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須量力而修
宗下或密宗,理多是妙。
非根基淺薄者,所能領悟。宗下用功,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佛成佛。
但亦尚是宗門初步。
既悟之後,再須修道,廣行六度。於一切境上,斷除煩惱習氣。
教下用功,先要大開圓解,與宗門徹悟是同。既開悟後,亦再須廣行方便,斷除習氣,甚難甚難。念佛法門,是帶業往生。
往生之後,即不退轉。
壽命無量,一生成辦。彼修禅宗已經徹悟者,念佛往生,固是上品上生。
證菩薩地位,便能化身他方,普做佛事。若不念佛往生,未斷煩惱習氣,仍不能了生脫死。
非若念佛法門,無論悟與不悟,煩惱習氣,縱尚未斷。但得往生,便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也。修密宗者,三密相應,即身成佛。
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
即善用心,修此法門,便與其他法門相隔。非若修淨土法門,與其他法門多無妨礙。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
若一著魔,便成廢物。我佛法門無量,總要量自己身分,擇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損也。(三編下冊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禅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識教導。否則,或恐入於魔道,則佛也難救矣。(續編上冊復習懷辛居士書)
淨土為律教禅密之歸宿
其法之大宗有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淨。律者佛身,教者佛語,禅者佛心。
佛之所以為佛,唯此三業。
眾生果能依佛律教禅以修持,則眾生之三業,遂轉而為諸佛之三業。
三業既轉,則真如實相,自可親證矣。
猶恐障深業重,不易成就,故以陀羅尼三密加持之,則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矣。
又恐根器或劣,現生不能了脫,再一受生,難免迷失,則生死輪回,窮劫莫出。
由是特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法,俾上自等覺菩薩,下及逆惡罪人,同於現生,往生西方。則上聖速成佛道,下凡得預聖流,此如來撫育一切九法界眾生之宏規也。
然宗雖有五,道本一貫,五宗圓具,方可隨機各宏一宗,便可上續如來慧命,下啟群生昏蒙。
否則單輪只翼,何能行遠飛空乎哉。
律為教禅密淨之基址,不持律,則教禅密淨之真益不得,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堅固,則未成即壞。
淨為律教禅密之歸宿,不念佛求生西方,則律教禅密,皆難究竟。
以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
所以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復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況其余一切聖賢,與未斷見思之凡夫乎哉。(增廣下冊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記)
佛法修持不過禅淨二門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淨也。
律為佛法根本,嚴持淨戒,以期三業清淨,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度耳。
教乃依教修觀,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耳。
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
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
此三宗,均可攝之於禅,以其氣分相同也。
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過禅淨二門。
禅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
淨則兼仗佛力,凡具真信願行者,皆可帶業往生。
其間難易,相去天淵。
故宋初永明延壽禅師,以古佛身,示生世間,徹悟一心,圓修萬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深恐後世學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簡偈,俾知所趣。
其偈曰,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此八十字,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學者即生了脫之玄谟。摘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下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今天這個世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原因是煩惱、憂慮、牽掛放不下。這些煩惱習氣是一切眾生無始來累積的習氣,所以佛雖然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也曉得,就是放不下,就是有堅固的執著。
這個執著就是嚴重的業障,障礙我們的定慧,障礙我們往生。我們要消除這個業障,往生才有把握。怎樣消除?佛都告訴我們了,四弘誓願裡面說“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能常常想著這句話,常常發這個願,那個業障逐漸逐漸就消除了。
所有一切業障的根是自私自利,今天我要度一切眾生,我把那個自私自利的心擴大,大而化之了,就變成菩提心——菩提心是大心,念念都想幫助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眾生,只要沒有超越六道輪回,都是可憐人!不要看到富貴的,他也是可憐——他搞六道輪回。
這一生富貴的,不見得來生還富貴;這一生貧窮的,不見得來生貧窮,風水輪流轉!所以你要能看三世,你的心就平了。不出三界都是可憐人,不出三界都是佛菩薩所關懷的眾生,我們要學佛菩薩,關懷這些眾生,幫助這些眾生,幫助他覺悟。
《淨土指歸》所講的十種信心。
一、佛所說法,金口誠言,真實不虛。
我們決定相信佛的話,佛用的是真心,我們用的是妄心,所以自己的意見不可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可相信,一定要相信佛陀的教誨。
二、凡夫識神不滅,六趣循環不已。
識神就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忘掉,決定出不了六道輪回。
三、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回。
“道果”即阿羅漢果。你不能證阿羅漢果,就決定不免輪回。阿羅漢果是見思煩惱斷盡了,也就是分別、執著斷盡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起分別、執著的念頭,超越六道輪回。我們還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就決定脫不了輪回。
四、未出輪回,雖生天上,不免墮落。
這是講修行不錯,有成就,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你所修積的功德,果報在天上。你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在欲界天;你修禅定,功夫成就了,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但是出不了六道輪回。天的壽命雖然長,畢竟還有到的時候,壽命到了還要墮落,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之後,還是要墮落,所以不是究竟的。
五、極樂世界,眾生生者,永無退轉。
這種功德利益,我們要清楚明了。真清楚了,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與我們有什麼關系?惠能大師說得好,“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
人家有沒有過失,我們不知道,如果相信自己意思就鑄成大錯。為什麼?說不定做錯事的人,是佛菩薩化身示現的,我們怎麼會知道?五濁惡世龍蛇混雜,造罪的人多,佛菩薩在其中示現的也多。
佛菩薩先示現造業,然後示現被法律判刑、槍斃,這是教誡眾生,你們要是做錯事情,就是這種下場。他是示現來教化眾生,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我們如何會曉得?所以,佛一再勸勉我們,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
關鍵在發願,發願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願生淨土。菩提心的落實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否則你的菩提心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能落實。這五個科目做到了,菩提心才能落實,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淨土,決定往生。
七、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這是經上常說的,可是我們每天念十萬聲佛號都滅不了罪。什麼樣的人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發菩提心的人,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相應的人。
這是指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人,而不是平常人。所以,佛經的意思不能錯解,錯解了不但不得受用,反受其害,以為自己修得不錯,到臨命終時不能往生,還要怪佛菩薩,怪經上講的不靈。其實是自己沒有依照方法修行,錯解佛的意思。
八、念佛之人,彌陀神通光明攝取不捨。
真正念佛人,佛菩薩常常在他旁邊,照顧他、保佑他。
九、念佛之人,十方諸佛同以神力護念。
“念佛”不是口念,念是“今心”。你現前的心與佛心、佛行相應,就是念佛人。如果是口念,心行不相應,就是古大德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心行相應才是“念”。你的心是佛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的行是佛行,“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如此念佛,方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擁護。
十、淨土壽命無量,一生當得無上菩提。
不管你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或是實報土上品往生,都是無量壽,決定一生圓滿菩提。
對這十種信心,決定沒有疑惑,你是真正念佛人,雖然你現在還沒有到極樂世界,你在極樂世界已經注冊,你現在就是極樂世界的人,不是凡人,所以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阿彌陀佛!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一)
1、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什麼原因?我們說的那些話叫廢話,沒有意義!
2、古大德教我們多念佛,諸位要曉得,念佛就是消業障,為什麼?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
3、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問題是你要會念!
4、什麼叫會念?念頭一起來,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這樣念佛叫會念。念久了,你一切妄想都沒有了,業障都沒有了,你怎麼不自在?
(二)
1、你天天一大堆廢話,你的煩惱就多;你廢話少了,是非就少了,你心就清淨了。
2、廢話裡頭是非多,恩怨多,所謂是“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往往在言語不謹慎的時候得罪人,自己不知道,叫人懷恨在心,所以不要講廢話。
3、沒有必要的話不要講,養精神,這個很重要,這也是長生、長壽之道。言語少的人長壽,他的精神元氣飽滿;喜歡說話、喜歡聊天的人元氣傷。
4、所以我們不說廢話,要說都說佛法,除佛法之外,什麼都不說,這個最好了!
(三)
1、我在中國、外國,每到一個地方,有不少人常常來找我,問這個疑難、問那個佛法,我看到這些人,可憐。可憐在哪裡?他不去念阿彌陀佛,他給我說了那麼一大堆廢話。
2、念佛人遇到法師,還問東問西,廢話連篇,這都是妄想在作祟!我們功夫不得力,實在講,妄想太多,執著太重,如果不能痛改前非,決定免不了六道輪回。
3、我在此地向大家鄭重宣布:大家不要給我寫信。為什麼?我不看,信來了就丟到字紙簍;當然我更不會回信,為什麼?廢話,胡思亂想!為什麼不老實念佛?這個重要。
4、你來問問題,說實在話,都叫廢話,都是胡思亂想;回家老實念佛,什麼事也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這一定要知道。
(四)
1、你一天到晚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什麼事都沒有,那就對了,那就是《華嚴經》修行的方法,就是教你初發心即得無上菩提的方法,這個要懂。
2、從今以後,不要再打妄想。所以我勸大家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電視。我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也不跟人往來,這心地一天到晚清清淨淨的,這個多舒服、多自在。
3、每天接觸一些人,聽他們胡說八道,看他們胡思亂想,不老實去念佛,這個很難成就!我們今天念不成功,什麼原因?心裡面有煩惱,妄念太多;口裡頭閒話太多,廢話太多,把功夫完全破壞了。
4、所以,大家要想真正成就,首先要摒棄外緣。學佛沒有別的,就是修清淨心。你的心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個月比一個月清淨,你的功夫得力了,你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見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
(五)
1、現在這個社會是我們莫大的一個阻力,不但外面境界誘惑,還有更嚴重的人情的誘惑,我們道業不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塵、世間人情世故所拖累。
2、人情是六道輪回的腳鐐手铐,把你铐住,西方阿彌陀佛拖都拖不動!凡夫感情很重,感情害死人,所以佛教給我們“依智不依識”,要依理智,不可以依感情,不可以依情識。
3、不學佛的人,他處事是以情識做主宰,情識是迷;真正學佛的人,他懂得轉識成智,他處事是以高度的智慧做主宰,他不是情識,所以他無論是看人、看事、看物,比一般人看得清楚、看得真實。
4、佛法是教給我們破迷開悟,但是我們看到有很多學佛的人他顛倒了,他不但不開悟,他迷信,愈迷愈深,他迷戀法師,迷戀道場,真可憐,這大錯特錯,這都是情識在作祟。
5、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情識放不下,所謂是感情,這是個麻煩事。情識是迷,情識放不下,我們就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怎麼來的?情識變現出來的。
6、有一些人不懂佛法,聽說佛法要永斷情愛,於是乎他就反對了。他說人與人之間要沒有情愛,那還有什麼意思?你看自古以來,中國、外國,文學作品裡面,寫的是什麼東西?都是情與愛,所以他永遠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
7、那麼,佛是不是情與愛不要了呢?不是的。佛是叫你轉變,把情愛轉變成智慧。為什麼?如果你沒有智慧,純憑感情用事,你是煩惱習氣當家。我們現在功夫成片得不到,什麼原因?夾雜得太多了,夾雜許多的是非,夾雜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8、我們修淨土的,能夠念到功夫成片,帶業往生是決定有把握,凡聖同居土一定有分!可是你要夾雜這些人情世故,你就不能成功了。顧到人情,把往生這個事情差錯了,捨掉了,那真的叫大錯特錯,真正是可惜!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有個七寶池。七寶池與往生的人,關系非常密切,為什麼?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而蓮花都生在七寶池當中。
經上講,我們一發求生極樂世界之心,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就一個花苞。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決定錯不了,將來你往生,阿彌陀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蓮花。
換句話說,蓮花是自己修的,七寶池是阿彌陀佛提供的。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自己不種蓮花,阿彌陀佛不能變個蓮花來給你。蓮花是自己種的,這個事情千真萬確,你看有許多人念佛的時候能見到蓮花,可見得這個事情決定不假。
我們這裡一起心、一動念,發個真心“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蓮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這個花長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點。我跟諸位說明白,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這個蓮花,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變現出來的,它沒有從小長到大,沒有生滅法;蓮花是我們自己種的,它會慢慢長大,到我們往生那一天,就長到那一天為止。
所以花在經上講“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那個花就非常之大。
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個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這不是阿彌陀佛不公平,是我們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樣,所以才有這樣的差別。明白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這個頭腦裡,不能想別的,一定要想阿彌陀佛,一定要想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佛教故事:宋朝的瑩柯法師念了三天佛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宋朝的瑩柯法師,他是一位出家人,不守清規,破戒造作罪業。但他有一個好處,深信因果報應,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為,必墮地獄,就生大恐怖,請教同參道友,有沒有救。同參道友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痛哭流涕,有很深的感動。《往生傳》看完之後,他發心念佛求生淨土。
他把寮房關起來,不睡覺不吃飯不喝水,一句佛號念到底。他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好好的修行,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瑩柯法師很難得,他就向阿彌陀佛要求說,我的劣根性很重,經不起誘惑,這十年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受誘惑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恐怕將來往生靠不住,十年壽命我不要了,現在我就跟您走。阿彌陀佛聽了他的話,也就點頭同意說,「好!那我三天以後來接你好不好?」瑩柯就答應了。
他把寮房門打開,興高采烈向全寺大眾宣布,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寺裡的人都認為他發神經,這樣一個惡人,怎麼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的時間不長,大家等著瞧。到第三天,他洗了澡,換了新衣服,早課的時候要求大眾不照平常的早課,念《阿彌陀經》,念佛,送他往生。他沒有生病,跟大眾一起課誦,經念完了,佛號再念了十幾聲,他就告訴大眾,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現在要跟他去了。說完,他就走了。阿彌陀佛!
《淨土聖賢錄》說,唐代有位老和尚,他真的是念佛很有功夫,見到佛菩薩。他有一天說:“我明天就要往生了,我還可以帶一個人去。看看你們誰願意跟我一塊去?”這個老和尚還挺有意思,把全寺院的比丘、沙彌召集起來這樣說。這一說,這些比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是)不相信,還是捨不得。
反正人天天說往生,真的動真格,當下往生,他不一定想走。倒是一個小沙彌聽到之後,這個童心未滅呀,聽了很高興:“噢!能帶?那老和尚帶我走吧!我願意去!”那這個老和尚(說);“好,既然這樣,你得跟你的父母告知一下。”要麼到時候父母找麻煩,就麻煩了。這個小沙彌就蹦蹦跳跳回家,跟他爸爸、媽媽說。他說:“我要跟老和尚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們答應不答應呢?”這個父母以為是開玩笑——小孩子說的嘛,就跟他說:“好哇!好哇!你去吧。”
這時候這個父母,如果說(知道)真的明天要走,可能又捨不得了,抱著他痛哭:“你怎麼要走哇?晚一點行不行哪?”但是以為是開玩笑,他就口頭上答應了。這個小沙彌就回寺院說:“我父母已經答應了。”第二天真的是:老和尚就先讓這個小沙彌來念佛,他在旁邊坐著;這個小沙彌真的是在大家的念佛聲中先走了。這個老和尚處理完了小沙彌的後事,也在大家念佛聲中走了。阿彌陀佛!
自度比度他重要
現在眾生難度,這個度是什麼意思?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幫助、協助,現在眾生很難幫助他。為什麼?他不接受、他不相信,這就沒法子;他肯接受、他能相信,這就幫上了。
所以說度一個算一個。不要有心,我去幫助人,為什麼?自己沒成就,自己沒有成就怎麼能成就別人!佛在經上講得很好,自己沒有成就而想幫助別人成就,是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決定是自度,然後你真正能度人。
在災難現前,網絡、靈媒、預言、科學家透給我們許許多多的信息,我們接應不暇。預言不要重視它,重視什麼?重視他用什麼方法應對,也就是用什麼方法對付這些災難。美國布萊登所說的,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在佛法裡面都教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真信、真願,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什麼災難都化解了。
修行是本份之事,度眾生是隨緣,釋迦牟尼佛(梵語Sakya-muni buddha)示現六年參訪與苦修,而後證成菩提,先後弘法利生四十九年。這就是示現給我們看的,有很大的啟示,六年參訪苦修是自度自利,四十九年弘法是度人利他。
沒有自度那能度人,不能自利如何利他。譬如:老師要教導學生,也必須先充實自己的學識與道德,而後教化學生,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碩士、博士,勤求學問,這段時間是老師自度自利階段,學位完成之後,即踏入教學工作,那麼,踏入教學工作是度人利他的階段。
輕重就是如此一般,未證成果位之前,自度自利,是暫時性,不是永久性的,這稱之為重,度人利他為輕;等到已證成果位的時候,度人利他為重,自度自利已圓滿,何有輕重之分呢?
所以我們應該對修行與度眾生有如是共識,才不至於亂了腳步,本末倒置,模稜兩可。
佛法有種種方便;你先自度也好,先度他也好。楞嚴經有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但也講:‘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大家要知道,你自身度了,才有力量度人;自身未度,如何度他呢?那不是好高骛遠嗎?所以大乘經上都是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自身未度而度他者,無有是處。
但是要曉得,“先度自己而後度別人”,這是菩薩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力度就去度別人”,也是菩薩事業;這兩種人都是菩薩,不過這裡頭有差別。
自己沒有度,度別人未必靠得住;你認為是度別人,別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裡去了?有十法界,你把他度到哪個法界去了?如果把他度到餓鬼、地獄、畜生,那也是度,不能說不是度,“度”是幫助的意思,你幫助人到哪個法界去?所以必須自己得度,你自己認識路了,你知道方向,你不會誤導眾生。為什麼?你是過來人,這個就沒有錯。自己沒有得度,不是過來人,前面的路怎麼樣?不曉得。不曉得,隨便指路,這是一樁危險的事情。
尤其在末法時期,《楞嚴經》雲:「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正要能辨別。末法時代,妖魔鬼怪都以神通感應迷惑眾生,如果我們也求感應,很容易令人混淆,連正法與邪法都分不清楚。我們與大眾相處,只勸人念佛、相信因果報應,這樣可以避免過失。
遇到修學其他法門的人要歡喜贊歎,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指點迷津,所以不要輕易說話。縱使自己修行有感應,也絕口不提,這點我們一定要遵守世尊的教訓。末法時代,妖魔鬼怪都以神通感應迷惑眾生,如果我們也標榜感應,很容易令人混淆,連正法與邪法都分不清楚。
我們口頭上說利益眾生,眾生得不到真實利益,必須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幫助眾生。所以在自己沒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時候,利益眾生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業,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日常生活待人處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權智”;自己保持清淨心,一塵不染,這是“實智”。
我們不要以佛法的標准,去衡量所有的人,處處看不順眼,這是大錯特錯,所謂“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離開世間法,就沒有佛法可言。這些我們應該認真去學習。現代社會環境復雜,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很大,修行的確不容易,如果沒有很深的定力,堅強的道心,往往會退轉。所以我們要記取古大德的教訓,謹言慎行,小心保護自己的清淨心。
自己未度、急於弘法:佛經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個意思是講,你自己還沒有得度,你要想度別人,沒這個道理,沒有金剛鑽,那敢攬這瓷器活。自己未開悟,弘揚的是何法?自己好心好意度眾生害人害己!
禅宗的公案,“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誰敢上台講經說法?說錯一句話,這個因果可麻煩了。什麼樣的人才出來講經說法?必定有師承。他是真正受過教育,他學過的,而且得到老師的肯定;他跟老師若干時期,學得還不錯,老師說:“你可以出去弘法利生。”這才行,那等於畢業了。
從前不叫畢業叫“出師”,可以離開老師了,都是有師承的。決不是閉門造車,自己沒有老師,自己看看書,現在講聽聽錄像帶,他就在外面講經說法了。過去,我們這邊一位老法師常說“錄派”,聽錄音帶的錄派,聽了之後到處亂講;這是演培法師說的。
佛陀說過,我度化眾生不是通過摩頂與加持,不是把我自己的功德和覺受賜給他人,也不是通過神通替人消業,而是把我達到佛果所走過的路告訴你,把我所用的這些方法告訴你。若是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解脫,就能成佛。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做好。現在連世間人都講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所學的、我所做的都是世間人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范,你就可以度人。世間人所有這些煩惱習氣,我都沒有了,這才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能夠覺悟眾生就需要用法,眾生的苦難都是因為迷惑顛倒而導致的,如果我們能夠使眾生覺悟,他就離苦得樂。所以我們如果能夠鼓勵、幫助、護持講經弘法的人才,這是世間最大的功德。
淨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的。所以把阿彌陀佛介紹給別人,非常熱心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菩薩。阿彌陀佛!
佛教故事: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有個小和尚學會了入定,可是每當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鑽出來搗亂。沒辦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請教。
小和尚說:“師父,我每次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來搗亂,趕也趕不走它。”師父笑著說:“那下次入定時,你就拿支筆在手裡,如大蜘蛛再出來搗亂,你就在它的肚皮上畫個圈,看看是哪路妖怪。”
聽了老和尚的話,小和尚准備了一支筆。再一次入定時,大蜘蛛果然又出現了。小和尚見狀,毫不客氣,拿起筆來就在蜘蛛的肚皮上畫了個圈圈作為標志。誰知剛一畫好,大蜘蛛就銷聲匿跡了。沒有了大蜘蛛,小和尚就可以安然入定,再無困擾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小和尚出定後,一看才發現,原來畫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個圈記,就赫然在自己的臍眼周圍。這時,小和尚才悟到,入定時的那個破壞分子大蜘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源於自身思想上的心猿意馬。度人先自度,這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菩提心語:
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很多時候,所謂的打擾其實並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出自自己的內心。如果能安定內心,那就不會受到各種干擾,也就不會感到心煩了。阿彌陀佛!
《大莊嚴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從前有兄弟二人同時出家修行,其兄精進修行,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後,由於日夜精研教理,終成為著名的法師,到處講經說法,不遺余力。有一天其阿羅漢哥哥對他說:“法師!你應該如法趕快修持,不可只顧忙著空談佛法啊!”
法師弟弟回答說:“尊者!我明天就開始修行。”阿羅漢哥哥再次向他說:“法師!難道你沒有聽見佛陀說:修行要像救火燒頭發那麼急切嗎?”。其兄又向他說了很多教誡的話,他總是說:“是!是!是!尊者說的確是真理。”
唯明天又過明天,他始終沒有如法修持。不久,這位法師忽然身患重病,恐命將終了,此時才後悔地說:“我信奉佛陀的教法,那真是大光明的法燈,而我卻是一位最無明的人,連自己都不能自照了:以不能自照的緣故,以後恐將永遠沉沒於生死苦海中。”因此心懷大恐懼,懇求阿羅漢哥哥說:“尊者!由於我的愚蠢,不聽從您的教誨,如今病重將要命絕,願兄垂愍拔濟,令我遠離大苦。”法師說完後即命終。
其兄以天眼觀之,知道他還生在人間,即常去探望。後來有一次,其乳母抱這小孩來到阿羅漢的住處,由於失手撲地,把小孩的頭撞在石頭上,這小孩大發嗔恚心後,即捨生命而墮於地獄中,是時,阿羅漢又以天眼觀察,看見他生於地獄中,受大苦報,即歎氣說:“唉!真是悲哀,你的處境,連佛力都難搭救,何況是我呢?”
由以上兩個實例,可以看出,即使窮研佛理,而不如法修持,不僅不能得見道跡,解脫生死,更會因理論堅強,我慢心生起,而有墮諸惡趣的危機呢!阿彌陀佛!
出家師父能接受紅包供養嗎
看看佛陀當年怎麼說
有一天早朝過後,摩揭陀國的國王與群臣們也聊起了這個話題。有的大臣說,比丘師父們收點紅包供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有的大臣卻說,出家人理當遠離利養,怎麼能接受居士們的紅包供養呢?大臣們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國王眼見此情見景,頓時也沒了主意。怎麼辦呢?他略加思忖,對大臣們說:你們都別爭了,我們還是請佛陀老人家來裁決吧!
佛陀聽了大家的陳述後,慈祥地開示說:這個問題呀,看似棘手,其實,它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它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前提要件:發心。對於這些供養,你是用於自利,還是用於利他?倘若是為了貪圖自身的享受,甚至拿來揮霍,那當然是不能收了;但師父們將這些供養用於服務常住大眾,用於濟世利生事業,這樣的供養,不僅清淨如法,而且還多多益善呢!
其實“紅包”是在家信眾對修道之人的供養,是非常殊勝的植善培福之道。為了幫助出家人樹立堅固的道心,集中精力做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事業,佛陀在戒律中嚴格要求出家弟子不從事經營生產,一心辦道,上乞如來之法以滋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活色身,接受人天供養,為教化眾生,奉獻一生。
對於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以及出家人接受供養,在佛陀的教法中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捨萬文收”,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一是為了修福,二是為了求法(因為接受供養的出家人必須為施主做法布施)。而供養所得的功德利益並不是看你供養的物質是否豐厚,最重要是看施主的供養之心是否清淨虔誠。
出家人從來不會要求別人供養自己。在接受供養時要常懷慚愧反省,問自己有沒有福分消受。古大德警告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居士供養的財物出家人都會拿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出家人為自己用錢的地方很少。如法地接受供養不僅可以利益眾生,也可以時刻鞭策自己用功修行,回報有情眾生,絲毫懈怠不得。
出家責任: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實意義。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為到寺廟剃頭、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實這只是一種形象的出家,而佛法著重的是實質的出家。何謂實質的家?煩惱是家,生死是家,輪回是家。
佛教導我們,斷煩惱就出煩惱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脫離六道輪回,就出輪回之家。形式上無關緊要,實質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這個道理,能夠斷煩惱、了生死、出輪回,就是真正出家。
學佛不一定要出家;佛教徒可分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尼、優婆塞、優婆夷七眾。其中前五眾為出家佛弟子,後兩眾是在家佛弟子。
出家人要弘法利生,把佛法傳承下去,在家人是護持佛法,協助出家人,使正法久住在這個世間,利益人天。這在職責上稍稍有點不相同,修行功夫上沒有差別,完全一樣。
學佛是學習佛的行為和佛所指示我們的法門,不是學習某一些不守清規以身謗法的出家人和居士,我們須以佛說的經典為學習的准繩,而依教奉行。
下面引證三段佛陀的金口開示,以加深認識:
《遺教經》:“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語譯:“比丘們!在我滅度以後,應當尊重並愛護戒律。如像黑暗中遇著光明,貧窮人獲得財寶。應當知道,這就是你們的大導師,和我住世一樣。”
解釋:本經是佛陀對出家弟子的遺囑。一開始即提出,我滅度後,以戒為師。戒律是佛的法身,所以戒律住世,如佛住世。梵文“波羅提木叉”,意為“保解脫”。保證持戒人獲得解脫。如暗遇明,持戒可消除愚癡、無明。貧人得寶,持戒能增長善根福德。
《四十二章經》:“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提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語譯:“佛說:弟子們!你們離我幾千裡,只要遵守我所制的戒律,必定能證道果。反過來說,在我身邊,雖然時常見我但不遵守我制的戒律,永遠不可能證果。”
解釋:澫益大師說:“不能持戒,則同室猶隔萬裡;苟能持戒,則百世何異同時。”語譯:“不能持戒的人,雖同處一室中也像相隔萬裡;假如能守戒,雖然隔一百代也像同時代一樣。”因佛法是心地法門,不是時空所能阻隔的。
《涅槃經》:“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若毀淨戒,是魔眷屬,非我第子!”
語譯:“要想明心見性,證入槃涅境界,必須至誠受持清淨戒律。如果不守淨戒,是魔的眷屬,不是我的弟子!”
解釋:佛弟子與魔眷怎麼識別?看他有神通,會講經說法嗎?不是。主要看是否守戒。
下面舉兩則公案為佐證:
一則是,罽賓國(今克什米爾)某地,有毒龍為害。曾有五百羅漢用禅定功夫,未能降伏它。後一位出家人來,勸毒龍離開,毒龍果離去。眾人問他有何神通,他說並無神通,平時持戒甚嚴,對輕戒也不敢違犯。說明嚴持戒律,必蒙佛力加持,龍天擁護。所以,毒龍敬畏遠離。
一則是,波羅奈國,甲乙兩比丘結伴步行往見佛陀。中途缺水干渴難受。忽見路傍有水,二人急往飲用。甲見水中有蟲,戒律禁用,不敢飲用。乙認為目前不飲水,不能維持生命,無法見佛聞法;情況特殊,不要執著。乙便喝足了水,甲始終不喝。二人繼續前往,甲中途倒地而死。甲的神識生到天上,以天人身去見佛,佛很嘉許並為說法,即證果位。乙後來也到了,佛故意問有無同伴,乙便敘說甲執著,以致死亡不能見佛。
佛即告知,甲已證果,並指責乙破戒的行為。說明戒律是保護法身慧命,不是保護軀殼的。所以,受戒時發誓:寧捨身命,決不犯戒。智者借假修真,愚人喪真逐假。
通過上述三段經文和兩則公案的學習,使我們明確: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戒律是佛的法身,戒律住世,等於佛住世。
戒律是僧團的法律,是僧團活動的准則。它使僧團保持六和敬,保持純正。有純正的僧團,正法才能長久住世。
戒律是僧眾法身慧命的铠甲(防彈衣)。修行是一人與萬人作戰,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三毒五欲。所以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相雖然具有學問才能,雖能征服世界;但不能克服心中的敵人,甚至在財色面前會繳械投降。
由此可知,沒有戒律防護,佛弟子的行為就沒有准則,法身慧命就失掉保障;沒有戒律的規范,僧團就不可能依律攝僧,和合共住。如果沒有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沒有如法如律的僧團,佛教也就名存實亡。既然認識到戒律的重要性,作為佛弟子就必須樹立“以戒為師”的思想。阿彌陀佛!
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 有神通反而害了自己
現在有一些人對神通非常感興趣,想方設法求神通、修神通、顯神通,講神通,比如什麼神奇的夢境了、看到什麼佛菩薩了,聽到什麼聲音了等等,一門心思地去追求這些所謂的境界。
神通看似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方便,但佛陀從來不鼓勵弟子追求神通,主要原因是:神通並不能達到真正的解脫,神通敵不過業力,神通比不上智慧、神通達不到空無。
所謂六種神通為:
(一)天眼:能知道未來及現在的遠處和微細處。(二)天耳:能聽到很遙遠的聲音。(三) 神足:能夠飛行自在,來無影,去無蹤。(四)宿命:能知道過去世和未來世。(五)他心:可以知道人的心在想什麼。(六)漏盡:斷煩惱,證果位(阿羅漢或菩薩)。
在三種情況下,才有神通:(一)修持:通過修禅定功夫,如修道者;(二)咒力:借用咒力或以咒力譴使鬼神,如巫師;(三)報得:因為果報而得,但他們的神通很有限,如鬼神、天人或魔等。至於乩童(問米),是讓鬼神依附在他的神經官能或耳根,以達到未卜先知的效果,其實只是附載式的神通,或傳話式的神通。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這雖然可以多少讓我們知道一些前因後果(不一定對的),但還是無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除非通過行善、修正自我的行為等。
神通不是我們學佛的目標,因為它不能違背因果(如用神通去救一個因業報將遇車禍的人,是沒有可能的),也對我們的生死沒有幫助的(即所謂“神通敵不過業力”)。所以在佛陀時代,佛陀不准許弟子們亂用神通。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是死於外道的亂石之下,但他知曉因果,從容以對。在中國佛教歷史裡,當某某大德顯現神通後,他都會選擇離開世間,或裝瘋顛,如金山活佛,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當然也是有例外的。
學佛,一定要相信經教,不要相信神通,不要希求感應!老老實實依照經教裡面的道理方法修學,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現前就可以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
所謂“功”,就是功夫;“德”,就是你的成績。你依教奉行,你現前必然是心地清淨,煩惱輕、智慧長。
要知到,妖魔鬼怪誘惑人,沒有別的,就是神通,所以佛菩薩有神通,不用!為什麼?如果佛菩薩也用神通,邪正就沒有辦法辨別。
佛菩薩有神通,絕不用神通,他用教學;妖魔鬼怪不會講經,不會教學,所以自自然然佛與魔就區別出來。
佛菩薩神通廣大,但是怕眾生魔佛混淆、不能辨別,所以他用教學,不用神通,這是我們要知到的。
有些人對神通非常向往,想盡各種方法修神通,而佛經裡也提到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等六種神通。
但只有漏盡通是斷除煩惱、了生脫死的究竟神通,唯有聖者的阿羅漢和佛陀才能證得。
過去的祖師大德不少人也都證得神通,然而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會神通的,常亡命於神通。
例如提婆、目犍連雖有神通,但仍難逃定業,死於外道之手。
佛世時,釋迦族因為侮辱琉璃太子,而遭到滅族的惡運,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運用神通力拯救了五百人,但最後他們仍然化為血水,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這些都是神通不敵業力的明證。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神通,這是很正常的,我們並不排斥。但我們不要理會、不要在意、不要追求,因為神通永遠不能解決生死的根本問題。雖然外道有神通,中陰界的眾生有神通,甚至鬼道的眾生都有神通,但他們都沒有獲得究竟的解脫。因此,我們必須要走安全、可靠、准確的脫離輪回的解脫之路。這條路只有佛陀及已經穿越了這條路的善知識所傳授給我們的無上智慧來引導。
神通在佛法裡面,可以說證了果的這些人,從小乘初果以上都有神通。
佛在經上講,示現神通,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就是對於佛法有決定影響力的人,而且示現神通,他能夠接受,能夠改變他對於佛法的態度。
像在南北朝的時候,那是我們中國這個中原地區最混亂的一個時期。我們曉得寶志公,梁皇忏就是寶志公編的,寶志公那時現的神通就多了,常常示現神通。
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對什麼人示現神通?對當時的國王。他一現神通,那個國王就信佛了,就變成佛教的大護法,言聽計從。
這些國王本來都非常的凶殘,受了寶志公的教化,對老百姓這個態度就好多了,所以寶志公救了不少人,讓這些國王大臣少造好多罪業。
神通,不是對普通人示現的;對普通人示現神通的,這是妖魔鬼怪,換句話說,你這個神通一示現,要叫那個當權的人都能夠相信,這才行,所以這神通決定不能輕易示現。
妖魔鬼怪統統都有神通,連狐狸精、黃鼠狼都有神通,如果用神通來接引眾生,那鬼神、妖魔鬼怪跟佛菩薩分不清了,所以佛決定不用神通作佛事。
佛菩薩講經說法,妖魔鬼怪不會講經,不會說法,所以這一下就分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佛教裡頭,有神通不用神通,妖魔鬼怪就不得其便,他們沒有法子冒充!
一般人認為有了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什麼就能聽到、看到、知道,反不知這是更大的障礙與迷思。
比方你沒有他心通,人家要害你,你不知情就能活得自在,若事先知道了,你還能快樂嗎?你沒有天耳通,聽不到人家罵你,耳不聽心不煩。如果有天眼通,看到人間的苦難重重,還能快樂起來嗎?耳不聽眼不看心不知,沒有神通,你的日子反而過的好。
因此,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有神通反而是害了自己;神通必須要證果、有禅定,依於慈悲、住於淨戒,有般若智慧的人擁有,才不會障礙自己、傷害到別人。
佛陀曾說過,佛法是要用道德來感化他人,用慈悲來救護眾生,而不是以神通來迷惑大眾,像菩薩基於慈悲,以神通來攝化眾生。一旦有了神通,更要嚴持淨戒,做有益於大眾的事情,而不是依仗神通胡作非為。
佛祖在世時代,佛不許弟子濫用神通,阿羅漢的弟子們,也並不是都有神通。相反的,若用神通,雖能感化眾生於一時,不能長久。
而且,善用神通如比丘之中的大目犍連,為羅漢中神通第一。結果,大目犍連死於鹿杖外道的亂棒。故歷代祖師從印度到中國,使用神通來傳播佛教的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這些人,如果在使用神通之後,大概會離開當地,或者捨報往生他界。這是由於違背因果律,違背自然規律的結果。
已經入了門,已經生了信心,還常常示現,你必定會走到神通的路上去,走到神通就走到邪道。這一點各位要記住:佛決定不以神通作佛事,凡是用神通作佛事的都不是正法。
佛菩薩的確都有神通,而且神通廣大,為什麼不用神通作佛事?因為魔也有神通,佛要是用神通作佛事,他們都用神通,我們就無法辨別佛與魔了。
佛以正法來教化眾生,魔不行。魔如果也以正法來教化眾生,那他就是佛,他不叫魔了。所以,佛必定是以正法教導眾生。佛是以教學來接引眾生,這是必須明了的。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正法絕對不用神通作佛事。為什麼?妖魔鬼怪都有神通,如果佛菩薩也用神通,邪正你就沒辦法辨別,就會把佛法混淆;妖魔鬼怪不會說法,所以佛一說法,他們也就沒法子了。
這是佛對眾生的慈悲,對眾生的方便。佛把這個道理給你講清楚,方法給你講清楚,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做你就能契入境界,這是非常正確的。感應的事情有,我們遇到就很多,也不必說,說了之後人家講你在搞迷信。
所以我們雖然有這麼多事情,我們也很少提到。除非就是自己內部的同修,學佛的時間久了,對這個事情能有些信心了,可以給他稍微談談;信心不足、初學的,決定不談。阿彌陀佛!
佛陀禁止佛弟子顯現神通的原文: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有一次,佛陀來到了摩揭陀國游化,住在那爛陀城郊的芒果園中。
這天,有一位名叫「堅固」的在家居士,來芒果園拜訪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建議佛陀說:
「世尊!那爛陀是一個繁榮富裕的城市,人口眾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眾面前展現神通,那麼,我們那爛陀城的人,一定會更加地敬信世尊。」
佛陀回答說:
「堅固!我從來不教比丘們對任何在家人展現神通,我只教導他們遠離喧囂,寧靜地思惟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過失,則當自我舉發,忏悔改過。」
然而,這位名叫堅固的在家居士,還是再三地請求佛陀要比丘們為民眾展現神通,以爭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與佛弟子們在這人口眾多的城市弘揚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佛陀再三拒絕了,並且說明為何不願意以神通來宣揚佛法的理由。佛陀說:
「堅固!我可以以三種自己的親身體證來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誡神通。
什麼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變化出許多化身,能隱身、穿牆、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飛行、身出煙火、直達梵天等等的超常能力。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歸依三寶的人,告訴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說:
『太稀有神奇了!我見過比丘能現無量神足神通,他可以直達梵天,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的朋友可能會這樣回答:
『是啊!確實有一種這樣的明咒,可以讓人有神通力。那位比丘就是依著這樣的明咒而現無量神通的。』
像這樣,不但沒有達到宣揚正法的目的,是不是反而成為一種誹謗呢!所以,依我的觀察而深知展現神通變化的缺失,所以不喜歡、不重視,並且拒絕以這樣的目的展現神通。
什麼是他心神通?是不必別人告知,就能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麼的超常能力。
同樣地,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歸依三寶的人,告訴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說:
『太稀有神奇了!我見過比丘能展現他心神通,知道別人心中在想什幺,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的朋友可能會這樣回答:
『是啊!確實有一種這樣的咒,可以讓人有他心神通。那位比丘就是依著這樣的咒,而知道別人心中在想什麼的。』
這樣,是不是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成為一種誹謗呢!所以,依我的觀察而深知展現神通變化的缺失,因而不喜歡、不重視,並且拒絕以這樣的目的展現神通。
以這樣的緣故,我不教比丘們現神通變化,只教他們寧靜地去思惟佛法;舉發自己的過失,而不現自己的成就,這就是我比丘弟子們的神足神通與他心神通。
什麼是教誡神通?例如對比丘作這樣的教誡:
『你應該這樣思惟,不要那樣思惟;意念應該這樣,不要那樣;應該捨離這些,而到那邊安住。』
像這樣為他說法,內容純正,義理清淨,可以令人修行圓滿。這樣的教誡、說法,讓在家長者、居士們聽了以後,真正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引發他們對正法的信心,進而有意願出家修學,成就三明解脫,這就是我比丘們的教誡神通。」阿彌陀佛!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長阿含第二四堅固經》、《長部第一一堅固經》。另,有關世尊的「三種教化」,參考《雜阿含第一九七經》(作「三種示現教化」)、《長阿含第一大本經》(作「三事教化」)、《中阿含第一四三傷歌邏經》(作「三種示現」)、《增支部第三集第六○經》(作「三種神通」)。
二、神通,是禅定修學成就後,開發出來的超常能力,最讓一般常人感到神奇而具吸引力了。然而,佛陀所要教導我們的,是煩惱的徹底止息與生命的解脫,這不是神通所能成辦的。
如果依據《雜阿含第一二一二經》、《中阿含第一二一請請經》、《相應部第八相應第七經》的記載,一群五百位比丘的解脫者中,慧解脫阿羅漢的數目高達三百二十位,占百分之六十四之多。
而慧解脫阿羅漢,依《相應部第一二相應第七○經》說,是沒有神通能力的解脫者,與之相當的《雜阿含第三四七經》則說,是沒有初禅以上禅定力的解脫者,不會初禅定,必然沒有神通。由此可知,神通與解脫沒有必然的關系了。
三、利用神通或神跡來拓展佛教,似乎是一個好點子,即使在今天,恐怕都還不免有人會這樣認為。其實,二千多年前佛陀就曾經明確地拒絕了。
當時的婆羅門教,非因計因,流行咒術咒語,講求神通神跡,如果佛教的開拓,也隨一般人投其所好,搶搭這樣的列車,因地不正,如何能引入純正的佛法呢?佛陀評估這樣的方法是弊多於利,所以不願意以神通來宣揚佛法,也不要出家比丘們以神通來吸引人們。
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一般人仍然對神通與神跡趨之若鹜,基本上與佛陀時代相差不多,想要以展現神通來開拓佛教的版圖,恐怕仍然不得其要,反而模糊了純正佛法的訴求,終究會得不償失。
四、教誡神通,與神足神通、他心神通是不一樣的,這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超自然、無礙自在、神秘不可思議的神通。
依佛陀的解說,這是經由諄諄教誨,有次第地引導修學正法,然後通達徹底止息煩惱與解脫的,本來與神通無關,但就從其能引導一位凡夫成為解脫聖者的巨大變化,以及能以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萬……的輾轉傳授而改變、造福無數人來看(參考故事第五〈能成就無量福道的教誡教化〉),那幺,教誡也算得上是另類神通,所以被稱為「神通」就不奇怪了。阿彌陀佛!
佛教故事:不要貪圖神通
一個暴虐無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聽到背後有群臣罵他昏君,豈不要加重殺戮了嗎?男女朋友,因為有「天眼通」,看到對方另有約會,豈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許多事端了嗎?
自己有「他心通」,知道兒女、朋友、家人在背地裡都對我有意見,豈不要心生反感,造成家庭不和了嗎?自己有了「神足通」,每天東南西北,到處奔波,這日子過得豈不辛苦?
自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世是貓、狗、惡人來轉世的,現在又怎能活得自在?假如自己真的「漏盡」了,安住在無住、無相之境,不掛念家庭、兒女、財產、名位等,如此又怎能見容於社會呢?
所以,神通除非是諸佛菩薩他們因為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眾的方便;否則,凡夫俗子還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為可怕的神通。
神通其實也不一定是佛、菩薩、羅漢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說充塞法界,遍滿虛空。生活中,處處有神通。
你看,一粒種子,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你說,這不神奇嗎?一個貧寒出身的人,可以挺身而出,為國為民,普度世人,不是很神奇嗎?
一句話,可以令人歡喜大笑;一句話,也能令人悲傷痛苦,這不神奇嗎?一家人,早上各奔西東,到了晚上,又會相聚在一起,你說這不神奇嗎?
其實,所謂「怪生於罕而止於習」,如果用平常心來看,這一切都平常無比。所以,吾人對時空、得失,要用平常心來看,不必要求神通,只要活得心安理得,人生就會非常的自在、快樂。
過去的祖師不少人都有大神通,然而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會神通的,死於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連被外道壓死,可見神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並不究竟。
學佛應該重視的是道德、慈悲,不要貪圖神通!因此希望宗教界宣揚神通的人,能夠及時剎車,不要為神通所迷,否則誤導他人,害人害己。大家應該宣揚慈悲道德,以佛法的智能來應世,如此才能導人正道,才能真正發揮宗教化世之功。阿彌陀佛!
佛教故事:神通不敵業力
韓國一位著名的禅師元曉大師,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發人省思的話:“我曾經盡一切的力量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甚至集一百個神通力也無法阻止無常的來臨,因此不管你願不願意,世間的無常是無法避免的。”
花會凋謝,人會生老病死,美麗佳人會年華消逝,財富權勢如過眼雲煙,隨時變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這些無常的現象,任何力量都無法加以改變。有不少人企圖運用神通力來阻止無常的發生,結果均徒勞無功。
例如:印度琉璃王攻打釋迦族時,目犍連曾運用神通將數百名男女置於缽中,放在天上,以便延續釋迦族後代。戰後將缽收回打開,缽中所有的人無一幸存,只剩血水。佛陀雖具六大神道,卻也罹患嚴重的背痛和胃病,而且在八十歲的時候就涅盤(去世),號稱神通第一的佛弟子目犍連後來也被仇敵殺害身亡。可見“神通”不敵“業力”,“業力”不離“因果”。阿彌陀佛!
修行者是否需要經常閉關
閉關又代表什麼 何謂閉關
有些出家人不懂這個道理,我們初學佛也不知道,總是聽到閉關的法師都很羨慕。
我出家沒多久,有個居士他有棟別墅在山上,平常很少去,他就告訴我,法師,你可以閉關住山,我供養你。
我去看了一看很滿意,是個日本式的小別墅,回頭之後,我就到台中去看老師,把這個事情向老師報告。老師笑笑,他說現在一出家、一受戒閉關的人我聽說有,你也有這個機會,很難得。
他說閉關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你的道業已經成就了,你已經到什麼?到無學位了。老師告訴我,中國古時候有例子,「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和尚八十歲還到外面參學,還去學習。他為什麼不閉閉關,享享舒服日子?不行,你自己道業沒有成就。
所以閉關的條件是你的學問、道德圓滿成就了,但是怎麼樣?沒有法緣,沒有人請你講經,沒有人請你教學。古人都很謙虛,絕不向人說我的道業、學問有成就了,你們可以跟我學,沒這個道理,說這個話多難為情!那怎麼辦?宣布閉關、住山,住山就是住茅蓬,不下山,這就是告訴大家,你們有問題可以到我這裡來學。
所以閉關就是告訴人家,我是善知識,你們都可以到我這兒來學。如果你到我這兒來把我問倒了,我就跟你一塊下山去,不夠資格閉關。那個關門就要打開,趕快出來去學,你還不夠,哪有那麼容易!
閉關是等待別人來請你,在山上等待有緣的人來請你,請你下山弘法利生。
你學成之後,要去傳法、傳道,但是沒有人請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式,自己進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緣就兼善天下,無緣獨善其身,是這個意思。
另外有一種人,就是道業雖然沒有成功,也有資格閉關,像我就可以。是什麼?他的名氣,這是虛名大了,走到哪個地方看你的人太多,自己修行的時間都沒有,關門自己修,外面拒絕。
這兩個條件。不是這兩個條件,怎麼可以閉關?怎麼可以住山?哪有這種道理?我們聽了老師教訓之後才曉得,今天天下人恐怕沒有資格閉關、住山,這個不能不懂。
這是不問我們也想不起來,問了順便跟大家說說,閉關跟住山都不是容易事情,都必須具足條件。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共一集) 2005/5/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靜修是隨時都要靜修,不一定在某種程度。開始學的時候,就要把心靜下來,就要修正自己許多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行為,這叫靜修。所以靜修是沒有任何界限的。
至於閉關,是有條件的,什麼人有條件閉關?開悟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給諸位說,阿羅漢沒有資格閉關,辟支佛沒有資格閉關。閉關條件是什麼?我們《華嚴經》是圓教,初住菩薩。
現在我們講的“賢首品”,賢首菩薩沒有資格閉關,為什麼?他無明沒破,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他妄想還沒有放下;他分別執著沒有了,妄想沒有完全放下,他不夠資格閉關。
妄想放下之後,他超越十法界,身體還在這個世間,確實放下了,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完全通達,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
我這才明了,以前不曉得,看到年輕的法師有很多閉關的,我們都很羨慕,才知道閉關是有條件的。成就自己,再幫助大眾,這是正確的。現在要等自己成就再幫助大眾,沒人了。
我們以前也是這個想法,李老師講,那就沒有人,弘法利生也斷絕了。那怎麼辦?自己沒有成就也要幫助大眾,沒有成就怎麼幫助?你經講錯了怎麼辦?所以老師就教給我們,講古人的注解,沒有自己的意思,講錯了由他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
教給我們一個原則,儒家所講的,《論語》上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我知道的,我就講給你聽,我不知道的,我念過去就算了。念過去為什麼不講?這我不知道,這不是過失,這沒有過失;“強不知以為知”,那就有過失。不要充面子,老老實實的,這就正確。
把自己所學習的給大眾做報告,與大眾分享,這正確的。老師這麼一說明,我們就放心了,跟他學講經。
所以今天我們講《華嚴》,我們所依據的注解,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我們是參考這兩種。當中有一些穿插的,那是我們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學習心得報告,提供大家做參考的。
所以講經要開悟,不開悟不行,開悟是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至少也要把執著放下。
對於世出世間法,對人、對事、對物統統不再執著,這是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得到正覺。
菩薩是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正”是正而不邪,等於佛,不是佛,比佛還是要差一等。到佛,加上無上,沒有再超過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至少是要得正覺,你才有資格講經,講得不錯,會跟佛所講的相應,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知道這裡頭關鍵,就是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修行功夫就在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輕,你的智慧、德行一年比一年提升。不管修哪個法門,統統要放下,如果不放下,修那個法門就變成法執,又錯了。
煩惱有兩種,一種是人我的執著,一種是法的執著。人我執著這是煩惱障,法我的執著叫所知障,都變成障礙。這個道理要懂,真的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就傳給我,看破放下,確實把大乘教裡頭修行的秘訣告訴我。阿彌陀佛!
從禅定開始,做最快樂的人
禅定能讓我們的身心暫時放下負擔,享受完全的舒暢和放松。
因此,追求定樂的人常常喜歡回到定中,不喜歡和塵世接觸,導致厭世的結果。
他們很可能長期隱居在深山裡一直打坐,然後就在山裡坐化、死亡。
然而,在定中死亡並不代表已經得到解脫。
雖然他有禅定的功能和力量,可以暫時拋下色身的束縛,但如果貪愛定中的快樂,死後很可能會選擇升到禅定天,繼續住於定中。
然而,經過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之後,等到定的力量消失時,他終究又會回到人間,有時甚至連人間都來不了,反而落到畜生道或其他境界裡去了。
這是因為他在人世時,思想觀念不清楚,沒有做好功德、結好人緣,也沒有很大的福報,只是禅定的工夫很好。
所以等到定力退失後,還是會再回到生死之中接受果報。
他可能成為神,也可能成為鬼,但無論如何,都還是在輪回裡,仍然要受輪回之苦。
這種厭世者的人生觀是消極的,他們沒有救度眾生的心,只知道逃避現實。殊不知凡是逃避現實的人,就像逃避自己的影子一樣,無論走到哪裡,自己的影子總會跟著跑,怎麼甩也甩不掉。
因為欠別人的債還是要還,只要定力退失,一樣要回到苦的環境中再接受苦報,所以禅定並不等於解脫。
在佛法的指導中,禅定只是一種過程、一種工具。如果沒有禅定的基礎,人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誘惑或刺激,再加上自己的欲望無法平息,就會制造種種惡業。
有過禅定的經驗,就會知道五欲之樂並不究竟,至少能夠少做惡業,也不會心不由己,隨時可以指揮自己的心、掌握自己的行為,不受任何外境影響。
我們需要以禅定工夫做為基礎,但是有了這種工夫還不夠,應該要更進一步求解脫。
所謂解脫,就是沒有後顧之憂、沒有後患,而且在觀念上不以禅定的快樂為究竟,明了應發願行菩薩道,到人間廣度眾生,以身作則、弘揚佛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自己還在人世間和其他人在一起,可是能夠不受環境影響、誘惑,所以不會造業,同時也能夠與他人結善緣,幫助人們離苦得樂。
這個觀念本身就是一種解脫,但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為了追求自我突破,或是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行菩薩道的人,完全不考慮自己,只是不斷地努力奉獻,眾生需要什麼就奉獻什麼,他不為自己爭取什麼,也不會想要停留在任何快樂的層次或境界裡。
不但自己不被他人影響,也不會擾亂他人,可以在人群之中照常生活、照常奉獻。
這種人雖然還沒有徹底解脫,但已經得到解脫的快樂。
行菩薩道的人因為還在滾滾塵世中做各種苦差事,所以在旁人眼中,也許會以為他活得很辛苦。其實,能夠不為自己的欲求而奉獻,就算得不到回饋也不計較,這才是最快樂的人! 阿彌陀佛!摘錄自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 》
佛教故事:道安長老閉關 普獻法師講述
以前松山寺的道安長老說:「現代的出家人哪,生活在太好的環境當中了,不能修道,非得在深山裡面吃吃樹葉,才知道信徒的布施是多麼難得。」
我說:「講給我聽好嗎?」一九三0年(20歲),長老在湖南的某一座山上,自己閉關在山裡面。他有沒有帶糧食去?沒有。
我問:「那你沒有帶糧食,你到山上不是餓死了?」
不會。深山裡面有松樹,他就把這個松樹葉摘下來,就這麼咬。咀嚼著的時候,剩下的渣渣吐掉,就吃這個松樹的汁,跟唾液混在一起。每天肚子餓的時候,他就摘松樹葉來咀嚼,吞下松葉汁。
然後深山裡面有一種山藥很大,不要把整顆吃完,把它削了一點,生的,皮弄干淨就這麼吃了。然後這山藥把它切一塊一塊的種,它很容易長。他說就吃這個山藥、吃松樹葉,這樣過了三年。在深山裡面不必為了吃而忙碌。所以他說:就是在那三年的歲月,是他一生當中的精華時段,很多道理就在那個地。
這是我親近道安老和尚的時候,他講給我聽的,是他深山裡面苦修的一個經驗。
所以,越有境界來折磨的話,反而是我們修行的一個增上緣。我們在順境界的好壞不是絕對會傷害的,因為我們的內心能夠轉境的話,壞的境界就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就像一把刀子,就必須有石頭來磨才會利,如果你怕痛,這刀子不敢磨,就不利了。我們有些境界來折磨,很容易培養我們的耐性。阿彌陀佛!(佛學講座99)
佛教故事:曾經,無著菩薩進山閉關,非常熱切地想見到彌勒菩薩,可是經過了四年的苦修,他連一個好夢都沒有做過,他決定下山。但是路上卻見到了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她要把鐵棒磨成針。對照自己,無著菩薩感到很羞愧,他改變了主意,決定回去。又經過了四年的苦修,他還是沒有任何感應,他再次決定下山。但是在路上,他卻見到了一個人,拿著羽毛在刷一座大山,因為這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陽光,他要把這座大山刷掉。見此情景,他決定回去繼續閉關。
又經過了四年的苦修,他依然沒有任何收獲,在他完全絕望,第三次決定永遠離開閉關房之後,他見到了一只下半身腐爛又長滿蛆蟲的狗。他的心中頓時生起了無比的慈悲心!他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給那只狗吃,他想用手把狗身上的蛆蟲抓掉,卻怕傷害它們,於是決定用舌頭去舔。就在這時,那只狗不見了,同樣的地方卻出現了四周帶著光輪的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告訴他,自己一直都沒有離開過他,一直都在他身邊,但是他感覺不到。彌勒菩薩時刻都在給他加持,但是他沒有認識到。其實他在路上看見的那個磨鐵棍的人,還有那個刷羽毛的人,都是彌勒菩薩的化現。當他真正生起了慈悲心,業障立刻清淨了,真正見到了彌勒菩薩,也得到了彌勒菩薩的攝受。
同樣,能不能見到佛,能不能得到佛的加持,就靠你自己。靠你自己的緣分、福德和善根。如果你的福德、善根和機緣都成熟了就能見到,否則你根本見不到。阿彌陀佛!
要想運勢好 口業很重要
人的一生須練就兩項本領:一是說話讓人結緣,二是做事讓人感動。“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
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心術之惡,莫大於陰險;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傷人以言,甚於刀劍。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業。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從他有沒有口德就看的出來。所以口業很重要,人一輩子缺德事不會天天做,但是缺德的話,難聽的話,不正經的話可能會天天說。日積月累,福報都從這張嘴裡跑光了,所以,說話沒口德的人,這輩子也是坎坷淒涼顛沛流離的。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
惡口,說話粗魯,叫別人聽了懷恨,對自己也會造成不利;你辦什麼樣的好事,沒有人幫助你,你跟人無意當中結的惡緣結得太多了。绮語,花言巧語騙人。口,四種過失決定要戒除。意裡面,悭貪、瞋恚、愚癡,更要想方法斷掉。
《無量壽經》上教我們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句裡面就包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身、語、意,為什麼《無量壽經》要把“語”擺在第一?一切眾生最容易犯的是口業,造口業。
我們平常修積的功德,說老實話,都從口業裡頭喪失掉了,所以功德積不住,都流失了。口最容易造罪業,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積功累德,到後來功德都漏掉了。從哪裡漏?從口裡漏。
辛辛苦苦修了幾十年,幾句話的口業就漏光了。“口為禍福之門”,不可以不知道。
我們說別人的過失,是善意的想讓他人改變,這不會有罪過。但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就造惡業了。所以最好不說他人的過失,甚至要隱藏、保密他人的過失。在不了解的時候,最好不贊歎也不誹謗一切眾生。但很多人都有習氣,經常在暗中說一些是非長短,說別人的缺點與過失。這本身就是一種過失,是一種造業。
善惡不在表面形式上,都在心裡,你無法判斷他人的心,就不要盲目地議論、評價別人,這樣很容易毀壞自己的功德,消盡自己的善根,斷送自己的慧命!對自己一點一滴的好處都沒有,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危險的事情呢?
有的人熱衷於說些沒用的閒話、廢話,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绮語。自己的經歷在別人不問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去說。如果有人想知道,在對他有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說一些。有的人因為控制不住自己,不管對方想不想知道,有沒有利益,就在那裡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事,說了半天,誰也沒聽,與沒說一樣。
說閒話的果報是口才不好,說話沒分量,別人不願意聽。有時候說閒話,會讓聽見的人生起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弄得人心慌慌而生起煩惱,讓人心情不愉快,這也是在造惡業。
生活中,一些人總是抱怨自己情感不順、財運欠佳、小人太多、命運不公。可他們有沒有反省過自己呢?很多人在與人交往中隨意任性,不拘小節,尤其不注重口德,說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殊不知,這樣最容易傷害到別人。嘴上不積德,最終結果是傷害了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人世間的快樂、富貴、長壽、平安等等之福源皆由德而生。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人的一生須練就兩項本領:一是說話讓人結緣,二是做事讓人感動。“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心術之惡,莫大於陰險;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傷人以言,甚於刀劍。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不注意口德,說出傷人的話,往往就像往牆壁上釘了釘子,待悔悟時拔下釘子,卻永遠留下了疤痕。正如你捅了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卻永遠不會消失。這個傷痛會一直存在。“語言切勿刺人骨髓,戲谑切勿中人心病”便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說就是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一個人若有一顆豆腐心,卻長著一張刀子嘴,也往往會使人倍感寒心而受到排斥。
開口譏诮人,不惟喪身,足亦喪德。
從中國傳統的命理學和位理學角度來看,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
古人說:勿多言,多言多敗,勿多事,多事多患。出言不慎,驷馬難追。在任何時候,只說該說的話,才是穩中取勝之道。一句無心的話也許會點燃糾紛,一句殘酷的話也許會毀掉生命,一句及時的話也許會消釋緊張,一句知心的話也許會愈合傷口、挽救他人。
直話,要轉個彎說,冷冰冰的話,要加熱了說,顧及別人的自尊,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嘴巴讓人,一生平安。
君子言簡而實,小人言雜而虛。不知而說,是不聰明。知而不說,是不忠實。不必說而說,是多說,多說易招怨;不當說而說,是瞎說,瞎說易惹禍。
對失意者,莫談得意事。面責人之短,人雖不悅,未必深恨;背地言其短,令人不悅,懷恨甚深。與善人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痛如刀割,刀瘡易好,惡言難消。
固然,修身養性,非一日之功。但是先把這張嘴修好,正是千裡之行的第一步。歷史上,凡夫俗子,雖不能“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但“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注重口德,尤為必要。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好。惡言不出口,惡言不留耳,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具有的修養,有了這樣的修養,你就能化腐朽為神奇,風生水起好運來。
口業不能再造,我們看到、聽到別人造口業,生憐憫心,他不知道,他還愚癡。
別人造口業,我們回報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千萬不要批評:“你錯了,你又造口業了。”你說這個話,你又造口業了。你們想一想這道理,要想通。
那我怎麼樣不造口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造口業。讓他多聽阿彌陀佛,他慢慢就會覺悟,一次、兩次短時間聽不懂,時間長了,他就明白了。他才曉得你真正是好意幫助他、提醒他。
群處守嘴,不惹禍,亂世守心,不出錯;閒話少說,事情多做;抬起頭做人,俯下身做事;有些人不必等,有些事不必爭;是你的走不了,不是你的等不到;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活;修好自己的心,立好自己的德!讓思想豐富,讓心靈純靜;讓生活充實,讓人生優雅;讓別人幸福,讓自己快樂!阿彌陀佛!
心好嘴不好,榮華富貴全沒了
言語傷人,比殺人還要嚴重。忍辱就像大海、能夠納百川。
1、人家侮辱你,你要當作是培福;人家傷害你,你要當作是他來成就你。你受盡委屈,記得!你是有福報的人,不要抗拒,一個人傷害別人兩種情形:傷害別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財,一個傷害別人的,心腸不好,常常傷害人家,就是拿錢去給人家賺;一個忍辱的人,就是一直收錢。這個大忍辱就像開銀行、能夠納百川。
2、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是永遠虧本,那就是發脾氣。
3、心好嘴不好,榮華富貴折去了。
4、什麼都不能忍耐,你的成就就有限。忍辱也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恆心、毅力、長遠心。稱心如意的要忍,為什麼?怕生貪愛,要保持距離。冤家對頭也要忍,為什麼?保護你自己的清淨心。修忍辱的果報是相好。
5、“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恚(chen hui)心一起,智慧就沒有了,理性被蒙蔽了,於是全憑感情用事,不僅傷害自己,而且有意無意與一切眾生結冤仇。冤仇若不能化解,因緣成熟時,報應就現前,冤冤相報,而且果報必定一次比一次殘酷。
6、人的身體、心情與大自然融成一片,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七情五欲擾亂自然,擾亂人體。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其中最嚴重的,破壞力最大的是嗔恨、發怒。李炳南老師曾說,中國醫學的根本典籍《黃帝內經?靈樞》講到,人的正常壽命應當是兩百歲,活不到兩百歲,是自己的煩惱把身體糟蹋了。永遠生活在大慈悲境界的人,不老、不衰、不迷、不邪、不染,這是究竟圓滿殊勝的功德,是真實的快樂。
7、縱然別人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也仍然要以善心待之,並由衷地感恩。正是由於對方的侮辱、毀謗和陷害,消除了自己過去今生所造的罪業,因而決不能有絲毫怨恨之心。若有絲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業,反而增長業障。
8、不安靜是自己不讓自己好,不修行就不能過一天安靜生活。
9、您問佛哪天能好,佛說看您哪天老實,哪天安靜,哪天聽話,哪天修行。
10、“發脾氣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燒功德林’不是妄說。如果不改掉這個壞脾氣,無論一天念多少部經,講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學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發脾氣本身就是無明的表現,無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麼可能很圓滿的度人?
11、我們以不善的心對人,惡意對人,受害者只有十分之三,自己受害十分之七,那是糟蹋自己。你自己要健康、要長壽、要充滿智慧,你就用愛心對一切眾生,我們全身細胞都是愛心、都是善心。
12、言語傷人,比殺人還要嚴重,這個事實真相,很少人知道!口造業是最容易的,而且造得最多,來生的果報非常慘烈。
13、不論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都要學會不去煩惱,因為煩惱比歲月更容易催老我們的容顏。它會影響我們的心境,增添我們身心的負重,破壞我們的人際關系。
14、測量一個人的力量大小,應看他的自制力如何。誰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遠是個奴隸。克制自己,才能駕馭自己,成就自己。放縱自己,就會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牽制,不得自由。莫說成就事業,甚至會走向可悲的境地。一個人只有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堅持做正確的事,才算真正成為了自己的主人。這是一個人獲得無悔人生必備的素質。
15、世出世法成就的大小,全在於忍耐功夫之高低。忍耐功夫愈高,成就愈大;忍耐功夫愈低,成就愈小。不能忍耐,則無成就!阿彌陀佛!
惡口罵人報應自己
我們村裡有個青年叫二小,脾氣暴戾,蠻橫霸道,因為家族勢力大,無人敢惹。看著別人一天天富起來,二小紅了眼,想跟別人出去闖蕩,但沒人敢帶他。想來想去,他找到了村裡出了名的老好人——二軍,說要學習跑業務。二軍看他可憐,又是鄉親,只好就同意了。誰知二小在村裡滿口髒話橫話,出了門,連最起碼的禮貌用語和迎送禮節都不會,更別說談業務了。他自忖不是那塊料,一星期就自動回家了。
收秋種麥時,二軍剛回家,二小就找上門索要一千塊錢。二軍莫名其妙,二小說:咱倆一塊出去定的合同,你得給我一千塊錢。原來,二軍帶二小談業務時,二小在旁邊一言不發,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二軍現場示范,談妥了一筆生意,簽了合同。從簽合同到生產加工發貨,二小一句話沒問過,一分錢沒出過,現在突然要一千塊錢,明擺著是耍賴皮。二軍看他不安好心,不想惹他,就答應了。可一下子又湊不齊這個數,就讓他等貨款來了再說。
二小拿不到錢,就開始罵起來,要扒人家的皮,打斷人家的腿。二軍開始好言解釋,後來他越罵越惡,就不再理他了。從此後,三天兩頭到二軍家大罵:“你不給我錢,我打斷你的腿,扒了你的皮!我抽你的筋,挖了你的眼!”甚至半路攔截二軍,要用拖拉機搖把打死二軍,幸虧被鄰居拉開。
一天,二軍吃過早飯後正打煤球,二小又上門來罵。二軍媳婦忍不住,說了一句:“當初你找到俺門裡求他帶你,又不是他找你。你拜師一分錢沒拿,憑什麼訛俺一千塊錢?!”二小正愁找不到借口打架,聽了這話,一步跳過去,一拳打在二軍媳婦臉上,二軍媳婦被打倒在地。二小還不放過,一邊狠狠掐著她的脖子,一邊罵著:“我叫你多嘴,我掐死你!”瞬時二軍媳婦反白了眼。二軍娘嚇得一邊扭著小腳往門外跑,一邊喊著:“快來人啊!打死人了!”眾人聞聲趕來,把二小拉開,七手八腳地抬起不省人事的二軍媳婦送到醫院搶救。二軍在旁邊氣得臉發白,渾身哆嗦。
事後,二小不但不賠禮道歉,反而仗著他爹的勢力,揚言一千塊一分也不能少。後來二軍胳膊擰不過大腿,給了二小一千塊錢。二軍挨了打罵,愛人差點被掐死,不僅沒有賠償,反倒給人家錢,大家都認為他太冤枉、太窩囊。
二軍給二小錢是在1989年春天,當年夏天收麥子時,聽說二小住了院。收完麥子後,二小斷了一條腿,拄著拐杖出現在村裡。原來,二小得了一千塊錢不久,就感到腿疼難忍,到縣醫院檢查是骨癌。他爹心疼兒子,花了兩萬塊錢做了手術,鋸了腿,又扒皮植皮,又抽筋固定——總之,凡是二小惡口罵人的話,都報應在自己身上了。這年秋後,二小癌症復發,死了,他愛人領著兩個女兒改嫁了。
因果報應居然這麼快,真是罕見。我原來也嫌二軍窩囊,後來由衷佩服,若不是他忍讓,招來的大禍何止是挨罵挨打,何止是損失一千塊錢?後來,二軍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老百姓常說:能吃過天飯,不說過頭話。話到嘴邊留三分,惡口傷人如傷己。我們凡夫只看到現世果報,而死後的地獄罪苦,炀銅灌口,熱鐵澆身,千劫萬劫不能出離,《地藏菩薩本原經》記載得十分詳細。大哉!畏哉!萬萬不可惡口傷人。阿彌陀佛!
人生勤修三種布施
佛家講布施供養,通常分為三大類,即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修三大布施得三大果報。修財布施就得財富,修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就得健康長壽。
中國人常講“捨得”,社會上很多人都會用,但是不知道這個術語是從哪兒來的?其實,“捨得”這個名詞,是從佛經上來的,是佛家的術語。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捨財,你得財富;你捨法,你得聰明智慧;你施無畏,你得健康長壽。你捨什麼,你後頭得什麼。
所以,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得天天修財布施。天天修財布施,你准發財。佛是不騙人的!
你能捨,就有得,可是要知道,得了之後還是要捨。因為你能把你得到的捨掉,那就變成功德;如果你捨了之後得到,你就在那邊享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
有捨才有得!你捨得多,你得的就多;你捨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捨,你就一無所得。所以你想得財富,你不捨怎麼行?
至於你得財富,或者你做生意做買賣,或者你做工,或者你做某一個行業賺了錢,那一些都是緣,不是因。
因,是過去生中你捨的財多,那是你命裡頭有財。你命裡頭有財,不管你干哪一個行業,你都會發財。行業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要清楚,別人做這個事情發財,我們跟他同樣去做,我們發不了財。他發財,我們賠本,什麼原因?我們命裡頭沒有財。緣相同、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修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所以,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得天天修財布施。
凡夫不知道捨己為人,不知道修三種布施,所以命裡頭缺財、缺智慧,而且還有短命的果報。短命果報是怎麼來的?佛在經上常說,殺生害命。
五戒裡頭就講得很清楚:不殺生,果報是健康長壽;不盜,得大富;不YIN,得相貌莊嚴;不妄語,得大眾的信任、尊敬;不飲酒,頭腦清楚,不迷惑顛倒。凡夫迷惑顛倒,不曉得事實真相,所以生活得很不自在,處處都有障礙,很苦!
《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為我們這個時代所講的一部妙典。論中說:“出家重持戒,居家重布施”。菩薩的語言以作為我們後學的印證,布施中分為三種。
一、財施;以財物金錢送給貧窮之人,使其能養活色身治療疾病。以培養我們捨掉貪心的念頭。《地藏經》說:“捨一得萬報”。並且我們財施生生世世能得大富貴。
二、法施;以印造佛經法物送給大眾並為人演說,使其能養活智慧之命。以培養我們大慈的精神,《法華經》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並且我們法施能得大智慧。
三、無畏施;以善巧方便開示心裡不安煩惱之人,使其能心無怖畏而得自在,以培養我們大悲的精神。《普賢菩薩行願品》說:“菩薩以方便力為我們在怖畏急難中,能施無畏”。並且我們學習菩薩無畏施能得現生健康和快樂。
第一種叫財布施,布施不著相,無所求,你所施的福報就大. 所謂量大則福大,並不是指你布施的多少,而是指布施的心量. 同一個人,兩文錢的布施的功德就超過了萬兩黃金,因為心量不同.。你能夠修財布施,果報就是財富。
我們世間看到有許許多多,在這個社會上豪門貴族、大富長者,今天社會上稱為企業家者,他有很雄厚的財富。財富從哪裡來的?這個財富是命裡頭所有。
他命裡面有,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那個行業是緣,任何一個行業他都賺錢,他都能致富;命裡面沒有,人家把銀行送給他,過不了兩個月就倒閉了。
所以《致富的秘訣》是沒有用的。古時候說,功名要有命,功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位,你讀書拿到什麼樣的學位是命;你作官,你能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命;發財,發多少財還是命。他命裡怎麼有的?前生種的因。他這個因殊勝,他這一生果報就殊勝。
由此可知,修因才能夠得果。不修因,天天打妄想,是想不到的,天天求佛菩薩,佛菩薩也沒有能力給你。真正覺悟的人,得自己修行,善於樂於布施,供養。
孝養父母、供養三寶,布施一切眾生,你的財用不會缺乏。財用不缺乏就行,不必要累積,不必要多,多了,災難就來了,禍害就來了。所以財要知道散,儒家也說「積而能散」,能散財是最聰明的人。
第二種叫法布施。布施佛法,得聰明智慧,得無礙辯才。要修法布施,修法供養。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重要。
法布施的功德,決不是財布施能夠相比!佛在一切經論裡面贊歎法布施,佛說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為那個眾生說四句偈的功德大,什麼原因?四句偈可能讓那個眾生開悟,財布施沒有法子教人開悟。
法布施,那正是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功德大了。眼前雖然不能夠解決他的溫飽、苦難,但是他將來必定因這一句,而能夠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轉變。
第三種無畏布施。《普賢菩薩行願品》說:“菩薩以方便力為我們在怖畏急難中,能施無畏”。並且我們學習菩薩無畏施能得現生健康和快樂。
世間一切眾生都有恐怖,生老病死是恐怖,天災人禍是恐怖,生活的逼迫是恐怖,精神、情緒的不安是恐怖,恐怖的事情太多太多!
別人有恐怖、有不安,我們能夠保護他、幫助他,這就叫“無畏布施”。他心安,他不害怕了,離開一切憂悲苦惱,凡是這一類,統統叫做“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范圍非常廣,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對於眾生物質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們保護他,使他心裡能得安穩,這就是“無畏布施”
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不殺生和素食,是最殊勝的“無畏布施”!你不殺生、不吃眾生肉,不和眾生結冤仇,你的障礙自然就少了,這一生就能得健康長壽。有果,一定有因;修因,一定得果報!
印經布施,這是三種布施同時具足。印經要錢,這財布施;經典是法,法布施;人家念了之後就破迷開悟,遠離一切顛倒恐怖,這是無畏布施。修一種布施,就包含三種布施,這叫“圓滿的布施功德”,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你修“無畏布施”,決定得健康長壽。你一定要修善因,才會有善報!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哪來的果報?因緣果報,真實不虛,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貧女點燈授記成佛《賢愚經貧女難陀品》:
《賢愚經貧女難陀品》經中提及點燈的由來,在佛陀時代,捨衛國中有一個貧困孤苦的貧女,名叫難陀,由於她生活貧窮,因此以流浪乞討維生。
有一天,她看到波斯匿王、王公貴戚,甚至一般百姓都在殷勤誠懇地供養三寶,她一看,深有感觸,歎道:“唉呀!我就是過去世沒有布施,所以這一世才這麼貧困,現在遇到如此廣大的福田,一定要種下福德。”難陀很想布施,想要點燈供佛,照亮祇園精捨,於是她四處乞討,終於化到一枚錢。
她就拿這僅有的一枚錢去買燈油供佛,賣油人說根本不夠,但是出於同情,就給了她兩倍的油,剛好夠勉強點亮一盞燈。
貧女非常高興,把油燈放在佛陀面前的眾燈之中,心中默默發誓:“我是個很貧窮的人,只能用此小燈供養佛陀,願以此功德,讓我來世得到智慧的明燈,滅除一切眾生的愚昧黑暗。”發誓之後,她便頂禮而去。
第二天天亮了,值班的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看所有的燈都滅了,就來收拾這些燈具,可是只有一盞燈一直很明亮而且燈柱都沒有變少,好像剛點的一樣,他用手要把燈揮滅,可是揮不熄,再用袈裟大力揮,也滅不掉。
這時佛陀看到了,就對目犍連尊者說:“這盞燈不是以你聲聞的力量可以熄滅的,因為供養這盞燈的主人所發的心非常廣大,即使你用四大海的水也澆不熄,即使用山中的大風也吹不滅。”
這時候,這位貧女也來到佛前,向佛陀頂禮,當下佛陀就為她授記,說她在二十劫之後能夠成佛,佛號為燈光。
貧女得到佛陀授記後,歡喜的向佛陀請求出家,成為僧團的一員。這盞燈在捨衛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舉國上下無論男女老少,爭相點燈供佛,歷時七天七夜。
這位貧女所布施的這一盞小燈,勝過當時所有布施的燈,為什麼?因為這盞燈是貧女所有的財產,她是以她所有的財產發了殷重的菩提心願,而且是為眾生而發,所以貧女一燈勝過富者千燈。阿彌陀佛!
命運好壞 需要算命問鬼神嗎
世上有許多人,歡喜看相算命,迷信這一套,覺得自己命運不好,沒有錢,貧賤難熬,身體有病,婚姻不順,兒女不孝,人生的各種痛苦都匯集到他那裡去了,感到人生無望,很多人就去找算命先生看。問問他們自己什麼時候能發財,婚姻會不會離散,兒女能不能考上大學,病什麼時候能好等等。 有很多算的准的,會告訴你哪年哪月能發財,什麼時候能移民,孩子能考上大學或者考不上。
聽到好消息後,並不能讓人更欣喜,聽到壞消息,人卻會真真切切感到不安,甚至恐懼茫然。然後就去求化解之道,化解不了,就一直生活在恐懼不安之中,這太不仁慈了。
佛法認為“命運”是可以改造的,改造命運的關鍵在“心”。“命由心造”、“相隨心轉”、“一切唯心造”嘛。
明白這個道理,知道吉凶禍福,不是命相風水所決定的,也不是鬼神能操縱的。
自然不迷信命相、風水,不依賴鬼神了。
何為風水,“風”就是氣氛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
風水的原理是什麼呢?非常核心的四個字——“心生萬法”,非常簡單,但是大道至簡。
所有的風水中:
第一風水是什麼?是人。
人的第一風水是什麼?是心。
人的第二風水是什麼?是嘴巴。
人的第三風水是什麼?是行為。
思人恩德,想人好處,這叫聚光。光向上走,表現在臉上,就是微笑。微笑的臉是元寶形,嘴像蓮花一樣,肯定發財。
想人不好,抱怨人,嫉妒人,憎恨人,這叫聚陰。氣陰則下沉,表現在臉上,就是冬瓜臉、苦瓜相,肯定倒霉。
今天,有些學佛的人,到處看相、算命,怕鬼怕神,就是不修行心地。這算正信佛教嗎?
佛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過去生中所修積的福報。福報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任意地糟蹋,隨便地濫用,福報就會提早耗盡。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麼行業都能賺錢,因為福報在的緣故。沒有福報,錢也守不住。而且錢只能這輩子用,那福報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下面分別說一下這三個問題
風水問題
中國人都知道風水,也很認真的去了解、運用風水。
風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話—— 福地福人居。
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風水差的地方,風水會隨你轉好。
你要是沒福分,住在風水好的地方,你鎮不住,好風水會自行破掉。有福分,住在風水差的地方,風水會隨你轉好。沒福分,住在風水好的地方,你鎮不住,好風水會自行破掉。
命相是解釋正報的,風水是解釋依報的。風水是觀察陽宅(活人的居住)和陰宅(埋葬死人的地方)吉凶禍福。佛法認為依報隨正報轉。正報有福,依報必然會好;正報無福,依報必定壞。所以,風水家常說:“吉人居吉地。”和“求陰地不如求心地。”這“吉人”、“心地”就是指的“正報”。說明依報隨正報轉。正報是主要的,依報是次要的。
舉例說明:
例一:宋朝范仲淹,年青時貧窮,後來做了官。
他很孝順,請風水家看母親的墓地,風水家說他母親的墳是“絕地”,他家會斷絕後嗣,勸他遷移。
他說既然是絕地,也不應別人去受;如果我該絕後,遷墳有什麼用?
結果沒有遷墳。另外,當時蘇州有座著名風水寶地——南園,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蘇州本地人,於是許多人勸他把南園買下來做公館,以利後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說,一家人發富貴范圍太小,於是他買下南園辦了“蘇州書院”,培養出不少人才。
他死後,兒子范純仁依然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輩出。
80年代《人民日報》海外版登載,僑居世界各地的范氏子孫一百余人在台北集會,紀念范文正公誕辰一千年。
鬼神問題
娑婆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既有佛菩薩,也有鬼神同我們在一起,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並不奇怪。
鬼神道的眾生,也分善惡,各司其職,扶善懲惡。
《太上感應篇》裡說:“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說明我們起心動念,都在鬼神鑒察之中,吉凶禍福便已確定。
我們學佛的人必然受到鬼神尊敬、擁護。佛經說,受過五戒的人,能認真守好一條戒,便有5位護戒善神守護;能守好五戒,便有25位護戒善神保護你。
守戒的人,還有什麼惡鬼惡神敢來侵犯你呢?
有個寺院門聯上寫著:“靈神豈可賄?望赦罪豈在燒金!”
我們如果造了罪業,應是要從心改起,忏悔改過就消業,豈有花錢買些紙燒燒,繼續作惡不改過,罪過就能消的道理呢?人去向鬼神祈求,就猶如富翁去向難民求衣食一樣。
《緇門法戒錄》載,宋代某高僧,一日在寮房入定。定中見寺內二僧在閒談,有些鬼神在旁聆聽並頂禮。
過一陣又怒目而視,並責罵他們。
後二僧離開,鬼神也走了。
出定後,去問二僧剛才談些什麼和他所見情況。二僧聽後深覺慚愧說,他們開始談的是修行,後來談的是世俗事。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記,某寺一僧患病快臨終,當時寺內正放焰口,來一些鬼魂向他說,金剛上師戒行不清淨,佛事不如法。
我們趕來求超度,毫未受益,准備把他拖下法台,叫他同去。
這事告訴我們,戒行不清淨的人,做佛事也是造罪業,會受鬼神欺侮。
好人善用心,逢凶也化吉,絆腳石也能作墊腳石用,所以好人無凶時。
壞人就是不善用心、起惡念之人,惡因自有惡果,電波發不好,影相當然好不了,所以壞人無吉日。
所以只要正心誠意做好人,不必選時日,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吉時。
若自私放縱惡心做壞人,那麼即使看歷書、花錢請人選,都不可能選到吉時。
因為“時”非定法,是看人如何用而已,善用“時”,可積功累德,創造吉日;不善用“時”,則為非作歹,當然自造“凶時”。
生活中大家可以一試!
命相問題
算命、看相的理論是來源於《周易》,宋代陳希夷的《心相篇》,邵康節的《皇極數》等是著名的專著。它通過觀察生庚、面相,說明吉凶禍福。有的比較靈驗,在民間廣泛流傳。從佛法觀點看,它雖能說明事物的現象,如斷定人壽命,也比較准確,而未觸及事物的本質。
為什麼某人有短命的相?不知道。有什麼辦法挽救?更不知道。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究竟的說法。佛法不同,它是從根本上揭示命相的由來和原理,並能提出改造命運的方法。卻不主張算命、看相,認為是捨本逐末,徒勞無益的。
大部份的人,運氣不及人家好,雖然自己的能力絕不輸於人,付出的努力也不比別人少,甚至比一般人付出的更多,自問對工作、對家人、對朋友都很不錯,但卻總是得不到認同及合理的回報,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又往往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總是不及人那麼好「命」,那麼好「運」!心中覺得很是不公平,為什麼「衰運」總是追著自己?
世間人只知道看相、算命、擲筊杯,求神問卜,這是一般的習俗。
為什麼別人常有「貴人」幫助,自己卻常有「小人」幫襯?當有困難時,求神神不靈,求天天不應!心中很不開心,有很多怨氣,討厭身邊一切的人、事、物,甚至有人以自殘自毀來發洩!
很多人喜歡去看相算命(批八字,算紫微斗數,鐵板神算等),希望早些知道自己「幾時發」,但看到自己有災劫厄運,便想盡千方百計去求「改」運「化」劫。
可是,如果命運那麼簡單便可以「改」好的話,那些風水大師,也用不著花錢去登廣告,就用不著上電視去努力「包裝」自己,更用不著收那零碎的酬金,去替別人「看風水」了,只須為自己布下一個搶財局,橫財也就滾滾而來了,這樣求財不是更方便嗎?在電視上,他們不是常常說:「選個「生氣」旺位,自可招財,「選個「文昌」位,又可以令子女讀書聰明,「選個「天醫」位,可以令絕症得救,「選個「延年」位,可以健康長壽等等」,如果真的可以這樣的話,那麼,有錢人造了多大的孽,怎樣的傷天害理也不用怕了,縱有災債臨頭,請到大師來指點迷津,趨吉避凶,不就完事了嗎?
其實,最後總是會枉費心力,正是「扶得東來西又倒」的。「風水」,只是工具,有福的人便會有效,無福的,那卻是很渺茫了!
不信請看多少「猛人」,藝人、明星、歌星,染上了絕症,四處求高人指點,用了很多方法祈福祈壽、造「生基」,祈求以風水地靈續命,只可惜福已享盡而孽報已成熟,又不懂得捐錢為社會為大眾服務奉獻,去放生消孽加福,最後還是逃不了要「受報」,大量耗費了辛苦積聚來的家財之後,又受了很多苦,仍是要死亡!這是因為「因果」是真的要去「還」,要去「了」的!「還了」之後,那債才能清,那劫數才會完!償還時的痛苦,卻是只有受者,才能感受得到。
可是他們卻並不知道,自己所受的全是因為自己以往的孽債而招報,自然很不甘心,也不能接受現實的苦痛,便憤而自殺了!
但這樣的切齒怨恨而死,怨氣戾氣自然很深!久而久之,在天地之間,充滿了愈積愈多的怨氣,卻又會感召到很多的天災(共業),所以常有集體傷亡的慘劇,循環不休,試看今天科技不斷進步,一日千裡,但火車飛機失事卻時常發生;醫學如此進步了,卻永遠有無藥可治的新絕症,以往極棘手的肺痨,梅毒等病,在現在不算難醫治了,卻又出現了愛滋病、非典型肺炎、H1N1禽流感等那些以往沒有的新絕症,這便是共業(孽)的現象!
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病若是世上有了有效的醫藥發明後,另一些新絕症,必將會應「運」而生!依報隨著正報轉,若人人深信因果,轉惡為善,天災、人禍、傳染病就沒有了。
所以,一切以「擺」風水、改運、用術數、求神等方法,來希望逃過厄運劫數,即是等於「欠」了債,到期卻又不肯還錢,只是東躲西避,用借口盡量拖延,縱使避得一時,所欠的債未清還,總是不得安寧的!
風水學是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的國粹,用科學化的方法來加以解釋,希望令大家了解,其實「風水」並不神秘,它只是利用各種環境磁場的配合(現在稱磁場,能量場,在古代風水學上叫「氣」)。
它的原理,是推算出星際間的能量磁場(大家都知道,星體是以一定的軌跡運行,所以可以用既定的公式口決,加上羅盤去測定方位,便可推算出它的影響)、環境磁場,住宅(陽宅)是講求室內擺設及屋外局勢等配合,而山墳(陰宅)則是以墓碑所立的方向(即是天際磁場的接收方位)及外局的山川形勢(地靈磁場的行走路線,即所謂「龍氣」)、「風」向、「水」流等磁場,和每個人不同的人體磁場(出生時間及地點,即是時間和空間的坐標)如何配合,達到利用天地間的能量,來提升自身的能量(旺氣)而已。
對命理星占、風水布局、開光斗煞、拜斗禳災、擇日祈福等方面,有很多風水大師將風水愈說愈玄妙神奇,希望人人聽不懂,便覺得他們「身懷絕技,深不可測」,自然心悅誠服,言聽計從,最好人人能明白風水的原理,不要再存幻想可以憑風水一朝發達,希望人人不再沉迷。
順道要一提的是,以玄學上來說,每個人命運的好壞,都是由前生積有多少福份來決定的。靈體由入胎(懷孕)後,便會自動根據「柯打」(出貨單)按預定的時間出生,而出生的年月日時(八字)是吉是凶,禍福的分布,命格的貴賤貧富,必須要配合福份的「數量」。當然,除了先天帶來的福份外,也可以在後天(出生後)行善,增加新的福份,來改變既定的生命軌跡。這是因為福力加大則旺氣升高,自身的能量磁場加強了,便和外界的吉利「旺氣」或「旺人」相互加強了聚合力,這便是「物以類聚」的原理。
而抵抗「負面能量」(衰氣衰運)的力量也會自然的加強了,這便是積福改運的原理。但有些人,卻以為可以靠選吉日良辰來剖腹生子,妄求不勞而獲,這便是逆天(天命,因果律)而行,這並不可行,因為縱使有高人肯出手(真正高人絕不肯做,因為強做只會害了人),而時間上又可以配合(預產期附近有可用的吉月吉日),也是枉費心機的。
這等於將一個強勁的飛機引擎(好命局),強換在一架普通的汽車上,但那支架的設計,卻無法抵受如此極高速的拉力,原本正常可用十年的,可能只支撐了三天便「散」了!
而那投生的靈體,前生所帶來的福份,本來是作一生之用的,亦可能不消三年便用完了,縱不是夭折,也只好「帶病延年」,縱能富貴,也會遭到意外傷殘或變得百病纏身。
「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大家可曾見到這世界上,位列首富的,又有那幾個是歷代風水高人們的後人?似乎沒有啊,是不是?
常常聽到「因果」這名詞,其實是佛學中「因緣果報」的簡稱。亦是俗語說的「報應」。
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所有的人,都受著「因果律」的支配,這好比不理會法律的人,犯了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樣。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我們在過去多世多生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便叫作「造孽」,這是原(因),又如欠了債,現在時候到了,各方債主臨門討債,這便是機(緣)成熟了,所以在人生歷程中,便會常遇到了「小人」、意外、財運破耗、纏綿久病等苦難,而遭到這些結果,那叫做相應的受報,便即是俗語說的「報應」。
只有還清了這些孽債,一切自然解決。例如:肩上壓著很重的擔子,放下之後,自然輕松自在。這好比每個月只有一份薪水收入,卻要償還很多筆欠款,那當然會很吃力,但全還清之後,身心也自然安樂了。
造了「孽」,便是欠了債,而累積的債多了,那便是所謂「孽重」的人了,他們一生下來身體不如人(體弱或先天性缺陷殘障),智力不如人(頭腦遲鈍及低能),家境不如人(窮苦或單親家庭),長相外貌不如人(皮膚、牙齒、身形皆丑陋),而更重要的是:運氣也不如人(人緣差,做事又「頭頭碰著黑」”)!但只顧埋怨厄運總是追著自己,又不肯去清還所「欠」的債,債主們能不「追」你嗎?
這是因為,歷代的大師們,都絕對明白因果報應之理,正如《太上感應篇》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如果想大富大貴,讓子孫享福的話,便只會教子孫修福,而不會強行用風水布局來獲得的!若可強求,世界上所有的名、利、財、勢,皆被這些高人們的後代全占了!
有時幸運,有時悲慘,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卻又無可奈何。總會經歷到疾病、挫折,甚至意外、破敗、屈辱等痛苦,來抵償所欠的債。絕大多數的人,因為不了解三世因果(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相報的道理,所以很難接受,自己明明沒有害人,卻平日無端端受苦受害,遭到不幸,自然怨憤難平,怨社會不公,怨制度累人,怨政府昏庸,怨命運坎坷,怨天地,罵神靈,憤激懷恨,渴求報復,所以到了下一世,因為又是相互追討不完,愈追愈烈。
我們拿什麼有效的方法去了孽,去積福呢?最快見效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方法很簡單,只要每日都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便可以了。
請不要以為這是老生常談,或是公公婆婆的玩意,這全是誤解,大家可知道,連文殊、普賢、觀音等無數大菩薩,在佛經上也極力贊歎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在末法時期,唯一可以令上智以至下愚的人,人人都可以修行,都可以得渡的法門,正是「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可惜的是,這「念佛」法門古德稱為「易行難信」之法,世人若嫌它淺而不切實際嘗試,便白白放失了這寶貴的方法,使這一生空過了,直至劫數到來,便後悔莫及了。
所以,我們不要只在有難時才求佛菩薩,否則他們豈不是變成了我們的「保镖」?而且,可惜的是,佛菩薩也是不能代我們改變因果的!他們也都是自己還清了債,才再不用來投生受報的。這便是所謂的「超生了死,永脫輪回」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故事:乾隆下江南時認識了個妓女,他倆翻雲覆雨之後
乾隆下江南時認識了個妓女,他倆翻雲覆雨之後。乾隆饒有興致的要了那妓女的八字:己巳`己巳`己巳`己巳,他一看驚呆了,這個八字和皇後的八字一樣,他想:為什麼一個貴為皇後,一個卻賤為妓女呢?乾隆帶這個疑問回到京城,他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就發出皇榜,昭告天下,誰要是解對了,就賞金千兩,如不對就杖罰一百。
皇榜一發,全國各地的算命高手都雲集到京城來了,結果沒有一個測得對的。一個一個預測師被打得遍體鱗傷。呂洞賓看到這幕心裡很難受,就變成個預測師來解這個八字,以免同道再受罰。他一看這個八字就說:此八字為四腳蛇,蛇出頭為龍,皇後在家排行是老大,故貴為皇後,蛇藏於尾,什麼也不是,所以就賤為妓女了。不過她們都有幸跟龍尊共眠,也為貴也。乾隆聽了,心悅誠服的笑了。
故事:據記載,朱元璋當皇帝後深恐和自己同一生辰的人來奪他位子,就下令把這些人抓起來殺掉,後來抓到一個養蜂老人,朱元璋感到不解,就親自審問。一問才知老人養了十三箱蜂,相當於他管了十三省布政司的稅收。原來老人只是養蜂的皇帝,朱元璋於是放心了,不再抓人。
故事:夫婦算命的故事
老人老家叫十字河,當街原來有個旅店,是他們徐家本宗開的。
曾經有一個夫婦帶一個孩子來住宿。他們一住就不走了,住了一個多月。
當時是夏天。有一天忽然下了暴雨,旅店內有個小糞坑,大概半尺深,被雨水下滿了。
雨過天晴,那夫婦一不留意,孩子自己跑著玩,居然淹死在那個小坑裡了。而且是臉朝下。如果臉朝上,就不會淹死。
這時,夫婦才說出實情。
原來是一個算命算他們的孩子最近有水災。他們就到處躲。到了我們十字河,發現這裡地勢很高,而且旅店在當街最高處,於是決心住在這裡躲水災。
沒想到還是沒有躲過去。
故事:黃鼬子裝死的故事
他的家鄉有個外號叫黃鼬子的人,當過八路。和日本人一次遭遇,雙方都打光了。
就他沒死,但他裝死,怕日本人回來扎傷員。
他裝到半夜,忽然來兩個打燈籠的人,一個一個地查看。
開始他以為是日本鬼子,不敢動。
查到他,一個人說,他不該死啊,怎麼也死了?另一個說,他裝死的,將來他應該死到水裡。
他才知道是鬼差。不過後來他打仗很勇敢,因為知道自己打不死。
解放後,他轉業。上級問他想干什麼,因為他還算過命聽說有水災。就申請上山看林子。
想這下可能保險了。誰知一場山洪,連他帶山上的房子一下子沖好幾裡。還是沒躲過去。
唉,生死由命,靠躲,豈能躲過?阿彌陀佛!
故事:王善人的故事
明武宗正德初年,安徽商人王善到四十歲還沒有兒子。
有個看相的人,看人的禍福非常准確。他一看見王善就憂愁地說:“你還沒有兒子吧?”王善說:是的。”看相的人說:“你不但會沒有兒子,而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災難。
王善認為他的話很靈驗,急忙到蘇州去收取財貨,然後回去。
當時正值梅雨季節,河水猛漲,不能行船,只得暫時住在客店內。到晚上時,天空放晴,他到河邊去散步,看見一個少婦投河自盡,。
他馬上呼叫漁船,說:“誰能救起這個人,我出二十兩銀子。”船夫紛紛去救,終於把少婦救了起來。他便把二十兩銀子給了船夫。
王善問少婦為什麼要尋短見,少婦回答說:“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養了一頭豬,准備用來償還田租。昨天把豬賣了,不料收的錢全是假銀子。
既怕丈夫回來責罵我,再加上家中貧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投河自尋短見。”
王善非常同情她,問一他頭豬值多少錢後,便給了她雙倍的錢。
少婦回家時,在路上遇到丈夫,便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丈夫非常懷疑。晚上,夫妻倆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問個究竟。到旅店時,王善已經關門睡覺了。
丈夫叫妻子敲門。王善問是誰,回答說:“我是今天投河的那個女人,特來致謝。”
王善厲聲說:“你是個少婦,我是個孤身的外鄉人,晚上怎麼能隨便見面呢?快快回去!如果一定要來,明天早晨與你丈夫一同來。”
丈夫的疑惑一下子便消除了,誠懇地說:“我們夫婦都在這裡。”王善便披上衣服起來。
當他剛剛走出房門時,只聽房中“轟”地一聲。他們驚慌地進去一看。原來店房的後牆因久雨而倒塌,床鋪已被壓得粉碎。他這時如果不起床,肯定要被壓死。這對夫妻感歎不已,道謝後便離去了。
王善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那個看相的人。他一見到王善就驚奇地說:“你滿臉陰德相,一定是做了有大陰德的事情。不僅免除了災難,而且將獲得不可限量的福報。”
後來王善果然一連生了十一個兒子,其中有兩人登第。
王善一直活到九十八歲才去世。
現在人都浮躁,有的人聽天由命,有的人覺得一切事情都在自己智謀中。忙忙碌碌,其實還是都在命運裡打滾。費盡心機得來的,還是命裡有的。倒白辛苦一場。
命裡不該有的,費盡心機也守不住。有段時間,市場上賣一種首飾,叫轉運珠,一個不大的鑲金的小滾珠,很多人買,圖吉利,呵呵,那玩意真能轉運嗎?阿彌陀佛!
福報是自己修來的
佛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過去生中所修積的福報。福報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任意地糟蹋,隨便地濫用,福報就會提早耗盡。
我們看到社會上許許多多人,年老了之後,受貧窮之苦。實在講,他晚年應當享福,不應當受這個苦報。
為什麼受這個苦報?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把福報耗盡了,所以到年老的時候求別人救濟。現在這個世界,許許多多國家照顧老人福利,有些地方雖然做得很好,實在講這是治標,不是治本。如何從根本上照顧老人福利?從小教他惜福,教他節儉。
要節儉,要惜福,要造福,年老的時候才有福報——財用不缺乏,又得到很多人的照顧。
這裡頭的因果我們要清楚,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不知道照顧老人,你老的時候就沒有人照顧,因緣果報!你肯布施幫助別人,你年老力衰的時候,也會有人來幫助你,回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佛法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古人也常說「福禍無門,惟人所召」。無論是福是禍,都是我們業力感召,種善得善,行惡獲惡。所以,我們當下無論是自己身體上的還是心靈上的感受,是苦的還是樂的,都是我們過去種的種子,現在的果報。因此,要想人生活得幸福、美滿、快樂,就要懂得廣培福田、多下善種。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順,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官位有官位;為什麼他什麼都美滿?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佛告訴我們,你命中有沒有財富,這是業因果報循環的相續,福報不是求神、拜佛、許願能給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怎樣才能有福報呢?
命裡錢從哪裡來的?前世、多生多劫修財布施來的,你看佛在很多經上都說,常講,財布施得財富,命裡有財,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個人一生希求的這三樁事情,命裡頭有因。命裡頭沒有怎麼辦?沒有可以修,你懂得修因,我命裡沒有錢,我拼命修財布施。我沒有財去布施,一塊、兩塊總有,有就布施,愈施愈多,愈捨財愈多。
人生的路不好走,喜怒哀樂家家有。命裡有的早晚有,命裡沒有別強求。命犯桃花愛生禍,事到臨頭不自由。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也怕死對頭。不做傷天害理事,不怕沉雷震九州。受恩之處早點走,得意之時宜早收。遇見何事也別愁,只要能忍就有頭。蒼天沒有絕人路,好人好報在後頭。
人有貧富貴賤,怎麼來的?自己業力所現的。你這一生富貴,我這一生貧賤,我們的業不一樣。造化不捉弄人,造化大公無私,我們真的不知道,自作自受。這個經對我們的利益太大,把這些問題都給我們解釋開了。我們要好,心善就好,這個心善就是念頭,念頭善就好,念頭不善就不好。
世間人貪財、貪名、貪利,佛不反對,你有正確的方法,你把方法用錯了,那你麻煩就來了。正確的方法,佛講得很清楚,你想得財富,你修財布施。真能得到,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積財,積財喪道。積財是什麼?增長你貪心,這個不是好事情,這個跟餓鬼道結上緣了。
你有財,你做更大的布施,你能布施一個國家,你的果報是國王;你能布施一個地球,你的果報是轉輪聖王,你為什麼不干這個事情?命中有財,怎麼丟都丟不掉,布施完了,又來了,來了比你布施的還多。
做布施的功德、利益特別大,但是我們不一定能得到。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時候只是在表面上做,沒有從心裡捨。無論是上供,還是布施,都應該是從心裡做,能捨多少捨多少。
我們現在做供養或布施,不是發自內心地做,都是在表面上做,這樣做沒有什麼意義。比如:孩子也是如此,自己心裡要真正能捨下,不是因為是“我的”孩子,而是因為他是與自己有緣的眾生、需要自己的眾生而去照顧。在孩子身上花錢的時候,能夠是這樣發心去做,也可以成為布施。
人心在變,所以地球也在變。就像佛法裡講的,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都是我們自己業力的感召。現在人類變得越來越沒有仁義道德,為了暫時、微小的利益不擇手段地造業,而且越來越嚴重,所以這幾年災難越來越多。
如:平安即是福。縱然大富大貴,在無常面前,一切也不過是夢幻泡影。或許你也曾渴望生活跌宕起伏,歷盡坎坷磨難,你卻又渴望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有多少福德就承受多大福報,人生不要有太多非分之想,有些你不該得到的就算僥幸得到也是徒增一分危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最好的日子也不過是一份安心而已。
布施對修行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當問他:阿彌陀佛今天來接引你,你去不去西方極樂世界呢?他說:等我完成了任務、子女長大了再去吧。任務也完成了、子女也長大了,他又說:捨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不想離開這個花花世界,等我人老了,到壽終時再回西方老家吧!
那你現在不想走,你就要給去西方極樂世界盡量多積點資糧,可你又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和錢,做不到,這種認識也是不對的。布施有財、法、無畏三類,比如:路上有一位大爺拉著一車東西很吃力,你可以幫忙推一把,這樣的布施並不難,可你還嫌他髒;又如馬路上遇到一個小孩摔倒了,你扶他一下就可以站起來了,但是沒有做。
如:大家搞利益社會、大眾的公益事業,讓你去參加,你說我有事很忙;讓你好好念佛,你坐不下來,可是有人叫你亂跑搞紅火,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能不管就去參加,這就是不布施或亂布施。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布施,只是沒有搞清楚你為什麼要布施,要布施什麼;布施給誰,我們布施應有什麼樣的心態;如果我們布施只為自己積功德,則功不高德不大。
告訴我們布施時心量要大,不著布施相,不存功德心布施,我們把誦經、念佛、印經、造像等各種功德回向西方,就是培植我們的心量和福田,積累往生西方的資糧。
有一角一元錢,獻出一點勞動力,或者到處贊歎、宣揚好人好事,也是同樣的功德,也能為社會和大眾帶來利益。
所以說沒有“能力”的人,只要參與,獻出一點愛心來,與有能力的人是同樣的功德,因為這樣一來能夠帶動整個社會,大家說有能力的和沒有能力的是不是同樣的功德。
我們沒有錢,也可以行種種布施。一者,笑臉布施,就是用微笑與別人相處;二者,言語布施,就是要對別人多說鼓勵、安慰、稱贊、溫柔的話;三者,心施布施,謙讓,要敞開心扉,對別人誠懇;四者,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看他人的長處,以行動去幫助別人;五者,座施,就是乘船坐車時,將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弱婦孺。
想要有福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熱心助人等事情,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多種一點善因緣,就是修福報的方法。
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可以由自己決定。《阿含經》記載,有一位小沙彌,本來應該夭壽的,因為一念慈悲,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業;一念慈悲,能夠增加功德。
有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人「不貪不義之財」而得到善緣,有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可見能夠慈悲喜捨,福報就會到來。
別羨慕別人的福報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那裡來,胡適之先生說:「要怎麼收獲,先要怎麼栽」,已經種下勤儉、結緣、喜捨、奉獻的種子,自然能收到福報的果實。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贈;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誇贊,而在於自己安詳。阿彌陀佛!
故事:死生由命, 富貴在心
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財產:一袋紅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隊伍中來。
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餓得只剩一口氣的父子二人,父親背上也背著一個很重的袋子。那人見老六背著那麼多紅薯,便向老六討要一個給孩子吃,老六不肯。
那人便說:你賣給我行嗎?說完把自己背上的一袋銀子全倒在地上。老六的眼睛直了,因為他窮了一輩子,做夢都沒見過這麼多銀子。
老六背著一袋銀子上路了,他怕那父子二人反悔,加快了腳步往前趕。
幾天後,老六再也走不動了,因為他一路上買不到任何東西吃。
買他紅薯的父子二人,很快就趕上了他。
老六望著那個男人背上的紅薯,開始後悔了,他走上前去要把紅薯買回來,那人無論如何也不肯賣。
老六失望地跌坐在地上,抱著他的銀子,在饑餓中死去……
老六去見閻王,閻王說:本想給你一個發財的機會,沒想到卻要了你的命。
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呀!老六說:我前世窮怕了,今生不想再當窮人了。
閻王說:其實你前世也命不該窮,那紅薯只要賣一半,也就不叫窮了,誰叫你全部賣了呢?今生的事,好說。我且問你,今生你有兩個去向,一個去向是一萬個人供養你一人,另一個去向是你一個人供養一萬個人,你願意走哪條路?
老六一聽,不加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萬個人供養我一個人了!
然後,千恩萬謝地高興而去。
30年後,老六又回到閻王面前,大說閻王騙他。 閻王笑道:怎麼就說我騙你呢?老六說:聽了您的話,我做了一輩子的乞丐。
閻王說:那就對了!一萬個人供養一個人,指的就是乞丐呀!
你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貪心!
老六一聽,便對閻王說:閻王老爺,我接下來的一世,求您一定得讓我過點好日子啊!
閻王說:這個好說,現在有兩份好差事:一份是看守一座金山,一份是看守一片土地,你選哪份呢?老六這回仔細地想了想,覺得還是看守金山的好。
閻王看著老六遠去的背影說:這人生就是個窮命啊!
眾小鬼問為什麼?閻王說:這看守一片土地的差事,實際上是在一個地方當個大官;而那個看守一座金山的差事,實際上是當只老鼠,守一座谷倉啊!
紀曉岚講故事: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賜予的~
我們老家有個張老婆子,據她自己說她曾經是個走無常的,如今不再干這一行了。
張老婆子說,她以前到過陰曹地府,曾問冥官說:“信佛到底有沒有好處?”
冥官回答說:“佛只是勸人為善,行善的人自然會感召福報。所以福報應該說是自己修來的,並不是佛賜福給他的。
如果藉著供養來求佛賜福,那麼,世間清廉的官吏尚且不受賄賂,難道佛會接受賄賂嗎?”
老婆子又問:“一個人若是造了惡業,忏悔有用嗎?”
冥官說:“忏悔必須真心悔過自新,勇猛精進修善積德,才能補救以前的過錯。現在的人求忏悔,只能算是自首求免罪,這又能有什麼用呢?”
我想,這些話不是一個巫婆所能說出來的,似乎是有人給她指教過的。阿彌陀佛!
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一個窮人,他貧窮,雖然想供養佛,可是沒有錢。有一天,他有了一點點錢,買了一串葡萄供養佛,可是沒有機會,天天都想供養,天天都沒有機會;經過一個月之後,終於有機會遇上佛,獻上了那一串葡萄。釋迦牟尼佛就說:「我一個月以來,天天受你葡萄的供養。」這位貧窮人就說:「哎呀!佛陀,我只是今天才獻上微薄的這點心意,怎麼說是天天供養呢,不敢當啊!沒有啊!」釋迦牟尼佛說:「雖然今天才遇到,可是你每一天都是想到要供養,要供養……所以我每一天都接受到你的供養。」
他雖然沒有供養的東西,可是有供養的心。由此可知,心才是最重要的。阿彌陀佛!
要行善積福不要把福報吃完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災難必然會接踵而來,命終還會墮入惡道。
人的福報是有限度的,天地萬物,什麼都有定數。你花完了也就沒有了。人死後,絕大部分落在餓鬼道,為什麼?因為不懂得施捨。積福的辦法是施捨。來世間一趟,就是消耗福報來了,福報消耗完了,只能落餓鬼道,百年難求一飲一食。
財富來源於施捨。施捨出去的錢,絕對不會虧的。果實永遠遠遠多於下下去的種子。
很多富豪都有施捨的習慣。這是他們歷生歷世帶來的習氣,正是這種習氣,讓他們樂於施捨,故有今世大富之報。此世的施捨,又讓他們未來得大福報。施捨的果報不一定要等到下一生,很多是馬上就有見到回報的。
當然,無求之施才是正途。但我們大部分都是凡人,從凡人到聖人,是可以通過這些行為,逐漸改變,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施捨的過程,就是個放開心量的過程。
施捨越多,心境越大,越仁慈。這是從施捨過程中一步步培養出來的。
施捨時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以歡喜之心施捨出去的財富,回報的財富也是讓你快樂的。而以不高興的態度施捨出去的財富,回報的也僅是財富,這些財富不能給你帶來快樂。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叫崇祯皇帝,他前世是個小沙彌,在廟裡蓋房子時不慎摔死。師傅明白他的前後因果,想幫他了苦,就叫弟子用馬把他的屍體拖散。但師兄弟不忍心,悄悄地把他埋了。結果他後世作皇帝時,天下大亂,沒過一天好日子,最後只得上吊而死。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億觀音心咒,她到處跟人講,後來請一位仁波切給她作回向。
仁波切說:你的功德已經沒有了。為什麼?因為這麼多人的稱贊,再加上自诩功德,功德裡夾著傲慢,已經消耗掉了。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污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
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而且貪污千萬人的財產比貪污一個人的財產,罪報要大千萬倍。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簡直不可想象!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干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給人這一拜,只能活五年。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
我們想在一生當中,來生、生生世世都得福報,你要懂得福報是從哪裡來的。看到世間人有福報,他福報從哪裡來的?福報是果,果必有因,所以你要找他的因。
如果繼續不斷在修因,我們知道他來生還享福,後世還享福,他的福報享不盡。如果前世修的福報,這世享福迷了,不知道再修福,那就很可憐!
福報這一生享盡沒有了,來生沒有福報。世間迷的人多,覺悟的人少,尤其善惡的標准你要清楚、要明白。《了凡四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什麼是圓滿的善,什麼是偏在一邊的善,什麼是大善,什麼是小善,這總得要搞清楚,自己才知道怎樣修學。明白的人修大善、修真善、修圓善,果報圓滿,這是事在人為。
於是我們想想自己的前途,要記住我們在人世間的時間很短暫,我們在人間一定要曉得就好像住旅館作客,在這裡觀光旅游幾天就走了,這個地方風景再美好你帶不去,一草一木你都帶不走,這是事實真相。
大家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你們都知道,也都會說,為什麼這個世間這一切諸法你還要留戀、你還要執著?這是對於來去空空事實真相你只會說,你並沒有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你自然就徹底放下,起心動念、一切作為利益社會大眾,修福。佛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就多做善業、多做好事,善業你會帶走,帶著幫助你超生、幫助你生天,你愈升愈高,道理在此地;你要是造惡,你就往下墜,愈墜愈下,這是一個覺悟的人跟迷人,他們的思想、見解、行為不一樣。這個道理不難懂,在佛法裡頭最淺顯的道理。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豐富,也是最懂得生活的人,所以也是最有大福報的人。
一般人以為有財產、名利、權力的人,才是有大福報,其實有智慧才真有大福報,沒有智慧的福報,足以使人痛苦、煩惱,所以沒有煩惱就是大福報。
由於沒有煩惱,他可以自由運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物質的與精神的,造福眾生,這是最大的福報。
許多沒有智慧的人,雖有兒女、事業、地位、權力,卻是生活得相當痛苦;這種人是在受苦報,而不是在享福報。
如果有智慧,能夠運用在生活中,那麼就會時時過得很愉快。如果沒有智慧,就會時時過得很痛苦。
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上了點兒年紀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俗語:“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兒孫”。意思是說如果這家人的上一輩特別精明,那麼下一輩有可能要出傻子或敗家子。人們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和別人待人做事不要過於精明。細細感悟這句話,確實有一番道理。
先說這“精三分”。
精三分要用到自己的專業上去。從學校門一走進社會,有的知識就已經過時了。所以,一個人要想把自己的事業做好,就得終身學習。
要把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把現代科學發展的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專業中去,要精益求精。
精三分要用到生活中去。要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把自己融和到社會中去,要能夠適應環境,而後經過自己的努力去改造環境。要順應潮流,大千世界,人人都能生存在這個世界裡,我們也能生存的更好。
精三分要用到處理各種矛盾、機遇和挫折。要理智的去平衡各種矛盾,要事先做好各種迎接機遇的准備工作,這樣才能不失時機的抓住機遇。要勇敢的面對挫折,要能夠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一生中絕不在同一地方摔倒兩次。
再來說說這“傻三分”。
傻三分就是要能吃虧。領導能吃虧,就能領好一個單位。個人能吃虧,就能在人群中站住腳。一個家庭能吃虧,肯定能搞好鄰裡關系。能吃虧的人,吃點小虧。不能吃虧的人,早晚要吃大虧。
傻三分就是要能吃苦。學生能吃苦,學習成績就好。領導能吃苦,群眾跟著干的有勁。一個家庭的人都能吃苦,這個家庭肯定是一個富裕的家庭。
能吃苦的人吃一陣子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輩子苦。
傻三分就是要有耐力。要想把事業干成功,必須得有耐力,不能急於求成,走捷徑。數學家一生就研究了十個數。世界著名球星一生就研究了一個球。有耐力的人一定能夠創造出輝煌。沒耐力的人則將一事無成。
最後再說說這“留下三分給兒孫”。
要培養兒孫愛學習、肯專研,要博覽群書,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書本裡吸取營養。不要留給子孫萬貫家產。地球人都知道,富不過三代。
要傳給兒孫勤勞、樸實、善良的家風。不要傳給子孫怕吃苦、怕吃虧、愛占小便宜的壞習慣。
要塑造兒孫獨立生存的能力,奮力拼搏的動力,持之以恆的耐力。
總之,聰明人是揣著聰明裝糊塗,糊塗人是揣著糊塗裝聰明。
如何在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兒孫的博弈中掌握平衡,那就看每個人的感悟了。就連鄭板橋都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入糊塗更難”。阿彌陀佛!
佛說死有三種
一、是壽盡該死。人的生命,是由宿業,所感的果報體,一期壽終,不得不死,誰也不能逃避。但今生可以積福修德、布施戒殺,使來生的壽命延長。
二、是福盡,而死。人的福報,是多生多劫,善惡業力感招,無論貧富,大都可以維持一期壽命,俗語所謂:天地生養,如果不懂得惜福,奢侈放逸,揮霍無度,福報,享盡,壽又未終,則在衣食欠缺時,不是凍死、便是餓死。懂得惜福的人,在享福的同時,又能種福,培福,這種死是可以避免的。
三、是不該死而死,即是橫死,枉死。例如:水災、火災、風災,以及地震、海嘯等自然界的災害,暗殺、謀殺、自殺、戰場互相殘殺,以及飛機失事、車禍喪生等都是人為的禍患。凡在天災人禍中慘死的人,大都是命不該死,只因生平不肯修福,積德,加以心術不正,行為殘暴,或惡業所牽,枉送生命。如果能自求多福,慈心不殺,自可逢凶化吉,遇禍成祥,得免一死。
佛教故事:把福報吃完了
有則寓言故事說,有位窮困的老僧,自知無福,希望透過培福讓來生得到好果報。
可是他沒有物品可以布施,於是就把衣服脫了,坐在草叢裡喂蚊子,藉此來培植福報。
老僧死後,由於他修苦行的福報,轉生做了國王。這位國王嗜吃鴨舌,每餐必來一碗。
有天,一位僧人求見國王,問他想不想看一件秘密?國王當然想看,僧人便運用神通讓國王看到他的前生,他這才知道自己前生是位出家人,以及自己喂蚊子的情形,而那些蚊子大部份都變成他碗裡的鴨子。
這位僧人對國王說:“大王啊,報恩的鴨子所剩不多了,等吃完時,你的福報享盡,也當准備後事了!”
國王一聽十分害怕,從此再也不敢吃鴨舌了。
這位國王起先是培福的,到最後他把福報通通都享受掉了!因此我們在培福之要知惜福,惜福才有福,培福便能夠增福。阿彌陀佛!
佛教故事:搶不走的福報
從前波斯匿王聽到兩個侍從在對話,一個說:“今天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因國王所賜。”
另一個說:“我什麼都不依靠,只憑自己的命運來獲得。”
國王一聽很喜歡前者,便先遣人去皇後那裡交待一些賞賜的事,接著便叫那侍者端著國王喝過的半杯酒,送去給皇後。但天不從人願,侍者流起鼻血來,只好由那位憑自己命運做事的侍者送去給皇後,皇後因而給他很多賞賜。
得到賞賜的侍者回報給國王,國王覺得訝異,立刻叫之前的侍者來問原因,侍者說:“我剛走出門就流鼻血了,所以才請他代送國王的酒給皇後。”
國王歎氣說:“我現在終於了解佛說的‘自作其業,自受其報’。業力是誰也無法更改的”。
智慧小語: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該得的福報,怎麼都強求不來;是自己的福報,別人也搶不走。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干淨,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要愛惜字紙,不要用有字的紙墊坐,特別是上廁所不要使用有字的紙;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
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干淨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百業經》裡有個例子: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
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
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他的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一瞬間裂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
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忏悔。當時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
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忏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恐怕連命都保不住。阿彌陀佛!
你修的福 未必是真的福報
我們學佛最低的成就,來生決定不墮三惡道,算是這一生沒有白學。這一生學了佛,來生還要墮三惡道,你這個佛法就白學了,你學錯了!
我們細細觀察這個世間學佛的人,走錯路的人多,還不在少數,這樁事情很可怕!我們不要去管別人,常常回光返照想想自己,這才真正叫有受用。看別人與自己不相干,人家清淨,該升的上升,該墮的往下墮,與自己毫不相干,要緊的是要修自己!
福慧雙修是修學佛法者所必備、也是成就涅盤的資糧。修慧是深入經藏,依教奉行;修福似乎是為自己求福報,有自私的“嫌疑”。如果我們是一粒種子,佛法如陽光,生活如大地,慧如耕耘,福就是養分,離開養分的種子是不會茁壯的。
修行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你有能力“分別善惡”,這是智慧。善有真有假,如果你不辨善惡,你持的戒決定不是清淨戒,你修的福未必是真的福報;你種福田,你種在沙土裡,種在石頭上,不會有收成的。
我們修福報的動機是什麼?這一點就決定“福”的性質,如果為自己貪圖享樂,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欲,這樣的“福”,就是禍,不會成為福德資糧的;如果是為踐行佛法,弘揚佛法,念念為眾生著想,預辦往生資糧,這樣的“福”就是無私的,就可以成為福田、福德的。心存慈悲,與人方便,利人之事不論大小,盡力而為,損人之事,不論利益多少,斷然不做,這樣,福田中生長的自然是大福報。
種福,真的還得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想種福,種錯了地方,將來會很失望,得不到結果,所以修福,我常常講,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你修不到福,你所修的福是假的;有智慧,你才能夠知道哪個地方是福田。
譬如說,建立寺廟是財供養,要有真正修行人在裡頭修行,那是真實功德;如果不是真正修行人在裡頭修行,他為了貪圖享受,沒有依教奉行。那來的功德、福報也是很有限的。
這個寺院花了六千多萬建成,花這麼多的錢建一個廟,一般人以為這福報很大,可是如果這裡頭傳播的不是正法,不是正解,換句話說,這種廟是傳播迷信,這叫什麼福田?
所以,我們一生當中想種福,你首先要認識福田,什麼是真正福田?這個地方有人真修行,有人真正在這裡證果,這才叫真正福田。
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修行!
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
有機緣天天聽經、念佛,是天下最有福報的人!
真正修道人,生活樸實節儉、隨緣自在,諸佛護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憐,沒有福!
“定”是真正的福報,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不被境界轉,在境界中如如不動,這種人有福!
“一心清淨”,身心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煩惱,這是真正的福報!
福報現前不能享,福報要用來供養一切苦難眾生!
福報給眾生享,不要自己享,這樣福報就永遠享不盡;福報自己享,沒幾天就享完了。
念佛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如果你死心塌地來修學,成佛真的不難,所以說哪一種人福報最大?
老實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的人,這種人福報最大!
末法時期,眾生福薄,如果不知惜福積德,對修學是不利的,珍惜擁有的一飲一啄,不浪費一飲一啄,特別對公共財物更應節約、愛護,修福德的方法非常豐富,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很容易獲得的,而且也不必投入太多的物質條件,只要我們有一顆熱情包圍下的愛心就足夠了,愛一切物質,愛一切眾生,愛物心的體現就是珍惜;愛人心的體現就是慈悲。
妙蓮老和尚曾經開示我們:“只要用你的善口說一句好話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贊歎心,令對方成就,都是修大福報;乃至勸導別人發心種福田,自己也同樣得福報。”
可見,修福報不必花費太大的精力與財力,只要在生活中善於運用佛法,實踐佛法,就輕松得到了。
老和尚又開示道:“代他人辦事受苦,就是消自己的業障,好事予他人,就是增自己的福慧。”想想修福德真的很簡單,只要我們完全放下自私自利之心,困難留給自己,方便讓給別人,請一請、讓一讓、省一分、余一點就可以了,這樣簡單的修福不去做,無常來時而不得解脫,豈不冤枉?
毒蛇與福德資糧:財富,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再 以故事來說明。 佛陀在世時,每天實行乞食的生活,阿難 是佛的隨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難又去乞食了。
走到中途——水溝旁的時候,佛忽回頭對阿難說: “阿難 ! 毒蛇 ! ”阿難上去一看,就說:“毒 蛇 !世尊! ”他們就走過去了。那時,有父 子兩人在田間工作,聽說有毒蛇,就跑過來看看。
不看也罷,一看,兩人有說不出的歡喜。哪裡有毒蛇 !溝旁土裡所露出的,卻是一壇黃金。於是父子倆歡天喜地的,把黃金搬回家去了。得到了黃金怎麼辦呢?取一塊去金鋪裡兌換 。金鋪裡見他們是窮人,心裡起了懷疑,暗暗地去報告了官府。
一會兒,便把父子倆捉了去。再到家裡去搜索,收藏的黃金一起查了出來。審問明白,就判定了盜取國王財物的罪名。
當時是波斯匿王時代,法律上說:凡藏於地下的,都歸國王所有。這父子兩人,就以這個罪名而被判死刑。
在刑場上,父親忽然想起了,對兒子說:“ 阿難 !毒蛇!”兒子一想,比丘說的真不錯,現在是為黃金毒蛇所害而要死了,也就望著父親說:“毒蛇!世尊”!監斬的是一位佛弟子,聽了他們的話,覺得希奇,就去報告波斯匿王。
王聽了,要父子兩人回去,問他們這兩句話的由來,他們於是把早上在田間遇到的事情說了。
國王知道這是佛與阿難說的,對他們說: “這是佛 的開示,現在你們信不信佛的話呢? ”回答說: “真是毒蛇,害得我們喪生失命,怎麼還不信呢! ”波斯匿王因他們信佛,就把他們開釋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金錢是萬惡的,它使人墮落、作惡、喪失生命。多少人為金錢而犧牲;世上多少罪惡,多少苦難,不是從金錢而來嗎?這是近於小乘的見解。
從另一面說,如把財富應用得當,是大有利益的。佛法要我們修福修慧,如把財富來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資糧。什麼叫資糧?如旅行時,非預備旅行資具、糧食、舟車等不可。我們如發心學佛,也非有資糧不可,否則是不會成就的。如以財富布施作福,便是修集福德,為成佛的資糧。
那末應用財富而得當,不是最有意義的嗎?所以佛法對於財富,決非一味地厭惡它,看作毒蛇那樣。財富是毒蛇, 同時也就是資糧,問題在你怎樣應用它 !阿彌駝佛!阿彌陀佛!
故事:福報不夠,怎麼也不行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個人曾經在他的前世積累過很多的福報,另外一個人卻沒有積累過福報。積累過福報的這個人在這一世是位太子,從小心地善良,為人慷慨大方,廣行布施;沒有積累過福報的這個人這一世成為了乞丐。後來因為國家的一些問題王子放棄了繼承王位到了另外一個地方,遇到了這個乞丐,兩個人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然後,他倆一起結伴去流浪,流浪到某個國家的時候,那個地方上一任國王剛剛去世。國王又沒有兒子,於是大臣們就到處找適合當國王的人。
這時候剛好他倆在露天下睡覺,乞丐躺在石頭旁邊睡覺,太子躺在樹陰下睡覺。
大臣們看到,無論太陽如何移動,樹的影子卻一直沒有離開過太子,始終為他遮擋著陽光。因此大臣們認定他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於是就迎請太子做了國王。
太子當上國王後,心裡一直惦記著乞丐朋友,但是又不方便直接把他帶到王宮。
於是國王就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做了幾個白餅,在其中的一個裡面放了一些黃金,並派人把這些白餅給他的乞丐朋友送去。
乞丐拿到白餅後,發現有一個白餅特別重,因為裡面有黃金嘛!但他卻以為重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熟,裡面還是生的,所以他就跟送白餅的那個人說:這個餅送給你,你吃了它吧。
我們的福報是因果不虛的,就像剛剛那位太子一樣,他在自己的國家會繼承王位,他到了別的國家也一樣當上了國王,因為他福報具足。另外乞丐由於沒有福報,即使和太子做朋友也沒有辦法改變,連黃金也只能在手上停留幾分鐘就又送給了別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因緣,有些父母很有福報有很多財產,但是到了孩子這代卻不一定有;有些父母很窮,但是他們的孩子長大後變得很富有,我們的福報如何都是跟自己所種下的因有關,不應該過於執著父母或祖先留下來的財產。倘若我們的福報足夠,對於財產即使不去爭奪,也不會匮乏;如果自己的福報不夠,就算是奪得了財產,也未必能夠留得住。阿彌陀佛!
遇到鬼 被鬼壓身怎麼辦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夜裡睡覺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一股不知名的強大力量壓迫著他。好像是有一個人壓在他的身上,讓他全身都沒有辦法動彈,發不出聲音,甚至連呼吸都有點困難,這種現象民間稱為鬼壓身。
那麼,現代科學對這個有很多解釋,用疲勞啦等等來解釋,我不崇尚現代科學觀點,所以我有其他的看法。
鬼壓床麼,首先啦,要說的是,這世上確有其他的能量體的存在,我說是能量體,因為鬼這個字眼會嚇到很多人啦,鬼好像總是青面獠牙的樣子,其實不是啦,鬼呢確實存在,它是一種能量體,還有一些更高層面的生命體,他們都可以用能量體來形容吧。
佛經裡面裡有明確的說法,這種喜歡壓人的鬼叫鸠盤察,也叫東瓜鬼,宣化上人開示:“有鬼鸠盤察,好壓人,行為不檢者易被其欺。
精氣不足,神形不合是容易被鸠盤察壓的,它也不是所有人都壓,它可能路過你的宅捨,遇到你,而後呢,如果你是個干了什麼缺德事的人呢,那麼你可能以為干缺德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但是呢,鬼道眾生是有神通的。
常說頭上三尺有神明,這個麼,一點不假的。就是肉眼看不見而已。鸠盤察會去壓那些陽氣衰弱的人,所以呢,當一個人常常被壓,那麼告訴你喽,不是好現象,一定要面壁思過,檢點自己的行為,當然不只是行為,舉心動念都很重要的。
有些人有鬼壓床的經歷,不以為然,以為自己休息不好造成的,那裡那裡,一定要注意喽,否則身體的陽氣容易被慢慢吸去的,人的精神會變越來越差的。
你們看《聊齋》,《聊齋志異》有許多人說那只是寓言,靠不住的,不過這些事情我相信。《子不語》,還有紀曉蘭的《閱微草堂筆記》,你們去看看,那都是許許多多是妖魔鬼怪的一些故事。
那些故事裡面,給各位說,我相信有七成以上是真的,不是虛構的,都是真實的事情。
確實有鬼,不是沒有鬼,鬼也確實能害人。有許多人有這個經驗,大的鬼沒有遇到,遇到小的,對你害得比較輕微一點的。
確實鬼裡面有壓鬼,這是常常欺負人。人在心地清淨、心行善良,鬼不敢欺負你,鬼見到你也尊敬你,也擁護你。凡是被鬼壓,自己一定要覺悟,大概心地不善,行為不善。為什麼?鬼都瞧不起你,鬼都來欺負你。
壓鬼和借用身體不同,壓鬼是看到你這個人運很衰,他來捉弄你,壓你一會兒他就走了。借用身體是祂有事要求教於人,但是不能跟人直接溝通,借用人的身體溝通。你遇到這麼多情況,你沒有問他,你沒有開導他,所以他有這麼多次的事情發生。如果你能夠跟他溝通,你跟他談話、跟他開導,可能只有一次,就不會有第二次。
借用身體那些眾生,一定要跟他溝通,跟他做善友,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幫助,不分彼此,這樣對我們也會造成高度的警覺。
為什麼?常常有鬼神在鑒察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敢違犯佛陀的教誨;違犯佛陀的教誨,這些冤親債主就瞧不起我們。我們樣樣都遵循佛陀的教誨,這些冤親債主常常在我們身邊,他看到生歡喜心,他擁護我們、護持我們,這是正法。
你要找外道,人家用符咒的方法來把這些冤親債主驅走,他還在,他的怨恨沒消除;那些用畫符把他驅走的,祂離開一時,到你命衰的時候他又來了,這個事情沒完沒了。
譬如說我們欠人家錢,人家來討債,我找一個有勢力的人,找一個黑幫的老大或者找警察來幫我的忙,把他趕走,人是趕走了,他怕你,你趕走了,債還沒有還清;等幫助我這些事的人離開了,他又來了。所以欠錢的要還錢,欠命的要還命,理所當然,賴不掉的。所以不可以找這些外道用法術,這個不好,我們規規矩矩用佛法,合情合理的解決問題。
我們學佛,必須斷妄想、修慈悲心。不與鬼神打交道,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以為,我要不去拜那個神,那個神將來找我麻煩,他要叫我遭災難。這就是你的妄想,你的妄想跟鬼神就結合了,鬼神就因為你有這個妄想,他才可以欺負你。
人心行不善、運氣不好,才會遇到鬼,才會被鬼欺負;人心淳厚善良,氣很旺的時候,鬼不敢接近。
如果你是真修行人,心地清淨慈悲、心地正大光明,鬼見到你,不但不會傷害你,他尊敬你、擁護你。所以凡是被鬼壓的,自己一定要覺悟。
念佛的同修,如果不是真修真學,也會被鬼壓。可是念佛的人常常念佛,在夢中遇到鬼,心裡面立刻提起佛號,有佛力加持,這鬼會立刻離開。
你要是根本沒有這個妄想,根本不理會他,“我自己的幸福是我自己造的,與你有什麼相干”,鬼神也只好掉頭去了,他沒有辦法找你麻煩。鬼神看可以欺負的,他才欺負;不可以欺負的,他不敢。所以要知道,人心正、行正,鬼神都尊敬,怎麼會欺負?
遇到這個事情,心裡念阿彌陀佛,鬼就會跑掉。有的時候想不起來,有的時候想起來在夢中念幾句,這鬼立刻就離開了,真有效!
人埋葬後靈魂是否還在墳墓中
阿難又問佛言。若人命終送著山野造立墳塔。是人精魂在中與不?佛言阿難是人精魂亦在亦不在。阿難又問雲何亦在亦不在。
《灌頂經》中,阿難請問釋迦牟尼佛:「如果一個人死後,在山郊野外建立墳墓,那個人的精魂是否會在墳墓中?」
佛陀答道:「如果他在生時,不行善,也不造惡,由於沒有善可以享受福報,也沒有惡可以遭受災殃,所以精魂便在墓塔中。
阿難又言不在雲何。佛言阿難魂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時。大修福德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三十三天在中受福。或生人間豪姓之家。封受自然隨意所生。又言不在或其前生在世之時。殺生禱祀不信真正。邪命自活谄偽欺人。墮在餓鬼畜生之中。備受眾苦經歷地獄。故言不在冢塔中也。
佛語阿難又言在者。或是五谷之精。骨未朽爛故有微靈。骨若糜爛此靈即滅無有氣勢。亦不能為人作諸禍福。靈未滅時或是鄉親。新命終人在世無福。
又行邪谄應墮鬼神。或為樹木雜物之精。無天福可受地獄不攝。縱橫世間浮游人村。既無天膳恐動於人。作諸變怪扇動人心。或有颰魅邪師以倚為神。覓諸福祐欲得長生。愚癡邪見殺生祠祀。死入地獄餓鬼畜生。無有出時可不慎之。阿彌陀佛!(摘自《佛說大灌頂神咒經》)
故事:和尚遇鬼
傳說中的鬼怪,並不一定都會吃人、害人,有時候他們只是一時的惡作劇,就像我們人類一樣。
有一個和尚到深山去修行,他每天從早到晚誦經拜佛,心中從不存任何雜念,總是專心一意地靜心修行。
“人家都說那和尚六根清淨,無任何雜念。哼!我倒要試一試他,看傳言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一定要把他嚇個半死,免得他在這裡故做清高。”鬼馬上變成一個無頭人,往和尚的住處走去。
正巧,和尚正出來提水,看到山路上走來一個沒有頭的人,覺得有些奇怪,便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這人沒頭怎麼還能行走?”
因為從沒做虧心事,對於這樣的怪現象,和尚一點都不害怕,他想了想,拍拍自己的頭又說:“沒頭也好,不會患頭痛的毛病;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世間凡人的一切愁事,多好啊!真是一個自在清淨的無頭人。”
鬼聽見和尚這麼說,喪氣地走開了。
“不行!我不甘心,這次一定要嚇出他的真面目。”不服氣的鬼,變成了一個沒有手足的人,在路邊等和尚走過來。和尚看見了這個只有頭顱和身體,沒有四肢卻可以自由“飄動”的“人”,又說:“沒有手腳多好啊!不用走路,也不會偷拿人家的東西,想必一定不是個貪心的人。”
鬼聽了這話,只好又無趣地走開了。
“俗話說:‘無三不成禮。’我倒要看看你這和尚是不是真有本事擋得了我三次。”於是,鬼又變成一個沒有軀干的人向山上走去。
和尚快到家的時候,忽然看見對面走過來一個人,這一回,來的竟然是沒有軀干的人,頸子下面是一片透明,雙臂和雙腿也都像飄在空中一般,自動地行走擺動。
一般人看到這幅景象,大概早已嚇得暈過去了。和尚看了看這人,卻說道快活呀!沒有五髒六腑不會生病,也就不會有疾病纏身的痛苦,真好!沒有最沉重的軀干,感覺真是輕盈。”
鬼看見這和尚果真如如自在,只好識相地走開了。
“到家啰!”取水回來的和尚,把水倒在水缸中,擦了擦一頭的汗,深呼了一口氣,微微笑著說:“今天天氣真好,不過,路上看見的怪人還真多呢!”和尚怡然自得地說著。阿彌陀佛!
什麼人該做佛事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沒做過法會,也沒做過經忏佛事,這經典上找不到,佛教傳到中國來時也沒有。
什麼叫佛事?凡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事,就叫做佛事。出家人給死人念經超度,現在人都把它看做佛事,你說糟糕不糟糕?這就難怪社會大眾對佛法會產生嚴重的誤會!
超度是佛門中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常用名詞。超度這兩個字的真實含義是我們每一個學佛人、佛弟子都應該清楚明白的。學佛念佛修行人要做到明信正信佛教,不迷信、不邪信,才是真正珍惜自己寶貴的人生時光,不白白浪費人力、財力、物力,能在佛門之中修到真實功德,真正超度自己的有緣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得到佛力超薦!
佛力超薦就是佛力超度。佛力與超度的含義是什麼呢?佛力就是佛的智慧、慈悲、功德的能力,超是超越時間和空間,度就是幫助,度脫。佛的能力體現在哪裡?就是講經說法,就是佛經。佛講經說法都是依據自性講的,是純淨純善自性的流露,所以佛經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經,自性就在佛經之中!這是我們學佛修行人必須要眀白要知道的。
怎麼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幫助自己的有緣眾生離苦得樂呢?我們首先要明白能超越時空的到底是什麼?佛在經中慈悲地告訴我們,純淨純善,沒有分別執著,清淨平等的真如本性(自性)是沒有任何障礙的,所以能超越時間和空間。
依據佛經就是依據自性,所以依據依靠佛經所修的真實功德就能超越時空。佛經聽懂學明白了就會知道,想超度自己的過世父母和家親眷屬,超度冤家債主及有緣的眾生,必須要受持佛經。受持就是真正接受佛在經中的教導,並且持有用上,也就是護持弘揚。這樣做就是依據自性,心內求法,能帶給眾生真實利益,修到真實功德。把所修的真實功德回向給你想要超度的有緣眾生,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解冤釋結,化解災難,增加福報,離苦得樂。
佛在《地藏經》中給我們眾生真實地展現了地藏王菩薩是怎樣超度她母親出離地獄的。地藏王菩薩的前生叫婆羅門女,她的母親生前不信因果,不信佛法,造了惡業墮到地獄裡面受極大的苦痛。婆羅門女是個孝女,為此心痛萬分,倍感焦急。她用真誠謙虛恭敬的心向佛請教,如何盡快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母親出離地獄不再受苦。佛教給婆羅門女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念佛!
念佛就是做和佛一樣相同利益眾生的善事。佛做的是什麼事?用大乘佛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回歸自性,離苦得樂,得到與佛一樣相同的真實利益,這個善事最大,功德無量!
婆羅門女依據佛的教導真修真干,變賣家產,修建寺院,彩繪佛像,盡全部的力量護持弘揚大乘佛法利益廣大眾生,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把所修真實功德回向給她的母親,超度她出離地獄。這個功德大、善力大,遠遠大於她母親造的墮地獄的罪業,因果不空!她母親立即停止受苦,出離地獄,生天享福去了。地藏王菩薩在因地盡的是上孝大孝,是真正最有效果,名副其實的超度。
現在讀誦《地藏經》的人雖然很多,可是真正懂得其中含義,真去受持,向地藏王菩薩學習,修到真實功德的人卻很少。很多人想超度自己過去世的父母,家親眷屬,冤家債主和有緣人,由於不清楚不明白超度的真實含義,心外求法,也花了錢出了力,跑了很多冤枉路,還耽誤了很多時間,結果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要超度的效果。
要知道超度要有真實的功德才行!如果只是口頭上讀經誦經,空唸佛號,參加形式上的法會寫個牌位,希望佛力超度自己的有緣眾生,可是自己卻沒有依據佛經、依據自性做利益眾生的真實善事,沒帶給眾生真實利益,沒有修真實功德,開的是空頭支票,那就超度不了與自己有緣的眾生。
中國過去稱之為“叢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我們從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國佛教的建立來看,它的確是一個教學的體系。這一事實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這樣才能正確認識佛教!
現在佛教的環境,寺廟現在是很多,沒有教學,都是法會、經忏佛事,這個不行,這個沒有用處。法會是像學校裡面舉行一個活動,活動的根還是教學。譬如一個學期舉行一、兩次學生成績展覽,這就像法會一樣,你平常沒有真正修功,那個展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起作用。
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道場有一點點小的感應,是長年講經,天天不中斷。我們拿累積的功德,在三時系念做為超度的根本依據。你沒有這麼多人平常的修功,這個超度效果就很薄弱。這個事實有幾個人能懂得?有幾個人明了?凡事都有理,有理必有事,理事搞清楚,你懷疑就沒有了。
信佛學佛、念佛的佛弟子修行人,一定要知道佛法重的是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為實質服務的。要想超度眾生,必須要修真實功德,可不能開空頭支票!
佛經不聽,不學,不懂,沒有智慧,怎麼提醒自己,對照自己呢?所以口頭讀經、誦經是為了記牢佛在經中的教戒,記牢自己修行的理論依據、事實依據,便於我們受持佛在經中的慈悲教戒。佛經讀熟記牢之後,聽經聽懂了就不容易忘記,再次讀誦佛經時,就會自然提醒、對照自己的心行與佛經是否相應。
所以讀經、誦經與聽經明理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真正聽懂、學懂,明白佛在大乘經典《無量壽經》中的慈悲教戒,才能真正掌握住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修真實功德正確的方法和辦法,這對我們學佛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樁大事啊!
從釋迦牟尼佛以來,佛家沒有替死人念過經,沒有做過超度,沒有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只有教學,講經說法,祖師大德也都是教學,講經說法,連領眾修行都沒有。
忏法原為佛教忏悔罪愆的儀則和作法,始於晉代,歷代相沿。
盂蘭盆會盛於唐代,為每年七月十五舉行供佛和超度亡靈的法會。
宋以後又有水陸法會和瑜伽焰口,用以為信眾積聚功德、超度亡靈。
每逢初一、十五誦經禮佛,在漢地早已形成習慣。
對於現代佛門裡,大規模的超度佛事,據道安法師說:“超度是怎麼來的?”大概起源於唐明皇。安祿山造反,幾乎亡了國,好在有郭子儀這批將軍,把這個動亂平息了。平息之後,唐明皇就在每個戰場建立一個寺廟,叫開元寺,他的年號是開元,叫開元寺。紀念這些死難的軍民,就好像現在忠烈祠這種性質,是這麼個性質來的。
國家搞了,民間也就向往了,國家每年做個大的追悼會,追悼紀念,請法師誦經回向,所以民間也就老人過世都請法師回去誦經超度。在那個時候是附帶,很少很少,民間有家人過世請法師超度,大概都是大富大貴的人家,普通人不會。
念佛堂設牌位是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提倡的。淨宗道場是以念佛為主,沒有經忏佛事,對於亡人的超度都在念佛堂,就是讓這些亡靈都跟我們一起來共修。每天把誦經念佛的功德給他們回向,冥陽兩利。這些幽冥界的眾生同時也是這個念佛堂的護法神,它有這個意義在。
什麼叫做佛事,廣義的說: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
佛說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你能信仰佛所說的成佛方法,依法實行,必將可以成佛。
所以佛事的范圍有狹有廣,所謂「佛法無邊」,就是廣義成佛的方法之多,多得不勝枚舉,例如拜佛、念佛、行善止惡,說佛所說的話,行佛所行的事。
要做到「持一切淨戒,無一淨戒不持;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換句話說,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也就是積極地自救,尚要積極地救人。
因為佛教主張成佛要從建立一個完美的人格開始,所以先要勸人不殺人、不偷盜、不犯他人妻女、不欺诳、不酗酒,這與儒家的五常:仁、義、禮、信、智,非常相近。
進一步要使人成為超出於凡夫之上的聖人,佛教所說的聖人,是指解脫了人間種種苦惱的人,例如生與死、老與病等等,這些苦惱解脫以後的境界,便是佛教的目的。
如何達到解脫生死苦惱的目的,那就要信仰佛所說的方法,照著去實踐。
看經、誦經、聽經,便是看的、誦的、聽的解脫生死乃至成佛的方法。
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自己來做。
誰該做佛事,一般人以為,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實,這僅說對了一半,因為,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須也要自己來做佛事,與其等到死後由親友們為你做佛事,何不趁活著的時候,親自做些佛事呢?
佛法的超度對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時不修行,臨死抱佛腳,功效雖也有一點,但已不及平時有准備的落實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後由親友請了僧尼來代做,功效自然又差太多……..了。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說,若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余的六分功德,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
因此,我要勸你,既來佛寺請出家人做佛事,必定對佛教存有敬意,如果尚未皈依佛教,歡迎你早日皈依,皈依之後,再慢慢地理解佛法,如法修行,豈不更好?
來請僧尼做佛事,是為超度你的親友,或為安慰一下你對已故親友的懷念之心,所以這一佛事的主動者,就是你。
佛法講求誠心,有誠心即有效應,誦經拜忏的出家人,固然要至誠懇切地做,你來請求他們誦經拜忏的心,也要非常地虔敬,要深深地相信他們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
佛法講求感應,感應的動力,就是至誠心。誠意的深淺,可以決定感應的大小,如人撞鐘,重重地撞,便大大的響,輕輕地撞,便低低的響。
因此,同樣做一場佛事,所得的效果,則因誠心的差異而有大小不同。
佛教主張大家親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於此,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由他人代做法會,在受用上差得太多,所以萬一自己未及信佛、學佛便亡故了,則以有血統關系的親人代做最好,所謂母子連心,在生時容易相互感應,死亡後的親情之間,也最能引發至誠懇切之心。
佛事當中的主持,佛在經上沒有指定一定要出家男眾,沒有這個指定,既然沒有指定,那當然就可以嘛。不但出家女眾可以,在家男眾女眾也可以啊。這個事情是跟鬼神打交道,問題是你有沒有德行,如果你沒有德行,照著法本去念,鬼神會譏笑你,瞧不起你,甚至於會捉弄你。這個事情我們也常常聽說,自古以來就有。
所以,地藏菩薩在過去很遠的時劫中,曾經數度為孝女,每次均以至誠心為亡母而做佛事,拜佛、供佛、念佛、求佛,感得佛或羅漢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
照理,你和你的家人親友,都該參加誦經拜忏,如果不會的話,至少要在這天齋戒沐浴,摒除葷腥YIN欲,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做佛事是需要你自己真正修行的功力啊,不在儀式。你沒有這個功夫,沒有這個能力,那個儀規做得再好看,沒有用的。這個道理要懂得,一定要修養自己的德行。超度佛事裡面最普遍的是梁皇忏、慈悲三昧水忏。
你看看梁皇忏的主法是寶志公,大家都知道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再來的,那還有什麼問題。三昧水忏是悟達國師——十世高僧——冤家對頭找上門,害了人面瘡,幾乎要送命,得迦諾迦尊者慈悲三昧水把它化解了。
慈悲三昧水忏中的水只是形式,最重要的是真正的慈悲心,真正慈悲心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有善意,都有愛心,絕對沒有傷害的念頭。
三昧就是清淨心,清淨心、慈悲心化解了。所以你真的有修行,真的有德行,不要說比丘尼可以主法,在家居士也可以主法,要懂得這個道理。心不清淨,還有自私自利,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癡慢,就是大僧也未必有效。阿彌陀佛!
故事:廣做佛事業障病自愈
年方不到四十,身患惡疾六年之久,其中包括冠心病、疑似糖尿病、背部疼痛、頭頂麻木、雙腿發軟、肌無力等多種病症,中醫、西醫、偏方久治不愈。
兩年前有幸結緣《地藏菩薩本願經》進入學佛、修佛之路。
佛學究竟、圓滿,學佛後得知自己的惡疾是一種“業障病”。於是發菩提心,開始學佛、修佛、念佛,布施、放生、印經、修建寺廟、廣做佛事,利益眾生。
三個月前體檢報告均為正常,由於不敢相信,又持續了三個月未打針、未吃藥再次檢查,各項指標仍是正常,包括最讓我頭疼的血糖也平穩了。要說我干了什麼事,其實我什麼也沒干。只是發自內心的做了自己該做的事:真誠忏悔,至誠學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
佛教怎麼看做夢
通常來說,夢是妄想的顯現,迷惑的顯現。所以,佛教中有個詞叫做“顛倒夢想”。從佛教觀點來看,我們的整個人生就是一場夢,而不僅僅是在睡眠狀態下才會做夢。至於通常所說的夢,和意識活動很有關系。此外,還可能受諸多因素影響:有時是一些鬼神進入夢的狀態;有時夢中也能感得佛菩薩的示現;有時修行達到一定程度,夢中會出現相應境界;有時是意識超前的感知,會在夢中預知一些將要發生的事;有時是過去生命留下的特別強烈的印象,會在今生乃至很多生中不斷以夢境顯現相關影像,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天天晚上睡覺都會做夢,有人夢中很快樂,有的人天天做惡夢,盡做些恐怖的夢,夢從哪裡來?夢是從念生,如果你沒有念,就沒有夢了。你有善念就有好夢,你有惡念就做惡夢。
你心地非常善良,天天想好事情,你晚上做夢都做好夢,夢中那個物質受用都非常之華麗;如果你天天想惡事情,每天晚上都做惡夢,夢到有人要來殺你、害你,夢到的盡是妖魔鬼怪,這個很可憐!
夢中的天堂、地獄從哪來的?你自己心裡變現的。善心就變善境界,惡心就變惡境界。你晚上睡覺還做惡夢,是你的心不善;你的心要善良,怎麼會有惡夢?
從每天晚上做的夢境,就能測驗自己的功夫、自己的境界。沒學佛之前,惡夢好多;學佛學了幾年,雖然還是做夢,惡夢逐漸少了,這就是進步。
再進一步,惡夢都沒有了,所做的夢不會很亂,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更殊勝的,就是常常夢到佛菩薩,夢到講經,夢到聽經,夢到念佛。
白天在修行,晚上還繼續不斷,這就是好境界;如果一個人常常做惡夢,常常被嚇得一身冷汗,這人很可憐,佛法裡面講“可憐憫者”。
真正念佛的人不做惡夢,不會遇到災難,不會遇到橫事(hèngshì);你念佛還做惡夢,是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換句話說,你念佛還摻雜著妄念在裡頭,所以你晚上還做惡夢。
諸位一定要曉得,六道輪回就是做惡夢!我們沒有出離六道輪回,那就是繼續在做惡夢,佛菩薩看起來,冤枉!阿彌陀佛!
《阿含經》中把夢分為四種:
一類是“日有所做,夜有所思”的夢,這類夢是虛幻的,它的活動是在意識的層面上;二類是宿世夢,人物場景及內容於現實中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這類夢歸結於阿賴耶識,即潛意識深處的一種夢;三類是感通夢,由於對某種事物的信仰,對某種工作專注地投入,在夢中會獲得靈感,這類夢發生在末那識;四類是因病所得夢,要得病或生病快要好了時會做一些夢,比如夢見自己會飛翔,可能是中風的征兆等。從很多資料看,夢和佛學、醫學是交叉的,這方面講起來還是很細微的。阿彌陀佛!
佛教講做夢的四種原因
第一種是宿業,過去生中所造的。有時候夢中夢的這個境界,從來也沒有見過,也沒有想到過,為什麼會作這個夢?這一生沒想到沒見過,前生曾經想過做過,你阿賴耶識裡頭有種子,種子起現行。
第二種是妄想,心散亂妄想會作夢。這個妄想的時候,我們也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道理。
第三種呢,有預兆的夢,就是未來的事情,明後天的事情,或者幾個月以後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你在夢中就出現了,是種預兆的夢。
由此可知,三世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要不通三世,怎麼會預先有預兆呢?這個預兆就是未來的事情,怎麼未來的事情已經知道了?所以說,是因果決定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第四種,鬼神入夢,鬼神來托夢,這個也是有因緣的。假如我們要是夢到過去的,或者是家親眷屬朋友,那地藏經上有,說得很明的。凡是夢到這些,都是他有困難,他有痛若的時候,想來求你幫助。那夢到這個,我們學佛的人知道,知到這個情形。
在這個世間,知道自己在做夢的人太少太少了,大多數人不知道。能夠覺悟到人生是一場夢,他要遇到佛法就很容易接受,為什麼?他已經達到覺悟的邊緣,遇到佛法一定就認真學佛。
真正知道是一場夢,你還會有執著嗎?你還會有什麼放不下的嗎?夢裡面得到金銀財寶、得到榮華富貴,你還會歡喜嗎?夢裡面受很多苦難,你還會恐怖嗎?你還會悲傷嗎?
六道輪回是夢,不是真的,假的。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講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輪回;“覺後空空無大千”,無大千就是沒有六道——睡覺醒了,夢境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
真正知道這個真相,六道裡頭你一樣都不會貪著,你用什麼心態過日子?隨緣,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古大德教給我們,念佛要能夠一心執持。持是保持,執是堅固地執著這個佛號,念念不放松、念念不忘,這就是執持。也許有同修說,這個很難,晚上一睡覺統統都忘掉。沒錯,那是你功夫還不到家;真正功夫到家,晚上睡覺佛號也不中斷,做夢也念佛!
俗話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做夢都會念佛,做夢也夢見佛,做夢也夢見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大家能到這個境界,你可以相信你往生有把握。能夠在夢中念佛、夢中見佛,往生很有把握,這要功夫!
我們為什麼晚上睡覺就胡亂做夢,佛號沒有了?我們的心思太復雜,我們的妄想雜念太多。在白天,你不能夠覺察,到晚上做夢,這妄想雜念起現行,就變成了夢境。還是自己念佛功夫力量不夠,不能把這些妄想雜念伏住;能把妄想雜念伏住,那個夢境決定不一樣,總在功夫。這個功夫勉強不得,單單口念,心口不相應,要想達到這個境界就很難很難,最重要是心要相應。心裡頭真想阿彌陀佛、真想極樂世界,給各位說,那才叫念佛。
念佛,是心念,不是口念。有口無心,只有口念,是稱。稱,力量淺;念,力量深。念不一定有稱,換句話說,念不一定念在口上,心裡頭真的記掛,那叫念。我們講的念佛,是心上真有佛,那個才叫一心念佛。我們一心念佛,念念不放松,無非是希望阿彌陀佛這一念,能夠綿綿密密保持住。我們除了睡眠,沒有辦法,自己不能控制,可是念個三年五載,功夫成熟了,做夢也會念佛。那個時候,你的功夫真的不間斷,夢中也念佛!阿彌陀佛!
命債、錢債、人情債怎麼還
當初不知道因為什麼來到人間。也許是因為願力,也許是因為前緣,也許是為了還債,也許是為了來找一個人。在人間一路尋找,一路了緣,一路哭泣,一路歡笑,到頭來才發現,原來只是延續了一個又一個的夢。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原來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跟佛回家的一個因。
我們要真的很清楚,很明白,遇到這個法門,相信這個法門,修學這個法門,不是偶然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接觸到,跟這個法門有緣。有沒有修?有修,為什麼沒學得好?為什麼沒-有往生?緣上出了問題,沒去得了。
緣裡面最嚴重的冤親債主,你想去,他找你麻煩,你過去欠他的命,你沒有還他的命,他不甘心,他要找你;你過去欠他的錢,你沒有還清,他也-不會饒你。還有什麼?還有感情,最麻煩的親情,人情債,你不把它還清不行。
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在這一生當中除了要放下,要提升自己,還得要把債務了掉。
這三種債務,命債、錢財的債務、人情債,統統可以還清,要以清淨心來做這件事情。債務為什麼還不了?做很多善事,沒有忘掉自己的名聞利養,有些冤親債主看到你的情形不滿意。我們相信多數以上不會斤斤計較,覺得你做得不錯,他就走了,放你一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六道裡面的有情眾生也不例外,所以要真放下。
我不為自己,我為冤親債主還債。人情債也不例外,我把功德回向給他,希望能夠與佛有緣,與淨宗有緣,與阿彌陀佛有緣,將來以這個好緣,善緣,你會幸運你會遇-到淨宗的善知識,你會認真修行,發願求生淨土。
所以福報不能自己享,無論有多少福報,全心全力的奉獻,就圓滿功德。
所以每一次困境之後就一次大幅度的提升,這大家看到的。
那你如果不放下,不放下就跟人家斗爭,斗爭就墮落-,所以這個事情不能講理,講理就墮落。
要學什麼?學忍耐,修忍辱波羅蜜,忍辱幫助提升,不爭,你爭我給你,你要我讓給你,他也歡喜,我也歡喜。你要名名給你,你要利利給你-,只要我有的我統統給你;連道場都不例外,要,馬上給你。統統給他,他還要批評,氣還沒消掉,這是什麼?這裡頭還有人情債在裡頭,人在這個世間做事難,叫每一個都歡歡喜喜-不容易。
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聽從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在經典,依教奉行,什麼樣的困境統統能化解。阿彌陀佛!
故事:千裡跋涉償宿債
安世高的前生是出家人,當時有一個同學,嗔恨心特強,托缽乞食時,若施主不稱合自己的心意,往往心懷嗔恨。安世高(前生)常常對他诃責和勸谏,但是同學總是本性難移,依然我行我素。經過二十多年,安世高(前生)向同學告辭:‘我必須到廣州,了結宿世的業力。
你於明達經藏和精進不懈兩方面,都遠超過我,但是你的本性容易發怒嗔恨,死後一定會投生為丑惡的形體。如果我得道成就,一定來度你。’安世高(前生)剛到廣州,正是寇賊作亂的時候。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少年,唾手拔刀說:‘真逮到你了!’安世高(前生)微笑著說:‘我過去生虧欠你一命,所以千裡跋涉,特地前來償還宿債。你現在非常地忿怒不平,這本來就是過去生所積存的怨氣。’
於是,安世高(前生)伸長脖子挨刀,沒有絲毫恐懼的樣子。那位少年揮動快刀,也沒有絲毫遲疑,迅速地殺了安世高(前生)。街道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沒有不心驚肉跳的。安世高(前生)的神識,回到安息國,投生為安息國的太子,此時,即安世高。阿彌陀佛!
故事:錢債因果【帶豬腳投胎的人】
話說有一位窮秀才,學問好文章了得,但是非常窮困。有一天,他去向一位農夫借款(當時是一大筆數目),農夫老實視他為讀書人,當場就拿出銀兩借給他。
「貧窮生歹心!」此秀才久久不還錢,當農夫來要錢時,這位窮秀才竟狡辯!還誣賴農夫!因為當時借錢並沒有寫借條,欺負農夫老實。
不久,當秀才死亡後,他的靈魂飄忽不定,一直到看見一件蓑衣,心想穿了起來,果然一動念頭就穿上了,卻發現自己變成一只豬了。
他驚覺當豬不好,可是沒辦法作主,到處都是豬屎尿,臭味難聞。此時肚子餓,不吃東西,又饑餓難耐,勉強喝了母奶,頭又昏昏沉沉,心想如此下去不行,於是聰明地不吃母奶,主人看到小豬不吃奶,就煮米奶給它吃,吃了一段時間。
因為特別煮米奶帶來不少麻煩,主人打算把這只小豬殺死當飼料,小豬(秀才)聽懂人話,急想辦法脫逃。終於有一天被它趁機跨越豬圈,逃到山上當野豬,終日在山上挖地瓜為生,不敢靠近房子。
可是冬天來臨了,維生不易,所以它又逐漸地靠近住家。不巧!有一天在路上看見當年養它的農夫,以尖矛利器插牛糞作為柴火燃料。當農夫看到野豬時,趕緊把利器上的糞便甩掉,以長矛追刺野豬,追趕了好長一段路,一直追到一條干涸的河床,野豬無法跳過溪岸,跳躍騰空落地時重創腹部,當場死在石頭上,農夫就用長矛刺穿頸部,掛在肩上,准備送到殺豬的地方,去宰殺賣掉。賣得的錢數,正是當年窮秀才向他借的銀兩。
再說,秀才靈魂未脫離肉身,被切成塊時,每一塊肉都很痛,若賣掉一塊,那一塊就不痛;沒賣掉的肉每一塊都很痛,尤其是北風吹來,掛在鐵鉤的肉是痛入心肝,最後只剩下一只豬腳。秀才(豬)最後聽到主人夫婦打算把豬腳煮來自己吃,用燙的開水煮剝皮毛。頓時!秀才的靈魂痛到飄浮起來,昏昏沉沉的來到一件蓑衣旁,此時,秀才聰明會意,不敢再穿蓑衣,怕又變成豬。
接著又迷迷糊糊不知經過多久,隱隱約約的聽到:讓它脫離豬身去投胎為人吧!(但要換掉豬身是很痛苦!一只豬腳緊縮不換,所以投胎為人時,一只手仍然帶有豬腳豬毛。)
一生下來一只手是有豬腳的形和毛,其父一看沒面子,非常生氣,想把他扔到溪床任其自生自滅;但母愛的本能反應,雙手緊緊地護衛著,直念著豬腳豬腿都是自己心肝寶貝。後來扶養長大,很會讀書,文筆才華出眾,當兵時擔任民初軍閥的秘書。
據說:營上官兵為了要知道其真相,故意利用退伍官兵的慶祝酒宴上,將其灌醉,再解開一只常被繃帶纏緊的怪手,果然是一只豬腳。後來(秀才)醒來,知道大家對他動了手腳,才將他自己知道的因果業報講出來。阿彌陀佛!(由部隊長官口耳相傳的因果故事)
故事:彩民故事:人情債
高昆興奮地准備將中獎的消息告訴老婆,可想不到卻被老婆潑冷水,這令他大為不快……
“老婆!”高昆興奮地推開房門,卻見老婆陰沉著臉,說:“什麼事值得你這麼大驚小怪的?”
經老婆這樣一罵,高昆一點興奮都沒有了。只想盡快離開這房間。於是,隨口編了個借口,說他同事明天晚上來家裡做客。
從房間退出來後,高昆無所事事地坐在客廳,拿出前幾天買的彩票一看,臉上立即露出開心的笑容。原來,前幾天高昆和同事外出辦事路過投注站,被同事拉了進去,高昆以前沒玩過彩票,但看到同事在彩票投注單上認真填寫的樣子,也隨手填了幾個號碼。今天一大早,同事就和高昆說他中了獎。
高昆大吃一驚,那同事一臉正經地說:“那天我幫你買彩票時,看過你的號碼,印象中你應該中了幾千元。”聽到這裡,高昆整個人興奮起來,他連忙趕回家想把中獎的喜訊告訴老婆,沒想到換來的卻是老婆的痛罵。
“這幾千元應該怎樣花呢?”高昆吻了吻彩票,又想起渴望已久的數碼相機。高昆買得成數碼相機嗎?
曼麗無奈地說:平時我都勸你,該花的錢就花。你看這回……
上回講到,高昆從同事口中知道自己中了幾千塊錢的獎金,高興得拿起彩票親了又親。“到底是中了多少錢?”高昆上網查詢。這時,手機響了。“阿昆,我們一大班同事在你家樓下,等著你請吃飯,快下來吧!對了,把嫂子也叫上。”高昆隨手關上電腦就沖下樓。
“我們敬阿昆一杯,沒想到他第一次買彩票就中獎。”高昆一飲而盡,又倒滿一杯敬展鵬:“鵬哥,如果不是你拉我買彩,我也不可能中獎,這杯我敬你。”一頓飯下來,高昆醉得不省人事。
第二天一早,高昆懶洋洋地躺在床上。這時,老婆曼麗推門進來:“不會喝就別喝這麼多,要不是你的同事送你回來,我還真不知道去哪裡找你,有什麼事值得你這麼開心?”高昆爬起床,邊穿衣服邊說:“那天跟展鵬買了張彩票,中了幾千塊錢,昨天晚上就請他們吃飯。”
“彩票?”曼麗一愣,說:“你說的那同事是不是高高瘦瘦的?”“對啊!”“沒想到你的同事這麼喜歡跟你開玩笑。”於是,曼麗把昨天展鵬的話告訴了高昆。
原來,他們幾個同事覺得高昆平時孤寒成性,來公司這麼久,別說請吃飯,連零食也沒請過,老是跟在同事身後白吃白喝,於是,他們幾個就合計騙高昆。
“真的?”高昆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的。曼麗兩手一攤,無奈地說:“平時我都跟你說,該花的錢就花,省來干嘛,你看這回連本帶利全還清了。”阿彌陀佛!(小路)
我們的冤親債主原來是這樣來的呀
1、盛怒結冤,言語傷人
諺語常說:暴怒傷人傷己,我們在盛怒之下發脾氣,傷害別人,往往言語的傷害結下的怨仇,生生世世都不能夠消滅,對方必然等待機會來報復。他報復的時候,我們又會逞怨恨心,我們不會甘心,於是就造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非常可怕,非常恐怖。
世出世間聖人都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仇,跟人結怨仇是決定的錯誤,這個苦難有得受了,絕對不是這一生。
2、有意無意,得罪鬼神
有形的是我們跟一切人結怨,無形的是我們跟鬼神結怨。鬼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他有喜怒哀樂,得罪鬼神沒有好處,鬼神也等待機會來報復。這些事情,我們從古人筆記小說裡看得很多很多,這叫冤親債主。到我們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
我們在走運時,他回避我們;我們運衰時,他就來了。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一些人有時候有東西附身,神智失常,嚴重的都住進精神病院。他不是本身的病,是一些冤親債主附身,他自己做不了主,完全受冤親債主的擺布,苦不堪言,真正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原因就是有意無意跟這一切眾生結怨,這是自己找的麻煩。
3、結冤討債,成一家人
佛經上告訴我們,人與人的關系是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關系最親密的就變成一家人。所以家裡的小孩,有時是討債來、報怨來的,那就是過去生中,我們所結下的冤仇。投胎做我們的兒孫尋求報復,把這個家毀掉!這類事實在古今中外都很多。
所以千萬不能與人結怨!結了之後,他來世投胎到我們家裡,做一家人,這怎麼辦?我們的敵人不在外面,在我們家裡頭。所以怨決定不能結!跟眾生結下冤仇,一來是損害自己性德,一來招惹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他都不饒過我們,都在等待機會報復,這是大麻煩!
4、預謀殺害,積怨尤深
許多人喜歡吃海鮮,到臨命終時得的果報完全應驗了。連殺動物,動物都還要來報仇,殺人還得了?人的那個怨恨心比動物還要強烈。有些動物我們殺它的時候,它預先不知道,不知道我們要殺它。如果知道我們要殺它的時候,那個怨恨就重了;不知道突然被殺的時候,那個怨恨輕。
如果我們對一個人處心積慮有預謀要來殺他,對方他也知道,他也防御,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抵御,還是被我們殺了,這個仇恨深,深仇大恨。不是說死了什麼都完了,麻煩在後頭。
古人也干這個事情,實在講他不是不相信,他也相信,信心不深。也就是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六道輪回,有這個事情,畢竟這個事情不是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印象很薄,所以他還是敢造,還是敢殺人。
5、氣衰病重,冤業干擾
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自己無量劫來冤親債主很多,這些在我們周邊無形的一種壓力,我們自己走運、氣旺的時候,他不敢動,他潛伏在那裡,沒有消失;等到我們的運衰了的時候,他就來干擾了。我們在《地藏經》上讀到,特別是在病重垂危之時,冤親債主都現前了,善惡的業力這個時候統統都出現了。這些大部分都是冤親債主,說實在的話,他要跟我們沒有關系,那連邊都沾不上,凡是能夠沾到身的,跟我們過去生中必定有關系。
《地藏經》上講夢惡鬼,家親眷屬;家親就是過去的、死了,已經過世的這些家親眷屬。或夢到危險的地方,再遇到這些魇鬼,這些都是與冤親債主有關系,所以冤業病。凡是有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老實念佛,為什麼?有這些事情就是我們的運很衰、氣不旺,如果我們走好運,氣很旺,這些惡鬼惡神他會避我們。
縱然過去有過不去的事情,他也不敢在這時候來找麻煩,他會回避,一定等我們氣運衰的時候他來了。所以遇到這個事情,曉得我們這個時候氣運很衰,一定要努力好好的修學。
6、欠命還命,欠錢還錢
吃眾生肉,不要以為這很平常,社會上大家都吃。佛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吃它半斤,將來要還它八兩,不是說吃了就沒事,吃了很麻煩。我們這一生吃了多少動物的肉,我們要多少生才能還得盡。
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講個最簡單的,這一生吃了多少眾生肉,來生再變畜生,生生世世變畜生還債,統統還完了,這才能再得人身。我們去想想,這個事情多麻煩!
如果我們要是細心微密觀察,我們會看到果報真的就在現前,正是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他殺生吃肉,所以說他正在行好運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沒離開他,在他四周圍不碰他,等待機緣,等待我們的好運享盡,他就來找麻煩。在什麼時候?我們特別留意,他在臨命終之前,我們看他現的果報,殺豬的,他的動作、聲音就像豬,殺雞的,動作、音聲就像雞,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
世間人不知道這個利害,佛菩薩知道,真正修行人知道,不跟眾生結怨仇。不跟任何人有債務上的糾紛,別人欠我的不要了,這個好;要,我們還要去討債,我們來生還要去跟他碰頭;不要了,帳了了。欠別人的要趕快還,還的很痛快,我們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往生就走得潇灑、走得自在,冤親債主不會來刁難,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7、嫌棄討厭,傷害生命
刀兵劫的因是什麼?食眾生肉。佛說得很清楚,要想免除世間的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這個刀兵劫才能夠化解。年輕的時候無知,不吃它,也殺害它。我們看到很多人,自己也造過這個罪業。螞蟻爬到家來,討厭,燒一鍋開水一下就把它燙死。
許多人這樣做,我們也曾經做過,對這些小動物任意的殺害。以前不知道,這才曉得自己犯下了重大的過錯。佛教我們「發露忏悔」,我們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錯事,認真修行,每一天念誦、供養、修學一切功德,回向這些冤親債主。
這個功德我們自己不敢享受,希望把這些冤結統統化解,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否則的話,常常說到業障現前,業障怎麼會不現前?這些被我們傷害的眾生,如何能夠輕易饒過我們?不可能。
8、貪愛肉食,病從口入
我們宿世今生傷害眾生太多了。尤其是吃眾生的肉,我們殺它,還吃它的肉,它能甘心嗎?它能情願嗎?它不甘心、不情願,當然有報復的念頭,也許它有報復的行為。所以許多人得不治之病,像現在許多得癌症的,多半都是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了。
9、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因果通三世,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來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必定是有原因。什麼原因?總是我過去生中對不起他,我也曾經害過他、毀謗他、侮辱他,今天他這樣對我,這是報應。懂得這是報應,我們就歡喜接受,不再有報復心了,這個帳到此就了結。美國凱西也說,全世界的人,無論再微細的一樁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
10、自私自利,惡多善少
我們在世間,說實在的話,因為我們一生造作的惡業多過善業,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惡念多過善念,我們自私自利念頭行為多過利他,於是冤親債主就太多了。雖然佛菩薩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可是我們有意無意、不知不覺中與眾生結下了許多的冤仇。這些冤結,我們起心動念想化解,這是我們真正覺悟了。
11、修行得力,障礙考驗
為什麼愈修行障礙愈多?我們的冤親債主太多了。我們欠人的命還沒有還命,我們欠人的錢還沒有還債,所以我們修行,這些冤親債主來找麻煩。我們跑掉之後,他討不到債,他討不到命,他不能報復了,所以他都來了。
如何排除障礙?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他們。
我不是為我自己修的,我是為我們修的,他們知道,他們會歡喜。我代我們修行,我們不修,我代我們修,冤親債主就很高興了,不障礙我們了。我們自己修,我們想跑掉、我們想賴帳、我們想僥幸躲避,他們統統不會饒我們,魔障是這麼來的。
我們生生世世跟多少眾生結冤仇,有過節,所以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我們在這個世間,人家騙我們、坑我們,欺詐我們,我們很歡喜。為什麼?債還掉了。縱然不是討債,他是真的欺騙我們,我們隨他,我們也不要了,我們要,我們出不了三界。
所以別人欠我的,我統統不要了;我欠別人的,我盡量的還,我們才能走得了!有絲毫留戀,我們就離不開六道輪回,那個麻煩才大!所以,一切要捨,一切要放下,真正要了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自己身體都不能保住,何況身外之物!有什麼好牽掛的,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很快樂、沒有也很快樂,決定不為這些事情操心,真的得大自在。阿彌陀佛!
鬼神降壇與看神婆
所謂靈媒,在古代,男的稱為觋(wizard),女的稱為巫 (witch)。
宗教學上稱禁厭師(sorcerer)、醫巫(medicine man)、術士(magician)。
西伯利亞和北亞洲以及阿拉斯加等地,則稱為薩滿(shamans)。是指一些能夠通神、通靈、通鬼的人。
他們能夠差遣某些鬼神來驅除另一些鬼神;或者是請示某一些鬼神來協助求助的人們,指導人們如何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以及滿足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欲望。
所以,他們和人類的心理、生理上的弱點有著與生俱來的供需關系,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他們活動的蹤跡。
高級的靈媒被稱為祭師、先知、天使或聖者,而成為一般宗教徒信仰的中心。
一般的靈媒,沒有公是公非,故在基督教教勢擴張之後的歐洲,便對異教的巫、觋,趕盡殺絕。
在中國,巫觋往往也成為妖言惑眾的禍源,所以,孔子主張不語怪力亂神。
為何稱靈媒為“怪力亂神”?
因為他們的靈力來得沒有理由,那些神鬼世界也沒有一定的秩序和道德准繩;通常是會教人為善,但一旦和這些巫觋本身的權益沖突、矛盾時,就會散布謠言、顛倒是非、惑亂人心。
故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宗教的靈媒信仰,雖然起起滅滅,但都未能登入大雅之堂。
附體原因是多樣的,也有相通的原因和各自不同的原因,他們差別的原因是:
第一類附體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宿債恩怨”,宿債就是過去世與那些精魂鬼魅有彼此之間的債務關系,而今生的福報不夠,陰氣太多,缺乏陽剛正氣,所以精魂鬼魅就有機會來侵犯干擾。
賜恩的,就是使被其附體之人,能夠聰明突出,異於常人,未赴先知等等,從而因此獲得相關的物質利益;這是過去曾經對它們有所恩惠,前來圖報,一般情況不易發覺,也無明顯負面作用。
抱怨的,就是使被其附體之人,身體患病,心神恍惚,發瘋發狂,身心摧殘,如上所說,飽受種種痛苦折磨,難以救療。
第二類附體的原因,一般是善良誠實,而缺乏陽剛之氣,或者亦有別的特殊因緣,可以替代神祗導化人間。但若不是真正的神祗,而是冒充神祗的精魂鬼魅之類,那又另當別論了。
第三類附體的原因,那就是在修行的發心、見地上出現問題,所謂“發心不正,果遭迂曲。見地不純,著魔有分。”
這是因為不能熟谙佛法教理,聞思不足,匆忙上路修行,盲修瞎煉,好勝好強,五欲放不下,貪著於名利,喜歡神奇怪異,好論神通玄妙,不守清淨戒律,貢高我慢等等原因,都是容易招惹天魔外道來檢點考驗,乃至攻擊困惑。
對於修行者來說,此點最為切要。
老法師在《阿彌陀經講記》中講,“章嘉大師告訴我扶乩有這個鬼神降壇,這個是確有其事,不是編的,這些鬼神大多數絕對是冒充的佛菩薩,依古聖先賢名義來降壇,其目的也不算壞,因為這些靈鬼他們也想修善、積德。
如果用他本人的名義,那真是世間所謂的危言聳聽,縱然降壇,大家不相信,所以他就冒充佛菩薩的名義來降壇,其實決定不是佛菩薩。
那他呢?也是規過勸善,勸勉大眾相信因果報應,斷惡修善,勸人做好事,這是他自己在修善業。
至於靈驗上來說呢,小事情很靈驗,為什麼呢?這些靈鬼有神通,他這個神通能力很小,所以你要問最近幾天的事情,他跟你講的很清楚,你要問兩三個月之內的事情,他有時候也很正確,但是你要問到幾年以後的事情,一年、兩年以後的事情,他往往就不負責任,胡說八道了,這個就靠不住,因為他的智慧有限,他的能力有限。”
學佛的人多,看神婆的也多,看神婆好比抽大煙的人,抽了一次又一次,永無止至,因神婆能給你看對一點點事情(對最近的小事情也能說對點),因你心裡不清淨,想的事情他就能看到,神靈也有五種神通,比如我們人生下來就會說話、就會走路等等,這些都是人天生具備的,所以神靈他也有天生的神通,對最近的事情也能說對點,所以大家有什麼事情也就想看一看,問一問。
大家好好想一想,從神婆那裡能得到什麼呢?如我本人以前也是喜歡看神婆的,在附近五十公裡有名氣的神婆我都看過,多數是看不對的,有時候也能看對點,說對一點。
因此大家才象抽大煙一樣,有點事,不問一下神婆,心裡就不踏實,所以就離不開神婆了!大家想一想,你經常看神婆,能給你說對什麼?能給你辦到什麼?實際上什麼事情也辦不了,這是肯定的。如能給你辦了事情的話,那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所以大家對這樁事情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為什麼修行人被妖魔鬼怪附體的人特別多呢?凡是被妖魔鬼怪附體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往往都是沒有正知正見,執著渴望得到感應和神通的人。
這些修行的人一但被鬼神附體,就能夠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事物,能夠預知,猜測別人猜測不出來的事情。這種神通叫鬼通。
最初你還以為是自己修煉出來的神通,但是旁觀者都知道,這個人的心態和思想,在慢慢的起變化,和她原來比,有許多地方是不正常的,但這個人,本人並沒有覺察到。到最後嚴重的時侯,她會說周圍的人都“有問題”。她所講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是正確的。而且周圍人說的話,她都聽不進去。一旦到了這種情況,這個人的頭腦,已經徹底的被鬼神占有了。
通常被附體的都不外乎:妖魔鬼怪四大類。但是被附體的人,往往會說是濟公再來,觀音菩薩再來,佛祖再來,或者是最大的佛再來。大家想想,現在的騙子“人”都會冒充,“我是某某公司的老總”,“我是某某市委書記的秘書“。更何況妖魔鬼怪,怎麼不會冒充佛陀,菩薩再來呢?
這些附體的鬼神與被附體的人都有一定的因緣,有的是來討債的,有的是來還債的。來還債的不用說,它是讓你出一個名氣,發個小財;來討債的,它會搞得你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往往這種人命終以後,必然會到達妖魔鬼怪這個時空層裡面去。你活者的時侯和什麼相應,死後必然會到那個相應的地方去,在臨終的時侯,鬼神必然會來接引你。
我們在修行的時侯,動機一定要正確。即使你現在沒有辦法入道,也不要渴望有神通,當你帶著一種渴望神通的心在修行時,這些無形眾生,它自然會靠近你。你帶有這種欲望在修行,實質上是給了無形眾生一個可乘之機。
“附體”神通,叫鬼通,它不是修來的;真正的神通是通過自己的定力修來的,叫修通,修通可以做得了主;而附體的鬼通是由不得自己。這是鬼通和修通最根本的區別。修通,可隨時關閉和打開,只要是我們自己身心統一,而且身心的定力很強的話,神通自然會出現。
為什麼過去的祖師大德很少講到神通呢?就是不讓大家對神通產生欲望,通常用“智慧”二字來代替神通。現在的修行人,追求感應,總想有神通,知見沒有擺正,身心沒有協調,怎麼會開智慧呢?即使神通出來,也是鬼通。就像是一塊土地,土質非常差,怎麼會長出很好的莊稼來呢?只有改變了土壤以後,才能長出好莊稼。雖然我們具有佛性,具有佛的智慧,但是我們的方法不得當,心態沒有擺正,你的佛性與智慧根本沒有辦法出現,出現的是鬼通,最終害人害自。
1、我們作為修行人自己的命運自己就能掌握了,根本就用不著打卦看神婆,到處拜神靈、看神婆,保佑這個、那個。
神靈的神通是有限的,給你辦不了事情,反而給你誤大事。比如神婆說你壽命不長,你什麼事情也不干,等了一年又一年,等了幾年還活的好好的,可是在這幾年裡,把自己的青春和好多好事都耽誤了,吃的、住的,穿的樣樣都不如人,同齡的人都娶妻生子,一家美滿幸福,而自己孤苦一人,無依無靠,你說你聽神婆一句話,把自己搞的什麼都不如人,看你以後看不看了,聽不聽神婆的話了。
2、我們不依靠自己的慈父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反而相信神婆神靈的話到處亂跑亂求。
很多人說因慈父阿彌陀佛不能給我們辦事情和加持我們,實際上慈父阿彌陀佛時時在救度我們,可是我們到處躲藏,不讓慈父阿彌陀佛找到,你說慈父阿彌陀佛能救度了你嗎?能給你辦這個,那個事情?學佛的都知道,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為什麼我們求不到呢?因為你不能如理如法修行,處處搞迷信。
3、很多修行的人說,我跪在那裡求慈父阿彌陀佛,他老人家不能跟我說話,所以我找到神婆上了身給我指點迷津。大家要搞清楚,慈父阿彌陀佛時時在尋找我們,呼喚我們,可我們藏到深山地洞裡面永不出來,你說慈父阿彌陀佛能救度了你嗎?能加持你嗎?
4、如若你是一位真正修行人,身上時時放射出佛光照耀著,神靈根本來都來不了,還能給你看這個,看那個,只要如理如法修行,依戒為師,依四依法修行,勇猛精進,時時有龍天護法守護,還用著神婆給你看這個那個,用得著這個那個神靈來保佑你嗎?你能夠如理如法修行,有什麼事情求不到的?還用著神靈嗎?我們修行人要對這樁事情認識的清清楚楚,有一點搞不清楚那就可想而知去什麼地方了,搞清楚了那就能即生成佛,往生極樂世界了。阿彌陀佛!
故事:鬼神護法
1945年春,虛雲老和尚從雲門到南華傳戒。此時,雲門禅寺有兩位僧人,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傳真,同住在一個寮房。一天早上,晨鐘叩響了,倆人都還沒有起床,過了一會,傳真問古根:“鐘打過了,起不起來念經?”古根說:“我身體有點不舒服。你去吧!”
傳真伸了一個懶腰,說:“唉!我也懶得去了,方丈不在就暫且偷懶一回吧。”
倆人又繼續睡。一會,昨晚闩好的門突然“吱呀”一聲自己打開了,隨著一股寒風一個黑影沖了進來,兩人睜大朦胧的睡眼一看,但見一個頭比身子大,手掌比頭還再大,眼睛圓鼓,滿臉皺紋,長發拖地,長牙外露的鬼怪。
只見鬼怪一伸手,將傳真從床上拖出,“啪”的一聲扔到地下,訓誡他說:“菩薩開道場,成就你們修行,你們卻不上殿念經,不知慚愧,該打!”說著舉起巨掌“啪!啪!啪……”狠打了傳真屁股十幾下。同房的古根見狀即驚喊:“救命啊!鬼來打人了。
救命啊……”邊喊邊用凳子猛敲床板發出巨響,鬼怪飄然而去。寺僧聽見大喊救命,拿著木棍跑來看,古根已被嚇得臉色青白;而傳真被打得趴在地下,大氣粗喘,渾身哆嗦,說不出話來。大家把傳真抬到床上,把褲子扒開,用油燈靠近一照看,整個屁股已被打得黑瘀浮腫,大家拿藥來擦,醫治了一個多月才好。
當天,古根和傳真倆僧即搬出來,不敢再住那個房間。
當鬼打傳真的次晚,有一位中年僧人法號道銘,是軍人出身,自持有武術善拳法,自告奮勇說:“不怕!我去住。”帶了一根粗鐵棍,去睡在傳真的床上。
半夜,闩好的門“吱呀”的一聲又自開了,伴隨著一股冷風黑影又來至。道銘驚醒,想起來拿放在枕邊的鐵棍與之搏斗,但全身如被捆住,無法動彈,鬼怪說“你存心不良,即出家為佛弟子,應除去好斗習氣,我現在不打你,如不悔改,再來懲治!”
鬼去,道銘復有力氣,奪門而出,驚叫:“救命啊!救命啊!鬼又來了……”眾僧聞訊,拿著木棍來救,道銘已嚇得全身癱軟,臥靠在走廊牆角。大家把道銘背回房間,又煮來紅糖姜湯給他喝下,才慢慢蘇過氣來,語無倫次的給大家講見鬼的經過。道銘休息了好幾天才恢復力氣。
四月份,虛雲老和尚從南華禅寺回來,眾皆告之有鬼,那間房子不敢住。深夜,虛雲老和尚禅坐,見一青袍白衣老翁來到面前,恭敬的說:“弟子住在後山,已有幾百年,前段時間,師父到南華傳戒,弟子亦剛好外出,孫輩不肖,擾及清眾,吾已責誡之,今特來向師謝罪。”
虛雲老和尚說:“既已現形異類,彼此相安,不要多現擾眾。”翁告謝而去,從此不再發生此類事情。阿彌陀佛!
閻羅王 您抓錯人了吧
有一對夫妻,在世時也跑跑寺廟、跑跑道場、拜拜佛菩薩,也常布施點、也參加這個那個法會,讀讀經典、看看這個法師那個法師講經的光盤,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贊學佛很好,自認為有大福報,也可以往生了,夫妻二人認為這一生就算沒開悟,絕對可以往生淨土了。
而且夫妻二人認為絕對不會見閻羅王!就算見閻羅王,也是那些沒學佛而造殺業的眾生見閻羅王與下地獄才對,實在輪不到夫妻二人、(的確,他二人很少造殺業)。所以,在世時堅信如此,於是心想這樣就很好了,一生蠻平順,也沒什麼煩惱,也沒有不順心的事情,心想事成,因此心裡更放心,有這麼好的福報,學佛真的是太好了。
萬萬沒想到先生晚年生了痛苦不堪的大病,半身不遂,一切行動都要太太幫忙,生活大小事都要太太打理,剛開始夫妻都相信大慈大悲的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他們,病一定會好轉,先生絕對會康復的。
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先生的病也沒有起色,有一天太太終於心生懷疑,心想我這樣信佛,尤其自從先生生病以後,拜佛拜得更多了,這一輩子也這麼相信佛菩薩,也常做布施,難道佛菩薩不知道我的祈求嗎?怎麼沒讓我的先生好起來呢?學了一輩子佛,還在有求與邪知邪見中修行。
不久夫妻雙雙過世,但是並沒有如他們預期的,往生淨土,相反的,被“抓”到戒備森嚴的閻羅殿。夫妻見到閻羅王,一時轉不過來,心中還納悶,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到這裡來了?所以見到閻羅王,也不等閻羅王開口,便說:“我們是學佛人,平時念佛,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會到這裡來呢?是不是抓錯人了?” 閻羅王也相當尊重修行人,世間修行有成就的人,閻羅王都知道。平常帶到這裡的人,很少提自己會念佛,所以今天有人一來便開口自己念佛,為了慎重起見,再查了一次。
等查完之後,閻羅王氣定神閒的回答:“黑白、無常沒有抓錯人,你們的確要帶到這裡。”
先生不解的問:“我在生時也禮敬佛菩薩,也常布施,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贊學佛很好,難道沒有功德嗎?為什麼會被抓到這裡?”閻羅王說:“你們雖然學佛,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守戒,不信因果,還事事在搞迷信,你們的心態只是求福報,所以功德很少。”
先生問:“我也常布施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布施,但是布施的福報在你活的時候也用完了。”
先生再問:“我也皈依某某大師了啊!”
閻羅王說:“雖然你有皈依證,但是因為你不精進修行,所以因果和業障與沒皈依證以前差不多,可能不知不覺中還多造了一些業。”
先生再問:“我吃素不殺生!”
閻羅王說:“雖然你吃素不殺生,但是因為你不明佛理而亂批評,罵人,造了許多口業,這些口業,比一般人還多了很多。”
先生再問:“我也天天去某個道場!”
閻羅王說:“雖然你常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並沒有改進多少,也不是真正在修行,那個道場其他修行者,大部分都是有成就的,有的開悟,有的證果,有的往生淨土,很受我們敬重,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個道場其他修行人成就的多。”
閻羅王就把這個道場修行人的成就,一一說給他夫妻二人聽。這些人他夫妻二人都認識,有成就菩薩,有成就阿羅漢,有往生淨土,也有的升天為天人。念了半天,就是沒有他們的名字。倒是有幾個平常看起來修得不怎麼樣,也往生了淨土。有幾個自認為修得很好的人,卻沒有成就了。
閻羅王接著說:“雖然你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不正,已從這個道場除名了。所以你並不能算是這個道場的一位修行人。
你夫妻二人護持這個道場的福報,就是你們生前生活在一帆風順,心想事成,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健康得健康,不過你們在生前就用完了,所以晚年你生了大病,就是你自已該受的因果成熟所致。”
先生再問:“這個道場不是還有一些人修得很好,怎麼也沒聽到他(她)們成就呢?”
閻羅王看了看,想了一下才說:“雖然這個道場有些人自認為修得不錯,但是這些人從開始就心生驕傲,批評其他修行人、這個不如法、那個也不如自己,自己走入魔道而不自知。
言行違背聖言量,名字也沒有注冊在這個道場裡。將來也是會到我這裡來報到的。”
先生再問:“我太太為什麼也沒有注冊呢?為什麼也被帶到這裡呢?”閻羅王說:“自己的因果自己了,你太太的問題,雖然生前也布施造福,但不是真心修行人。
她還有個錯誤觀念,認為跑跑道場拜拜佛這就叫修行,所以錯誤理解了修行,只能說結個善緣,不能算修行人,她自己的因果還是她自己了才行!她根本就不能注冊,但是因這個錯誤觀念,讓她這一生算是白來一趟了。”
閻羅王接著說:“你太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生前有求的心,可是在你生病的事後求佛菩薩保佑你康復,但你生病沒有起色,曾起念懷疑沒有佛菩薩,後來便拜佛越來越少了,信心更不堅了。你死後,她也只是偶而拜拜佛,大部分精神還是放在家庭裡。
“先生最後歎氣道:“我們會有什麼下場呢?”、
閻羅王說:“你下輩子轉為一個窮人,一生皆窮困,但是也容易剌激你精進修行,不要像這輩子不精進。
你太太下輩子轉為富人所養的貓,因為她的癡業使然,但是她還有一些福報可享,享完後再入輪回,但是會去那裡,還得看她的造化。”
有句詩,“蓮池無日不花開”,每天都有無數的蓮花在池中開放,每天都有無數的眾生往生,每天都有眾生跳出生方便有余土入實報莊嚴土,何況方便有余土那還沒開放的花苞?那更是不計其數了。但是還要加一句,“地獄整日不關門”,眾生入地獄也象射箭一樣的,唰唰唰拼命往下掉,槍林彈雨一般,速度又快又密。往生是不計其數的,下地獄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說,“度盡阿鼻苦眾生”對不對?對!佛光一到,地獄就空了,但地獄一空掉,馬上又有眾生變現出一個地獄出來。地獄怎麼來的?眾生業力變現的。我們還在給自己制造迷惑,迷惑就形成地獄。阿彌陀佛!
根據《雜阿含經》,人有四種生死不同:
1.從暗入暗——暗,不一定指地獄,人間陰暗的一面就是貧窮、多災多難。如果生在暗處,又再造惡業,死後必定墮三惡道,稱為從暗入暗。第二個暗字,是指三惡道。
2.從暗入明——眾生雖然生在貧苦之家,或是多災多難之處,但仍然能夠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命終之後,生在人天享福,是謂從暗入明。
3.從明入暗——眾生生在富貴之家,受身端正而聰明,叫做明。但是恃著自己的財勢及聰明造罪,命終之後,生在三惡道受苦,謂之從明入暗。
4.從明入明——運用自己的錢財及聰明修福德,命終之後,生在天上或在人間享福,是為從明入明。
無論眾生是從暗入暗、從暗入明、從明入暗或是從明入明,只要眾生一天未認識佛法,未了解因果的道理,就容易造罪墮地獄。如果沒有地藏菩薩在地獄度眾生,恐怕我們現在還在地獄裡面受苦。
“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作佛。想這個身是我,就決定脫不了輪回身;想天,生天;想財色名食睡這是貪嗔癡,果報地獄、餓鬼、畜生。想什麼現什麼,都在一個念頭。
地獄是幻化的,沒有造地獄的罪,你決定找不到地獄。地獄在哪裡?沒有。你造這個罪業,這境界就會現前。
佛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 。
偈頌:勸君為善曰無錢,禍到臨頭用萬千;若要與君談善事,一朝命盡喪黃泉。
勸你做點善事,你說沒有錢,這是「有也無」;有了意外或飛災橫禍來臨,用去萬千,這是「無也有」;假設和你談行善的事,例如去聽經、去弘法,便說沒有時間,這是「去也忙」;等無常鬼來領你到閻王殿喝迷魂酒時,不去也不行,這是「忙也去」。
所以我們大家要趕快修行,勇猛精進,早日覺悟、斷除一切貪、嗔、癡、慢、疑,用我們的正知正見來修行,千萬不要向本文裡的夫妻二人,學了一輩子佛,到頭來一場空。修行的入道要門是發心要正,修行要精進,願要切。
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行要事事為一切有情眾生服務奉獻,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只能結個善緣。《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南無阿彌陀佛 —— 萬劫難逢無上寶,眼前滅罪除煩惱,他年功滿到蓮池,與佛長生同不老。
閻羅王又有什麼願望呢?
有一天,佛祖住在捨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佛祖告訴諸比丘們說:「猶如一間屋捨開有兩扇門相對,有人住在其裡面,又有人在於上面而住,觀看其下面出入行來的人,都能一目了然那樣,我也是如是的。
我用天眼去觀察眾生之類的出生、死亡,或者是轉生在善趣,在惡趣,或者是善色、惡色,或者為好,或者為丑,隨著他們所行所種的一切,都能一一知道明白。
如果又有眾生,其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誹謗賢聖,行正見之法,行為合於正見,在其身壞命終之後,轉生於善處的天上,這名叫做眾生行善。
如果又有眾生,行如此的善法,而不造惡行的話,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再轉生在於人類之中。
如又有眾生,其身口意都行惡,而造不善之行的話,在命終之後,會生在於餓鬼道之中。
或又有眾生,其身口意都行惡,而誹謗賢聖,和邪見相應的話,在其命終之後,會生在於畜生道之中。
或者又有眾生,其身口意都行惡,而造不善之行,而誹謗賢聖的話,在其命終之後,會轉生在於地獄之中。
到這時,地獄的獄卒會捉此罪人,到閻羅王之處,示給閻羅王後,並作如是之語而說:『大王!當知!此人在前世之時,身口意都行惡業,作諸惡行之後,生在此地獄之中的。大王!此人要怎樣懲治他呢?』
1、這時,閣羅王會向犯人問罪『你活著的時候,有沒有見過嬰兒出生啊,這些嬰兒在母胎時,非常痛苦難以忍受,出生之後,還必須要別人養育、哺乳、洗澡等等,自己卻不能自理呢?』
這時,罪人回答說:『實在看見過!大王!』
閻羅王說:『既然知道這麼苦,那為什麼不知道身口意都應須修善呢?』
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如大王的教言!但是我乃愚癡,不能分別而實行善行。』
閣羅王說:『既然這樣,你的罪過證實無誤,而且你也不作身、口、意之善行,所以今天應當要追究你放逸的罪行。這並不是你的父母所作的,也不是國王、大臣之所作的。
本來就是你自己所作的罪業,現在自當受其惡報的。』
當時,閻羅王先問其罪,然後乃敕令治他的罪。
2、然後有第二位天使問那位罪人說:『你本來作人之時,有沒有見過老人呢?老人形體極為惡劣,行動艱難,衣裳邋遢,手腳經常發抖,氣喘吁吁,不再有少壯時之心嗎?』
這時,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我已看見過。』
閻羅王說:『你當自知!你也會變老,到老時,實會被人所討厭,因此,當修善行才對。』
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那時,實在不信這事情。』
閻羅王回答說:『我實在知道你不作身口意之善行,現在當治你的罪業,使你以後不敢再犯。你所作的惡業,並不是父母所造的,也不是國王、大臣、人民所造的,你現在自造其罪業,就應當自受其惡趣。』
這時,閻羅王,以此第二天使的身份,去教敕罪人。
3、之後又以第三天使的身份告訴那位罪人說:『你前身作為人類之時,有沒有見過病人呢?病人乃倒臥在於屎尿的上面,不能自動起居。』
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我實在看見過。』
閻羅王說:『你自己不自知道你也當會有此疾病,不能免離此種疾患嗎?』
罪人回答說:『實在是的!大王!我愚癡,所以不相信會輪到自己身上。』
閻羅王說:『我也知道你的一切,你乃愚惑不解悟,我現在當治你的罪,使你以後不敢再冒犯此種罪行。這並不是你的父,不是你母所作的,也不是國王、大臣等人所造作的。』
這時,閻羅王乃以此去教敕他。
4、然後,又以第四天使的身份去告訴那個人說:『人死了之後,身體有如枯木,如風去,如火歇那樣的沒有知覺了。那樣的當兒,五親之類的人,不是會圍遶,而號哭嗎?』
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我已看見過了。』
閻羅王說:『你為甚麼不作如是之念:我也當會難免於這死亡嗎?』
罪人回答說:『實在是的!大王!我實在不覺知。』
閻羅王說:『我也相信你當時並不察覺此法,現在當治你的罪,使你以後不敢再犯。這種不善之罪,並不是父,並不是母,也不是國王、大臣、人民所造的,是你本來自作的,現在自當受此罪報。』
5、這時,閻羅王又以第五天使的身份告訴那位罪人說:『你本來作人之時,不看見有賊會穿牆破捨。去劫奪他人的財寶,或者放火燒屋,或者四處逃竄。
如果被國王所擒獲時,就會被截手足,或者會被殺亡,或者會被關在牢獄,或者會反縛去遶市,或者使其負荷沙石,或者被執而倒懸,或者被攢箭所射,或者用融銅去灌其身,或者用火去炙,或者剝其皮,還使他食,或者剖開腹,而用草擆之,或者放在湯中,而煮他,或者用刀斫輪而轹其頭,或者用象腳去踏殺,或者著在於標頭,乃至於死亡嗎?』
罪人回答說:『我實在看見過。』
閻羅王說:『你為甚麼緣故,會去私盜他人的財物呢?你都知道會受罪,為甚麼要去犯罪呢?』
罪人說:『如是!大王!我實在是愚惑之故。』
閻羅王說:『我也相信你所說的,現在當治你的罪,使你以後不敢再犯。這種罪業並不是父母所作的,也不是國王、大臣、人民所作的,是你自作其罪,還是你自己要受其罪報的。』
這時,閻羅王問罪人之罪業之後,便敕令獄卒而說:『快將此人捉到獄中去!』
當時,獄卒受王的教令之後,就捉此罪人,到地獄之中。地獄的左側乃極為火燃,都是鐵的城、鐵的廓,地面也是用鐵作的。有四城門,乃極為臭穢之處,好似被屎尿所染污過的。有刀山、劍樹,圍遶在於四面,又用鐵的疏的籠,蓋覆在其上面。」阿彌陀佛!
那時,佛祖便說此偈而說:
四壁四城門 廣長實為牢 鐵籠之所覆 求出無有期
彼時鐵地上 火然極為熾 壁方百由旬 洞然一種色
中央有四柱 觀之實恐畏 及其劍樹上 鐵隽烏所上
臭處實難居 覩之衣毛豎 種種之畏器 鬲子有十六
比丘們!當知!
1、當時,獄卒曾用若干的令人苦痛之物,伎打此罪人。如那位罪人舉腳著在獄中時,血肉都會消盡,唯有身骨之殘留耳。
2、這時,獄卒將此罪人,又用利斧去斫他的形體,使其苦痛難以計量。然而也使其求死不得,須要罪人之罪業消滅之後,方能得以脫離,他在於人間所作的罪業,都必須使其除盡,然後才能得以脫出其苦處。
3、這時,那位獄卒又將此罪人,使其緣於刀劍之樹,或使其上樹,或使其下樹。當時,由於罪人爬在於樹上之故,便會被那些鐵嘴之鳥所食,或者被啄其頭,然後取食頭內之腦。或者被鳥取其手腳,然後打其骨而取食其髓。然而其罪還是未完畢,要等到罪刑完畢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其苦處。
4、這時,獄卒又取那位罪人,使他抱住熱的銅柱而坐。這乃前世之時,喜歡YIN泆之故,因此之故,才會受此罪苦,才會被罪業所追,終究不能得以脫離。
5、這時,獄卒從罪人的腳跟,抽拔其筋,乃至於項中,牽筋出來。或者使其被車所載,或者前進,或者後退,都不得自在,其中所受的苦痛,實在難以稱計。必須使其罪業消滅,然後才能脫出其苦。
6、這時,獄卒又執取那位罪人,擲放在火山上面,然後驅使其或上、或下。這時,須極為爛盡,然後乃能得出。當時,罪人乃由於此因緣,求死不得,須要當使其罪業都除盡,然後才能得出。
7、這時,獄卒又取罪人,拔抽他的舌頭,擲著在於其背後,此中所受的苦痛,實難以稱計的,然而卻求死不得。
8、當時,獄卒又取罪人放著在於刀山之上,或者斷其腳,或者斷其頭,或者斷其手。須要當使其罪消滅,然後才能得以脫出。
9、這時,獄卒又用燒熱的大鐵葉,覆在於罪人的身上,好像在世時穿衣的模樣,當時的苦痛,實為劇毒,難以忍住,這都是由於貪欲之故,才會致於如是之罪苦的。
10、這時,獄卒又使罪人,作五種的使役,雙手雙足與身心都苦痛的刑罰。首先驅使他偃臥,然後取鐵釘去釘他的雙手雙足,又用一釘去釘在其心中,在此中間所受的苦痛,實在難以言宣。須要當使其罪消滅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
11、這時,獄卒又取罪人,將其身顛倒,而舉放在於镬中。當時,身體至於下時,都統統爛盡。如還至於上時,也同樣的爛盡,假如至於四邊,也是一樣的爛盡,其酸楚毒痛的情形,實在是不可以稱計的。現出時也爛,不現出也是爛,有如在大釜中煮小豆那樣,或浮上,或沉下,現在的這位罪人也是同樣的,浮現也是爛,不浮現而沉下時,也是爛,在於其中受苦的情形,實在難以稱計。必須要等到其受罪完畢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
12、比丘!當知!或者又有時,那些地獄當中,經過數年之後,東門才開啟一次。這時,罪人就又往趣其門,但是其門卻自然的又關閉起來。
那時,罪人都皆倒在地上,在其中所受的苦,乃不可能具宣出來。或者有時,各各都會自稱怨責,都這樣說:『我乃由於你們之故,才不能得以逃出門外的。』」
那時,佛祖便說此偈而說:
愚者常喜悅 亦如光音天 智者常懷憂 如似獄中囚
這時,大地獄之中,經過百千萬年之時,北門又開一次。當時,罪人又向北門而去,然而門便關閉,必須當使其罪業消滅之後,才能得以脫出。這時,那些罪人又經數百萬歲之後,才能得以脫出。因為在人中之時所作的罪業,必須使其受刑完畢之故。這時,獄卒又取罪人,而用鐵斧斫罪人的身體,經過若干的罪刑,然後再使令其更換,必須當使其罪苦都完畢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
比丘!當知!或者又有時,東門又再開一次,這時,那些眾生就又往詣於東門,然而門又自動的關閉,而不能得以出來。
13、假如能夠得以出來,但在外面又有大山,就會往趣其處,當罪人進入山中時,就會被兩山所壓,有如壓麻油那樣,在其裡面所受的苦痛,實難以稱計。必須當他的苦報已盡,然後才能得以脫出。
14、那時,那些罪人轉得前進時,又會值遇熱灰的地獄,此獄的縱廣為數千萬由旬,在其中間,受苦之事,實在難以稱計的。必須當罪受完之後,才能得以脫出。
15、而轉又前進時,其次會遇有刀刺的地獄。這時,罪人又入於此刀刺的地獄當中,當時便會有大風之吹起,會來破壞此罪人的身體筋骨,在此裡面所受的苦痛,實在不可以稱計的。必須當他的罪業消滅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的。
16、其次,又有大熱灰的地獄。這時,罪人又入此大熱灰的地獄中,形體會被其融爛,所受的苦痛為無量。必須當他的罪業消滅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的。
17、這時,罪人雖然能得脫出此熱灰的地獄,但是又值刀劍的地獄,此獄的縱廣為數千萬裡。這時,罪人入此刀劍的地獄之中,在其中所受的苦痛,乃不可以稱計的。必須當使其罪業消滅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
18、其次,又有沸屎地獄,裡面有細蟲,會攢入罪人的骨內,而徹其髓,會食此罪人。雖然罪畢而得出此地獄,然而前面會值遇獄卒。
這時,獄卒會問罪人說:『你們欲到何處去呢?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呢?』
罪人回答說:『我們並不知道從甚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當到何處去,但我們現在乃極為饑困,都欲求食物。』
獄卒回答說:『我們當會供給與你們。』
19、於是,獄卒就取罪人,使他仰臥,而取大熱的鐵丸,使罪人吞下。像如是的,罪人的受苦,乃不可以稱計的。這時,熱鐵丸從口而下過的腸胃,都皆爛盡,受苦乃難以量出。必須當使罪業消滅之後,然後才能得以脫出的。
20、那些罪人不堪受此苦痛,還又入於熱屎地獄、刀劍地獄、大熱灰地獄,還來經過如是這般的若干地獄。
這時,那些眾生不堪受苦,還而會回頭來至於熱屎地獄之中。
這時,獄卒對那些眾生說:『你們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要到甚麼地方去呢?』
罪人回答說:『我們並不能自知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現在又不知當到甚麼地方去?』獄卒問他們說:『現在須要甚麼東西嗎?』罪人回答說:『我們口渴的利害,須要飲水。』
這時,獄卒就取罪人仰臥,然後將融銅灌入罪人的口內,使令溶銅從口流下而過,在此中間所受的罪苦,乃不可以說盡。須要當使其罪業消滅之後,然後才能得以出來。
這時,罪人不堪受此苦痛,就還入於沸屎地獄、劍樹地獄、熱灰地獄,還入於大地獄之中。
比丘!當知!那時,罪人的苦痛,實難以稱計。假如罪人在此時眼根看見色境的話,其心也不會愛樂,倘若耳根聞到聲境時,或鼻根嗅到香境,舌根嘗到味境,身根觸到細滑的觸境時,都不會愛樂,意根感知法境,都會起瞋恚。
所以的緣故就是:由於本來不作善行的果報,都恆作惡業之故,才會致於如此的罪業。
這時,閻羅王教敕那些罪人說:『你們不能得善利,往昔之時,在於人類當中,受人間中的福報,然而你們的身口意卻不與其行相應,也不惠施與人,也不愛語、利人、同事,因此之故,現在才會受此苦報的。這些惡行,並不是你們的父母所為,也不是國王、大臣所作的。諸有眾生,如果其身口意都清淨,沒有沾污的話,就類似於光音天。諸有眾生,假如作諸惡行的話,就類似於地獄之中。你們的身口意都不清淨之故,才會致於如是之罪!』
比丘們!當知!閻羅王也曾經感慨:『我甚麼時候才能離開這裡,而投胎做人呢?我如果投胎做人的話,便去出家學道!』
閻羅王尚且作如是之念,何況你們現在已得人身,已得此沙門之道呢?
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常念行持身口意之善行,不可使其有所缺欠;
應當滅除五結:貪欲、瞋恚、身見、戒取見、疑,修行五根:信、精進、念、定、慧等根。
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作如是而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故事出處: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增壹阿含經第二十四卷 符秦三藏昙摩難提譯 增一阿含經新譯(悟慈長老) 阿彌陀佛!
故事:從前有一位老人死後被閻王召去審判
有一個老人死後被閻王召去審判,因老人在世是多作惡事,不做善事,所以閻王就咬牙切齒地呵責他:‘為人在世應多修善,為何你卻作惡多端?’老人硬嘴反诘閻王,怪閻王為何不先寫信通知他止惡行善,使他好做個准備。閻王謂早已寫四封信通知他了。老人問是哪四封信?閻王說:‘有一日你吃飯時,自覺牙齒搖動,有這回事嗎?’老人答:‘有。’閻王謂這是第一封信。
接著閻王又說:‘又有一日,你對著鏡子,發現頭發忽有白,這是第二封信,你有沒有收到呢?’老人點了點頭。閻王掃了老人一眼,又繼續說道:‘接著我又送了兩封信給你:幾年後的某一天,你發覺面有皺紋,這就是第三封信。
最後,你自覺頭痛暈倒,那是第四封信,通知你死訊快到了,你自執迷,不肯檢點,反诿過於我,怪我沒有寄信給你!’老人至此無言以對。當時旁邊跪審的一個年輕小鬼,忽對閻王提出抗議:‘他不理會你那四封信,年老而死,被你呵責,尚有道理,而我則年紀輕輕就死了,為何你不來信先通知我呢?’閻王道:‘我也寄過四封信通知你:一次你從車上跌倒,一次你騎車跌到,一次你在球廠打球暈到,一次你游泳溺水昏迷。四次的訊息,都是警告你雖年輕,也會死亡的,你不醒覺,卻來怪我!’小鬼聽了,啞口無言,深悔在世時不修善,已赴黃泉。現在各自檢點一下究竟給我們寄來幾封信了?趕快修行念佛吧,莫待老來,被閻王呵責,後悔已晚。
人生苦短,轉眼幾十年,幾十年的迷惑、幾十年的煩惱、幾十年的仇恨、幾十年痛苦、幾十年的心酸,時間有限轉眼就過去了,趕快修行老實念佛吧,專修、專念一句佛號念到底,不要在娑婆世界迷惑了,早日回西方老家吧!阿彌陀佛!
寫給正在為錢而愁的人們
半年前,我也在為錢而愁,生意不好,外債還不上。郁悶的晚上失眠睡不著,經常發脾氣,不知道怎麼辦?去算命批八字,找各種所謂的腳“仙”去看,燒紙錢,想了很多的方法,可是不見效。在一次機緣下,經網上佛友指點,讓我去放生、助印、助學、救濟病人、救濟窮人等等。當時,也沒有退路了,什麼方法都願意試。於是就開始放生、做慈善事業了。
後來自己閒時,就在網上看一些法師的講座,逐漸的了解了佛法。尤其是看了《和諧拯救危機》後,知道了人心的感應是可以傳遞的,於是決定,再怎麼愁,也要微笑的面對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又看了電視劇《了凡的故事》,看了動畫版的《地藏菩薩本願經》,我相信,佛法不再是迷信,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於是我開始打算改變自己的命運了,我想讓自己的命運變好。我開始從小時候有記憶時起,就回憶自己所做的錯事深深的忏悔。
然後按“十善業"的標准來要求自己,雖未正式皈依,也開始守三皈“五戒”,每逢初一、十五也吃素,用以上這些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佛經上說,財布施得財,於是,自己也改變以前的小氣、貪婪。於是經常隨力的去放生、做慈善事,看到可憐人也施捨錢財給他們,以前在店內撿到錢我會沾沾自喜,現在會放平心態,等待失主的到來。如果三天內沒有失主來,自己就會把撿到的錢拿去助印佛經,以"失主"的名義去助印,功德回向給失主及他(她)的家人。
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果然,我的經濟情況大有好轉,自己十分歡喜。也知道,是自己誠心、一心向善捨小錢還來了大錢。去年冬天,天氣冷,不太適宜放生了,自己也在店裡忙於生意,無法外出,於是就在網上匯款,讓其它的師兄幫忙放生、做慈善事業。
今年正月,我大賺了,一個月的時間,我賺了幾十萬,我把外面的欠債終於還上了。我無法相信,自己會賺那麼多錢,不相信,短短四、五個月的時間,自己就一下子翻身了。於是,我更加相信,財布施得財,是正確的。
如果你想做官、你想發財,佛經裡頭有教你,有教你生財之道,那是正確的方法。財從哪裡來?佛告訴我們,財富從財布施來,財布施是因,愈施愈多,聰明智慧是法布施來的,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來的。每個人都有命運,命從哪裡來?命是過去生中的造作,就是積植的善惡的行業。
現在我把每個月純收入的10%拿出來放生、做善事,來報答佛菩薩對我的加持之恩,來報答此生結識佛法的受益之恩。放生、助印、助學、救濟病人、救濟窮人,在我力所能及范圍的,有緣遇到的,我都去做。我相信,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的。
1、越是沒有錢,越不能吝啬、小氣、心量越大命運改變得越快。你要知道,這是你前生種下的因,今生受這果,這是你應該經歷的磨難,不要抱怨,不要傷心。如果遇到需要幫助人或動物,你一定要幫助他(她)救助他(她),不要不管。
2、如果條件稍好一些,就一定要隨力去放生,多做慈善事業,這樣可以使你迅速的積累福報,很快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一切順利。古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若不報是時辰不到。
3、無論做任何行業,你都要心正,要誠信,不能賺昧良心的錢,不該拿的錢不能拿。占小便宜,是發不了大財的。那樣的錢,不但攢不下,如讓攢下將來還得受報應的。
4、如果你因為求財而曾經發願過,許過願的,就一定要算數。不能賺錢後,捨不得拿出來,而發空口願。
中國人常講“捨得”,社會上很多人都會用,但是不知道這個術語是從哪兒來的?其實,“捨得”這個名詞,是從佛經上來的,是佛家的術語。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捨財,你得財富;你捨法,你得聰明智慧;你施無畏,你得健康長壽。你捨什麼,你後頭得什麼。
所以,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得天天修財布施。天天修財布施,你准發財。佛是不騙人的!你能捨,就有得,可是要知道,得了之後還是要捨。
因為你能把你得到的捨掉,那就變成功德;如果你捨了之後得到,你就在那邊享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
有捨才有得!你捨得多,你得的就多;你捨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捨,你就一無所得。所以你想得財富,你不捨怎麼行?至於你得財富,或者你做生意做買賣,或者你做工,或者你做某一個行業賺了錢,那一些都是緣,不是因。
因,是過去生中你捨的財多,那是你命裡頭有財。你命裡頭有財,不管你干哪一個行業,你都會發財。行業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我們要清楚,別人做這個事情發財,我們跟他同樣去做,我們發不了財。他發財,我們賠本,什麼原因?我們命裡頭沒有財。緣相同、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修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所以,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得天天修財布施。
希望大家,都能平和的對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多多反省自己。不要抱怨,要勇於面對現實。然後用真誠心、慈悲心去對待自己身邊的人或事。隨力、隨緣的去行善積德。有一句話說的好:窮達皆有因,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我們自己修心積德,不管我們每個人的因果和造化如何,我相信,事情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你要想真正改變命運,佛法是最好不過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地求,有求必應;你不懂理論、不懂方法,盲修瞎練,決定求不到。
世間人,心為什麼那麼亂?他也制心一處,他制心在哪一處?名利,名利是兩處。名裡頭又有好多處,利裡頭又有好多處,所以他的心是散亂的,他不是真正的一處。絕大多數的人,在現在這個時代,都把心放在賺錢上,賺錢的方法很多,他都去想,心就散亂了。
錢能不能賺到?那是他的命,他的福報。命裡有,決定能賺到;命裡沒有,想再多方法都賺不到,你說冤不冤枉?命裡有,何必去想它?到時候不就自己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命裡沒有的,想盡方法都賺不到。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你擁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只能滿足你現前的這一生,你想你能享受多少年?命終之後,一樣都帶不去,全是假的。
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那是真的,你將來到極樂世界,這個經裡頭所講的都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那裡多殊勝,那多圓滿,你什麼都得到了。你能想像的全得到,你想不到的還多,到那裡你才明白,沒到那裡你不知道,佛也不說,說了你不懂。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
總而言之,一切法裡面,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全都包括,這妙極了!可是這個事情幾個人肯信?沒有人相信。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壞命運都能轉過來,可是很少人能相信,很少人能照做,他不曉得這一句佛號功德之大!
我很喜歡一句話:一念善,福未雖至,禍已遠離。一念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希望大家多多自勉,為自己修一個萬事如意,無論自己過的好與壞,都要隨力多為社會大眾服務奉獻,行善積德、給往生積下資糧,在老實念佛達到功夫成片、就能預知時至、意不顛倒身無病苦坐下站下往生西方。
金錢是個好東西人不能把金錢看得太重
金錢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人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有了錢,上下順暢,左右逢源,走到哪兒都有鮮花可賞,有笑臉相迎。因而,許多人便把金錢視為萬能的。
心因錢而動,行為錢所驅。
於是,金錢又變得像病毒一樣,讓人高燒不退,神志不清,乃至谵言妄語,病入膏肓。縱觀貪官入獄,名流失節,大多是因錢而毀了一生。這正應了一句箴言:“人不能把錢帶進墳墓,但錢可以把人帶進去。”對於這些人,錢不僅未能把他們變得富有,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淺薄,一文不值。
有些有錢人,[]揮金如土,為所欲為,對他人卻冷若冰霜,視錢如命。
他們的生活因錢多而侈奢,他們的榮辱因錢多而顛倒。儉樸、清廉、善良……諸多傳統美德在這類有錢人身上都無法得到彰顯。這又可見,金錢亦不是人生的金字招牌,而只是人品的試金石。還有許多人把錢看得太重,親情、友情、愛情、正義感,都因追求金錢而失落。
他們總是為錢而活,為錢而死,成了名副其實的“錢奴”。每一個食人間煙火的人,都不會否定金錢的作用。
人要生存,就不能沒有錢,但錢僅僅是生存的條件之一,而不是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
因此,人不能把金錢看得太重。錢的另一面就是物,錢再多,只是可以換得更多的物。其實,每一個人都不需要太多的物。
廣廈萬間,住則一室,眠則一床。不少人為錢拼搏一生,最後才發現,那麼多的錢,卻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現實生活中,人都要因生存的需要而去掙錢,但不能去做錢奴。掙錢不離正道,花錢量入為出,利我、益人,人生才不會因錢而貶值!阿彌陀佛!
佛教求財的方法
(一)勤勞:“黃金隨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所以財富都是落在勤勞人的手裡。我們中國流傳一個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兒女說,我們葡萄架裡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他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葡萄架上卻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二)節儉:節儉可以得到財富。節儉也不是說,只光在金錢上的節儉,所以愛惜時間,你節儉時間,時間就是財富;不要濫用感情,感情要節儉,節儉了感情,就會擁有財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慾也要節儉,總之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終有用盡的時候,留一點在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三)寬厚:說話寬厚會獲得財富,處心予人寬厚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財富。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所謂居心仁厚,就會獲得富貴。“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不但是我們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四)信心:佛光山在中國電視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點十五分,有一個“信心門”的節目,開頭就說“信心門裡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裡。不但對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對事業,對於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於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結緣:結緣是發財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講幾句話,就是語言的結緣;和人點頭微笑,點頭微笑也可以和人結緣;你不認識路,我帶你去,和你結個緣;遇到了困難,我來幫你的忙,更是結了個緣。在這個世間上要有緣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為他結的緣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萬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緣”的存在。我們要發財、要生存,“結緣”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或者你會懷疑布施既是給人,給人又怎能發財呢?其實我們應該知道,布施如播種,你不布施,怎麼又能收成呢?佛教告訴我們,我們做功德就如種田,這塊福田一個叫悲田,一個叫敬田。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這是叫做“悲田”,一種是對於長輩、師長、父母、國家,盡忠盡孝,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裡面播種都會有收成的。(星雲法師)
佛教故事:搶不走的福報
雜寶藏經》中記載:波斯匿王有一個公主,名叫善光。因為她長得不但端正,而且聰明伶俐。所以皇宮裡每一個人都非常敬愛她。
有一天,波斯匿王問公主:‘你靠我的力量,所以有了美好的享受,博得全宮人們的敬愛?’善光公主回答波斯匿王說:‘這是我自己的業力,而不是因為父王您的力量。’
波斯匿王連續問了三次,善光公主都同樣這麼回答。波斯匿王很生氣,於是就把善光公主下嫁一個窮人,並有告訴她說:‘你現在可以試試自己的業力了!’
善光公主嫁給那個窮人以後,並不灰心。有一天,她問丈夫說:‘你的父母呢?’她丈夫回答說:‘我的父親曾是衛捨城中最有錢和最有名望的人,在他死後,家運就沒落。’
善光公主就和丈夫來到他爸爸從前住過的舊宅院。沒想到在地下挖掘到大批寶藏。從此以後,變成了大富之家。一個月以後,莊嚴的宮殿樓閣都蓋好了,並且雇用了很多奴婢。
波斯匿王聽到這件消息,感到很驚訝,他就去請教佛陀。佛陀說:‘過去迦葉佛時,有一位婦女的、想用美味的食物來供養迦葉佛,她的丈夫加以阻止。
那位婦女說:“我已經發願了請你不要使我退心。”丈夫看到妻子意志這麼堅定,只好勉強答應了。那位婦女因此能順利地供養迦葉佛。那時候的夫婦就是現在善光公主這一對夫妻。
善光公主的丈夫因過去曾阻撓妻子的善念,所以許多世常受貧困之苦,然而,因為他後來還是答應妻子布施供養聖者,所以今世才會因妻子而獲得富貴。
故事就是這樣,您了解了沒,一個人只要有福報,無論干什麼都會順一些,也就更容易些,但是一個人沒有福報,那即使他很聰明才智,也總是遇到違境,很難成就了/而且福報是不會被搶走的,也不會無緣無故消失的,佛門中也要講福慧雙修的,佛說阿彌陀經中也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而往生彼國。所以請大家多為自已培福,更要多多惜福呀。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