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第九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家請看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菩薩一生補處願。

  這段經文所表達的意思是,阿彌陀佛發願,如果他成佛,他方佛土的菩薩來生極樂世界,必定都能證到一生補處的果位。有的菩薩來到極樂世界後,想隨自己的本願,去他方世界自在教化眾生,阿彌陀佛也會如他所願,幫助他披弘誓铠,積累善根功德,去度脫一切眾生。這些菩薩到十方世界,施作佛事,供養一切諸佛,開導教化無量眾生,讓他們各個安立於佛正道。這些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無論是在極樂世界

  證到一生補處的,還是隨其本願到他方世界救度眾生的,他們的所行都超出常倫諸地,也就是超過通途教理的次第修行,現前就能修習普賢大士的十大願王。如果不能實現,阿彌陀佛說了,我就不成正覺。

  阿彌陀佛現在成佛已經十劫,可見他這個願也已經圓滿兌現。因為這個願文比較長,我們來一段一段的來解釋。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此願的所被之機,側重於極樂世界以外,他方世界的菩薩,當然生到極樂世界的凡夫,也都能證得一生補處。《阿彌陀經》當中說嘛,“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一生補處,蕅益大師說:“一生補處者,只一生補佛位”,如彌勒、觀音等。一生補處的菩薩,這一生是最後身,經此一生,來生一定成就佛果。菩薩從初發心到圓成佛果,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共五十二位,如果按次第,一第一第的修行的話,要經歷無量劫。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他還有一品無明未破,等這一品生相無明破盡了,他就是登妙覺位,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比如,我們現在的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將來到我們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來娑婆示現八相成道,補釋迦牟尼佛的佛位。像觀音菩薩在極樂世界也是侯補佛,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涅槃時,觀世音菩薩即補佛位。當然我們講過,阿彌陀佛的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是有量的無量,而且阿彌陀佛的正法於上半夜滅時,觀音菩薩馬上就補佛位,將來觀音菩薩示現涅槃,大勢至菩薩當夜即補佛位。不像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入滅到彌勒菩薩來補佛位,中間相隔了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麼長的時間。從通途的教理來說,要次第修行證到一生補處,是非常難的。不要說十信三賢,業障凡夫遇到障難會退心,就是七地菩薩還都有沉空之難。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中說:“菩薩而於七地中得大寂滅,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欲捨佛道,證於實際,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若往生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也就是說,七地菩薩也有可能墮到二乘的寂滅當中去。所以,阿彌陀佛的這一願是非常的重要,這些他方世界的菩薩,只要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即沒有此難了。不僅這些菩薩們一生成佛,就是我們這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凡夫,無一不是一生成佛。乃至於畜生道的這些鹦鹉八哥,還有餓鬼道,地獄道的這些眾生,只要能往生,再也不經三祇百劫艱遠的苦行,就能一生成佛。

  極樂世界的眾生都能實證一生補處,但是他這個一生補處,並不一定是說補極樂世界的佛位,他會到十方法界,各個的世界去候補佛位。就像我們現在知道的觀世音菩薩,他是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在在極樂世界來做候補佛,來示現候補,一生補處的菩薩,後補佛位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我們可以到十方無量的世界,和我們有緣的世界,我們發願去候補佛位,度化和我們有緣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有的願意在極樂世界修行,直至一生補處,再到他方世界去度化眾生;有的發願往生以後,立刻就回入娑婆去度眾生。這樣的眾生,阿彌陀佛也滿他們的願。願文中說嘛,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那這些菩薩要入到生死海中去救度眾生,要和煩惱習氣非常重的眾生同事,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退失大乘心,因為他們還沒有靠自力了脫生死,沒有靠自力證到一生補處,但是又有度眾生的大願,所以阿彌陀佛加持他們,讓他們披弘誓铠,披上铠甲,這樣就不會有墮入生死苦海的危險。這個铠甲是個比喻,我們這個铠甲,比喻保護我們能夠摧毀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摧毀,這裡是以他們的弘深誓願,保護自己不墮入生死輪回。他們還要為了度脫一切的眾生,而去積累種種的功德,因為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得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這些菩薩能在一念之間,分身無數,遍游十方剎土,去行菩薩道,上求供養十方諸佛如來,下化恆沙無量眾生。菩薩到世間去度化眾生,都是以眾生的根機,以眾生的感菩薩去應,眾生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以什麼身來示現,幫助眾生安立於無上正真之道。這個無上正真之道,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幫助眾生,安立於成佛的目標。那具體的說,這些菩薩也是要以淨土一法,來引導眾生成佛,念佛成佛,以六字洪名,就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引導眾生執持名號,就是安立無上正真之道。

  我們常念的一個發願偈: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這個偈子,就是一位從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回來的菩薩,覺明妙行菩薩所寫的偈子。覺明妙行菩薩,他是在晉朝的時候,修持淨土法門念佛往生的,之後他經常以種種的身份,回入娑婆隨緣說法,度化各類的眾生,歸於佛道求生淨土。在以往幾次他來的時候,和大眾一樣示現生死,所以大家看不出來,也就是身份沒有被識破。只有一次例外,在明朝末年的時候,他在江蘇一帶示現,覺明妙行菩薩回入娑婆的時候,他看到八百年前,曾經和他一起修行的八個人,竟然在扶乩在求仙,修學外道。這八個人曾經和他一起修學過,他為了度化這八個人,破例降壇。扶乩,就是請這些神,請這些仙來降壇,來為他們顯靈。覺明妙行菩薩就用這個方法來勸說他們,勸說他們修習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並且囑咐他們,此次降壇是個例外。扶乩是鬼神所依憑的,一般菩薩應化人間是不會用這種方式的。他的學生們就把菩薩講法的內容,整理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西方確指》。印光大師肯定和贊揚《西方確指》,但是他也同時指出:“扶乩一事,多是靈鬼假冒仙佛之名,非絕無一次是真仙臨壇者,然亦千中難得一次耳,明末覺明妙行菩薩,以乩開導佛法,臨去令其永斷扶乩。”這是印祖對我們現在這個扶乩求仙,對這個的一次警示和評價,千次難有一次是真的。我們到現在說真的,萬次也難有一次是真的,都是化現。所以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盲目的相信是佛是菩薩來臨壇,否則的話,很容易誤入歧途,被邪知邪見所迷惑,耽誤了自己往生的大事,還有耽誤我們自己的智慧,耽誤我們的善根。

  別的地方不太清楚,我就知道我們這個地方,這種現象是非常嚴重的。我們現在的居士學佛,不是為了真正的覺悟,去增長智慧,而是一些迷信的狀況,什麼叫迷信?不明,不明白,這就是迷信。好多居士認為,師父們都要會看命,都要會求仙,都來找師父,甚至有的居士,對這個大仙的恭敬,要超過三寶。我們想想,他們哪有一個覺悟法?都是帶著分別,然後你們去聽他們的開示,去聽他們的教導,以盲導盲,更加的混亂,會更加迷惑的,貪嗔癡的心會越來越重的。你像有的這些身上帶仙的,他們也非常有小聰明的,別人找他們看命,看完了以後把錢收了,看不好怎麼辦?來找師父,非常有辦法的,來找師父超度,師父要是超好了,他們說你看我厲害吧,我能給你找到大師;如果超不好,你看大師都超不好,我也沒有辦法,死活都是他們的理,前後堵,我們經常叫前後堵。超好了是他厲害,他能接觸到佛,他能接觸到菩薩;超不好,佛菩薩都不靈,他也沒有辦法。所以師父為了引導大家走上正路,來找師父來看這些的,師父就跟大家說,師父是搞思想教育的,師父是做佛法覺悟思想的工作的,做思想家、覺悟的思想家,而不是做這些迷信看相的。別把佛法給貶低了,他是多麼的高貴、多麼的高尚,他是思想家,正知正見的思想家,我們一定要了解佛法。我們遇到障難了,不要恐慌,不要害怕,都是我們的因緣,我們借著這個因緣,來增長我們的智慧,我們來忏悔,你自然業障就消除,自然智慧就增加,自然覺悟就提高,多好的事情。非得借著這個因緣,又一次的毀壞自己,又一次的傷害自己的心性,對不對,就是這個道理。想著我們是做思想解放的,思想解縛的,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越是在欲望上求,越捆越緊,越綁你自己越不能解脫,就被欲望牢牢的束縛,被別人所控制。

  我們看這一願的最後兩句,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這兩句話,是總括所有他方佛土,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對他們說,不論是在極樂世界修行的,還是隨其本願,回到他方世界度化眾生的,他們都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常倫諸地之行,是指通途佛法所講的按次第修行。像我們娑婆世界,我們的修行就是按次第修行,他方世界也是按次第修行的,唯有極樂世界,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的。比如說,大乘圓教,他是從破無明開始,要經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階位,沒有辦法去超越的,要一級一級的修,這是常倫諸地之行。而到了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彌陀經》中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所有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馬上就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念不退就是大菩薩的境界,心心流入薩婆若,就是頓超四十一個階位。蓮池大師說:“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齊諸聖,就在這六字洪名裡面,這一句佛號,就能超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就能和觀音、勢至、普賢、文殊菩薩齊等的,這不是靠自力修的,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加持所得來的。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普賢之德說不能盡,普賢是《華嚴》的長子,在華嚴會上,佛是法王,聽法人中,以普賢為長子,我們說法王子,就是要繼承法王之位的。普賢無量無邊功德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華嚴經》中的最後,善財童子已經證得了等覺菩薩,普賢菩薩為他講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普賢之德的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十大願王就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這是普賢菩薩十大願望,普賢菩薩在行願品的偈子中也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這是普賢菩薩的大願,和阿彌陀佛攝取一切眾生往生的大願是一致的。在這裡阿彌陀佛用他的慈悲願力,加持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現前就可以修習普賢大士之德,這樣就能夠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無量的功德,一生快速的成佛。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那就是說,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無上正等正覺,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那他的這個大願已經兌現。《無量壽經》中說:“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定能證到一生補處,成就候補佛,到他方世界去八相成道,普度眾生。也一定可以披弘誓铠,回入娑婆去救度生死輪回的這些眾生,我們的父母師長,一切有緣的眾生,為他們做獅子吼,傳授淨土法門,幫助一切有緣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下面接著看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這是遍供諸佛願。

  就是說,如果我成佛時,國中菩薩承佛不可思議的威神力,想要供養十方諸佛,而不能在一食這樣極短的時間之內,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我就不取正覺。這裡,我們先來看國中菩薩,這是這一願所受的根機,所被的眾生,我們可以這麼來理解國中菩薩,跟大家講,其實就是往生的所有眾生。《彌陀經》中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我們剛才講了,阿鞞跋致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些都是大菩薩的境界,三不退的菩薩。在《悲華經》中的這一願中說:“願我世界,所有眾生,於一食頃,以佛力故,遍至無量無邊世界,見現在佛,禮拜圍繞,以其所得神足變化,供養於佛,即於食頃,還至本土”。在《阿彌陀經》中說的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那我們由這三段經文當中,我們就確定這個國中菩薩,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蕅益大師說:信願求生淨土的心就是菩提心,那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眾生一定就是菩薩。所以我們根據經文,根據大德們的開示,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切眾生,這是國中菩薩。他們承佛神力,這句話非常的重要,國中菩薩殊勝的功德不是靠自己修的,大家千萬不要有任何的懷疑的,認為我們凡夫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做菩薩嗎?這是他們承佛神力,是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因為要想在極短的時間內,到無量佛國去供養十方諸佛,不是法身大士是做不到的。我們看《地藏經》中說:“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還有“觀世音菩薩,千處乞求千處應”,這是法身大士才能有的神力。我們今天,是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加持,和法身大士同樣有這個神力,這是佛力的加持,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在往生之前,別說是供養十方諸佛,分身無數,供養十方諸佛,就是佛在世的時候,想供養本世界的佛,山高路遠,都很難做得到的。何況我們生在佛滅度以後,要想親身去供養佛,就更不可能了。我們想想,為什麼過去的寺廟都在山上?師父有個感觸,師父經常朝山,寺廟都在山上,一個是阿蘭若,為了清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師父自己的體悟,當我們好多的居士們爬山,現在都有索道,他們坐索道上去,去拜佛。師父就堅持爬山上去,就是不能一步一拜,一步一叩頭,但是我也堅持爬山上去,我們爬山的這個辛苦,就是磨煉我們自己的心性,就是堅定我們的信願。當你信願具足的時候,我們對這個苦就不知道苦了,因為我們心中是有信願的目標,當我們在爬山的時候,堅固了我們的信願,磨煉了我們的意志,到佛前一拜,我們這個就究竟圓滿了。這個大家能不能理解得到,師父還是說,如果體力許可的情況下,我還是勸大家去朝山的時候,應該堅持身體力行,不要投機取巧,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鍛煉了我們自己了,增加了我們的信願的心了。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不但能親自去供養十方諸佛,而且能在一食之頃,一頓飯的工夫,這麼短的時間,能夠供養十方無數億的諸佛,這是來回自在、快速。昙鸾大師說:“此菩薩得報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這些極樂世界的菩薩們,這些極樂世界的眾生們,是由阿彌陀佛願力加持,能得三昧神力,能於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供養一切諸佛。從事相上說,有往來之相,但是我們這個平等法身,無來無去,如來者,也無所從來也無所去,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就好比太陽,太陽在空中,所有的江河湖海中,都能現太陽的像,無來無去。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有這個神力遍供十方諸佛,這是承佛神力所做到的。我們佛弟子都知道,要想成佛的話,一定要福慧雙修,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不但要聽十方諸佛講法來增長智慧,也要廣修供養來增長自己的福德。佛是三界至尊,不但是功德田,也是報恩田,供佛的福德無量無邊,是積累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阿彌陀佛為了幫助極樂世界的眾生快速成佛,發此大願,加持他們於一食頃,遍供十方一切諸佛,修無量無邊的福慧。我們這就知道遍供諸佛願的利益之處,讓我們快速的成佛,增長智慧、增長福德。

  供佛的功德確實非常的殊勝。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次和阿難尊者外出化緣,路上遇到幾個小孩子,正在玩泥巴,用泥土做倉庫,做種種的玩具,做如意寶等。其中一個小孩子,看到佛陀生起了歡喜心,他就把自己用泥土做的如意寶來供養佛陀,但是他的個子矮,他就踩在另一個小伙伴的肩膀上,把自己的如意寶放在佛陀的缽中,佛陀俯身就應供了,接受了。然後佛陀就把泥土,交給阿難尊者,讓阿難尊者把受供的泥土,塗在佛住的房子上,佛陀授記供養泥土的小孩,以此功德將來會成為國王廣弘佛法,供佛時被踩的這個小伙伴,以後成為大臣來輔佐他,有人就說了,這個小孩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佛在世時,供養佛陀能修無量的福德,佛已經涅槃二千五百多年了,那我們如何來供養佛陀呢?在《大涅槃經》中阿難問佛,我們用《涅槃經》來給大家詳細的說明一下。阿難問佛:“若佛現在,若復有人,以金銀、七寶、房捨、殿堂、妻子、奴婢、衣服、飲食一切樂具,深心恭敬,禮拜供養如來。佛涅槃後,若復有人,以金銀、七寶、妻妾、奴婢、衣服、飲食、一切樂具供養如來形象,深心恭敬,禮拜供養。世尊,如是二人,深心供養,所得福德,何者為多。”佛告阿難:“如是二人,皆以深心供養,所得福德,其福無異。何以故,雖佛滅後,法身常存,是以深心供養,其福正等”。這個福報是一樣的。阿難復白佛言:“若佛現在,若復有人,還以深心,如上供養,恭敬如來。佛涅槃後,若復有人,還以深心,如上供養,恭敬全身捨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為多”。佛告阿難:“如是二人,得福正等,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乃至畢苦,其福不盡”。阿難復白佛言:“若佛現在,若復有人,如上深心,一切供養,恭敬如來。佛涅槃後,若復有人,如上深心供養,恭敬半身捨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為多”。佛告阿難:“如是二人,深心供養,得福無異,所得福德,無量無邊。阿難,若佛滅後,若復有人,深心供養,如來捨利,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恆河沙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許,皆以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若佛現在,若復有人,深心供養,恭敬如來,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皆悉無異,其福無量,不可稱計”。這段經文,就是為我們說明,佛在世的時候供養佛,與佛滅度後供養佛像,供養捨利,乃至如芥子許的捨利,所獲福德,平等無異。關鍵我們怎麼供養,才能所獲這個平等無異的功德?就是我們要深心供養如來。在這個深心上,那什麼叫做深心?善導大師開示說: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所以,我們要對佛法深信不疑之心,去供養佛像,供養佛捨利,所得的福德和佛在世供養佛,是同樣無量無邊的功德的。

  不但供養佛的功德非常的殊勝,因果也不可思議。兩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印度只尊重婆羅門教,而不知道有佛,所以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為了把佛法弘揚出去,為了給大家廣種福田,佛堅持托缽乞食,來度化眾生。但是大家並不知道他是佛,他挨家挨戶去乞食,沒有分別心。有一天,他走到一戶人家,這家裡只有一位老太婆,剛吃完飯,正要把吃剩的半碗飯倒掉,他看到佛威儀莊嚴地站在那裡,就問,你站在這裡做什麼呢?佛答,我是托缽乞食的。老太婆說,哎呀,你要早一點來就好了,我只剩下這半碗剩飯了,正打算倒掉。佛就對她說,那你把這剩飯布施給我就好了。老太婆說,這怎麼好意思呢。佛對她說,沒有關系的,只要你發起的是布施的心,我就接受。於是老太婆就把半碗剩飯,倒進了世尊的缽裡。她心裡很慚愧,沒有用上好的飯來供養他,她也不知道這個托缽的就是佛,只是被佛的相好莊嚴所攝受了。釋迦佛接受了她所供養的半碗剩飯,為她授成佛之記,說她今天種了成佛的善根,在無量劫以後一定會成佛的。供佛的功德和因果,我們從這兩個公案當中,都看到非常的殊勝。所以我們平時,無論是在寺院,還是在家裡供養佛像,都要用深信的心,用正信的心,不要去迷信,那沒有功德的。要深信佛的教誨,學佛的覺悟,通過供佛、禮佛來恢復我們的覺悟,見賢思齊,將來像佛一樣的去普度眾生。不要用欲望,自私的心,去求人天福報,去求自己這一世的安樂,這樣你縱然得到一點小小的福報,也會依福造業,將來之苦無有罷期。

  永明延壽大師在《萬善同歸集》中指出,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現在的一些現象。有些學佛之人,對佛像、經書能生恭敬之心,懂得禮拜,也懂得用香花供養。但是有弘揚佛法的法師,卻不知恭敬、不知供養。縱然法師生病,也棄之不顧,實在可悲至極。有些人認為,造佛像、印經書有功德,供養一位凡夫的法師,功德太小了,不必為之。佛在經中講:“其人戒足雖羸劣,善能說法利多人,若有供養是人者,則為供養十方佛”。能以恭敬之心,供養弘揚正法的善知識、法師,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如同和供養佛是一樣的功德。因為佛法要靠弘揚佛法的善知識來代佛來弘揚的,這是佛說的,切不可不聽,反生邪見。現在我們有的居士,喜歡拿行持來衡量法師,這絕對是分別心的。說某某法師只會說法,縱然所說之法正確無誤,但是修行不得力,戒定下劣,此人供了也是白供。永明延壽大師說:“此等之話,實非正確之言,當知,如此法師所說之言,不背佛義,莫以法師之戒定下劣,而輕視之,倘以慢心輕視正法之師,即是得罪十方諸佛,此罪彌天也,倘能供養此戒定下劣,但善能說法,不背佛義者,此之功德唯佛知之,有幸遇之,何不速速供養,反生邪心,加以輕慢,實是自招惡報”。大家一定慎而又慎。但是我們話說過來了,作為法師,是人天師表,要給人天做模范,一定要嚴淨毗尼。這樣弟子們才能有歡喜心,才能更好的來學佛、來覺悟。所以作為法師,也應該自律。永明大師又說:“故而學佛,定要從善知識,倘遇明師,切不可輕易視之,當敬之如佛,倘惡意相向,即是惡意向佛也,此等之人,豈能得善報”。《華嚴經》當中也有一句:不以善知識善巧方便而見過失。我們聽的是法,別人的過失都是來教化我們的,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佛法更為高明,其不善者,我們來總結自己,都是我的善知識,三人行都是我師,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個錯誤的,我們去改正就好了,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更應該感恩。處處生在感恩當中,你就特別的快樂了。我們現在處於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遇到弘揚正法的善知識非常的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夠謹記佛陀的教誨:其人戒足雖羸劣,善能說法利多人,若有供養是人者,則為供養十方佛。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上一篇:宏圓法師:魅力來自內心的堅守
下一篇:西方人看佛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