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 (共一集) 1997/10/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11-1007
法隆法師問的三個問題,第一個問:圓初住菩薩超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有菩薩、有佛,怎麼能夠超越?
你這裡也講到天台四教,那你也懂得天台「六即」。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在「六即」裡是「相似即佛」,他不是分證,我們一般講權教菩薩,他也是佛,也能示現八相成道,所以八相成道叫藏頭佛,藏教的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沒有見性,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換句話說,沒有轉識成智,如果他轉識成智,他就是「分證即佛」,他不是「相似即」,他是分證。分證即佛就在十法界之外,就超出了,那個界限就是十法界。超越之後到哪裡?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就是分證位佛,但是他沒有達到圓滿,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用的心,他的見解,跟如來果地上沒有兩樣。
古德用月亮做比喻,把水裡面的月亮比作十法界的,水裡頭有月亮,月亮的影子那是十法界的,十法界的菩薩、佛是水裡面的月亮。天上的月亮沒有圓滿的時候,初三、初四月牙,分證位佛,那是分證位的,圓滿的是究竟位的。雖然是初三的月牙,你不能說它不是,那個光不是月光,它是的,它一點不假,它是真的。分分破,分分圓。《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這個意思,無明多破一品,他光又多透一點。從初三到十五,慢慢逐漸光明放大,那叫分證位佛,分證即佛。所以十法界裡面不是分證,是相似即佛,並沒有離開天台教義,這個我們要清楚。所以圓教初住超十法界了,他是分證即佛,超過相似即佛,十法界是相似位,不是分證位。
第二個問題:有信徒問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境界?
理一心不亂就是分證位的境界,這個是蕅益大師《要解》裡面就講得很好。事一心不亂是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了,單單講斷煩惱的層次等於阿羅漢,其他的功德比阿羅漢殊勝太多了。如果是理一心不亂,等於圓初住菩薩,他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一品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這是理一心不亂,所以理一心不亂是法身大士。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的初步,可能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但是這一句佛號有能力把煩惱伏住,沒斷,能夠伏住。如果見惑斷掉了,那他就等於小乘的初果須陀洹。須陀洹是見思煩惱的見煩惱斷了,思煩惱沒斷。這八十八品你們大家都曉得,「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斷掉了證初果,如果在圓教菩薩位上,這就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不講別的,單單講斷煩惱,等於小乘須陀洹。
阿難在經上問西方極樂世界四天王、忉利天,這是他假裝的,假裝不懂,代我們問的,我們會有這些疑問。因為十方諸佛世界都有二十八層天,到西方世界也是如此,西方世界既然沒有須彌山,那四天王天到哪裡住?忉利天到哪裡住?這是代我們問的,代凡夫問的。實際上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跟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一樣。那個地方有沒有四天王天?沒有,那個地方是純粹菩薩法界。雖然帶業往生去的人,一品煩惱也沒斷,那是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智慧、神通、能力、受用跟八地菩薩一樣,這叫難信之法了,所有一切經教裡面沒有這個講法,這是不容易讓人相信的地方,它太特殊了。所以阿難這個問是代表凡夫,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是一無所知,這樣問出來的。如果西方世界還有忉利天、四王天,那佛一定在經上給我們介紹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他這個問題就是利樂有情問。
昨天我還聽說你們講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凡夫跟眾生,你們討論這個問題。凡夫跟眾生是兩樁事情,這個要分清楚。眾生裡頭有聖有凡,凡決不是聖,聖不是凡。眾生是什麼?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那佛也是眾生,佛也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所以情與無情統統是眾生,有情動物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的,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無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眾生的意思太廣了。佛法從緣生,這經上有的,所以佛法也是眾生。
凡聖怎麼說?煩惱沒有斷就叫凡,斷了煩惱就叫聖。小乘的標准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沒斷是凡,見思煩惱斷了叫聖,大乘是講破無明,沒破無明是凡。所以大乘裡面有內凡、外凡,內凡是什麼?六道輪回是內,外是什麼?四聖法界是外。外凡是指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超越十法界就是聖,那就不是凡了,「三賢十聖」,賢也是聖。一真法界裡面,《華嚴經》上所講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是「三賢」,「十地」稱為聖,那都不是凡夫。所以大乘裡頭加了一個內凡、外凡,小乘裡頭沒有內外,小乘只有凡聖。
這個地方講的阿闍世王與阿闍王子是不是同一個人?
這個要考察,去查查經上,大藏經裡面有《阿闍世王經》,可以找出來看看。經上講的阿闍世王,這裡講阿闍王子,是不是阿闍世王的兒子?
我現在搬到這個地方來,所有的書籍統統都搞亂掉了,都裝在箱子,我手上一本參考書都沒有。有一部分的書就放在你們現在住的地方,書架上,那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書都封在箱子裡頭。這一次我沒有想到這邊施工耽誤的時間這麼長,此地工程進度太慢了,所以所有的參考東西都拿不出來。
昨天「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有一個消息,說中國人口的老化,也就是老年人的比例占全世界老人百分之四十,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口的老化,今天在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都有這個現象,也引起政府與社會大眾的注意。在外國,他們的觀念跟中國人不相同,外國的年輕人是不養老人的,如果諸位到美國住一段時期,你就很明顯的能看到。父母對於子女的照顧,在美國的年齡是十六歲,十六歲以上在法律上就承認他成年了,他可以獨立了,可以離開家庭了。所以十六歲的小孩要離開家庭,你要去報警,警察說「他可以獨立了,你還找他干什麼?你就不必找他了」。我記得有一次在加州,聽說是我們中國人,他的兒子離家走掉了,他就報警,警察問:「你兒子多大了?」他說:「十八歲了」。「不要找了,十八歲還找他干什麼?」
所以外國的小孩有些真是十六歲以上離家走了之後,可能一生都不回來了,你做父母的也不必去找他。他在外面混下去之後,如果是每年過年,你的生日,給你寄一個卡片來,父母就喜歡得不得了,「我們的小孩沒有把我們忘記」,要來看他一下,那是大喜事,是這麼樣一個社會。那老人誰養?老人國家養,所以國家養老。所以美國人沒有儲蓄,他們觀念上跟中國人完全不相同,他們有錢差不多都是用光了。在報紙、新聞裡面,你仔細去留意,美國沒有說家庭被人搶劫的,沒有。為什麼家庭沒被搶劫?沒有錢,美國人家庭裡頭找到二十塊錢都很希有,他很有錢,他有那麼多錢。美國人消費用信用卡、用支票,家庭、身上都沒有錢的,所以美國搶劫銀行、商店都很少的,這是美國人家庭都沒有錢,身上也不帶錢。所以現在美國有一些搶劫的對象都是東方人,他知道中國人、台灣人身上都有錢,家裡都有錢,這是西方人跟東方人在習慣上、觀念上不相同的地方。
所以他們年老之後,退休了,拿政府的救濟金、養老金。養老金各個地區也不一樣,看它的政府。美國是聯邦制度,它有五十個州,每一個州就等於是一個國家,所以它自己本身也是個聯合國,叫聯邦政府,那就是他們的聯合國。所以每一州有它自己的州憲法,有它自己州的法律,它的法律跟別州的法律可能不一樣。聯邦只管外交與國防,還有一些局部的,像交通,有一些道路是聯邦的,但是也有他們各州的,所以地方的權力很大。
每一州的法律不一樣,每一州的財富收入不一樣,有些州富裕的,養老金就多,如果那個州的收入比較差一點,養老金就少。像在加州大概一個月可以拿到六百塊退休養老的生活費用,可是在德州只有三百五十塊,就差這麼多,但是德州生活程度比加州低,所以實際上也都夠用。所以美國現在移民為什麼愈來愈困難?他們政府曉得,他准許給你一個永久居留,換句話說,他政府就准備將來養你老,這個給它帶來是負擔。你的生活費用,你的醫藥,醫藥是完全免費,美國醫藥非常貴,政府要替你負擔。現在美國政府窮,不像從前富,它不在乎,現在它的財政非常困難。但是這種制度是一個很大的包袱,誰也不敢廢棄。你說這個制度廢棄了,老百姓決定不選你當總統,所以那個總統沒有法子,非要承擔不可,沒有人敢講要把這個制度廢除。
可是現在美國政府所負的債,三代都還不清,這個問題很嚴重,所有開發國家采取這種制度的都吃虧了。所以新加坡聰明,新加坡沒有這種政策,要老百姓自己准備養老。所以在新加坡,你的收入裡面扣多少,強迫你儲蓄作公積金,這是正確的。他是看到西方人這個弊病,想方法來改進,這個樣子政府津貼就少了,你自己負擔大部分,政府幫助你是少部分,不像美國政府是完全付出的。因此在外國如果我們私人要辦退休村,在美國不叫養老院,叫老人公寓,你如果辦這種事業,政府非常歡迎,你一申報馬上就批准,而且政府給你津貼,為什麼?替它解決社會問題,這是它求之不得的。
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參加萬國道德會議,做了兩場講演,到各地方去看一看,了解美國的環境。在美國那個地方,從前我們在台灣辦大專佛學講座,參加講座的學生有幾千人,在美國留學的,散布在各地的大概有三百多人,我們都聯系上,以後就展開美國全國各大城市的法緣,都是這些學生帶動的。他們在美國留學,畢業之後在美國工作,就留下去了。
我八三年在舊金山講經,連續講一個星期,七天,地點就是在老人公寓的客廳,拿客廳作為我們講演的場所,聽眾大概有七、八十個人,在這個大客廳裡,所以我就參觀老人公寓。這個老人公寓是一個猶太人辦的,私人辦的。它好像是有六層樓,因為市區土地面積的取得就比較困難,不像鄉下。舊金山也是一個大城,居住很密集。所以它的老人公寓是六層,大概有兩、三百個單位的樣子,管理非常之好。每一個單位合台灣是十五坪,一個單位要算中國的面積平方米,十五坪乘四,六十個平方米。它有一個套房,有一個客廳,有一個小廚房,還有一個陽台,一個單位。一個單位通常都是一個老人住,也有夫妻兩個住在一起。
像這樣的單位,住進去的這些老人,它是收費的,大概每一位老人收三百塊錢,不足的政府補貼。這個三百塊錢要老人退休,就是政府一個月要給老人生活費用大概五、六百塊錢,他就從這個裡面扣。扣了之後,另外就是伙食,伙食也要自己拿錢,但是政府補助很多,伙食一餐,他們也是自助餐,一餐標准是五塊錢,而老人只要交八毛錢,一餐只付八毛,另外四塊二毛錢政府補助,所以政府要有這麼大的負擔,醫藥部分是政府全部負擔,這是美國的老人福利政策。
這位猶太人非常聰明,我很佩服他,他這個老人公寓下面附設一個幼稚園,那是還沒有上小學的這些小孩。住在這裡面的老人大概他的子女都在舊金山工作,所以他們早晨去上班就會把小孩送到幼稚園,這些小孩知道自己的爺爺奶奶,所以他下課就會去敲門找他的爺爺奶奶看看,所以這裡的老人常常能看到他家裡人。老人怕小孩怕吵,他頂多吵個十分鐘,下頭搖鈴,「下去,下去,上課去了」。所以他很聰明,這位猶太人高明,他附設個幼稚園。所以他的子女,他的兒孫,可以常常見面的,他需要什麼東西也很方便,他們家人可以買來,時常給他送到,這是我們在一般老人公寓沒有看到的,我覺得這個做法很好,對於現代的社會是很理想的一種做法。
於是我在那裡住了一個星期,我就想到二十一世紀,我們的道場應該就是這個樣子,不要再蓋寺廟了,建老人公寓。我們要建老人公寓的時候,設備要擴充,我們不但要有活動中心,那就是好像他們的大客廳,我們在裡面建佛堂,建念佛堂,建禅堂,有些人喜歡打坐的,禅堂可以靜坐;有些人喜歡念佛的,念佛堂去念佛;有講堂,喜歡聽經的,講堂聽經,所以有這三個堂口,這屬於公共設施。裡面有圖書館,這個很重要,搜集一些圖書設備提供他精神生活。
我在澳洲,這一次去參觀的時候,他們裡面有一個教堂,他們是基督教。教堂那個房子是長方形的,這一邊是教堂,有個祭壇,牧師來講經傳道的,這個對面是個舞台,唱戲表演的,他這個坐位轉過去就看戲,再轉過來,聽道,我說這個構想很好,我說將來我們的那個講堂也這樣做法。講堂一面這邊供佛像,講台,對面那邊是舞台,可以表演的,所以讓老年人真正能夠享受到他一生當中最幸福的一個時代。
一生的辛苦,晚年享福,我們中國古老的概念。年輕的時候,幼年,做學生的時候,是培福,這是奠定福德的基礎。不像外國,外國現在顛倒,兒童享福,年輕人在社會上拼命,老年就是墳墓,那很可憐,跟中國人這個想法完全顛倒。中國是小時候嚴格的訓練、教育,中年的時候貢獻給社會,晚年享福。所以我們對於老人一定要給他最好、最周到的照顧,使他過真正幸福的一個階段。他退休之後,一切都放下了,正是念佛、學佛的好時候。
所以我從看了這種之後,我就不斷在外面宣傳、勸勉,希望真正有心人注意到這個問題,將來不要再建寺院庵堂。在美國叫老人公寓,在澳洲叫退休村,澳洲做的比美國做的好,因為澳洲土地容易取得,他們地太大了,人少。取得土地,澳洲比美國容易太多了。澳洲的面積跟美國差不多大,跟中國也差不多大,人口只有一千七百萬,要跟台灣比,澳洲比台灣大九十三倍,人口沒有台灣多,台灣兩千一百萬,他只有一千七百萬。所以澳洲的退休村就大了,他們頂多只有兩層樓的建築,所以原則上叫老人不要爬樓梯,爬樓梯很辛苦。我們在澳洲看到,雖然是兩層,它是山坡式的,它那個坡度底下建兩層,所以下面他也不要爬樓梯,上面他做一個橋,也不要爬樓梯,不是從一層爬到二層的,這種設計非常好,處處注意到老年人的行動安全,照顧非常周到。
所以我覺得這是底下一個世紀,我們佛教要做的一樁大事情。住在這裡面的老人就是你講經說法的聽眾,不必到外面來。念佛堂念佛,這些人去念佛,裡面領眾的法師可以聘請,像講經的法師可以預先約好,這個月請哪一位,下一個月請哪一位,輪流去講,一年到頭講堂不中斷,精神生活豐富。念佛堂二六時中不中斷,禅堂參禅的人不中斷,你說這個道場多殊勝,這種道場多圓滿。
老年人如果不能接觸年輕人那也是很苦悶的,天天坐在那裡坐吃等死,那不是味道,物質生活照顧再周到,他的精神非常非常痛苦。他自己感覺到他年歲老了,在這個社會上是個廢人、廢物,你說他這種精神多難過,所以老化得很快,這是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將來可以不要用老人退休村,也不要用老人公寓,我們給它取一個名字,「安養村」,安養村好,安養就是極樂世界,你們大家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叫「安養國」。哪一個地方辦就加上地方名字,如果在新加坡辦,新加坡安養村;在北京辦,北京安養村,這個好,這是大事業,大因緣。
這個安養村裡面經常辦活動,譬如打佛七,外面人可以來參加,有很多年輕人,這常常見面的時候,那個心情完全不一樣。辦佛學講座,辦通俗講座,一般社會大眾有假期的時候可以來參加。辦學生佛學講座,大學生的,中學生的,小學生的,利用他們的寒暑假來辦,你就把這個村裡頭所有的人都帶動,讓他生活得活活潑潑,那才真的是自在快樂。常常可以跟這些年輕人談談話,跟這些年輕人討論佛法。老年人的時候,他過去在社會上工作,他都有經驗,這些經驗也可以傳給年輕人,我們這些課程也可以邀請這些有專長的老人,請他們來講一、兩個鐘點,把他們的經驗傳給年輕人,佛法、世法相互交流。他們的智慧、經驗也不要讓他這麼帶走了,也得給它留下來。你們想想這是多麼生動、多麼活潑的一個道場,對社會有極大的貢獻,不僅是解決年齡老化的問題,能夠安定社會,強壯國家,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工作,全心全力去做。
一個地方做好了,可以搞像連鎖店一樣,其他各個城市都可以做,所以這必須要有一個很強的組織來管理,來推展,等於像組織一個公司一樣。向國內各個城市去發展,等於做連鎖店一樣,做好了之後向全世界發展,我們不局限一個國家地區,養老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我們做這種工作,全世界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任何民族、任何不同的宗教,都歡迎,真正慈善福利事業。希望我們要有這個認識,有這種熱忱,大公無私,完全是犧牲奉獻,這個事情就做好了,菩薩事業。菩薩不是掛在口皮上的,要真正去做到,捨己為人,在這一生當中我們就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一生當中沒有空過,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這樣的安養村多了,我們講經說法到那個時候恐怕時間分配不過來了,講經的人天天講,念佛堂、禅堂要有專人去帶領,統理大眾,還要辦許多的活動。
退休的這些老人,有些身體很好的,健康狀況好的,像中國老人幾乎都有積蓄,這跟外國老人不一樣,他自己手上還有錢,身體還很好,我們每個月或者兩個月可以辦一次旅游,帶他們到中國這些名山大川去旅游參訪,一面是參訪,一面是機會教育,弘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我們帶一個團,我們到哪裡去參觀寺廟,我們一定把佛法向大家介紹。譬如我們看到觀音菩薩像,我們一定介紹觀世音菩薩的這些事跡,觀音菩薩對於世間人的教訓,觀音菩薩修行的方法,我們雖然對我們這個團講,還有很多旅行團他們都會聽,機會教育。每一年可以辦一次環球旅游,這身體健康的老人,我們在新加坡都看到。新加坡是個旅游的都市,有很多那個團,他都帶著他們的標志,都是老人,我都看到一群一群的在走來走去的。這是我們都應該要做的。他的身體很好,有這個能力的,每年辦一次環球旅游。這就不是一般老人院坐吃等死,不一樣,這才是他一生當中真正講到享受,他會歡喜,這一生當中這一段時間才是他真正過到人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向全世界來推動。
諸位在教理上要認真努力的去下功夫,將來這些地方都是我們講經的道場,我們到這些地方貢獻出自己所學所修的,幫助這個社會,幫助這些大眾,這個事情要積極去做。報紙上登的這些資訊就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了,所以我現在遇到一些在家的信徒,他們有力量的,我都是激勵、勸勉他們做這個事情,不要搞別的事業,這是一個大事業。世間人的眼光都在名利,這個裡頭說實在的話,有真實的名利在裡頭。它是一個企業,它不是一個救濟機構,不是救濟,不是像一般慈善救濟是付出的,它是個營利事業,但是是很有良心的營利事業。
我們在澳洲參觀,外國人辦的,不算很大,但是已經有規模了,他們做了二十五年。這一個公司下面經營的現在有四個退休村,最大的一個是一百英畝,一英畝等於中國五畝,就是五百畝這麼大的地,在澳洲黃金海岸。在布裡斯本有三個比較小一點的,差不多是三、四十英畝的樣子。這些人很善良,很有良心。住進去的老人是要交錢的,將來你離開的時候,你交的錢他退還給你,等於你住在那個地方要交一筆押金給他,這個押金沒有利息的,他們就拿著這個錢再去發展,這個做法很好。所以他對你的照顧很周到,因為你覺得這地方住得不舒服,你就要走了,走,錢就拿走了,他的資金就沒有了,就減少了,所以他照顧得非常周到,因為他要運用你的資金再搞開發,再擴大。
可是你每個星期要交伙食費,就是生活費用,他們現在大概是七十塊錢,在這裡面扣百分之五,他們在這個裡面所得的利潤,公司的利潤,就在你這個生活費用扣百分之五,這個錢作員工的薪水。他裡面請的有員工,員工也不少,他有四個退休村,我問他:你的員工多少人?他說:一千五百人。你就曉得他這個組織多麼龐大,員工一千五百個人,薪水開銷就是老人生活費用裡面百分之五,很有良心,做得好,我們看了不能不佩服。
我們去參觀,他給我們詳細講解,資料都給我們,我們也有意思在那邊做一個。我現在初步構想,想在澳洲辦一個,在美國辦一個,我們來試辦,辦成功了,向各個地區推展。我也非常希望中國能夠辦,中國現在養老是很大的問題,幫助社會、幫助政府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我們做的比外國的養老退休制度做得更好、更圓滿,真正做得好,在外國這些華僑,這中國人,都會願意回國,哪個人不想家?哪個人不想落葉歸根?但是你一定要做得比外國更好,這些人都會回來。所以希望我們大家有這個共同的認識,有這個理念,認真努力向這個目標去做,這是真正的佛法,佛法常住在世間是以這麼一個型態。
選自淨空法師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