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雜寶藏經》的表意方式(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雜寶藏經》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早期佛教經典。它名為“經”,實際上是一本宣揚佛教義理的故事集,全經由121則故事組成,內容涉及佛陀前生故事,以及佛弟子與其他關系者的前生故事、譬喻故事和因緣故事,主要宣揚小乘佛教思想,見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冊,於北魏延興二年由西域沙門吉迦夜和昙曜一起譯出。《雜寶藏經》大多取材於印度民間故事,或是由印度民間故事改制而成,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但它畢竟是佛經,不同於一般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負載著特殊的宗教使命,是為宣傳佛教教義服務的。深奧艱澀的佛教義理難以為普通教徒和民眾所理解和接受,而采用說故事的形式將深奧的佛教義理用淺近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易於被人理解和接受,這對於佛教的傳播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宣說佛教教義的需要,《雜寶藏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意方式、敘事手法和結構模式。

  《雜寶藏經》用豐富多彩的表意方式傳達佛教義理,許多故事具有多重主題和豐富的隱性含義,大大擴充了經文的思想容量,更增添了這部佛經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佛經故事的基本意義就是故事內容所顯示或啟示的佛教教義或教誡。為了擴大故事的思想容量,在有限的篇幅中宣說更多的佛教義理,《雜寶藏經》的許多故事是復合主題,敘述者借故事中的情節、事件和話語傳達佛教所宣揚的多個思想觀念,可謂以一當十,故事簡短,而涵義深長,就題旨和內涵而言,故事的思想容量都非常大。

  《雜寶藏經》故事一般用兩種方式揭示主題。一種是直接宣說法,用情節、事件、人物行動、人物話語或敘述者話語直接點明主題。另一種是間接宣說法,將主題隱蔽在故事的某個成分之中,需要讀者通過對故事的解讀、感悟發掘出來。《雜寶藏經》以直接宣說主題的篇目居多。

 

上一篇:認識靠機緣,了解靠智慧,相處靠寬容
下一篇:聞此經名生信,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尊重供養的人,曾親見佛在此園中講此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