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後頭的偈子,有一首偈子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在《般若經》裡頭告訴我們。
我們對於整個宇宙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觀察?要用作夢,跟夢境沒有兩樣,只是比夢境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實際上不是我們想像到的。
科學觀察把物質用分析的方法,跟佛經上用的是同樣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解釋也是用這個方法,把一個小的物體分成兩個,兩個再分成四個,四個再分成八個,一直分下去,分到最後沒有了、不見了,那就是最小的“物質”,佛經上名詞是“極微之微”。微細,極其微細,“極微之微”,用這個名詞。
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1980年代發現了“原子”,認為“原子”是最小的單位物質,以後隨著科學不斷的進步,儀器不斷的更新,再把“原子”還是可以打破的,把“原子”打破,看到它是由“原子核”、由“中子”組成的,並不是最小的,不斷的把這些小東西,原子裡面所包含的“粒子”、“誇克”,到最後把“極微之微”找到了,他們的名詞叫“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說的“極微之微”,“微中子”打破以後沒有了、空的。這個發現意義很深。
佛在大乘經上說過,凡夫用第六意識,就是第六意識的觀察、思想可以能夠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這個“三細相”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佛學的名詞,“阿賴耶”、“末那意識”能緣得到的,真的現在緣到了,現在在觀察念頭的現象。因為“物質”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所以佛說“物質現象從心想生的”,想什麼它就有什麼,從心想生的;你不想,不想它又回歸自性,沒有了。不但念頭沒有了,“物質”也沒有了,回歸自性。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這個“起心動念”會被科學家找到,它也不是真的;不但它不是真的,連“八識”的根本,就“第八識阿賴耶”也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來的。“一念覺”,阿賴耶就轉變成“大圓鏡智”。“圓”是圓滿;“智”是智慧。我們知道,自性迷了就叫“阿賴耶”;覺悟了叫它做“自性”。
禅宗的“明心見性”,主要就是把它恢復,“見性”就作佛,“見性”的人就是佛陀。佛陀是九法界眾生的老師,你怎麼可以害他?!他是大好人、大善人,他不要任何報酬,也沒有起心動念,看到苦難眾生真的是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離苦得樂,這樣的人到哪裡去找?!你遇到了怎麼可以害他?!所以害佛這個罪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