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漢傳佛教僧人為什麼不乞食不吃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在世時,出家僧人們每日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游化,只有在雨季裡,才回到精捨或固定的一處結夏安居,此時不再出外托缽乞食。對僧人而言,“乞食”蘊涵著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美味,毫無選擇,專心修道;另一方面則是借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布施種福田、說法的機會。所以,乞食是僧人的正命。原始佛教不允許僧人墾土掘地、種植蔬果,認為這些行為會傷害生命。

  佛教初傳中國時,中國漢地的僧人也堅守著佛陀的遺教,但後來僧人逐漸放棄托缽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見的記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四○五年)道恆的《釋駁論》中指出當時沙門“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可知當時僧人已開始耕種了。

  為什麼中國僧人無法再過乞食的生活呢?這與中國的民情及僧團在中國的發展有關。

  在中國文化裡,“乞討”是卑賤的行為,何況在普遍重視勞動的大社會,僧人乞食,被視為“不事勞作,不事生產”,難以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與尊敬;其次僧團人數不斷增加擴大,寺院又位處偏遠,端賴托缽乞食有實質的困難。在此情況下,自南北朝以降,皇室貴族以賜田與捨田的方式供養僧人,不再直接布施飲食;相對地,僧團也必須自行組織生產的方式,以便自給自足。

  到唐朝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正式開啟中國僧伽生活新型態,僧人開始過著“晝而農、夜而禅”自耕自食的農禅生活,百丈禅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身體力行的高風亮節,成為後代僧人效法的榜樣,在作務中修行也成為僧人奉行不渝的信念。

  那麼,中國漢傳佛教僧人為什麼要吃素呢?佛在世時,僧人既是乞食,居士供養什麼,比丘就接受什麼,因此佛陀並未禁止僧人食肉,除了象肉、馬肉、龍肉、人肉不得吃,其余肉類,只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淨肉),皆可接受(見四分律)。

  中國僧人素食和笃信大乘佛教的梁武帝有莫大的關系。公元五一一年梁武帝召集諸沙門立誓永斷酒肉,並以法令公告,違者嚴懲。由於帝王的推動,加上中國寺院自耕自食,廣大的莊園提供素食來源,這項教團改革,收到極大的成效,直至今日中國佛教僧團仍堅行素食。

  佛門以慈心戒殺素食,正是悲憫眾生、長養大乘慈悲的表現。以往的寺院經濟普遍貧困,加以僧人勤儉,腌醬特多,每日齋飯,除中午一餐吃飯外,多半食粥,佐以陳年腌菜。現今拜經濟成長之福,僧人的飲食也隨著轉變,各種豆制品、大豆蛋白合成品,堅果、菌類等,即營養又可口,佛門素食逐漸被社會大眾認知並接受,現在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了。

  實際上,吃不吃素和信不信佛沒有很直接的關系,漢傳佛教堅持吃素是漢傳佛教的傳統習慣。內心擁有佛教裡真正的戒律和因果,有著一顆真正向善的心,才是更為重要的。“目中有人福報多!口中有德助緣多!心中有佛歡喜多!”

 

上一篇:淨空法師:《了凡四訓》講記
下一篇:中紀委網站推薦《中華傳統八德诠解叢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