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無沒識。】
這都是翻經的三藏法師。他把阿賴耶識翻作“無沒識”,“無沒”意思很明顯,它永遠不會失掉,只有轉變而沒有喪失。所以佛才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轉變,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心想生的。我們如果能夠想佛那你就作佛,想菩薩你就作菩薩,想貪瞋癡那你就搞三惡道,想什麼現什麼,想什麼變什麼。任何人一生,生生世世的際遇與別人不相干,說真話是自作自受,就看你怎麼想法。一切善惡、是非、真假沒有標准,佛在經上給我們定的標准,是依凡夫暫時而訂的,不是真的標准,不是永恆不變的標准,暫時是因人、因時、因地暫時給你訂個標准。這個東西不就跟世間法律一樣,有很多法律兩、三年就要修訂,還有些法律訂下來,兩、三個月就要修訂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標准。為什麼沒有一定的標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哪有一定標准?所以這些基本的原理,我們要明了。下面說:
【奘師就義。】
真谛法師是用名翻作“無沒識”,玄奘大師就意思上翻,翻作:
【藏識。】
取它什麼?取它:
【含藏諸法種故。】
這裡面有三種意思,這是玄奘大師所翻的。能藏、所藏、執藏,這是執著,阿賴耶有這三個意思,把它翻作“藏識”。“藏識”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心,一般人概念上有心,心在哪裡不曉得,心是什麼也不曉得。外國的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他以什麼為自己?我能夠想象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我,這是相當高明了,知道身體不是我。我能思惟、我能想象,這個東西大概是我,比一般人聰明。可是能想象的那個東西在哪裡?如果他要去找,那就跟阿難尊者一樣,找不到。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也沒搞清楚。所以這些大哲學家、科學家到今天沒有結論,許許多多的學說沒結論,結論在佛法當中。
【宗鏡雲。】
《宗鏡錄》裡面講,這是永明延壽大師編著的;永明也了不起,以後我們知道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編這本書,在我們佛家號稱《小藏經》,因為《大藏經》的分量太大了,很不容易讀誦。他撷取《大藏經》的精華,等於說把《大藏經》濃縮,將它分門別類,這些經論裡的句子抄集在一起,變成《大藏經》的綱要、《大藏經》的精華,叫《宗鏡錄》。這裡面關於法相這一部分,他抄集的分量相當可觀,這裡面說:
【第八本識,廣大無邊。顯心原而無外,包性藏以诙通。擅持種之名,作總報之主。建有情之體,立涅盤之因。】
引用到這個地方,這是《宗鏡錄》裡面的文,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無論我們講真心、講妄心,講真性、講妄識,諸位一定要曉得,它是包虛空法界的。所以佛法裡頭才常說,諸位都聽得耳熟,“法外無心,心外無法”。為什麼?所有一切法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心性是能變,諸法是所變,哪有所變的法而沒有能變的心?那個法從哪裡來的?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什麼?就是一個心、一個性、一個識。唯識學家不承認有萬法,只承認是識,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識,所以叫“唯識”。他說得不是沒有道理,很有道理!虛空法界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識變的。我們從比喻上來說大家好懂,譬如我們到一個賣金飾的店裡,新加坡我們也常常看到華人開的金鋪,聽說印度尼西亞人、馬來人也都有開金鋪。我們到金鋪裡面去看,那黃金的制品幾百種、幾千種,這是比喻森羅萬象。仔細觀察是什麼?只有一樣東西——黃金,唯識家那個意思就在此地,森羅萬象說的原來只一個識;金鋪看得再多,千種、百種只有一個金,除了金之外,什麼都沒有。唯識家就說,盡虛空、遍法界除了識之外,什麼都沒有。
說識就是真妄和合的心,它的作用是“作總報之主”。“總報”是一切眾生:有情的眾生、無情的眾生、智正覺的眾生;它是總體,所以是“總報之主”,作佛是它,作菩薩也是它,作餓鬼、墮地獄還是它。“建有情之體”,“有情之體”,我們現在人講是什麼?生命的來源。生命從哪兒來?從它來的。“立涅盤之因”,這是講超越世間,成佛,成佛也是它,離開它也不行。
【據此立體,諸法鹹收。】
這是青蓮大師在末後做總結論。為什麼用它做為經體?他說出來了,以不思議性識為體,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不但是大乘法,小乘法也包括在其中;不但是佛法,世間一切法也不能超越其外。他這個說法,比一般只講以實相為體講得清楚,跟古大德的講法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他講的也是實相,實相是事實真相。所以以這個為體,好!我們明了之後真正能接受。想到佛講經說法理論依據這樣的圓滿、這樣的究竟,我們對佛的話要是不能夠相信,還有懷疑,過失是在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沒有認識佛陀,沒有了解佛法。真正認識佛陀、了解佛法,哪有不相信的道理?信心從這裡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