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各種法門,但都不出五種性質,就是金木水火土。像少年,中年,晚年,學習法門的階段都不同。或者男的,女的,乃至體質特點不同,學習的法門也不同。像有些法門,“看破放下,一心求往生”這類官方語言的。這是很適合老年人,但不適合年輕人。
年輕是要抒發陽氣,綻放生命的光芒的。要學習一些積極的法門,比如華嚴的,或者天台,尤其是禅宗的。禅宗不僅是參禅而已,還要去廟裡學規矩。關於這個禅宗,你看禅師天天講無相,其實禅宗最重相。從幾個地方可以看出來。第一個,寺院的規矩都是禅宗祖師搞的,這些規矩比儒家要嚴格很多倍。第二個,禅宗不僅注重規矩的相,在修持上也特別注意。住廟要選風水寶地。所有的廟都在風水寶地,這也是禅宗祖師弄的。修行的規律性和嚴格性,比如禅七等。這也是禅宗祖師搞的。一般剛入佛門的人,要受規矩,都要退掉幾層皮。所以禅宗特別注重相,又特別講不著相。這個要大家去參。
年輕學佛,應該學華嚴,或者禅宗是最好的。年輕人血氣方剛,不要開口閉口談往生。佛法是一種承擔,一種責任,不是消極的逃避。很多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就學會逃避了。結果福報越來越小,出家又怕清規戒律,在家又不成家。實在很麻煩。現在我遇到年輕的該到結婚年齡,尤其是大齡的,我都趕緊勸他們去成家了。去承擔起來。
年輕學佛,要學禅宗,學華嚴。春天也是適合學華嚴,念地藏經。地藏經,藥師經,華嚴經,都屬於木部的經典,就是生發的作用。到了老了,你再修修淨土,收斂氣息。因為你已經老了嘛,身體不好了,只好求往生等下輩子再來了。可是現在還年輕,要有年輕的作為。
人老了,就好比天黑了,念念彌陀佛,就趕緊去睡覺。睡好了,第二天早點兒起來,又接著奮斗。這才是學佛人的心態。出家人四點就起來做早課,就是趕著第二天起來努力奮斗。晚上晚課還要念普賢警世偈,告訴我們日子在減少,好像魚的魚缸水在減少。這樣子福報才大。中國的文化重在生,和印度不同。印度重在死後的世界,中國重在怎麼活。中國人要很上進,每個人從小就教育要上進,讀書要上進,走入社會要比拼。智慧要多,福報也要多。
古人讀書,頭懸梁錐刺股,都有這個上進的精神。年輕就應該要這樣。上進的精神在禅宗表現得非常好。菩薩六度把精進稱為一度,這跟中國人上進精神太吻合了。儒家也表現很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一種菩薩精神。所以佛法不消極,只是現在很多人講法,講淨土法門,把佛法講得消極了,也曲解了印光大師的本義了。
現在是春天,陽氣要抒發,早上一定早點兒起來。古來講,修道時間最好是上午三點到五點時,你能堅持下來,這段時間能多念經,或者打坐,都有很多不可思議變化。要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