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紅塵中,總會面臨很多的煩惱糾纏誘惑痛苦,總會有很多的執著和妄想,讓我們進也痛苦,退也痛苦,讓我們進退兩難。
正如早些和大家分享過的一句話,執著是因為有得選擇,如果沒有選擇就不會有執著,就像了凡四訓裡的袁了凡一樣,不管怎麼掙扎命被孔先生算的半點不差,結果用了大半生的生命,終於不掙扎了,因為就算怎麼努力都是這樣的一個結果,於是他就沒有執著了。我們也是這樣的,往往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很難做決定,但是如果只有一條路,只有一個結果了,哪用得找選擇?沒有選擇哪有分別?沒有分別哪來的執著呢?沒有執著哪來的痛苦呢?於是就這一條路,就這一個結果,不管放下放不下,都得放下,這就被迫解脫了,往往很多人被迫解脫的時候就是死的那一刻。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不管願意不願意放下,都得放下!於是主動的放下和被動的被放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像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和被動的被要求被索捐的幫助別人,這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在佛門是這樣的,真心的布施,功德無量;有求的布施,功德有限;被迫的布施,心中還不高興的,恐怕能有個小福德就應該很好了。於是有的人捐一百得一千,有的人捐一萬得一百。不是捐不對,不是幫助別人不對,而是我們的這個心量不一樣,結果不一樣。
正如早些和大家分享過的,直心是道場。什麼是直心?就是不修飾不造作的那個第一心,就是遇到事情後生起的第一個無染污的心,這個是第一心,這個是直心。這個直心,能反映的就是我們的當下狀態,遇到事情了,第一念是什麼?這第一念剛剛升起於是第二念來了,和第一念打架討論平衡,最後第二念勝利了。舉個例子,就像我們走路看到一塊石頭在路中,於是第一念就是把石頭弄一邊去。然後你是踢也好,撿也好,這都是手段了不重要的,但是第二念起來了,在大街上,撿石頭別人因為是撿錢呢,不好!不好!要是用腳踢又會讓人感覺不成熟,不好!不好!丟我的臉面嗎,於是繞過去了,這就是第二念戰勝第一念。
於是這個事情對我們的考驗就是,當我們看到有方便眾生的事情沒有去做,當以後我們行走道理的時候,或是去辦某些事情的時候,會橫添障礙,不會很順利。
好和惡,我們要用自己的標准來看這就有點麻煩了,我們人的感覺系統,眼耳鼻舌身意能感受的范圍,只是這個世界中很小很窄的一段頻率,其他廣闊的范圍我們沒有能量感覺,連感覺都感覺不到,就不要提感知了,沒有知道,怎麼能明白呢?就像四百年前的人聽到汽車這個詞一樣,汽車是什麼?不懂!至於是什麼品牌的更不懂了,至於是什麼樣式的還是不會懂的。要想明白汽車是什麼,起碼得知道汽車長個什麼樣吧,知道了什麼樣於是知道了樣式,知道了品牌,知道了區別。
我們對未知領域還知之甚少,包括我們對當下的這個人類社會也知之甚少,以這個基礎做出對錯是非好惡的評價,是不是有點不大靠譜呢?所以要以聖人量來做照明。要以聖人定的標准來做,以聖人的言行來做,以聖人的教誡來做,用這些來做善惡的分別。往往說到這很多人以為佛教不是說要求我們斷除分別執著嗎,怎麼在這又提到去分別執著了?大家記得,佛教講求的是中道,什麼是中道就是不落兩邊,不著兩個極端,走中間的路,這樣就不會觸碰邊緣了。
在佛教裡非常重要的三十七道品中,後面有八正道。在分享阿彌陀經的時候也和大家簡單的說了下八正道,有叫八聖道,八正支,八正勤。不管後面用什麼來注釋,但是不可回避的就是這個正字,要走到正的地方!
就像我們說話,買東西也好,去辦事情也好,要和正確的人在正確的環境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去溝通,這樣才會有效果,如果時間不對,地點不對,環境不對,人物不對,效果必須不對。
這也正是佛陀說法中的五說五不說的原則了,如果這些條件不滿足,說也無益。正如某學生去問章嘉大師問題,老師一定要等到他氣息平和下來,心淨下來才給他回答,不然只是默默的念咒。如果我們的老師這樣對我們,恐怕我們早就覺得,這老師太裝了,問了也不說,還是去向別人學習吧!這樣就錯過了。
我們的身體是受之父母,這個身體有損傷了父母一定會為我們擔心憂愁乃至操勞。往往我們常常能見到的親情,父母有病了孩子照顧在身邊,但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啊,人都有疲乏的時候,何況久病不愈呢?所以見的多的是父母照顧孩子,一照顧就幾十年,少見孩子照顧重病父母一照顧幾十年。往往這個社會的風氣認為,父母照顧病重孩子幾十年這是人倫,但是,孩子照顧幾十年重病父母就是人之大孝了,這有點可悲啊,為什麼這樣說?
如果有人有困難了大家都能幫助,社會風氣就是這樣的,那麼助人為樂就不能被推舉為感動中國了。而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誰遇到都會去做的,這樣一來,遍地雷鋒,就沒有雷鋒了。孝亦是這樣,如果這樣是孝,就是說我們的孝的水平還太低!所以不只是身體我們有損傷了,更重要的是,德行是不是也有損傷了?如果德行有了損傷,這樣父母就會覺得非常的沒有臉面,就會在人前抬不起頭,這樣一來,各種病都會來的。
我們常常說學佛,學什麼?佛是什麼?成佛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對這些問題依然不那麼清晰,我只簡單說一下,佛是身口意業悉皆圓滿德行智慧無上的生命狀態。這也是我常常和大家分享的,修佛,成佛就是完滿自己身口意的過程。這個過程如果我們的德有問題了,就是這個心出了問題,心出了問題,就是這個佛的種子出了狀態,在心上出的問題都是大問題。正如十善裡的,貪嗔癡都是意上的,這貪嗔癡是為三毒,不是三個錯誤,不是三個缺點,而是三種毒!
最後以一個比喻來結束今天的部分。佛陀說,想用水裡照出影像,只要水不被貪欲染污,沒有嗔恨鼓沸,沒有愚癡的樹葉雜物遮蔽,我信此水定能照出一切景物!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