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五會講法,第一會是講的《華嚴經》,因為當時是在給諸天人和大菩薩們講的,至於阿羅漢們也是沒有資格參與這場法會,所以《華嚴經》的起點非常高,但是這些天人和大菩薩們,不是佛陀教化的全部受眾,於是開始了第二會的講法,也就是我們非常的熟悉的在人間去找到五比丘,為他們講三轉四聖谛十二形法,從而成就了釋迦佛教下的第一批阿羅漢。在第一會講法的期間,大批湧現阿羅漢,這個階段講的經被匯集在一起,都叫做《阿含》,所以我們也叫這一會為阿含部。
《阿含》內容非常多,基本上都是很小的段落,是佛陀看到了某弟子的問題因勢利導講法的記錄;也有很多大眾請法的部分,佛陀也慈悲的為大眾開解意趣。在阿含部很多時候佛陀不請自說的,因為當時會問問題的人太少,大家都不會問問題,佛陀只能看到某個機緣成熟了,就主動的去為大眾講。
第三會的內容是講方等部了,這個部分的經典我們遇到的不多,但是市面流通量也是有的,偶然也能看到。方等部就是大小乘並舉,對小乘的阿羅漢們介紹大乘的境界,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大量的神奇的事情,這是要為阿羅漢們去開一扇大門,讓他們去接觸、認識、理解大乘的境界,所以這個階段開始有阿羅漢捨棄小乘的心,開始轉向大乘,成為大阿羅漢了。
為什麼在這個過程用掉了七年?這個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鏈接,因為什麼?《五十陰魔》裡提到——定性聲聞、定性辟支,這是兩個錯誤境界,為什麼阿羅漢和辟支佛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修行上他們確實做得很好,但是卻暴露了一個大問題,就是——不敢動心念,也就是說他們是以守心、看心的套路成就的,為什麼要守心看心呢?是因為阿羅漢、辟支佛都知道生死的秘密,知道12種類生的根源是什麼,那麼大家也一定知道這個生死的根源就是心,心動了就引發了種種法的運轉,產生了種種效用,形成了種種業緣,成就了種種結果,形成了種種召感,必然落入種種生死中。
他們在修行中、觀察中、思維中,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看好自己的心了,心不能這樣動,這樣一動就會引發對應的生死,所以他們看心是正常的工作;如果心跑了,就要面臨對應的結果,這是他們不願承受的,懂得了這個道理自然不會讓心亂跑,但是也不會如四空天的天人一樣把心看得和凍冰棍一樣,會避免落入12種類生死的動心,所以他們可以不入輪回。也就是說,只要能把握住心念,不動契合這12類的生死的心,就可以不輪回了,阿羅漢的出輪回,雖然是得了這個受用,但是卻還是不夠究竟。
在第三會講法的部分中,釋迦佛就要去幫助大家破除這種死看心、死守心的毛病,於是給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介紹了大量的自己輪回的事情、同時也有大量的佛菩薩慈悲示現,來給大家上課,讓大家理解大乘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
比如《維摩诘經》算是方等部中的翹楚了,真是為諸大弟子們上了一堂大課,讓他們真正的見識了大乘是一個什麼樣的力量,當經文進行到後期的部分,維摩诘居士伸手取東方妙喜世界來,整個世界包括不動如來阿閦佛,都給接過來了,各位要曉得,阿閦佛以不動如來名聞遐迩,很多學佛人是需要借助阿閦如來加持自己增加定力的,需要去求阿閦如來幫助自己降服魔怨,他的坐騎是八頭大象,代表八風不動的強大定力,就算是這樣的一尊重量級的佛陀,維摩诘也是一下就連人帶世界都給接過來,這個境界,完全令人驚歎咂舌。
第三會的目的就是讓大眾見識大乘的境界,並希望早期的阿羅漢們能捨棄死看心的小境界轉投入大乘中,可是有的阿羅漢就不樂意跟隨,不看、不聽、不說,在隨後的第四會般若部中,佛陀就對不回心的阿羅漢們不那麼客氣了,已經開始叫阿羅漢為焦芽敗種了,已經開始叫阿羅漢為自了漢沒什麼出息了,在這個階段佛陀講般若部22年,著名的《楞嚴經》就是在這個期間講的。
當然《大般若經》800卷也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心經》就是從《大般若經》中節選的,節選的是捨利弗請法,觀音菩薩做講法主的一段內容。在《楞嚴經》佛陀已經開始用阿羅漢來呵斥人了,開篇的部分阿難沒趕上大眾應供,所以自己就得乞食了,在准備要飯的時候想起了佛陀呵斥兩位乞食時挑人家要飯的大弟子為阿羅漢,是因為他們心不均平,阿難記得這個事情,所以乞食的時候還想如何讓心平靜,讓供齋的施主能得大利益,結果被摩登伽女盯上了,才有了隨後的《楞嚴經》的部分。
所以在第四會的時候,佛陀已經對不肯回小向大的阿羅漢非常的呵斥了,待第五會也就是法華涅槃部的時候,因為已經是最後的部分,在《法華經》中佛陀大量的為這些大阿羅漢們授記,可以說與會的阿羅漢都被授記了,乃至當時還沒證四果的阿難,佛陀依然授記,當時的提婆達多雖然墮落地獄,佛陀依然為他授記,在這場宏大的大面積的授記的法會中,佛陀對不再回心的阿羅漢,已經不再說什麼了,《地藏經》就是在法華涅槃部佛陀上天為母親講的。
待最後的涅槃部分的時候,佛陀已經不再說那麼高深的內容,我們看一下《佛遺教三經》,就會發現已經是碎碎念,叨咕的都是非常非常微小平常的事情,不再是阿含部、般若部那個時候的狀態了,為什麼會這樣?各位記得本次最重要的內容——佛在眼前,如果佛陀49年辛苦歷程准備結束了,對那些不肯回心的人,如何哀救呢?就如《無量壽經》也提到法滅時,留此經百歲,接引念佛的大眾,然後就不再管了。
佛陀救大眾不是用神通力,不是只靠佛陀的加持,就可以讓大眾出輪回的了,必須我們自己肯去、肯跟得上、肯付出行動、肯捨棄才行,於是佛真的是指路的人,走路的還得是我們自己。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