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害人性命,精神分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明宣宗時,吳郡有一位姓丁的縣丞,家境富有,時常往來京師,結交權貴,但因為不事生產,所以家道逐漸凋零。
  有一天,丁縣丞赴京途中,大雪紛飛,道路泥濘,他騎在馬上高聲吟唱韓愈「雪橫」、「雲擁」的句子,忽然聽到後面有人唱和。丁縣丞回頭看見一位僧人,單獨騎著馬,面露笑容,心情頗為開朗。於是,他們結伴而行,聊得十分融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到了京口,他們搭換船只。在船裡,僧人告訴丁縣丞他到京城的目的,並且拿出囊中的一百兩黃金。
  沒想到丁縣丞當時急著缺錢用,看見那麼多金子,不覺心動,而萌發殺機。
  有一天夜晚,那位僧人起來小便,丁縣丞便趁他不備,將他推落水中。然後假裝呼救,由於船開得很快,過了不久,已經離開很遠了。事後,他有點後悔,並且請船夫下水尋找僧人,已經不見蹤影了。
  船夫不知道僧人攜帶鉅金,而且看丁縣丞與僧人平常很親近,不覺得有詐,所以沒有報官。
  丁縣丞的謀殺事跡沒有敗露,可是他的內心一直感到十分內疚。到了京城數日,他便返回家鄉。起初,他只是在夢中,恍恍惚惚看見那位僧人。一年以後,他便得了嚴重的疾病。精神耗散,眼光昏花,往左往右看都會見到僧人,甚至連閉著眼睛也看見僧人在面前;舉起茶杯,僧人的影子也出現在杯中。這正像「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丁縣丞非常慚愧和畏懼,他與妻子訣別說:「我活不成了!平生我沒有害過人,只有對不起一位僧人。現在他的靈魂早晚都在作祟,我怎麼可能活久呢?」
  他又叮咛兒子:「你千萬不要做虧心事,三尺之上有神明,真可怕!」
  當時,他的兒子只有十六歲,生性孝順,聽到父親的話,想要以自身擔代父親的罪行,替父親受苦。
  他們家附近的武安王祠(即關帝廟),非常靈驗。所以他就在神前哭泣地拜著,並且說:「家父的命已經朝不保夕,如果是因為辜負僧人所造成的,希望我自己能代父贖罪和抵命。因果報應既然絲毫不爽,我抵償父命的行為也可以獲得神明的恩准!」
  他禱告完畢,一直叩頭哀求,直到流血。他連續這樣哀求了數日。
  十天後,忽然有一位僧人叩門求見丁縣丞。看門的僕人推辭說:「老爺病得很嚴重,你最好不要打擾他!」
  僧人:「我正因為他的病才來的!」
  丁縣丞的兒子聽到,急忙趕來,並且把鬼作祟的情形告訴他。
  僧人說:「我來就是要驅鬼!」
  他們引導僧人來到病床,丁縣丞看見僧人大吃一驚,告訴兒子說:「他就是被我推下水的那一位僧人!我每天看見他,你們卻無法看見,你們今天怎麼會引導他來呢?難道我已經死了嗎?」
  僧人大笑說:「沒有!你不是真的病,我也不是真的死。從前我們兩個人分開後,幸虧我會游泳,所以沒有被溺死。我順著河流,游抵對岸,以乞食為生,因為路途太遠,我無法馬上趕到,在中途逗留。有一天,我睡在武安王廟(關帝廟),夢到神明告訴我:『丁縣丞已經後悔了,他的兒子又非常孝順,希望你早日去救他!』所以我才專程趕來,沒想到你病得這麼重!」
  丁縣丞只瞪著眼,無法回答。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在枕頭上叩首,哭泣著說:「我以為平生做了這件虧心事,死有余辜,今天承蒙上天的垂愛,使我能夠彌補這罪過,從今以後,我可以含笑九泉了!」
  說完,便命令兒子打開箧子,將原金奉還僧人,並且外加優厚的利息做為補償。僧人也沒怎麼推辭,便背負行囊而去。
  從此以後,丁縣丞的心獄才解開,他不再看見那僧人,而且病況也逐漸痊愈了。不久,他被入選為縣佐,而且以清白聞名於世。他曾經為人談及過去這一段往事,絕不隱蔽,他說:「這不但可以自我警惕,又可警惕別人!」(《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三七九)
  注: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及《三國吳志》的孫策傳也有一段「干吉死後戲弄小霸王孫堅」的故事,請讀者自行參閱!寬厚他人身心健泰
  馮肖孟是廣東省南海莊頭人,生性好施樂善。
  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發生饑荒,有一位同鄉的人要賣掉自己的親生子女,才能維持生活。價錢已經談妥,契約書也寫好了。
  馮肖孟聽了,內心十分難過。他慷慨贈予金子,使對方的妻子和兒女能夠團圓相聚。他對貧困的人,不但不要求償還,而且把債券焚毀。
  有一次,他到市場買稻谷,當他把谷子倒入倉庫時,發現了十兩金子。他立即尋訪原主,並且交還金子。
  他想到族裡有些貧窮的子弟,無法讀書,所以創立義學,聘請名師來教導後輩,成就相當可觀。
  他的妻子簡氏,也能明曉大義,利益大眾。
  馮肖孟先生八十歲時,他們兩夫婦的白頭發都已經和眉毛平齊,卻仍然很康健。他的座右銘是「寬厚一分,他人受一分之惠;刻薄一分,子孫減一分之福。」這四句話,他終身誦念和奉行不懈。
  他的孫子馮成修,在乾隆四十年進入翰林,當了禮部郎中的官職,後來又出任福建主考、四川主考和貴州學院院長。曾孫馮斯衡考上舉人,當了知縣;斯倬是副貢,斯佐是優貢;斯偉也在嘉慶十八年考上舉人,當了知縣。(譯自《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二七四頁)


 

上一篇:中陰身開示後出現的奇怪現象
下一篇:酷愛殺生,身心失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