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成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如今,報刊雜志上常喜歡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國家律法的威嚴和不可違越——如果有人違背了像“天網”一樣的國法,此人必定要受到制裁。在有些報紙上,干脆將這個成語改成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如果將“天網”簡單地理解成國法,則這個成語的義理就會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因為今生違背國家法律但到死都沒有遭到國法制裁的例子並不少見,例如有人殺了人,乘公安部門尚未偵破此案之前就已經潛逃到國外,結果一生都逍遙法外。所以,如果將“天網”理解為“法網”,“疏而不漏”就不是必然性的規律了。
事實上,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存在於每一個眾生心性之上的因果規律的,意思是說:猶如漁網上面的綱目雖然看起來稀疏,但落網之魚卻難以逃脫一樣,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性猶如天空一樣雖然難以被人們認知,但是心性會毫無漏失、真實不虛、默默無聞地記錄我們的任何一個起心動念、任何一句言語和一個行為。就像種子種在田地裡面,將來一定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樣,同樣,種在心性之田——心田——中的種子也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熟為自己的身心和外境。如果種在心田中的種子是善的,則將來長出來的身心和外境一定是美好悅意的,如果種在心田中的種子是惡的,則將來長出來的身心和外境一定是污濁痛苦的。
“天網”中的“天”實際上是指每個眾生的心性,因為眾生的心性像天空一樣廣大無邊、通透無礙、無有一物可得,所以過去的聖人常用“天”這個字來表示我們的心性,“恢恢”是“廣大無礙”的意思。“恢恢天網”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決定存在!儒道佛三家對這張“天網”的認識雖有深淺,但卻異口同聲地認定這張“天網”真實不虛地存在。例如,儒家的經典《中庸》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裡,“天命”就是指我們的心性,因為心性像天空一樣通透無礙,所以叫“天”,因為能知能覺,所以叫“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猶如虛空一樣能知能覺的“天命”叫作“心性”,“心性”之上的規律叫作“道”,使自己的身口意符合“道”叫作“教”。這個心性之上的規律,剎那也不可違越,如果可以違越,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之人對不聞不見的心性以及其上的規律非常地謹慎小心。心性極其幽隱難以被認識,心性極其微妙在凡夫面前不顯,所以君子之人即便是獨處,也對自己的身口意小心翼翼、善加取捨。道家的《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是說,顯現在凡夫面前的規律,不是永恆的規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存在,也不是永恆的存在,而猶如虛空一般無生無滅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性才是永恆的存在,並且是世間天地萬物的源頭。佛家的三藏十二部都是為了向人們昭示心性的存在及其奧秘的,不是向人們宣說心性奧秘的佛經根本找不到。佛經裡面說,諸佛菩薩為了一件大事來到世間,這個大事就是讓一切眾生認識自己本具的心性。《楞嚴經》中說,一切山河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宗境錄》中說,心性猶如無形無相的水,世間的一切顯現猶如波紋,波紋離水則無由而生。六祖向惠明直指心性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是,請你息滅一切妄想思慮,既不思善,也不思惡,內心一切放下之後,正當那個時候,是什麼在知道?所以,從儒道佛三家的教言中我們知道,心性之天網決定存在。如果我們反復實踐六祖大師所傳授的認識心性的方法,也決定會體驗到猶如虛空般的心性真實不虛地存在著。
存在於這個“天網”之上的一個根本規律就是“疏而不漏”,或者說“因果不虛”。我們起一個念頭,就會在此“天網”中種下一個種子,我們說一句話和做一個動作也都會在“天網”中種下一個細微的種子。這個種子所具備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顯發身心和外境的力量就是佛教中人們常說的不可思議“業力”。我們在世間有形的田地裡面,種下豆子,決定會長出豆子,種下西瓜,決定會長出西瓜;在此處種植,決定會在此處生根、發芽,不會在別處生根、發芽。同樣,在自己的心田中,種植善業的種子,將來決定在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之上顯現天道的美好,種植惡業的種子,將來決定在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之上顯現三惡道的痛苦。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解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隨隨便便地放縱自己的貪嗔癡慢嫉等五毒煩惱就會在無形無相的心性中埋下痛苦的種子,結果會毀了自己的現在和未來,小心翼翼地抑制自己的五毒煩惱就可以保證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都能處在安樂之中。這兩者是人們趨利避害的基本原理。心性所蘊含的奧秘,有幾個人能夠徹底洞悉呢?所以,即便是聖人在心田中播下惡業的種子後也要受報,更何況凡夫呢?觀察無形無相的心性,雖然不爭卻能夠無有遷變地永恆存在,雖然不言卻能夠默默無聞地顯現世間萬象,雖然不用召喚卻能知能覺,雖然寬坦無礙卻有條不紊地按照因果法則出生世間萬物,心性這張天網啊,真是疏而不漏!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如有一類,說於空性已獲決定,然於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謂即見為緣起之義,是於業果發生定解為助伴故。”所以,越是對沒有形貌相狀的心性有證悟的人,越是對心性之上的因果規律會有深刻的認識,並且會謹慎取捨因果。相反,越是對心性無知的人,越是對因果規律處於愚昧狀態,行為也就越肆無忌憚。
《楞嚴經》說:“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歇下浮躁不安的心,息滅一切妄想思慮,仔細“參”一下:是誰在觀看?是誰在聆聽?是誰在思考?是誰在承受我們的喜怒哀樂?是誰在了知我們的言行舉止?終於有一天你會真切地發現,心性這張無形無相、默默無聞的“天網”,確實周遍一切處,它確實如老子所說——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它真是疏而不漏!
一個人違反了國家法律,可能並不一定會遭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可是,此時此刻正生活在心性中的我們,一言一行乃至一念,怎能逃脫心性之天網悄無聲息的監視以及默默無聞和如影隨形的感應?難怪《大學》中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知道了心性的奧秘之後,誰還敢隨意放縱自己的身口意呢?
願一切眾生證悟自己本具的心性,了知其上無欺的因果規律,並且能夠如理取捨善惡!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