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界,除了求求拜拜、把佛教等同於民間信仰的普通信眾,即使那些有心學佛者,也因為缺乏引導,學得雜亂無章。
有人好高骛遠,喜讀大經大論,談玄說妙,感覺良好;也有人東學西學,法門接觸很多,道場參訪不少,但效果如何呢?如果本身學習能力不夠,就只能看些浮光掠影,片言只語;即使學習能力很強,也往往只是學了些法義名相。看起來見多識廣,做起來一無是處。
事實上,佛法的真正價值在於樹立正見,進而在生活中加以運用,調整心態,重塑生命品質。如果不能起到這個作用,無論讀了多少經論,不過是個知解宗徒而已,和世間的讀書、做學問有什麼區別呢?
此外,漢傳佛教屬於大乘,但對菩提心教法普遍不夠重視,未能很好地彰顯積極利他的菩薩道精神。很多人雖然熱衷於受菩薩戒,卻不重視菩提心,不重視慈悲利他的精神,結果成了有名無實的“菩薩”。
須知,菩薩道修學是有次第的,必須從發起願菩提心開始,然後落實到行菩提心,最後升華到勝義菩提心。如果不能有步驟地一一落實,發菩提心就會成為說法,甚至是調侃。
另一個誤區就是尚簡,總期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頓悟不僅要有明眼師長指點,就學人自身而言,也得是上根利智,塵垢極薄,才能於某個關鍵時刻,在善知識的指點下當下見性。
如果根機不夠,又想討巧省力,不重視教理基礎,學禅就容易流於口頭禅。說起來很痛快,其實只是在迷惑系統說一些貌似“覺悟”的話。除了愉悅自己,也是在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