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學佛的真實利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老法師講述  1998  台灣深坑

  會長、周居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我們很難得、也很歡喜的在這個地方聚會。此地大概我三年沒有來了,這次看到這邊的建設,我非常的驚訝,所走的路都是從前沒走過的。由此可知,台灣這些年來,在建設上有長足的進步。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在心理上的建設,心理的建設,不但是能夠自度,而且真正可以做到度他。佛法裡面講自度度他,主要的是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得到真實的成就。

  要弘揚佛法,大家都曉得,最重要的是如何造就、培養弘法人才。過去這幾十年當中,我們親近許多老和尚、善知識,時時刻刻都聽到大家都在討論,佛門裡人才缺乏,也都著重在培養,所以在台灣各個地方幾乎都有佛學院。可是這些佛學院,佛學院是多,在佛學院裡面求學的這些年輕出家人也很多,可是真正在社會上從事於弘法利生工作的效果卻很差。這個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必需要把它找出來,然後把這個原因消除,使弘法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這裡面總不外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真修。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經教相應,這是真修;改變觀念,改變行持,這最重要的。其次一個,就是講台的技巧。如果這兩者都兼具,佛門弘法人才就能夠輩出。

  中國代代都出祖師大德,唯獨我們這一代沒有了。這一代的人,特別是在台灣,我們的物質生活富裕了,可是道德墮落了,這些都是事實。年歲稍長的人我們回想一下,三十年前的台灣,四十年前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跟現在一比較,沒有人不感歎萬千,懷念過去。過去我們沒有今天的財富,沒有現代的物質的享受,可是社會和諧,人心厚道,社會祥和,它有人情味。今天雖然富了,可是社會病態都露出來了,人心不安定,生活在畏懼之中,這也就是所謂的富而不樂。從前我們是貧而樂,富而不樂,反而不如貧而樂。

  這個問題結症在哪裡?在教育!現在儒家倫理道德的教育不要了,沒人講了。佛法的教育雖然有些法師講經說法,講得不夠詳細、不夠明白,讓人聽了以後,依舊是莫知所雲,他怎麼能得到利益,怎麼能得到受用!所以,在當前培訓弘法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人才的培訓不是偶然的,也是佛家講的時節因緣,因緣不成熟,到哪裡去找?老師雖然好,未必能找到學生。往年,我常常在國外弘法,每次回來之後,我一定要到台中去看李老師。而每次見到他老人家,我一定會提到,希望老人家多培養幾個弘法人才。因為我自己深深感受到,我一個人在外面顯得很孤單,沒有幫手。所以每次求老師要培養人才,老師也點頭,也知道這個很重要。大概我這個話跟他講了,我看總有十遍,他聽煩了,最後一次他告訴我:你替我找學生。我從此以後再不提這個話了。為什麼?我想到了,找不到學生。所以,雖有好老師,老師真的想傳,真想教,沒學生,誰跟他學!

  什麼樣才叫學生?百分之百的聽話,這才叫學生。老師講的你不能照做,陽奉陰違,這不是學生,他不願意教這個人,這是教不成功的。所以,我聽李老師這話之後,再不提了,為什麼?我想想,找一個百分之百聽話的學生,找不到!他找不到,我也找不到。由此可知,這個機緣就太難太難了。可是我們看看佛教的歷史,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傳法,有緣,傳一個、兩個,沒有緣的,一生就過去了,沒有人繼承的,這個事情很多很多。什麼都是緣分,沒有緣不行,世出世間統統是個緣分。緣是多生劫的,決定不是一生、兩生,三生、四生的緣都很薄。所以,師生之道不是淺緣,我們一般講,至少是七世以上的緣分,才是真的。這個事情哪裡能夠偶然?做學生,一定要懂得做學生的道理,尊師重道,我們才能學到東西。老師所教導的要百分之百的服從,老師才會盡心盡力的指導,他要不盡心盡力,他對不起學生;學生要不能依教奉行,學生對不起老師,師資之道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我從小就具備做學生的條件,聽話,依教奉行。所以我到台灣,因為在抗戰期間,失學的時間太久了,沒有學校念書,流亡學生。到台灣之後,年歲也大了,很想學點東西,聽到台灣大學方東美先生是個有學問的人,是個好老師,我想親近他。跟他也不認識,我就寫封信給他,毛遂自薦,寫了一篇文章寄給他看。他老人家沒有嫌棄我,回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去見面,他大概看到我的態度很誠懇,他就願意教我。我原來的目的,只是希望利用公余的時間,到台大去旁聽他的課程,原來的目的只是如此。哪裡曉得他老人家特別關懷,他不讓我到學校去聽課,而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他給我上兩個小時課,我跟他學是這麼學法的。在他家小客廳,一個小圓桌,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每個星期兩小時。我非常感激他,特別愛護,這就是你具備做學生的態度。

  所以,做老師不這樣來教導,他就對不起你;我們對老師有十分的恭敬心,他就要用十分的精神來教導我們。我們跟他學沒有繳學費的,那個時候我們生活非常艱難,沒有絲毫的供養,老師對我們純粹是盡義務。你現在找個老師補習,還要收費、繳費的,我們遇到這麼個善知識,一分錢不收,每個星期天給我兩小時。關鍵就在我們修學的態度誠懇,真的想學。

  方先生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要》,最後一個單元裡面,他講到佛經哲學,我們才曉得佛教裡面有學問在。原本我們只把佛教看做宗教,看做迷信,不知道這裡頭有真的學問,這是方先生介紹的。我們知道佛教裡面有真的東西,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學問,這才到寺院裡面去找經書來看。在當時,台灣一般書店沒有經書賣,全台灣印經書只有三家,台北有個“台灣印經處”,朱鏡宙老居士辦的,不定期印一些經書,數量也很少;第二家就是台中“瑞成書局”,他們家裡印佛書;第三家是台南的“慶芳書局”。全台灣就三家,種類少,分量少,所以找經書是非常不容易。因此,許許多多我們想讀的經書、想看的,一定要到大的寺院,它裡面有《藏經》,去查《藏經》。自己想要的,抄,手抄!我也抄過不少部。我那時候跑得最勤快的,是台北善導寺,善導寺裡頭有《藏經》,這是早年修學非常非常艱苦,哪有現在這麼方便!

  我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這個緣就太殊勝了,太好了,認識了章嘉大師,這是個佛學專家。章嘉大師很慈悲,也跟方先生一樣,每個星期給我兩小時,那個時候他老人家住在青田街八號,是一棟日本式的洋房,政府給章嘉大師做辦事處的。我親近他老人家三年,我的佛學根基是他老人家奠定的。你不真學怎麼行!要真干,老人經驗比較豐富,他是過來人,他教給你的不會有差錯,你循著他的道路走一定能走得通,能走得出來。章嘉大師圓寂之後,過了一年,我認識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去親近他,跟他學講經。所以我學佛,兩個老師,學哲學,一個老師,學一家之言,這就是古時候講的師承,我在台灣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很幸福,很難得。條件就是順從,老師怎麼教我,我就怎麼樣去做,如果自己有意見,自己不肯遵循,你就決定學不出來。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跟我們同時在一起的,有二十多個人。這二十多個人學出來,現在還在講經的,我這一次到台中,許源敦居士告訴我,現在還在講經的就剩我一個了。我說那些人呢?那些人早就退休了,就不干了。可見得這樁事情不容易,不簡單。李老師訓練我們這批講經的人,全是在家居士,沒有出家人,我跟他學的時候沒有出家,也是在家居士。如果要是出了家的話,他就不收了,他是在家居士,教在家的居士。以後我出家再回去,那是例外,我們以前老關系在。

  他對學生的要求,實在講這並不是他個人,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就是這麼個要求,決定要服從老師。所以,我入他的門,提出這三個條件,我一定要遵守。第一個條件,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除他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不准聽。第二個是讀書,無論是讀佛書、是世間書,都要經過他同意,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不可以看。第三個條件,你從前所學的,我以前只是跟章嘉大師學了三年,他對章嘉大師非常尊敬,是有道德之人,他說了,那個三年所學的,他也不承認,要從頭學起。我們接受這個條件,他才收我。當時我們對於這些條件不了解,認為李老師條件很苛刻,好像很跋扈,目中無人,只有他沒有別人。可是想想,除了到他這兒學,還到哪裡去?所以就接受了。

  一直到十年前,我到新加坡弘法,演培法師請我到他道場裡面講經。他那個道場那一天聽眾大概有六百人,年輕人有一半,我看到非常歡喜,我把我求學的經過,向大家做個簡單報告,然後勸勉這些年輕人,要好好的跟演培法師學。我下台之後,演培法師請我在客廳裡面喝茶,告訴我,他年輕做沙彌的時候,沒有受大戒,做沙彌的時候,親近谛閒老和尚,谛老和尚也是給他這三條戒。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李炳老不是他自己的,這個三條戒祖祖相傳。谛老法師要求演培法師這三條戒,演培法師沒有接受,在谛老那邊住了一年,他說他開小差跑了,沒有請假就溜掉了。跑到哪裡去?聽說太虛法師在廈門辦佛學院,他跑到廈門佛學院,就是南普陀佛學院,親近太虛法師去了,他要學新派,不學老派。

  我聽了這個,我替他可惜。我說如果你要在谛老那個地方學,那就完全不一樣了,老派有真東西,新派不行。老和尚栽培這些弘法的法師,他的條件是什麼?覆講,覆講決定不可以講錯,決定不可以加自己的意見,也決定不可以摻雜其他法師的意見,這是規矩。這個規矩是誰創的?誰建立的?諸位要知道,阿難尊者建立的,阿難尊者在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集結經藏,就是覆講。覆講,講漏掉沒有關系,你記不住講漏掉了,沒有關系,你可不能增加,增加是你講的,不是佛講的。所以,中國這幾千年來,法師培訓成就的,沒有別的,就是覆講。所以諸位我看你們這裡有經典的研習班,你要守住這個原則。

  用哪個法師的本子,就照他一個人。譬如說我們學《阿彌陀經》,我過去學《阿彌陀經》,請教老師,老師教我依圓瑛法師的《講義》,我就找圓瑛法師的《講義》,只准依他一個人的。他《講義》寫的是淺顯的文言文,你把淺顯的文言文變成口語講出來,字字句句都是老和尚講的,自己不可以加一點意見;也不可以采取其他《彌陀經》注解加在裡頭,不可以,決定不准夾雜,這就叫跟一個老師學,學一家之言。為什麼不能再采取別的注子混在裡面?一定要曉得,雖然同樣是講一部經,每個法師講的不一樣,思想體系不相同,決定不能混雜,一混雜味道就變了。現在人很少懂得這個道理。

  如果這些注解這一段我看不懂,怎麼辦?這個李老師說,看不懂就不講,不講,我把經文念過去,沒錯!你說“法師,你沒講清楚”,不錯!為什麼沒講?不懂,我總沒錯。強不知以為知,那就出毛病了,那就有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真的智慧,這不是丟人。誰能解如來真實義?所以我們看古大德的注解,有些地方注解,明明看這個地方應該有意思,他注得很簡單,沒說得詳細。什麼原因?他也不懂,他也沒搞清楚。所以,你仔細去觀察,他沒有過失。只能說他講得不夠詳細,不夠透徹,他沒有過失,沒有講錯;沒有講錯就行了,就成功了。這就是一定要遵守一個大原則,就是一家之言,決定不能夠摻雜。

  有些人能夠會通三種、五種的注解,那是什麼?那是自己已經通達了,行。這不是初學,初學沒有這個能力。好像學書法,學寫字一樣,初學的人一定要找字帖,臨帖。最初的時候還得要描,這描紅,從這裡下手。到你自己寫熟了,有了功夫了,你就可以觸類旁通,你可以多參考幾種帖。你甚至於自己可以能寫出自己的書法,脫胎換骨,自成一家,那個行。但是要曉得,那是功夫成熟以後的事情,決定不是初學,初學一定要遵守規矩。這李老師講的,初學一定要寫講記,你在講台上依照你的講記去講,不能亂講,不能隨便講。古時候訓練講經人才,用這種方式,受這個約束,一般的時間是五年。中等以上的天賦,五年確確實實根扎穩了,五年之後可以不寫講記,可以寫大綱,預備這些東西就可以了。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五年不行,十年、二十年根才扎得厚,他才有成就。

  所以,講經這個事情,實在講,不難,難在你不懂得規矩,不懂得裡頭的訣竅。你要懂得這個規矩,這個規矩是很笨、很拙的方法,但是非常有效。我是受這個訓練出來的,我在新加坡辦培訓班,就是這套老辦法,一點都不希奇。學生每個人要上講台講十次,這才能畢業。十次每次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講稿是一萬字;換句話說,他每個星期要寫一萬字的講稿。寫成之後,先對同學講,這是我們裡面,在教室裡面講,講了之後,接受每個同學的批評。大陸學生批評非常認真!你接受批評之後,把你講稿裡面東西修正過來,我最後做總講評,他再修訂講稿。講稿修訂之後,第二次就大座講經,這個才有外面信徒來聽,大座講經每個同學第二次的批評,幫助他改進。所以,他在講台上等於說練習兩次,接受過兩次的批評,兩次的修正,他將來到外面講經他有把握。

  這個批評是內行人批評,不是外行人,內容要批評他,上講台儀規、態度、音聲,表達的技巧,全部都接受批評。李老師編的《內典講座之研究》就是標准,那是講台的技巧,一定要符合他的標准。所以,學習非常非常辛苦,有些同學曾經到新加坡去看過。在新加坡訓練的學生,幾乎晚上都是三點鐘才睡覺,非常緊張。因為他們自己還有比賽,看到同學們講得好,自己總不能說落得太遠,太遠了不好意思,他彼此有個競爭的心。人人都想向上,都能發憤。

  《內典講座之研究》是我們重要的一個課程,而《無量壽經》是提供他練習講經的材料,他們現在用我的《講記》,專門依《講記》。我的《講記》分量很多,講的時間長,講了一百多個小時,現在讓他們十個小時講出來,他就把那個濃縮;把一百個小時的濃縮成十個小時,所以許多地方他要刪掉。我們《講記》已經是濃縮了,已經刪掉三分之二,現在大家看到精裝本的四冊,那個四冊是已經刪掉三分之二,保存三分之一,是四冊。他們是完全依這個為底本,自己重新去寫講記,叫你看,意思你懂了,用你的言語說出來,每個人各人寫各人的。這個方法非常笨拙,但是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另外一種,那就是屬於精神教育。在上個學期,我跟學生生活在一起,每天早餐吃完飯之後,我要跟大家講大概是半個小時到五十分鐘,四個月不中斷。勸勉他們行菩薩道,勸勉他們發菩提心,要把弘法利生的使命承擔過來。我們既然出了家,出家干什麼?就是弘法利生。不能擔當弘法利生的這個責任,那你就得要做護法,內護。就像一個學校一樣,學校只有兩種人,一個是教員,一個是職員,你不當教員,你就當職員。職員就是維護道場,做這些行政工作,我們佛門叫內護,讓這些講經的人專心在教理上,不讓他分心。這樣的合作,這個道場哪有不興旺的道理,佛法自然能夠傳遍十方。

  而參加新加坡培訓的,我看到同學們我也很受感動,他們認真努力,絲毫不松懈。這一百多天如一日,有始有終,精進努力,發憤自強,我們看到非常安慰。過去韓館長雖然沒有能在新加坡常住,她跟這些學生見過面,以後學生們畢業之後,編的刊物,特刊,她看到之後很受感動。在生病的時候,第一樁事情她就告訴我,這個培訓班要辦下去。我們原本的意思,這個培訓班只辦兩屆,所以教學所有的這些資料,我們全部把它錄音、錄影,希望便利提供給其他想修學的人,自己可以依照這個來修學。辦這個班的緣分非常希有,在我們沒有想到會長時間辦下去,都是三寶威神加持。沒有想到現在辦第四屆了,而且愈辦愈殊勝,我們愈辦經驗愈豐富,前面這些弊病後面都改正了,第二屆比第一屆好,第三屆比第二屆好,這第四屆就更輕松了,愈來愈殊勝。我們的經驗豐富,信心也具足了,這個古老傳統的教學,真有效果。

  由此可知,一般佛學院為什麼收不到我們的效果?他們學的東西太雜了、太多了,精神意志不集中,所學的是佛學常識而已。佛門大家常常聽說有所謂深入經藏,我們這個老方法是深入經藏,現在佛學院教學是廣涉經藏,普遍、很廣的來涉獵這些經藏,沒入。我們這是一門深入,深入經藏,深入才有用處;你學得很廣,學得很多,學得很雜,一分都沒入進去,全搞的是表面,不起作用。所以,深入跟廣涉意思完全不相同,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祖師講得沒錯,我們把它解錯了。譬如我這次從美國回來,在夏威夷大學做了兩次講演,就有聽眾起來發問,問我要怎樣為大家來講解佛經?問這麼個問題。我還是照佛的教訓來解答,怎麼樣弘法利生?契機、契理,可是這四個字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

  什麼叫契機?人人都會說。什麼叫契理?契機就是現前這個人他的需要。我們這個地方,周大夫是個醫生,病人來給他看病,他給他診斷、給他處方。那個處方就契機,正是他需要的,對治他毛病的,他依照這個藥方去服的話,他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契理。所以,你要曉得現代社會眾生害什麼病?你這個經要怎麼講法?我們看一部經的注解,像《金剛經》,有幾百種注解,從漢朝一直到今天,每個人注解講的都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在他那個時代,他那個地區,他所接觸的那些大眾,根性不相同,講法就不一樣。經是活的,不是死的,經沒有一定的講法;要是有一定的講法,那一個注解就夠了,何必要那麼多注解?你們仔細去觀察,漢朝人注解、唐朝人注解不一樣,就說明,漢朝人所需要的跟唐朝人所需要的不相同,唐人跟宋人又不一樣,宋跟元又不一樣,元跟明、清又不一樣,現代人跟清朝完全不相同。他腦子裡想些什麼?病不一樣。

  經還是這部經,要怎麼樣講出來對治他的毛病,讓他生信開解,依教奉行,然後證果,這個經講了才有用,叫契機契理。現在有些講經的這些大德們,他不懂這個道理,依照古人的注子去講,沒講錯。把今人當作古人,那怎麼會契機?就好比醫生,給人家治病,拿古人的處方,你害這個病,這個處方不錯,給你吃,不但病沒吃好,吃死了。吃死了怎麼回事?可惜!你沒有照我的藥方害病。你們想想,哪有這種道理!我藥方沒錯,你沒有照我的藥方害病,你害病害錯了。現在很多講經就是像這個毛病,那怎麼行!所以諸位初學,初學我們選的注解要選最近,跟我們最近的這些注子,沒有什麼大差錯。我們今天選圓瑛法師的,選慈舟法師的,這些在台灣他們的著作都很流通。民國初年,距離我們現在不遠,還算有效。如果更遠的,更遠的恐怕就很難有效了,時代愈遠,意識、心態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也就是思想、觀念完全不相同。他是那個時代對那些人說的,不是對我們今天的人說的,你懂得這個道理才叫契機。

  什麼叫契理?決定要幫助他念佛往生淨土,才叫契理。理是什麼?幫助他成佛。如果不勸他往生淨土,他就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回,這就不契理,也就是不合理。末法時期的眾生,除了念佛帶業往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誰有能力斷煩惱?誰肯真正發菩提心?我沒有見到一個,不要說在家的,出家人起心動念為自己,自私自利,還是自私自利。幾個人真正肯為佛法、為眾生,做犧牲奉獻?沒有,從前有,現在沒有了。所以,李老師當年訓練我們,就提出了警策。告訴我們,我們求佛法,磕頭作揖求來的,將來還有沒有人在我們面前磕頭作揖求佛法?沒有,你要指望人家恭恭敬敬的向你求佛法,你一生一個人都遇不到,你的佛法就絕了,不能傳了。應該怎麼樣?我們要恭恭敬敬磕頭作揖把佛法送給人,看人家要不要,還得看人臉色。沒有忍辱,沒有耐心,你決定做不到。

  所以今天弘法的人,受人家不能受的恥辱,你才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不管什麼人加給你任何的侮辱,我們都阿彌陀佛,甘心情願接受;你要想,我是法師,高高在上,像我們自己求法的時候,一個都找不到。李老師在三十年前教給我們,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接觸到的,一點都不錯。誰對你恭敬?誰瞧得起你?所以,我們一生保持最低的姿態,是正確的,我們也能把淨宗宣揚出去。今天在全世界念《無量壽經》會集本,念阿彌陀佛,認真修學,有人,我們看到歡喜,特別是中國大陸。黃念祖老居士沒有到台灣來,沒來過,他在大陸告訴他的學生,我到北京,學生們告訴我的。他說黃老師跟他們講過,佛法在中國大陸,不在台灣,台灣的佛教是表面興旺,沒有實質的內容。我們看到大陸人對於佛法的那種恭敬,我們就明了了。

  實在講我們接觸的少,到大陸去的次數少,接觸這些出家人的機會也少。李木源居士去得多,他每次進去,差不多都是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走許許多多的道場。尤其是內陸、邊遠地區,生活非常貧苦,而那種學佛的虔誠、恭敬,他們看到都流眼淚,看到真正學佛的人。所以,李居士回到新加坡,告訴我,他說原本自己覺得自己修行很不錯了,要跟中國大陸一比,他說人家在天上,我們在地下,不能比。這才發大心,全心全力幫助大陸念佛人。他們今天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質,給他錢他不要;他沒得吃,給他米他也不要;沒得穿,給他衣服他也不要。他要什麼?他要經書,他要佛像,他要錄音帶,他要錄影帶,這些東西送給他,他頂在頭頂上,感激你。

  李居士告訴我,他們放錄音帶,用錄音機放錄音帶,沒有電視,沒有畫面的。拿到我們講經的錄音帶,放在佛桌上,下面聽的人有幾十個人,也有一、兩百人,都是跪在地下合掌在那裡聽,聽一、兩個小時,恭恭敬敬。這是李木源居士親眼看到的,很多道場都是這個樣子。錄影帶跟錄音帶,在大陸,氣侯變化太大,所以這個帶子壽命就很短。我們知道這個帶子,夏天炎熱的時候帶子焦了,音就變質了;冬天太冷寒氣,它裡頭就潮濕了,所以帶子壽命很短。李居士回到新加坡就發心,把所有的帶子全部轉變成CD,大陸內地沒有CD機器,送去。做成CD好處就是不怕熱,也不怕冷,而且音質、畫面能夠長久保存。他們告訴我,CD應該可以保存一百年到兩百年,音質、畫面不會有變化。發心做這個工作,都是受大陸修行人的感動,看到人家真干,我們希望藉他一點光,修一點點福報。

  所以,大陸那些年輕法師,到新加坡來接受訓練講經,我看了之後,我心裡很明白,我知道這裡面決定有再來人,也就是說有佛菩薩應化而來的。為什麼?他們有使命感,他們有責任,這是我們台灣年輕法師不能比的。他們覺得救度眾生是自己的責任,認真修學。所以我們今天全心全力去幫助他,盡我們自己一分棉薄之力。我們怎麼委曲,怎麼辛苦,也要把這樁事情做好,希望佛法後面有承傳的人,不至於佛法到我們這裡就中斷了,我們做得很安慰,做得很快樂。我們台灣同修們,真正要發心的話,一定要依教奉行。物質生活苦一點,好,激發自己的道心;一切享受都自在,道心就沒有了。所以大陸上這些人,不願意改善他生活的條件,是正確的,以苦為師,唯有真正依教奉行。

  印光大師教給我們,“敦倫盡分”。什麼叫敦倫?簡單的說,以和睦待人,就是敦倫,以真誠、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盡分,盡到自己本分要做的事情,我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我應當做哪些事情,把我自己本分事情做好。人人都懂得敦倫盡分,天下就太平了,所有災難都會消除。講得更白一點,就是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做社會大眾的榜樣,好榜樣,這就叫存菩薩心,行菩薩道。然後深信因果,老實念佛,這就圓滿了。

  所以,我們自己依照這個原則修行,弘法,無論講什麼經論,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就叫契機契理。老老實實,不別出心裁,不搞新花樣,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去修學就對了,就成功了。道場,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好,講了許許多多次,道場要重實質,不重表面。表面是什麼?香火盛,信徒多,那是表面的。人再多,一個往生的都沒有,你全盤失敗;我這個道場三個人、五個人,三個人、五個人個個往生,成功了。三個人往生三個人成佛,五個人往生五個人成佛,還得了;你這個道場有五個人成佛還得了,不得了!所以他叫我們不要搞熱鬧,社會大眾都是看熱鬧,不知道真干,不懂得實質。古代的叢林,你看百丈大師定清規,清規裡頭第一條,就說“叢林以無事為興旺”,不是以熱鬧為興旺,是以無事為興旺。

  以繞著念為主,你們大家曉得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繞佛,叫佛立三昧。繞得太久了,你就坐下來休息,休息久了你再拜佛,拜個幾十拜,拜個一、兩百拜,活動活動筋骨,然後你坐著念也好,繞著念也好。這麼大的佛堂十個人正好,十個人以上就多了,場地不夠用了,這叫真修行。這個道場諸佛護念,龍天擁護,還得了。所以同修貴精不貴多,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沒得用處,一定要修真實的福報。一個人修行,一個地方人都有福,你真修;不是真修,這個道場人很多,香火鼎盛,天天有幾千人、幾萬人來,沒有用。佛菩薩不來,什麼人來?妖魔鬼怪來,妖魔鬼怪喜歡熱鬧,諸佛菩薩喜歡清淨。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尤其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最近這兩、三年,諸位細心去觀察,我相信就有高度的警覺心。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不是好預兆,應該認真努力。如何消除這個災難?如何將災難延緩?那就要靠我們認真的修行,外面狀況不管它怎麼變化,我們自己要有定功,要能夠穩得住,要知道哪個地方是真正的道場。能有這樣的環境,提供你修行,這是世間第一道場。你們不相信,台灣各地去走一走,哪個道場能夠提供你二十四小時念佛?不讓你念!哪個地方提供你真正清修?現在我們景美圖書館,館長往生之後,高貴明負責來主持,做得正,如法!提供給大家真正修行,我在那裡看,你看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幾個人在那裡專心念佛,那心地清淨。

  起心動念是不是為自己,是的,是不是為你家庭,是的,是不是為你的公司事業,是的。從今之後,你不去想你自己,你想一切眾生;不要去想你的家庭、事業,你要想到利益一切眾生,你就回頭了,要從這裡回頭。佛告訴我們,六道輪回怎麼來的?執著來的,所以你一回頭,從今之後不再想我,不再想我所有,你的執著慢慢就沒有了,執著沒有了,就叫回頭,這是你真的回頭了。依靠,我們依靠三寶,凡夫一定要落實在事相上,事相上的三寶,佛寶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憶佛念佛,這就是靠佛寶。法寶,依靠《無量壽經》,或者依靠《阿彌陀經》都好,都是一樣的。僧寶,我們依靠大勢至、觀世音菩薩,一門深入這個路子,就是依大勢至。如何依觀世音?觀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一門深入依道修行,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什麼?我們做個樣子給人看,把成績拿出來就是你布施慈悲。這是我們把三寶落實在事相上。落實在我們生活上,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應當怎麼個做法,非常重要的,這有兩個帶子可以回家聽。

  我們現在皈依儀式,在佛菩薩形像面前,以真誠心來宣誓,發是發願。所以以後有人問,你皈依哪一位,你可不能說皈依淨空法師,那就錯了,皈依阿彌陀佛,我們大家都是同學。我們跟觀音、勢至都是同學,統統皈依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希望我們一生得到圓滿成就,一生得到圓滿的成就,唯一的方法皈依阿彌陀佛,世尊對我們的期望就達到了,這點意思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記住。現在我們就做個簡單的儀式。

 

上一篇:淨空法師:2007年淨宗弘法大會-中華文化的根
下一篇:淨空法師:末法時期如何修學與弘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