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論上常講四種,第一種,“法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又名聞陀羅尼”。這就是佛的經法,你聽經受持而不忘,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讀書千遍。一千遍不行我再讀一千遍,一千遍還不行我繼續再讀一千遍。你要是真有這樣的恆心、毅力堅持下去,你必定開悟,沒有不開悟的道理。遇到瓶頸不能突破,將悟未悟,這個時候就是感,佛菩薩有應,佛菩薩會幫助你。佛菩薩能觀察你的緣,用什麼方法把這個關口給你一挑破,豁然大悟。
方法微妙不可思議,不是一種,無量無邊,全是佛菩薩加持,不是偶然的。或者是看到風吹落葉、雨打芭蕉、聽外面唱歌的聲音,而突然開悟。外面這些境界是你的助緣,這個助緣全是三寶所加持的,你平時聞這個聲音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聞聲開悟?佛菩薩的加持,冥加往往勝於顯加,不知不覺的你成就。所以這自己能感是功夫下得深,不是表面上的,不是浮躁的。所以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叫聞持陀羅尼,不是一般所說的廣學多聞,這是一門深入。
第二種,“義陀羅尼,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這是屬於理解力很強的。前面是講記憶,一遍一遍的讀,記憶,理解跟記憶有關聯。我們對於一部經書,讀誦遍數多了心清淨,心愈清淨經中無量的妙義自然能現前。不要去求,屬於自然的就對了;如果有心去求,往往意思就變了,會變扭曲了。我們開經偈上所說的,“如來真實義”,真實義不是求的,為什麼?求是妄心,妄心跟真實不相應。沒有求的心,這個心是真心,真心與真理相應,意思自然出來。
我們早年學講經,遇到經文有困難的地方不懂,看注解也看不懂,參考資料也找不出來。老師教我,這個時候萬緣放下,一心禮拜這句經文,或者禮拜這部經典。如果是《無量壽經》、《彌陀經》可以禮拜阿彌陀佛,《普賢行願品》可以禮拜普賢菩薩,拜上幾百拜這意思都出來了,好像泉水往外湧,寫都來不及。這個經驗我們很多,常常有,這感應;你要求就不行,決定求不到。所以老師教我們四個字,“至誠感通”,不通,不通就是求感應,用感應的方法來把它通達無礙。用什麼感?用誠,至誠,真誠到極處,感應就現前。這我們一生當中常用,特別是在初學的時代,初學的十年當中常有這個事情。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不要勉強去記,勉強去記用的是妄心,就是一味真心,不記得沒有關系,人家一問,自然就起來了。沒有人問不知道,一問自然起來,不用去思惟,不用去想像。
恭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一0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