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問答
淨空法師與日本大阪石井牧師座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淨空老法師講述 2002/11/8 日本攝影制作公司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大眾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仔細去觀察釋迦牟尼佛的一生,他自從覺悟之後,一生(這是佛經上記載的)講經三百多會,說法四十九年。佛每天都是從事於教學的工作,跟中國孔夫子當年在世的教學,我們能看出來,他們完全是相同的。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與中國孔老夫子一樣,有教無類,都是那樣真誠熱心的教導眾生,解決社會上可以說從個人的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這是他一生所教學的內容。
我們尤其了解,佛所教的內容范圍非常之深廣,特別是對於現代二十一世紀社會復雜問題,幾乎他都有原則性的指導,都有解決的理論與方法,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把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教學發揚光大。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寺院就是學校,就是翻譯經的場所跟講學的場所。我們這一次到日本來,希望能夠帶動日本的佛教道場都能夠恢復講經、教學。
在中國,最近兩百年來也是時局的不安定,出家人的素質逐漸的往下降,所以佛教教學的工作幾乎都停滯了。這一次我到日本來訪問,看到這個情形跟中國也很類似。但是畢竟日本跟中國還有古老文化的基礎,只要有有心人來提倡,我相信恢復還是有希望的。差距是有,但是這個差距可以能把它融化。佛,釋迦牟尼佛教學,我們體會他的理念、精神、方法都是非常圓融、非常活潑的,所以我接觸佛教之後,自自然然就感到很佩服、很歡喜,佛教確實能做到本土化與現代化;如果不懂得這個精神,不知道這個理念,那麼這個差距就像有代溝一樣,會有差距。如果懂得本土化與現代化,古今中外都能夠融合成一體,它對於社會就有正面的貢獻。
在現代弘法確實比從前要困難很多倍。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於儒跟佛,中國還有一個道,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不僅理解到佛教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儒跟道也不例外;再仔細觀察全世界幾乎所有宗教,我們研究它的典籍,都不外乎是多元文化的教學。我們從一切宗教典籍裡面,我們找到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在佛家就是講“慈悲”,在基督教、天主教所講的“神愛世人”,在伊斯蘭教《古蘭經》也講“阿拉確實是仁慈的”。所以我們歸納起來,“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創始人教義的中心點。如果我們都能夠把仁慈博愛自己學到了,再把它能夠發揚光大,我們能夠愛一切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我們用一種真誠的愛心去愛護、關懷、幫助,從自己本身做起。中國古人所講真誠到極處一定能夠感動人,今天我們在全世界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最重要是用真誠心去感化。
教學,我們首先要肯定宗教是教育,是社會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首先我們把這一點肯定。那麼教學是活活潑潑的,在不同的時代(古時候跟現在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當然它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所以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非常活潑的,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現代化跟本土化。譬如以佛教做個例子來說,佛有沒有形相?佛沒有形相。佛在哪一個地區,那個造像就像哪個地區的人。像在日本,我們看到日本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在中國看佛像,佛像像中國人;在西藏看佛像,像西藏人;在泰國看佛像,像泰國人,這就是本土化。這就是要懂得本土化,它才能夠契機,才能夠度那個地區的眾生,就在那個地方教學,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還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到現代,像我們經典的批注,經典是不變的。你看看在中國,唐朝批注就適合於那個時代人的。到宋朝,宋朝人又重新做批注,都不會再用唐朝批注,為什麼?時代永遠在進步,所以宋代的人可以參考唐代的,他有新的批注出來。這是到元代、明代、清代,各個時代的批注都不一樣,就是它能夠適合當時人們的需要。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如果講經還用古時候那一套,那肯定是沒有人願意學習。所以今天我們應當要把經典做為二十一世紀新的一種說法。雖是新的,還是根據從前老的來的,像一棵老樹一樣,它年年發新枝,年年開新花,年年有新葉子,新的花一定是在過去枝葉上長出來的。所以永遠是新的,永遠不會落伍,不會淘汰,永遠都是在進步。這在佛法裡面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這個學問才是真實的學問,才是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把它發揚光大。
所以聖人的教誨,我們覺得都是相同。因為在古代交通不方便,信息根本都沒有,許多人老死不相往來。我們知道信仰宗教的人,都肯定宇宙之間有一位真神。在佛法裡面他不叫做真神,它叫“真如本性”,實在講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唯一的真神。《華嚴經》講是整個宇宙,這個世界眾生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這是我們講宇宙的來源、生命的來源,它是同一個源,同一個根源。既然形成了,我們不要以太空來說,就以地球上來說。地球有這麼大,生活在每一個地區的人,彼此不相往來,聖賢人都有義務,都應該去教導他們,怎樣跟人與人之間相處,怎樣與自然環境相處,怎樣與天地鬼神相處,這個幾乎是所有宗教教育裡面的教學內容。因此,他能夠分許許多多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身的形狀,說各個不同文化的言語、文字表達的方法。他的內容、方向、目標是圓融,都是希望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環境、人與天地鬼神都能夠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樣子一切沖突自然化解,和平落實了,繁榮、興旺、幸福、美滿才能夠降臨到每一個眾生的身上、家庭、他的事業以及他的環境,這是我們肯定的。所以我們從這個理念來出發,宗教是一家人。
這是一個教育上的問題。如果我們做一個宗教徒,能夠熟悉自己的經典,真正能夠明了自己宗教裡面所講的理論,教主教導我們應當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我相信這個問題就化解了。那麼可以說宗教當中的沖突,起源於自己對自己的教不了解,至少他沒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對其他宗教是一無所知,彼此又不相往來,這就免不了要發生懷疑。從懷疑就會產生誤會,由誤會再提升就變成一種不能夠接納、不能夠容納的意思發生之後,摩擦就沒有法子避免了。所以中國古人常講“通”,所謂“政通人和”,最重要的是溝通。如果常常往來,常常做朋友,不但我了解自己,我也了解別人,這個樣子沖突就能夠化解。
我在過去講經也常常說到,這個地球、社會像一個人的身體。我們今天縮小來講,不講宇宙,只講這個地球。我們都是地球人,都是生活在這一塊土地上;換句話說,都是一家人。我們希望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每個宗教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就好像一個身體,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就像身體不同的器官一樣,我們佛教是眼睛,基督教是鼻子,伊斯蘭教是耳朵。如果說我只愛我自己的,其它都不要了,我只有眼睛好,鼻子、耳朵都壞了,這個人就是病了。所以一定要每一個宗教都第一,每一個族群都第一,每一個國家都第一,我的身體健康,我的每個器官都第一了,我一點毛病都沒有!要從這個理念去想。然後把它擴大,擴大到整個宇宙,我們要求宇宙和諧,宇宙平等,宇宙一家。你這樣大的心胸,你才真正能做到彼此互相尊敬,平等對待,互助合作,這個宗教教育才能夠落實。由宗教教育可以恢復到家庭教育,學校的道德教育,社會的倫理教育,統統可以能夠恢復起來,事在人為!需要真正覺悟的人,一起團結起來做這個工作。
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上,也遇到不少真正熱心從事這個工作的人,我們都非常尊重,希望把這個力量結合起來,能夠產生一個改變社會,化解沖突,促進和平的力量。這個宗教我們在目前能做到的,就是要密切的往來,要互相的交流,我們誠心誠意來做朋友,彼此互相了解。當然這個事如果從根本上來講,最好能夠聯合到全世界這些宗教的領導人、傳教師,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宗教大學,每一個教成立一個學院,將來在全世界從事於宗教教育的工作,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不同的宗教就是不同的院系。所以確確實實把它變成一家人,給這個世界帶來真正和平、幸福、美滿。
這在大學裡面,教授教學生怎麼樣化解沖突,怎麼樣促進和平。我們如果單單為這幾個學生、研究生來講,我們收不到效果。應該怎麼講?應該學校裡頭要有“遠程教學”,就是有衛星電視,我們的老師是在衛星電視上上課,我們的學生是全世界的宗教徒。這個樣子把一般信仰宗教的人都能夠喚醒、都能夠覺悟,這是安定全世界的社會、促進世界和平是一個很大的力量。我們現在也正在努力在做。
戰勝別人不是英雄,戰勝自己的煩惱習氣,戰勝自己不善的知見,這個人才叫做“大英雄”。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我們的心善,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我們的心不善,看一切人都不是善人。所以佛法講“境隨心轉”,外面的境界確確實實沒有善惡。譬如我喜歡這個人,我很喜歡他、很愛他,但是另外一個人很討厭他,可見得它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每一個人的標准都不一樣。佛菩薩的標准是佛菩薩沒有自己的標准,把自己標准放棄掉,所以他就平等。如果自己設立一個標准,那永遠跟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對立。我們能夠把所有標准放下,讓自己的心跟虛空一樣,所以就“心包虛空,量周沙界”。這樣的時候,我們跟最高層次的神明能夠平等相處,和睦對待;能夠跟地獄眾生,畜生道、地獄道我們也是平等對待,也能和睦相處。你說這個多麼自在!
這是聖賢教導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一定要學習,要從自己本身去做到,能夠愛一切人。像我這次講《八大人覺經》裡面就有“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決定不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這是很大的錯誤。讓自己的心真正做到純淨純善,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冤親債主,沒有對立的,你說這一生過得多麼幸福、多麼美滿!所有宗教裡面,經典裡頭都是這樣教人的。問題是我們自己要能夠信、要能夠理解、要能夠認真的去做,要做出來,這才是真正接受聖人的教誨。你說:我們學了。如果學了之後,做不到,那我們很對不起教主,對不起聖賢一番教誨的苦心。
譬如我們在新加坡,這是有一些同學們知道的,新加坡幾乎所有宗教他們做慈善事業,我們都會幫助他。所以當初有一些佛教徒不理解,來批評說:我們佛教徒布施供養法師的,法師為什麼供養其它宗教?有這種問題提出來。我給他解答,我說:許多慈善事業,佛是不是教我們做?經典上有,都教我們做!我現在沒有做,別的宗教做了,基督教做了,天主教做了,我們拿錢到那邊去供養,等於說我們投資。所以他們到非洲去救那些病苦的人,他們有醫生、有醫療隊去,我們送了五萬美金給他們做醫藥費。最後他又告訴我,他們那邊缺少救護車,我也送一輛救護車。他們做,他做、我做是一樣的!何必要分,分彼此?這種分別是錯誤的。所以慈善事業,救濟苦難眾生,一定要合作起來做。
像我們在新加坡的溫馨晚宴,現在我們在澳洲的溫馨晚宴,你們都看到過,我們是接待這些貧苦老人,每個星期請他們來吃飯。吃飯的時候絕對不談宗教,這個大家歡喜。談宗教怕的是裡面有摩擦,彼此不了解。決定不談,只是無條件的供養,無條件的照顧,來安慰這些老人。大家心裡歡喜,感到他們在一生當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親切的、和睦的一個團體。這就是回饋,我們尊敬別人,別人尊敬我們;我們愛護別人,別人愛護我們;我們幫助別人,別人幫助我們。所以得到政府的贊歎,也得到民眾的歡迎。圖文巴,我們知道是澳洲最保守的基督教一個區域,我們在那裡能夠做成功,這個都是把教義付諸於實際生活,絕對不是空談,問題才真正能夠解決。
這一次我們非常感謝。石井先生剛才有一個問題問了,我還沒有回答他。就是他問到:對於不同的宗教如何能夠來容納?因為他們這個教是要排斥一切不同的宗教。佛法裡頭有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裡頭最重要的意思,就是說不同 的宗教、不同的學派,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言行跟《聖經》裡頭講的相應不相應?如果是相應的,我們都能接受;不相應的,它是再好的宗教,我們也不能夠接受。守住這個原則,這個問題就化解了。
|
|
|
|
|
|
上一篇:中國時報副總編駱紳訪問淨空法師
下一篇:淨空法師:宗教徒同願會緣起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