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對四十三位天主教修女講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淨空法師講述
首先我們熱烈歡迎來自十四個國家地區,尊敬的天主教的諸位修女,莅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訪問。
這兩年我們在新加坡全力推動多元文化,有人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個答案是來自佛陀的教導。佛教本身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他的教學是不分國家界限、不分種族及宗教。我們在他教學紀錄(經典)中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各地區講學時,有十多位國王以及許多宗教領袖傳教師都來參與聽講。
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他是人。以現代話來說,他是一位社會教育學家,且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多元社會教育工作者。他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又教導我們人與大自然環境應當如何相處;最後他教我們人與天地鬼神如何相處,也就是要如何與各個不同的宗教相處。
往深處講,如現在科學家所發現的時空概念,有許多不同的維次,生存於四維以上時空的眾生,我們見不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時空是多維次,多維次的時空已被現代科學家所證實。高維次時空的眾生比我們所知道、所接觸到的多。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學的目的是要我們完全了解之後,心胸開拓,超情離見,包容萬物,慈愛眾生;社會才能和諧、安定、繁榮、興旺。
現在大家都知道,公元一九九九年及兩千年,世界上會有很多災難。這些災難都是人為的,因為人們的思想錯誤、見解錯誤、言語行為錯誤了,才造成天災人禍。這種災難不僅現在有,同樣也曾經發生在兩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那個時代,所以他非常了解,知道這樁事不是用政治、武力能解決的,他本身是王子,所以他放棄了王位。現代的經濟與科學技術造成社會許多負面的影響,所以經濟與科學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我們明了,唯有宗教家們拿出真誠的智慧,平等的愛心來幫助這個社會,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佛教裡的“佛陀”、“菩薩”、“阿羅漢”都是學位名稱。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對於宇宙人生明了、不迷惑的人,我們稱他為“佛”,這是“佛”的定義,佛是一個充滿真實慈悲、圓滿智慧的人。
我曾接觸許多宗教的領袖們,稱他們為菩薩。諸位今天來此訪問,你們每一位也是菩薩。菩薩就是有智慧、有愛心的人,能夠犧牲、奉獻,為社會大眾工作者的稱呼。現在我們要真正解決世間種種苦難,就要以真誠的愛心愛一切眾生。我們接觸許多的宗教,盡管大家的儀軌、教義不一樣,但是真誠的愛心卻完全相同,這個真誠的愛心就能救度眾生的一切災難。
我們要將心量拓開。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心量原本是與虛空一樣大,如果我們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心量確實是如同虛空,這是可信的。所以我們要以智慧及愛心,來幫助廣大的社會,就必須從拓開心量做起。
我們在此地建立一個小道場,這個道場不是為我們教會建築的,也不是為新加坡這個地方建立的,而是為全世界、為一切眾生建立的。我們付出智慧、愛心、勞力,是要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所以佛家的教學宗旨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因此我們身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先想想自己的念頭及行為,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如果不能做社會的好榜樣,就不可想、不可說、不可做。
我們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習,接受他的教誨,就要像他一樣的犧牲奉獻。我們深深知道,如果只愛自己,只愛自己的家庭,就會與別人、別的家庭起沖突;如果只愛自己的宗教,而排斥別人的宗教,就會引起宗教戰爭;只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國與國會發生對抗;只愛我們這個地球,不愛別的星球,就會有星際戰爭。所以我們必須拓開心量,要愛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
有人問我,怎樣念佛?我告訴他,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阿彌陀佛。所以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這就是念佛。
我們深深的期望每個宗教都能著重真智仁愛的教育。宣講上帝仁愛的教學、神仁愛的教學,與宣講佛陀教學完全相同。我在未學佛之前,對於許多宗教典籍都喜歡閱讀,都十分尊重。深以為唯有宗教的傳教師與宗教的信徒聯手起來,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世界才會安定和樂。
現前的社會,有好的境界,也有不好的;有善人也有惡人。對於不好的人,我們要體諒他的一時迷惑顛倒,他的本心、本性都是好的,我們要幫助他回頭,佛家講“回頭是岸”。所以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是真誠愛心的教育,能夠普遍地愛一切眾生。
今天我們非常歡迎諸位光臨居士林參觀,我更深深期望諸位,都能以真誠的愛心救護這個苦難的世間。諸位如果需要我們的協助,我們會全心全力的幫助大家。我們把世間每個人做的好事,都看成是我們自己應當做的事一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祝福大家健康快樂,福慧增長,謝謝大家!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宗教徒同願會緣起
下一篇:淨空法師:關於和平教育的對話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