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唯微,做事的過程中要磨煉自己的心,在做事的經歷中看到自己。做事與人有互動,互動交流中會有碰撞,在碰撞中會發現自己的缺陷,然後自我調整,這就是修行,通過做事可以更加理解和實踐師父的教導。
寺院每天供水,杯與杯的間距要求間隔兩毫米,杯中水不能不滿、也不能漫出來,心急就倒不均勻。倒水的時候,心要很細,呼吸也細,肌肉放松,聚神而專注,這個體驗會映射出你心的狀態。每晚施水之後,要用干布擦干淨,擦杯子的時候,就觀想這水杯就是你自己。擦燈碗、擦供水杯和掃地,道理都一樣,都把它觀想成我自己,這是小乘修法。
從大乘角度,“我”代表一切眾生,通過擦碗,把眾生的心給擦干淨。所以你發什麼心,就與什麼乘相應。擦干淨自己那是小乘,把眾生的心擦干淨這就是大乘。
在佛教中,一個人五體投地禮拜,代表放下我慢之山,放下我執我見,是小乘的角度。而大乘則是代替一切無邊無際的眾生,放下我慢、我執、我見。同樣的事不同的心,同樣一個動作,發心和觀想對境不同,則功德完全不同。
“一是一,二是二”,按照事情的標准把簡單有形、有色、有相的事做好,才有基礎去體會無形、無量、無相的智慧。同時要提起修行的正念,在“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的當下,回光返照,那做事本身就成為佛法的修行。
一邊做事,一邊還要有自我禅定的意識。做到動中不忘靜、動中不忘禅定。在處理事務的同時,始終有一種明明了了的心念,而不是迷失在事件本身當中。
2014年11月18日法堂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