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說觀無量壽經》有一段文說:「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這一段經文所談的五個「念」,意義有什麼不同嗎?
答:這一段經文當中提到五個念:(1)為說妙法,教令「念」佛;(2)彼人苦逼,不遑「念」佛;(3)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4)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5)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前面三個念,指「心念」,後面兩個念,指「口稱」六字洪名。
這一段經文主要在說明「口稱」勝於「心念」。
比起口稱佛號,心念彌陀是更加困難的。下品下生之人,臨終時地獄之火現前,身心俱苦,毫無心力、時間再思惟觀想彌陀,就如一般人平常痛苦時會喊爹、呼娘一樣,此時若改用口稱,只管大聲地喊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容易多了。
而其背後的道理是,名號本身即是彌陀、即是光明。只要口稱佛號,現前的地獄,立刻消失,而且又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如是至心」──指至誠懇切之心,而不是用頭腦去思惟體會,也不是運心凝思。落入大海中的人,即使有一根木棒也想抓,何況生死關頭。
「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這裡的「十念」有滿數之意,意謂只要一直口稱佛號,不管是念一聲就斷氣,或念七聲就斷氣都算,不一定要念到十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八十億劫之罪」就是「生死之罪」,「生死之罪」就是「八十億劫之罪」。口稱一聲就斷氣,也是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七聲就斷氣,也是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六道輪回立刻斷除。
因為這樣殊勝,所以「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只有這一段經文,才能顯示第十八願「乃至十念」之意,才能顯示彌陀真的是救度十方眾生,才能顯示彌陀第十八願救度眾生的徹底和容易。因此,解釋到第十八願一定會談到這段經文。
此段經文含「三攝」:
1.以惡攝善──惡人都能得度,何況善人。
2.以少攝多──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何況稱念一輩子。
3.以臨終攝平生──臨終方才稱念佛號,也能往生,何況平生即知稱念,念念不捨。
念佛人平時念佛很好,臨終的時候佛菩薩來接引,那臨終的人的神識是馬上就跟著阿彌陀佛走了呢?還是慢慢才離體?
答:此事要從她本人往生心之懇切與否來論。念佛人臨終時,彌陀必來迎接,冤不能障;所慮者若臨終人有所執著,則自生障礙,若無執著,則如啟戶外出,立即順利安然往生,毫無滯礙,回視以往,反覺脫然。所謂執著,即是愛戀或瞋恨某人,除此了無能礙。若因臨終動亂起瞋,然瞋過則生,亦不至滯留;或因兒孫啼哭而致奄留則未可知,人心難測。總之,念佛人臨終佛必來迎,此時得生與否,但看願生之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