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修淨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做阿伽陀藥的話,這就是無上的密。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可以包涵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法門都攝在一句佛號裡面,即是密法的陀羅尼總持法門。因此,希望大家在聽開示之前,思想要有個准備,所謂密法對顯教並不是矛盾的,而且是有幫助的。
我們修淨土的,發願要往生淨土,在《無量壽經》裡面,就有這句話,三輩往生,都離不開“當發無上菩提之心”。我們如果不學教理,單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什麼叫菩提心也不懂,如何發?更無從發起。菩提心是有一定涵義的,要發起來,也是有一定的修法的。這些教理和方法,在顯教裡面都有,密宗也必須要修這個法,菩提心是顯密共同的。沒有菩提心,顯教裡面成不了大乘,密法裡面更談不上金剛乘,密法是大乘裡面特殊的一種,因為他發了菩提心,觀眾生苦,深心不忍,欲快速成佛,救度一切父母眾生,所以要修密法。總之,都是離不開菩提心。
假使說,有念佛的人,他說我就一部《阿彌陀經》已夠了,這個,當然,曾經學過很多法,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來說,或許是夠了,等於說,這是大學教材,講得內容很全面,夠了。但是如果你小學、中學沒有念,是無法接受它的。同樣,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菩提心願。念佛的人菩提心有沒有?如果沒有,怎幺能感應呢?又怎幺能把你攝引到西方去呢?那幺,什幺叫菩提心?沒有學過,不知道!大家都會說,啊發菩提心...等等,好像這樣子就是發了菩提心了,大家都會。但是什幺叫菩提心呢?問問看,“哦,菩提心幺,就是菩提心幺!”哈!這句話等於沒說。我們說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是成佛的因。有了菩提心的因,才有菩提的果,佛就是菩提果。但是菩提心的涵義是什幺呢?且說世俗菩提心,就是看了眾生受苦,心裡不忍,要把他們一個不漏的全部救度到最極安穩之處。我們現在這樣的人,不要說把眾生全部救起來,就自己能不能度脫,也不敢打保票,那幺怎幺辦呢?要自己快快修行,成佛,才能有辦法度一切眾生,這個發心,就叫菩提心。菩提心有怎幺能發起來呢?有人說,我們天天在發啊!諸如“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乃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還有:“無上最勝菩提心,我今正真令生起。”“菩提最勝心者生復生”等等,不是每天都在念嗎?哦,這樣念念,菩提心就生起了?這個是不夠的!沒有那幺簡單。佛教是講緣起的,一切法從緣起,因緣和合,才生起一個法。單是發一個願,說“我要生菩提心,我要生菩提心”,這個僅僅是一個因素,而生起菩提心的各種必須的因緣,遠遠不夠,所以是生不起來的。那幺菩提心怎樣才能生起來呢?在一般宗派,它就是說把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加以擴大,擴大以後,菩提心就因此引生而起,這是共同的修法。但是,宗大師圓滿教法裡面,還有特殊的兩種最殊勝的修法。這兩個修法“一個是彌勒菩薩,月稱論師傳下來的七重因果;一個是文殊菩薩,寂天論師傳下來的自他交換。這兩個方法能夠很有效地、很快地把菩提心生起來。
我們要求生淨土,修淨土法門也好,或者修其它的法門也好,如果菩提心沒有,那幺我們連大乘的“大”字都夠不上格,怎幺“乘”呢?“乘”就是要乘此法門到彼岸了。所以說,菩提心是一切大乘的根子,沒有它,根本就不能算入大乘之列。
眾所周知,淨土宗是大乘宗派,我們希望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往生西方,如果我們連什幺叫菩提心都認識不到,如何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更沒有,怎幺往生呢?真正的菩提心生起來是困難的,但相似的菩提心生起來是完全可能的。怎幺叫相似的菩提心呢?就是說與菩提心已經靠攏接近了。等於說,我們要去上海市,市區還沒有進入,市郊進入了,也可以稱已經到上海了。為什幺?因為是上海的郊區幺!是屬於上海市的范圍內了。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一定的希望和把握了。《廣論》卷四雲:“諸能受用大師所集,無數資糧所有妙果,雖不必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須集其一分。”就是說,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雖不必集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但是一定要積集其中一分的功德才能相應,其中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
佛教,是有層次高低的,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如果是高層次的人來念,即是大總持陀羅尼藏,三藏十二部都包含的有。那幺就是一即一切,一句佛號,一切法都包涵在裡頭了;一切法也自然匯歸到一句佛號上去了。但是。這個修法是要高層次人才能修得起來。我們凡夫,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是一切。那幺,怎幺辦呢?一點一點把它積聚起來,譬如依止法的修法,暇滿的修法,出離心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還有其他各種修法,漸漸兜攏起來,積聚在一起,一起匯歸到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上,那幺,一切功德就都在這句佛號裡邊,那時候念的佛,功德就不一樣了。我們希望,在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一即一切,一句佛號,即是八萬四千陀羅尼藏!——的時候,來一個“一切即一”,一切法都是阿彌陀佛,把那些修法功德一個一個積聚起來,最後匯歸到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上去。這樣做,對我們來說,於修淨土宗念佛求生西方,會有極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