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氈帷毳幕白光騰,虎豹藏形莫敢陵。
忠豢飛鳥能感動,嗟哉曹石不如禽。
注:《感應篇》乃救苦之靈文,免患之妙谛。人能恭敬奉持,則隨時隨地皆有吉神擁護,一切惡星遠遠退避,自然遇難成祥,逢凶化吉矣。
案:明季項公忠奉持《感應篇》,由韋布以至釋褐,皆虔誠禮誦,未嘗稍辍。正統時,為兵部主事,隨駕征朔漠,遭土木之變(指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明英宗被俘事件),為伯顏所擄,羁留不放。公每於毳(音cuì,寒毛也)幕中默誦,即有白光上騰,伯顏不敢加害。一日守者他往,公得乘間逃脫。日行山僻小路,夜宿榛莽中,常遇虎狼,並不相侵,受盡艱辛,漸近紫荊關,腹中飢餒,臥不能起。適伯顏率所部出獵,有從役遺熟羊腿一只,卻在公前,公臥山巖,役竟不覺。去遠,公取而食之,稍得充腹。跋涉進關,腳骨已穿,寸步難移。事聞於朝,景泰帝召見,仍以原官起用。正統復辟,石亨、曹吉祥、徐有正輩恃奪門之功,攬權納賄,公以耿直為其所嫉,共相排擠,系刑部獄。虮生於髪,癢不可忍,忽有飛鳥銜舊篦一張,從空墜下,用以栉髪。後公出獄,此篦藏諸家廟,昭示子孫。每當審訊之時,公惟虔誦《感應篇》以求解厄,問官雖承曹石意旨,作威相诘,而五毒未加,此中蓋有神明默相焉。曹石
事敗,公冤得白,出獄。數年之間,累升兵部尚書,為一代名臣,以福壽終。計公一生所經,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其純忠至性,上格彼蒼。而毳幕光生,山巖虎避,羊腿遺於敵人,舊篦銜自飛鳥,皆《感應篇》之力雲。
附:湖州孫邵與袁了凡先生(明朝人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曾作《了凡四訓》以訓子孫,流傳甚廣)友善,先生授以《感應篇》、《功過格》諸書。邵兢兢自勵,繩趨尺步。年逾四旬,由拔貢為縣令,未幾,忤上游意,落職回家,貧甚。謂天道渺茫,口占一詩,粘城隍廟柱,雲:“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予窮。有談報應津津者,此後聽如耳過風。”未數日病,眩愦中見二卒引見冥官,官曰:“汝前生未種福田,目前所得,已為轉移之厚。”命吏取冊示邵,邵視之,凡生平所為事,纖悉畢錄,其受福處皆本無而轉有者,其履順處皆本危而轉安者。視畢,方信報應不差。冥官復谕曰:“砥行須求善行廣,為人應念苦人多。嗣後,汝當益自力善不怠。並廣勸世人同綿善果,勿妄怨神明,致干冥譴。”揮令去。邵醒後,倍切修省,親見二子登高第,入仕籍,享壽八十有奇。(《棘闱奪命錄》)
徐太史曰:身跻大耋(音dié,年老也),子列巍科,是又悔悟後倍加修省,所轉移也。三復冥官之言,殷浩書空(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王朗拔劍,皆非安貧知命者。
【譯文】
注:《感應篇》乃是救苦救難的天地靈文,消災免難的妙語真诠。如果人們能夠恭敬奉持,那麼隨時隨地都會有吉神護佑,一切凶神惡煞都會遠遠退避,自然而然可以遇難成祥,逢凶化吉了。
案:明朝人項忠,虔心奉持《感應篇》,從貧賤到富貴,都虔誠敬信誦讀,不曾稍有間斷。正統年間,擔任兵部主事,跟隨皇帝遠征塞外。遭遇土木之變,被異族首領擒獲,羁押起來,留住不放。項公每次在氈房之中默誦《感應篇》,就有白光上升,首領不敢加害。一天看守的人離開了,項公趁機逃脫。白天行走在山間小路,晚上露宿於草莽之中。經常遇到虎狼,但並不攻擊他。歷經千辛萬苦,漸漸快到紫荊關。肚子飢餓難忍,都站不起來了。正好部落首領率領部隊出去打獵,有一士兵丟失一只羊腿,正好掉在項公跟前,項公躺在石頭後面,士兵並未發覺。部隊走遠,項公撿起來吃了,稍微得到充飢。跋涉進關,腳上的骨頭都露在外面了,寸步難行。
後來,此事傳到京城,景泰皇帝召見,仍舊以原官起用。正統皇帝復辟,石亨、曹吉祥、徐有正等人,依仗幫助皇帝奪取帝位的功勞,大權獨攬,賣官鬻爵,項公由於耿直,被他們嫉恨,遭到排擠,被投入刑部大獄。頭發中生出虮虱,奇癢難忍,忽然有一只飛鳥銜來一把舊梳子,從空中掉下,用來梳頭。後來項公出獄後,把這把梳子收藏在家廟中,昭示子孫。每當審訊的時候,項公只是虔誠誦讀《感應篇》以求解除災厄。審訊的官員雖然聽受曹石等人的意旨,施威相逼,但並不上刑,這裡面乃是神明在暗中相助的結果。後來曹石等人事敗,項公得以平反出獄。數年後升任兵部尚書,成為一代名臣,以福壽雙全而善終。看項公一生所經歷的事,遇難成祥,逢凶化吉,他的純粹忠誠之秉性,感動上天。而氈房升起白光,虎狼不侵,敵人丟失羊腿,飛鳥銜來梳子,這些事情,都是《感應篇》的威力感應啊!
附:湖州的孫邵和袁了凡先生友好,了凡先生將《感應篇》、《功過格》等書送與他。孫邵非常努力,自我勉勵,小心謹慎,腳踏實地按照書上說的去做。年過四十後,由貢生提拔為縣令。沒過多久,由於得罪了上級,被罷去官職,回到家中,非常貧困。認為天道渺茫,不足為憑,隨口吟詩一首,貼在城隍廟柱子上,詩寫到:“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予窮。有談報應津津者,此後聽如耳過風。”沒過幾天,孫邵得病,昏迷中看見有兩個鬼卒帶他面見陰間官員,官員說道:“你前生沒有行善種下福田。你目前所得,已經是命運被轉變很多了。”官員命令屬下取出生死簿給他看,孫邵看到,平生所做的事,大小都有記錄,那些受福之處都是本來命裡沒有而由於行善得到的福報,那些順利之處都是本來危險有災而由於行善而轉為平安。看完後,才確信報應絲毫不爽。冥官又叮囑他說:“砥行須求善行廣,為人應念苦人多。從今以後,你應當更加勉力自己,力行善事,不可懈怠。並且廣勸世人,積德行善,同結福果,不可無端埋怨神明,而遭陰司譴責。”然後叫他出去了。孫邵醒來後,倍加努力修身立德,反省過錯,親眼見到自己兩個兒子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享壽八十余歲。
徐太史說:“自己身享高壽,兒子進士及第,這是由於悔悟後又倍加努力修行積德,命運得以轉變的緣故。再三反復品讀冥官的話,就知道歷史上殷浩書空,王朗拔劍,都不是安分守己、樂天知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