分別執著。契入的人沒有分別執著。

  為什麼說言語即是非言語?言語,諸位想想是不是自性的作用?無言語也是自性的作用,都沒有離開自性。言語是自性,無言語也是自性,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硬要把它分成二,那有什麼法子?這就錯了。諸位從這個例子就要能夠推想,所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世出世間一切萬法都是自性變現的。一切萬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就是一。「萬法歸一」,「一」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性、就是清淨寂滅、就是無上智慧。一部《大般若經》講了幾百個「不可得」,有幾百句,這三個字給人印象最深,六百卷《大般若》讀下來,其他的忘光了,這一句決定忘不了,重復幾百遍。

  雖然不可得,並不叫你消極,「一切不可得了,算了,都不干」,那是不明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還是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因為他不懂得「得」跟「不可得」是一不是二,他要執著一邊就錯了。所以諸佛菩薩示現的是大圓滿,無論示現什麼身分,示現某一種行業,你看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他們做得多積極、多認真,所以他不消極,他比我們世間人做得更認真、更積極。雖然那麼認真努力積極在做,他的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為什麼?他知道不可得,這才與自性相應。你執著不可得,一切都不干了,不相應,這執著「空」。凡夫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執著「有」,拼命工作,拼命想得到,這執著「有」,與性德也不相應,他執著一邊,他不曉得是一體。

  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啟建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兩句話我們不要想到,這大概是出家人建道場,誦經拜忏搞這些佛事,那你就把這個意思看得太窄小,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廣大而無邊際。道場是修道的場所,什麼場所都是修道的場所。菩薩示現一個商人,做生意的,開個店,那個店就是他修道的道場,每天做生意應付客人就是作佛事,為什麼?因為在這個裡面修不可得,他在這個裡頭住真實慧。每天干得很認真、很努力、很起勁,心地一塵不染,確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他的事業就是鏡花水月,夢中事業。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對自己來講就是修行,就是大菩提、大涅盤。大菩提、大涅盤是在我們生活當中,哪裡離開生活?哪裡離開工作?馬路上開計程車的,那個計程車就是他的道場,他每天載這些客人就是作佛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宗門常講「會麼」,會了的時候,無論哪個行業、無論什麼身分都是佛菩薩。問題就是「你會麼?」不會就是凡夫,苦惱的凡夫,生死凡夫。所以道場、佛事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所以為什麼說佛成佛了,看到大地有情眾生皆成佛道,你們想想這句話怎麼解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契入以後,原來人人都是,都是這樣的,就是他不覺。所以大地眾生皆成佛道,成的什麼?成的不覺的佛。他一覺,跟佛完全沒有兩樣,迷覺一念之間。

  所以我們明明知道一切不可得,而且在這個裡面要認真努力去修學,空有兩邊不住,這個境界佛家不得已給它建立一個名詞,叫「中道」。說個中道,你要再執著個中道,又錯了,中道跟空有兩邊又對立了,又錯了,所以末後才教「兩邊不立,中道不存」,那叫真正的中道。

  由此可知,「覺」就怕分別執著,起一絲毫的分別執著就是無明,就迷了,無明就是不明。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確實沒有絲毫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覺悟了,明白了。我們這一生遇到這個希有難逢的第一法門,還是要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往生品位才高。

  「捨家棄欲,而作沙門」這八個字了不起,這八個字把菩薩道包括盡了,不是權教二乘人能做得到的,做得圓圓滿滿就是究竟的佛果。所以我們不要看到經上,「要上輩,很簡單,就這麼幾個字,中輩說得那麼多」,那幾個字的境界比中輩大得太多了。中輩做得再多都還是有個范圍、邊際,上輩裡頭這八個字沒有邊際、范圍。

  我們開始起步學習講經一定要守規矩,要真誠懇切才能學得好,一定要虛心,為佛法、為眾生。為佛法就是將佛法發揚光大,普遍的推薦、介紹給社會大眾,這是為佛法。為眾生,希望眾生接觸到之後,他就能明了,他就能歡喜,他就能開解,依教修行證果,這是為眾生。不為自己,而自己所得的利益無有窮盡,這個利益在經上常說,薰修,我們每天都在薰習,從來沒有間斷,這種薰修力量多大!

  你們諸位在此地四個月,感覺到比過去學習的都踏實,都豐富,原因在什麼地方?不是此地教得好,不是我們這裡有什麼特別了不起的本事,沒有,甚至於我們能力不如別的道場,樣樣都不如人。我們得力在哪裡?得力就是四個月當中天天不斷,锲而不捨的在薰習,這是你們能體驗到,能夠看到的。我們天天在干,其他道場不干,一個月、半個月難得薰一次,那怎麼行!我們是沒有間斷的在薰習,這一點成就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換句話說,這樣的成就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處處都可以做到。

  剛才講了,不但是寺院道場,開個店也行,家庭裡頭也是道場,成家就是建立道場,家人生活就是佛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了,建一個家庭,那個家也是水月道場,家人在一塊生活就是夢中佛事,這個家庭一定是非常的美滿,真正的幸福,為什麼?與法性相應。穿衣吃飯,佛事。所以諸位要能細心在這些地方體會,你才曉得佛法為什麼常說「不可思議」,為什麼佛法能夠傳到盡虛空遍法界,不是受一個地方人歡迎,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不歡迎,為什麼?自性,它與自性相應,那哪有不受歡迎的?自性就是自己本人,不是別人的事。

  我們世間人講一個好的東西,深入人心,那是假的,人心是阿賴耶識。意識、末那、阿賴耶是人心,那不是真的。佛法是契入真心,叫你真正明了萬事萬物與真心是一體的,與真心本來相應。只是眾生迷而不覺,迷了還是相應,並不是迷了就不相應。要是迷了就不相應,佛成佛了,大地眾生沒成佛,還是凡夫,那是迷了不相應,迷了還相應,墮在阿鼻地獄也相應,所以這個叫不可思議。諸位如果能夠深深體會到這個道理,接下來要緊的就是自己的心行與大道理相應,然後如來一切經教,你只要一展卷,迎刃而解,沒有絲毫困難。因為如來經教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你對於自性相應一分,你就明了一分;相應兩分,你就明了兩分;完全不相應當然會把經的意思錯解,所以大乘經上常講「相應之行」。

  《華嚴》講到「理事無礙」,從理上說的,理與事無礙,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事事無礙」是從事相、從作用上來講的,沒障礙,這是真正得到大自在、大圓滿。《華嚴》稱之為「別教一乘」,就是事事無礙,《法華》稱為「同教一乘」,他是理事無礙,沒有到事事無礙,所以凡是講到理事無礙的,「同教一乘」,講到事事無礙才是「別教一乘」,究竟圓滿。

  古德講「世間好語,佛說盡」,這個贊歎是真實的,所以這一切大乘經典真正是美不勝收,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真話。哪一種享受最好?佛法,讀經、研究討論,這是最高的享受,享受到愈真實,那就是要相應。你明了的時候,你就能做到,做到,心裡頭那個念頭就轉過來了。古人所謂的「隨文入觀」,你讀到這個經文,你的思想見解就改變了,你就開悟了,那就是真受用。怎樣才能夠真正做到隨文入觀?「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觀、人生觀,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入觀」是入如來的觀,就是《法華經》講的「佛之知見,入佛知見」,這是入觀。我們為什麼入不了?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相有體空,你就能入得了佛的知見,入佛知見就是入觀,那個享受你就得到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享受。凡夫可憐,隨文錯解,這糟糕不糟糕!意思全解錯了。他用他的妄想分別執著來解如來真實義,哪有不解錯的道理?那不是隨文入觀,隨文入迷。

  由此可知,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有體無,這個一定要明白。體是真空,「真空不空」,相是妙有,「妙有非有」。知道一切情執是「依他起性」,是「遍計所執性」,決定是虛妄的,決定是不可得的。《金剛經》上講「三心不可得」,那是總說,《大般若經》講得詳細,說「一切法俱不可得」,所以說了幾百種。那個不可得、不可得連起來二十多頁是給你細說,不厭其煩的給你講解,讓你覺悟,對於一切法裡頭再不要起貪著之心了,你就得自在了。

  一生當中的受用,沒見性是屬於修德的,見性就自在了。見性,像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隨心所現,那是性德,見性才有那個境界。沒有見性,我們一生的物質享受是修德,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修德的,不是性德。既然一飲一啄都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你還有什麼好貪著?你要想多得一點就多修一點,你要得財富,那你要修財布施;你要得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想得健康長壽,你要修無畏布施。沒見性的,你一生的聰明、智慧、財富、健康長壽,修來的,不修哪裡會得到?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見性之後,往生之後,性德。

  我現在讀《無量壽經》比過去更親切了,為什麼?我們韓館長現在在極樂世界,經上講的她現在都受用到了,她在那裡等我們。所以展開這個書,這是我們自己的家鄉,家鄉這麼美好,非常親切,讀一遍就好像思故鄉一樣。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作客,在這個世間住旅館,一切都可以隨順店主不必計較,我們在這兒時間很短暫,何必去認真?所以希望諸位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懂得修行的方法,懂得怎麼個修法,怎麼修就是怎麼過日子,怎麼樣工作。人在世間都有工作,我們的工作是弘法利生,我們本分的事情才能夠做得好,才能夠做得逼真,才能夠做得相應,給世間人做個好樣子,真正是自利利他,成就無量功德,雖成就無量功德也不著成就功德之相,那就完全相應。

選自淨空法師專集

 

上一篇:淨空法師:轉境降魔—一念之間
下一篇:淨空法師:生死事大—輪回路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