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三年我在舊金山講經,場所是一家老人公寓。這是我第一次參觀美國的老人公寓,看到之後非常歡喜。這次講經時間不長,只有一星期,可是給我很大的啟示。
這個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辦得非常好,裡面大約住了三、四百個老人。每一個單位是一個小套房,有小客廳、廚房、陽台,合台灣大概有十五坪。有些是夫妻同住,單身的老人占多數。他們在老人公寓樓下設個托兒所,像幼稚園一樣,招收不少的小朋友。每天早晨他們的父母就把小孩送到這兒念書,晚上接回去。以後我發現這些小朋友,很多都是這裡面老人的親屬,這太理想了!他們能經常與兒女見面,小孫子、孫女每天都來陪他們玩。雖然時間很短,天天能看到,也非常的安慰。對於猶太人這種作法,我很贊歎。
【老人公寓是佛法真正修行的道場】
我覺得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道場應該是這種形式,真正能幫助社會解決問題,也是佛法真正修行的道埸。因為時代不同了。過去中國農業時代,交通不發達,資訊不便捷,人民生活悠閒,農忙有一定的時期,農夫們秋收之後就沒事了,所以休閒的時間很長。這一段時間到那裡去?有些念佛、學佛的就到寺院,或者參禅、念佛,或者聽經,所以寺院多半選擇在這時期公開講經,一般讀書人可以到寺院裡‘討經單’。譬如這部經要講兩個月,他想要住兩個月,寺院要安排床鋪給他睡,也分配一點工作,幫忙打掃環境或是抄寫、修補經書,甚至種菜、種田,不能在寺廟白住。過年是從臘八(十二月初八)開始,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這年假多長!那像現在工業時代,大家忙得不亦樂乎,一般年假只有五、六天。
現在社會轉變,這種機緣可以說沒有了。寺院裡縱然這樣做,大家也沒時間參與。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工作繁忙生活緊張,若不認真學習,就跟不上科技時代,那有時間修心養性。因此將來的趨勢,弘法利生的對象,絕對是退休的這些老人。他們退休之後,才能過清靜悠閒的生活,學佛就太好了。退休之後,如果不學佛,沒有一點精神的生活,住在老人院可憐!老人院雖然物質條件不缺乏,醫療的條件也很好,但精神痛苦。特別是在外國,自己的親人一個月能來探望一次就不得了!所以,我們覺得老人晚年,真的是非常痛苦,精神憂郁,有如坐吃等死。此時我們能把佛法介紹給他,使他的生活能夠進入另一個時空,那就完全不同。會讓他的晚年過得最幸福美滿,他會感覺到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是晚年。我們在老人公寓裡面講經就有這種效果。
我想未來的道場不要建寺院庵堂,就建老人公寓、安老院、養老院,這就是我們弘法的道埸。這些老人大多數身體還相當健康,還不需要人照顧。老人公寓也可以舉辦一些活動,譬如每個月舉辦一次近距離的郊游,帶老人們到處玩玩,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心情開朗。同時能夠講解一些佛法,或者隨時教導他們如何靜坐、調心、調身、怎樣念佛,這都是非常愉快幸福的生活。如果有體力,也有經濟能力,每年可以舉辦一、兩次環球旅游,讓他們真正歡歡喜喜度晚年。我們常在外面看到一些觀光旅游團,多半是外國的,全都是老人,由年輕人帶隊,這是真正老人的福利。所以佛教下個世紀應當走這個方向。
【彌陀村-佛教未來的道場】
一、彌陀村的基本公共設施
‘彌陀村’是八三年在舊金山老人公寓講經得到的啟示。當然道場建在郊外比在城市好,郊外是生活在大自然裡,都市雖然有一些方便,可是這種公寓、高樓,每人一個小單位,像住在格子籠裡,心情很難舒暢。四年前我到澳洲布裡斯本,看到澳洲的老人中心,我非常贊歎、歡喜。每個老人都有一棟獨立的小房子,那真像一個‘彌陀村’。小小的街道,街道裡有小篷車,可坐五、六人,老人若走不動,隨便一招手車就來。它也有醫療中心,有個很大的活動中心,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在我們想像中會比他們做得更美滿。
我想這樣一個道場,公共設施要有大型的建築,我們都是修淨土的,一定要有個念佛堂。念佛堂建圓形的,像北京的天壇,圓形表蓮花;講堂的建築用方形的,方方正正,表方正的意思。另外,我們有圖書館,不必叫藏經樓。有豐富的庫藏,讓住裡面喜歡讀書、研究學術的老人,提供他們一個很好的修學環境。
大的活動中心是共同的起居室,也可以請外面的學生團體或其他團體,來裡面表演歌舞雜技,我們不必出去,每月舉辦一兩次,都在活動中心裡。我們辦一個素食餐廳,對內包伙食,對外營業,道場就有安定的經濟來源。正所謂‘身安則道隆’,身心不安,那有情緒修道念佛。又謂‘法錀未轉食輪先’,我們基本的生活能解決,才有心修道。如果天天為衣食住行憂慮,還有什麼情緒去修道?所以,這些問題都要預先解決。
二、彌陀村的宿捨規劃
至於宿捨,在佛門裡叫寮房,我們現在都稱為宿捨。宿捨可以采取單獨式的,一人一小棟,這方式也很好;但是土地面積要大,沒有足夠的土地就無法實行單獨式的。像美國都市裡的老人公寓,因為土地面積限制,只有向空中發展,所以他們蓋四層、五層、六層,這是不得已的。如果有足夠的土地,蓋的小房子非常美、非常優雅,每戶還有小院子、小街道,樹木花草要多,有庭院池塘,真是賞心悅目,是晚年一個非常美好的環境。在這裡面我們每天講經說法、研究討論、念佛共修。也利用高科技的設備,每個房間都有電視,如果他懶得出門,只要一打開電視,現場就在他面前。喜歡念佛,每個房間裡都有小型擴音器,我們控制中心二十四小時播放佛號不停;只要把擴音器隨時打開,就有佛號出來,就可以跟著念佛。外面樹旁、亭子邊也都安有小喇叭,整個環境裡一片念佛聲,喜歡散步的人,在散步時可以跟著念佛。小亭子裡有閉路電視,在裡面可以聽經,所以要聽經、要念佛都可以,不一定到現場。宿捨不必太大,一個人住,頂多是夫妻兩個人住,要小而干淨。裡面設備希望能達到四星級館套房的標准,這樣每個人到那裡都能生歡喜心。
【學會是現代化的道埸】
我們想找塊地以這個理想好好的規劃設計,建一個現代化的道場。道場的名稱不必用寺院、庵堂,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取的名字很好,他用‘學會’。淨土宗的用‘淨宗學會’,學禅的用‘禅宗學會’,學天台的用‘天台學會’,每個宗派建一個道場,聚集志同道合的在一塊共修,共度幸福美滿的晚年。使我們這一生中,年輕時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智慧與辛勞,晚年時能得到美滿幸福的報酬,這樣我們一生就沒空過。
道場建成後,我相信許多地方一定模仿這個模式,將來各地都有這種道場的建立,這比老人公寓、養老院好太多了,充滿了生機,活活潑潑。而且在寒暑假期間,道場可以像台灣許多地方一樣,舉辦夏令營、辦佛學講座,歡迎年輕人來參學。老年人能常看到年輕人,自己的衰老就會忘掉,有機會常跟年輕人接觸,跟年輕人共同在一起生活,在一塊研究討論學術,討論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年人經驗畢竟比較豐富,可以將他過去的經歷介紹、提供給年輕人作參考,確實能收到教學的效果,這樣能夠愉快度過他的一生。
道場設施要現代化,對老人各方面我們都要妥善照顧。建設費用可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募集,另一種是計劃做成後,由來共住的集資做。譬如全部工程共計多少費用,我在這裡買一個單位,這個單位需要多少錢,我們按比例來分攤,以此做建築基金也可以。再者,就是有善心、真正有財力的人大力資助。只要真正發心,這是樁好事,對養老來講是最妥善的方式。
在美國,私人建老人公寓政府有補助,如果我們肯發心,政府非常歡迎而且獎勵,如果我們做得這麼圓滿,我相信會得到各個階層人士的贊助。所以,在財源上我覺得不必擔憂,問題就是我們要付出誠意,真心真意為一切退休老人服務。我們要本著真誠、清淨、平等、大慈悲心,把佛法普度一切眾生的事業做圓滿。每天大家聚集在一起,把世緣放下。過去這大半輩子,在社會上即使有種種恩怨也不再放在心頭,晚年一心向道。道場常辦各種學術講座,可將這些老年人的經驗、智慧、常識,無條件的傳授給下一代的年輕人,使他們更進步。而退休之後,自己有正確的方向與生活目標,覺得人生有意義、有價值,這在佛法裡講有真正歸依處。
【佛法講求現代化與本土化】
至於佛教以往的這些寺院、庵堂,那是古代教學的場所,有保存的價值,可以把它看作國家文物古跡保存。要保存一定要維修,要把它維護整修跟過去那個時代一模一樣。若是唐代的,一定要恢唐朝形式。宋代的,也要恢復宋朝時代的面貌。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向日本人學習,他們對於古跡的保存真是不遺余力,叫人歎為觀止,一片瓦也要做成從前的樣子,從前用什麼樣的質料,現在還用什麼質料來做。一根柱子朽了,它是什麼樣的木材,今天還選這種木材來換,使人不得不佩服。因此,古跡要保存,是紀念我們的遠祖。今天時代不同,道場必須改變型態。佛法講求的是現代化、本土化,如果離開現代化與本土化,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佛法能夠傳遍全世界,幾千年還存在,就是這個崇高的理念。它在那個地方,就是以那個地方的眾生為對象,以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意識形態來作基礎。美好的,發揚光大;缺陷的,教導他們修正,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美滿的教學。
【續佛慧命-培養弘法人才】
好的教育總希望它能延續下去。佛經講‘續佛慧命’,續佛慧命一定要靠後起的人才,所以培養人才是佛教教學裡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怎樣把佛教辦好,也就是說,如何去培養佛教育裡的師資?這些人不像學校的老師,學校的老師是以學生為教學的對象;佛門裡培養的這些老師、法師,是以社會廣大群眾為對象。由此可知,這個教學比學校教學生要困難得多!要有真正認識佛教育、真正熱心於佛教育的人,我們要集合這些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認真修學。這修學的基礎是奠定在現前社會的基礎上,在現代人生活、工作及他們的願望上,他們才歡喜接受,才覺得這個東西是迫切需要的。我們要在佛法廣大經論中去找這一部分的教材,適合於現前時代的社會需要。世尊四十九年說的一切法是個寶庫,他講的東西太豐富了,真是應有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弘法的人,最要緊的就是善於運用這些材料,正如醫生一樣。世尊這些經藏寶庫,就好像藥店裡儲藏的藥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大夫給病人處方不能將這些藥物全拿來用,一定要對症下藥,否則就把病人害死了。病人害的是什麼病,他需要那幾副藥,我們在寶庫裡選擇那些經論,專門對治他現前狀況,才能收‘藥到病除’的效果。所以,培養弘法人才,也就非常重要。
【學院是培養弘法人才的場所】
夏老說,大眾修學的環境,名稱用‘學會’,不用寺廟;培養弘法人才的用‘學院’,都是屬於現代化的。‘淨宗學會’是大家共同修學的生活環境,而‘淨宗學院’是專門培養淨宗弘法人才的場所。學院不必很大,人數也不必很多,我們要重質不重量。因為佛教育的師資,跟世間教育的師資不一樣,困難很多。要真正發道心的人,也就是真正發捨己為人、不求名聞利養、不求任何報酬、完全犧牲奉獻的心,有這種認知與理念,才能將這樁事做好。也就是說,如果沒這個理念,經典展開對他來講是非常困難。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的真實義很難懂,佛說難在我們自己本身有障礙。只要有這種障礙,就很難體會佛菩薩所說的意思。因為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教誨都是無私的,真正是大公無私。
能有這樣的人才,配合著真正有願、有力量的護法,護持道場、護持教學,這樁事才能在世間做到圓滿,才能真正利益社會廣大群眾。儒家崇高的希望‘老有所終’,就能真正圓滿的實現,這是佛陀教育殊勝圓滿的功德。但是要靠我們真正能夠認識它、接受它,並將它發揚光大。‘學院’跟‘學會’的結合,這樁事情就做圓滿。
前面說過,無論那個宗派、法門,它所接引的對象必是病況一樣或相似的同類眾生,如此而形成一個道場。如果知見、興趣不相同的,必須再從經教裡選擇另一部分教材,建立另外一個道場。這是中國隋唐時代十個宗派形成的道理,就是依大眾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以及所需的不同而產生。每個宗派都好,都是佛說的,都是正法。換句話說,終極的目標方向,絕對一致,只是達到目標的方法不一樣、手段不相同而已。所以,佛在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縱然是法門不同,依據的經論不同,一樣可以和睦相處,決沒有爭論。如果有爭論就錯了,就不如法。
譬如一所大學,有許多學院、科系,學生選擇的科系不相同,他們還是同一所學校的同學,依舊是共同生活,和睦相處。沒有因所學的科系不同就發生沖突。諸位一定要清楚,佛法不同的宗派就是不同的科系,任何一個宗派都是佛說,都是幫助一切眾生達到究竟圓滿的目標。
【結語】
我們觀察今天社會及整個世界的需要,想到未來理想修學環境應當是怎樣的道場,就要預先籌劃才能應付下個世紀。佛法怎樣才能在世界上興旺起來,能真正幫助世界,達到社會的安定、人民的幸福、家庭的美滿、世界和平、互助共榮,佛教育才真正發揮它教化眾生的目的。如果能看這樁事逐漸形成,達到美滿,我們多開心!正是佛家所講‘法喜充滿’。希望每位同修都有這個概念,共同努力成就這樁偉大的事業,以佛法教化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