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有這麼一章: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有三件事應該警惕戒備:年輕的時候,血氣未定,要警戒莫迷戀女色;等到了壯年,血氣正旺盛,要警戒莫好勝喜斗;等到年老了,血氣已經衰弱,要警戒莫貪求無厭。
戒,《說文解字》言“警也”,本義就是警戒、防備。在這裡,孔子分別列出了少年、壯年、老年所需要警戒的三件事。血氣,是人的生理上的顯現,少未定、壯而剛、老而衰,血氣隨著人年齡的變化而變化,人也會受到其影響,色、斗、得都是其表現。
但人是可以控制這種情況的。孟子曾說“夫志,氣之帥也”,意思是,思想意志是意氣感情的主帥,因此應該“持其志,無暴其氣”,要堅定自己的思想意志,也不要濫用自己的意氣感情。
我們說志氣,不僅是說有所為,其實還強調了有所戒。君子的志氣應該無時無刻不“率領”著血氣,而非血氣主導人的行為。這就是要“戒”,“君子終生有所戒,則其血氣無時不為志所率。”
孔子的“君子三戒”,從血氣出發來談,但所指向的是人的志氣、人的道德修養。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他自述一生學之所至,是與年歲俱進的。可見志於學是要一以貫之、持之以恆的。
事實上,志氣也是如此,“君子養其志氣,故不為血氣所動,是以年彌高而德彌劭也”。志氣為帥,血氣未定的時候,不應該放縱,此為一戒;血氣方剛的時候,不應該好勇斗狠,此為二戒;血氣衰弱的時候,不應該貪得無厭,此為三戒。
而反過來,即使在別的時候,也不該破此三戒,無論何時,戒色、戒斗、戒貪,養元氣、養和氣、養正氣,在生命成長、年歲變遷的時候,提升個體道德的修養。這種節制和提升的警戒之語,仍為當下提供著思想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