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地藏經略談(一)地藏菩薩名字的由來及釋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經》贊

  稽首本然淨心地  無盡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湧香雲  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  為祥為瑞遍莊嚴

  天人問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贊歎  十方菩薩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  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诃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三稱)

  《地藏經》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簡稱,由唐朝的於阗國的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翻譯的,先用點時間和大家分享下本部經的經題。所有的經題都不外乎:人、法、喻,3種組合在一起最多是7種題。比如說《阿彌陀經》,就是以人來立的經題,《法華經》,原名叫《妙法蓮花經》,妙法是法,蓮花是比喻,是法喻題,而《梵網經》,全是比喻,就是單喻立題。說這些主要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都能一看佛經的名字,就知道這部經是怎麼立題的,也好深入去學習體悟。

  《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是人題,本願是法題,地藏王菩薩是所有行持地藏法門而得成就的菩薩的統稱,地藏菩薩的‘地’有幾種含義,簡單和大家說下:一切種類因地而有、因地而生、因地而長養、因地而發展、因地而依托,這是地的特性,也因為‘地’寬厚而不爭、支撐而不奪,成就了4大元素之首。一切的物質和合不外乎4大元素‘地、水、火、風’,‘地’大被尊為四大元素之首。地的特質非常的多,一切皆因地的依托而為成就,比如說天道,有人說天道是不依靠地的,但是我們思維,沒有地稱為地,怎麼能有天被稱為天呢?也就是說沒有地的存在也就沒有天的意義。而地更加的深沉不去爭奪,不會輕易的變動,也可以比喻為恆長和堅固,不為動搖。藏,有很多層面的意思,比如說有含藏的意思,一切寶物也因地而有,沒有地的存在一切的金銀珠寶,也是沒有依托的,地會含藏無量珍寶,也會埋藏一切的罪業,在古代的印度,那裡的人認為水和火都可以幫助人清洗罪業,所以他們每年都在恆河的聖水裡洗澡,以期望清洗罪業,當人故去後用火化的方式,是希望大火能把罪業燒盡不留。最後把燒剩下的屍骨或是土葬或是水葬,都是希望用元素的力量來幫助這個人清洗罪業的。藏還有寶藏的意思,無量的珍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都被埋藏在大地裡。

  菩薩,原名叫菩提薩埵(多),在中國簡稱為菩薩。菩提薩埵的意思是覺有情,有2層的意思,一是、菩薩從有情眾生中來,從眾生中覺悟,這個是廣義的菩薩概念。 二是、能使眾生覺悟的人,這個就是狹義的菩薩了。往往很多佛弟子都相互尊稱為菩薩,其實是廣義菩薩的叫法,並非狹義的叫法。‘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自覺,能讓自己覺悟,這樣的人廣義上叫做菩薩,狹義裡叫做小乘,修行最高的是辟支佛,其次是阿羅漢;而能自己覺悟又幫助眾生覺悟的人,就是嚴格意義上的真菩薩了,自己覺悟後,也能讓眾生覺悟;並且覺和行都做得圓滿無漏了,這就是到佛的狀態了。往往很多人都以為佛有多麼多麼的不容易成就,但是事實或許不那麼難 ,要我們按三世諸佛的指引,行於正道,不失勤勉,必當克果,一定會成功的。

  而我們怎麼才能覺悟自己呢?一定要去學習,學習諸佛菩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這就是地圖一樣的,只要我們想找到某個地方,按先賢留下的地圖就一定會找得到方向和路徑。地藏菩薩,是所有菩薩中的上首菩薩,諸大菩薩都對地藏菩薩稱贊有加,過去諸佛、現在諸佛、和未來諸佛,對地藏菩薩也是贊歎、稱揚、鼓勵、支持的。本願,是根本大願,是最為基礎的願,我們知道達到某個目的,一般是要把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的目標,這樣一點點一個個的把小的目標實現了,大的目標也就實現了,而這個本願,就是根本,就是最基礎、最廣大、最堅固、最長久、最恆大的那個願。

  願,在佛法中作用非常重要,目鍵連在釋迦族的毀滅前用他的缽裝了500個釋迦族的精英,送到了天上,好能躲避琉璃王子的屠殺,但是當琉璃王子的軍隊退出去後,目鍵連收下了缽一看,500個人早已將化為血水。然後請問世尊,世尊回答他說:業力大於神通力啊。正如《地藏經》裡提到的‘業力甚大,能高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於是目鍵連問世尊,業力那麼巨大,還有什麼能和業力抗衡的呢?世尊回答他:願力大於業力。也就是說,想扭轉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這個願,要立在何處啊?我們有沒有這個想扭轉的願呢?往往很多人在世間的打磨下,在紅塵的牽掛下,失去了扭轉生命的心念,於是自己的生命就由業力來主宰,把自己的生命禁锢為宿命,鐵打一般牢不可破。

  願,是所有佛經裡最最重要的那個部分,一切一切的佛經善書,都是從願開始,沒有這個願,一切的佛經和我們無緣啊;沒有成佛的願,一切的佛經和我們無緣;沒有度眾生的願 一切的法門和我們無緣;沒有覺悟自己的願,一切的佛菩薩和我們無緣啊。和佛菩薩無緣那麼和什麼有緣?和正面的、光明的、善良的部分沒有緣分,那麼和什麼有緣?一定就是和邪惡的、灰暗的、卑劣的有緣了。我們思維:我自己是希望從光明走向光明,還是希望從黑暗走向光明呢?或是從光明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黑暗呢?於是所有的路都是在我們自己的腳下,所有的遭遇都是我們自己牽引產生的,所有的善或不善都是自己為自己訂下的禮物啊,想扭轉就從當下開始,從當下的這個願開始,從升起這個扭轉的願開始,當願有了,要信什麼呢?要怎麼做呢?這樣信願行,才是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佛經上,所有的法門裡,所有的修持下,都埋藏的這3個字啊。在任何一部佛經裡能看到這3個字,我們就算是看懂了佛要交給我們的珍寶了,我們就算是真的摸到了法門的邊了,這樣才不會是門外漢啊。

  經,解釋也很多,簡單的來說,經文必須要有4層意義就是‘法、貫、常、攝’這4重了。法,在佛經裡,但凡是部正規的佛經,必須要有法門的埋藏,必須要有怎麼做,怎麼行的部分,如果一本佛經裡沒有法門,或是我們沒有看到法門,那麼很遺憾,我們在這部經中沒有得利益,和這部經無緣啊。 貫穿,就像把寶石做成鏈子一樣,這樣一提綱領就會把所有的寶石都提起,經就有這層意思,我們知道織布的時候,只是2種線相互的交叉形成的布,但是必須要先設定好經線,緯線才會有得圍繞,沒有經線就沒有緯線,也就不可能有布了,所以經,就起到了這個綱領的作用,貫穿了全部的內容,把所有的法門都串在一起。常,是恆常不變的,就是長久都不會敗壞和改變的,我們思維佛經是怎麼誕生的?在釋迦佛涅槃後,大迦葉組織比丘背誦經文,有人背誦的完整沒有錯誤,大家都認同的,於是大家都要把這部經背誦下來,我們現在想一想,佛陀涅槃大概200多年後,才在阿育王統一印度的時候形成了最早的文字,這200多年間都是依靠一個又一個的比丘口口相傳,佛法才流傳到現在啊。所以我們還有佛經可讀,大家要真的感恩所有眾生的付出啊,這真的實在是很難很難,很不容易才把佛陀解脫生死的法門交遞到你我的手中,如果把這法門丟棄了,不去學習,這多可惜。

  當佛經形成文字後,除了在翻譯的過程中會稍微有些影響,其他時候都是不變的,比如就拿中國的3武一宗的滅佛事件來說,4次大的法劫,都沒有能改變佛經的一個字,大家思維這佛經的恆常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啊。 第4個就是攝,什麼叫攝?就是攝受、加持、加被,當我們去讀佛經的時候,會不會有那樣的感覺:有的時候讀的很難、很難,有的時候讀的非常的容易,有的時候讀的根本不知所雲?這其實就是佛經的攝受力的作用了,為什麼會這樣?比如說有的人讀某部佛經好久好久,做了很久的功課了,早晨讀晚上讀,但是讀了很久後,忽然發現有的句子,之前根本沒有讀到過,一看看確實還是那部經,而且也沒有去換本子,頁數也是那麼些,為什麼就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這也是攝的作用。

  也就是說,你應該不應該從這開始,你的狀態決定了你能不能看懂這部佛經,你的心念決定了你能不能打開這部佛經的無量寶藏?能打開,能進去,還會在攝的作用下,移步換景,每每都有收獲,乃至一句話,今天看是這樣的意思,明天看是另一層的意思,後天看又有新的感悟,再後看竟然發現意思實在是太豐富,太難以言語文字表達清晰了。

  這些只有佛經才擁有啊,也正是因為佛陀為了幫助我們末法眾生和魔王對抗,而在3000年前,送給我們的無量法寶啊。

  就到這吧 ,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上一篇:明如居士:存在於我們心中的錯覺
下一篇:現代因果實錄:廠裡有的,我家都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