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有這樣一種觀點得到很多人的追崇:只有物質生活搞上去了,才能有信仰;只有具備經濟實力了,才能一心向道,並以此來解釋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地方寺廟多,反之則寺廟廖廖。比如寧波是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寧波一個市就有近千家的寺院,而鄞州一個區就有九十五家寺院。
但實際上,經濟發達程度與佛教信仰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沒有寧波市的時候,這方土地上就已經有佛教了。例如七塔寺就早寧波市兩百年建立;我所在的慧日寺,剛開始建寺的時候,那裡還沒有人煙,只有日頭起落、海潮出沒;天童寺和阿育王寺則更早。1700多年前,晉人劉薩诃病危,夜夢梵僧示意超度,病愈後即出家,法名慧達,並按夢中指示,尋找到阿育王塔及佛捨利,後慧達即於此處結茅。此為阿育王寺開基之始。
那佛捨利是什麼時候來到中國境內的?史載,公元3世紀時,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阿育王將佛捨利盛入八萬四千寶函,分布各地,築塔供奉,其中就包括中國。
阿育王的一生可以明顯地分為兩個時期:黑阿育王時期和白阿育王時期。黑阿育王時期,崇尚暴力,到處征戰,以其大福報統一了印度。直至後來,一位阿羅漢去度化他,讓他憶起了前世:
阿育王的前世,當他還是小孩子時,有一天和小伙伴一起玩過家家,這時外出化齋的佛陀遠遠走來,他一看到就目不轉睛肅然起敬,問身邊的人:“莊嚴的佛陀來這裡做什麼?”別人告訴他,這是佛陀出來化齋了。小孩子過家家我們都知道,是把泥巴當米飯的,於是他就很天真的說:“那就把我今天中午煮的飯供養給佛陀吧。”說完就捧著一捧土來到了佛陀面前。
阿難尊者本想攔住這調皮的小孩,被佛陀阻止了。這個純真的孩子捧著土還夠不著佛陀的缽,他的一個伙伴就趴在地上,他踩在小伙伴的身上把土鄭重地放入佛陀的缽中。佛陀歡喜地接受了這特殊的供養。既然已有供養,佛陀便與阿難尊者返回精捨,佛陀說:“今天中午得到好供養了。你把這些土分兩份,一份抹在我禅坐的房間的牆上;另一份鋪在我吃飯之後所經行的路上。”佛陀接著又說:“這個供養我的小孩百年之後會做鐵輪王,統治印度,那時他會護持我的教法,進行大力的弘揚。”這個供養一捧泥土的小孩就是後來的阿育王,趴在地上的小孩就做了他的大臣。
所以來到佛地,“乃至散亂心,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大家來慧日寺,一進門就能看到那塊天然的大石頭上刻的兩個字“福田”。想要福報?到哪兒去收獲福報?到三寶地。佛是福慧圓滿的人,法是佛告訴我們的生命真谛,而僧寶從佛陀到現在相續沒有間斷過。所以三寶地很神奇,是可以種“福”的。
——摘自傳喜法師2016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