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

 

末法時代提倡人間佛教更為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管佛教有小乘、大乘,有顯教、密教,不管它怎麼分,應該要有人間性,這是很適合時代的潮流。不僅承繼傳統,而且是時代所趨,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的一道光明。過去最早期以聲聞趨向大乘,我們稱為正法時期;後來以天乘之天道思想來趨向大乘,我們定為像法時期;以人乘佛教來趨向大乘,可以說是末法時期。既然是末法時代,如太虛大師所說,末法時代提倡人間佛教更為重要。

    摘自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卷第九、分布閻浮提品第十七中有經文:
   “爾時,世尊告月藏菩薩摩诃薩言:“了知清淨士,若我住世諸聲聞眾,戒具足、捨具足、聞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我之正法熾然在世,乃至一切諸天人等,亦能顯現平等正法。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斗诤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五中有經文:“涅槃之體亦復如是,無有住處。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樂我淨。涅槃雖樂,非是受樂,乃是上妙寂滅之樂。諸佛如來有二種樂。一寂滅樂。二覺知樂。實相之體有三種樂:一者受樂。二寂滅樂。三覺知樂。佛性一樂,以當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菩提樂。”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四中有經文: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中涅槃者則是利根。若利根者,何不現在入涅槃耶?何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則無?佛言:善男子。是人現在四大羸劣,不能修道。雖有比丘四大康健。無有房捨、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眾緣不具,是故不得現在涅槃。善男子。我昔一時在捨衛國阿那邠低精捨。有一比丘來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常修道而不能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我時即告阿難言:汝今當為如是比丘具諸所須。爾時阿難將是比丘。至只陀林與好房捨。是時比丘語阿難言:大德。唯願為我莊嚴房捨,淨潔修治。七寶嚴麗、懸缯幡蓋。阿難言:世間貧者乃名沙門。我當雲何能辦是事?是比丘言:大德。若能為我作者,善哉善哉。若不能者,我當還往至世尊所。爾時阿難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向者比丘。從我求索種種莊嚴七寶幡蓋。不審是事,當雲何耶?我於爾時復告阿難:汝今還去,隨比丘意。所須之物,為辦具之。爾時阿難即還房中。為是比丘事事具辨。比丘得已,系念修道。不久即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善男子。無量眾生應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亂其心,是故不得。善男子。復有眾生多喜教化。其心匆務,不能得定。是故不得現在涅槃。善男子。如汝所問:何因緣故捨欲界身有中涅槃、色界無者?善男子。是人觀於欲界煩惱因緣有二。一者內。二者外。而色界中無外因緣。欲界復有二種愛心。一者欲愛。二者色愛。觀是二愛,至心呵責。既呵責已,得入涅槃。是欲界中能得呵責諸粗煩惱:所謂悭貪、嗔、妒、無慚、無愧。以是因緣能得涅槃。又欲界道,其性勇健。何以故?得四果故。是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中無。善男子。中涅槃者凡有三種。謂上、中、下。上者。捨身未離欲界,便得涅槃。中者。始離欲界未至色界,便得涅槃。下者。離欲界已至色界邊乃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中有經文:“諸眾生中,惟天(人)與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修十善業道。”

  《禅法要解》中有經文:“慈三昧力故。行者皆見眾生無不得樂如一切入觀。禅定力故於緣境界轉青作赤。何況眾生皆有樂相而不見也。如貴賤貧富禽獸之屬。各自有樂互相憐愍。貴者之患貧者所無。貧者之患貴者所無。問曰。余道可爾。地獄雲何。答曰。地獄眾生亦有樂分。遠見刀山灰河。皆謂林水而生樂想。見樹上女人亦生樂想。又我心顛倒故愛樂其身。若欲殺時逃避啼哭請求獄卒願見放捨。若語赦汝。得脫此苦心亦可樂。如是之等皆有樂分。又復神通力故。行慈之心。種種教化令眾生得樂。或隨所有而能與之。及身口行助成利益。如諸佛菩薩深心愛念壞諸惡趣。實令眾生得種種樂。以是故不但願與。亦實令得樂。問曰。行慈者得何功德。答曰。行慈者諸惡不能加。如好守備外賊不害。若欲惱害反自受患。如人以掌拍矛。掌自傷壞矛無所害。五種邪語不能壞心。五種者。一妄語說過。二惡口說過。三不時說過。四惡心說過。五不利益說過。譬如大地不可破壞。種種嗔惱讒謗等不能毀也。譬如虛空不受加害。心智柔軟猶若天衣。復次行者入慈。虎狼毒獸蛇蚖之屬皆不能害。如入牢城無能傷害。得如是等無量功德。問曰。慈德如是。何者名慈法。答曰。愛念眾生皆見受樂。是心相應法行陰所攝名為慈法。或色界系或不系。心數法。心共生。隨心行。非色法。非是業。業相應。業共生。隨業行。非報生。是應修得修行修。應證身證慧證。或思惟斷或不斷。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或有喜或無喜。或有出入息或無出入息。或賢聖或凡夫。或樂受相應。或不苦不樂受相應非道品。先緣相後緣法。在四禅亦余地。緣無量眾生故名為無量。清淨故。慈念故。憐愍利益故。名為梵行梵乘。能到梵世名為梵道。是過去諸佛常所行道。問曰。雲何修習慈心。答曰。若行者作是念。我除剃須發不在飾好破憍慢相。若稱此者宜應行慈。今著染衣。當應行慈令心不染。食他之食不虛受施。如經所說。若有比丘。漸修慈心則隨佛教。如是不虛食人信施。復次若出家、若在家行者作是念。慈心力故。於惡世中安隱無患。於破法眾中獨隨法行。於熱煩惱令心清冷。如近聚落有涼清池。復次行慈力故。怨家毒害不能復害。如著革屣刺不能傷。行者處於欲界。多嗔怒害。斗诤怨毒種種諸害。慈心力故無能傷損。譬如力士著金剛铠執持利器。雖入大陣不能傷壞。復次是慈能利益。利益三種人。凡夫行慈除諸嗔恚。得無量福生於淨果。世間福德無過是者。求聲聞辟支佛者。欲界多嗔慈力能破。及余煩惱則亦隨滅。得離欲界漸出三界。如佛所說。慈心共俱近修七覺。大乘發心為度眾生。以慈為本。如是慈心。於三種人無量利益。又習慈初門。又十六行令速得慈。又使牢固。亦常修行。一者持戒清淨。二者心不悔。三者善法中生喜。四者快樂。五者攝護五情。六者念巧便慧。七者身離心離。八者同行共住。九者若聽若說隨順慈法。十者不惱亂他人。十一者食知自節。十二者少於睡眠。十三者省於言語。十四者身四威儀安隱適意。十五者所須之物隨意無乏。十六者不戲論諸法行。是十六法助慈三昧。悲者觀眾生苦。如地獄餓鬼畜生世間刑徒饑寒病苦等。取其苦相故悲心轉增。乃至樂人皆見其苦。問曰。雲何以樂為苦。答曰。樂是無常,樂無厭足從因緣生。念念生滅無有住時。以是故苦。復次如欲天受樂。如狂如醉,無所別知。死時乃覺。色、無色界眾生。於深禅定愛味心著。命終隨業因緣還復受報。如是眾生當有何樂。於地獄三惡道。是舊住處。天上、人中猶如客住。暫得止息。以是因緣故。佛但說苦谛無有樂谛。是故一切眾生無不是苦。眾生可愍不知實苦。於顛倒中而生樂想。今世後世受種種憂惱而無厭心。雖暫得離苦還復求樂作諸苦事。”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肉食者玷污僧團
下一篇: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活得還不夠簡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