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從十二緣起了解輪回的真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要想知道我們在六道中輪回的過程是怎樣輪回的,就要了解十二緣起法。明白了十二緣起的真相,我們就會知道自己和眾生是如何在六道中輪回,同時會對輪回產生定解,這樣就可以超出輪回,獲得解脫。

  一、無明。主要是不明真相。將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合體執著為“我”,五蘊不是“我”,但是分別心卻耽著是“我”。它可以假立有“我”的存在,既然有了“我”,就有了“我所”。有“我”就有“他”,有“我所”就有“他所”,有這樣的分別和執著,這就是無明,不明白究竟實相就是愚癡。有“我”和“他”的分別,有“我所”和“他所”的執著,貪心和嗔恨心等煩惱也隨之而生,煩惱就是這樣產生的。若把無明中產生的我執去掉之後,一切煩惱也會同時消除。無明是輪回的根,也可以說是一切煩惱的根。

  二、行。從無明當中產生了“行”,開始造業——善業、惡業和不動業。有了“行”,業就產生了。只要有煩惱的攝持,我們的身語意就會造業;反之,就不會變成業,也不能叫造業。

  三、識。依靠行業,趨入六道中的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識,就會產生投生的念頭,但是投生到哪一道,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有想去或想投生的想法或念頭,這就是識。有業才有這種想法或念頭,若沒有業力的驅動,不可能產生這種想法或念頭。我們投生的時候是很迷茫的,可能想去一個花園或商店逛一逛,想去看看親人等,當生起這種想法或念頭,就要投生或輪回了。由業力的推動和牽引,有這種投生的想法或產生這種念頭就是識。

  四、名色。從識裡產生名色。“名”是有名稱而無實體的色法——受想行識四蘊,就要投胎了。“色”,指色蘊,此處指投胎後最初會形成凝酪等,這屬於色蘊,已經有物質的存在了。名色,也可以說是色受想行識,這樣五蘊就產生了。

  五、六處。五蘊產生之後,從名色當中產生六處,即眼耳鼻舌身識六根。這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形狀或體形。

  六、觸。從六處中會產生觸。根、境、識三種聚合叫觸。有根、境(對境)、識,於是有了觸。

  七、受。有觸就開始有受(感受)了,由觸生受,從悅意(自己喜歡)、不悅意(自己討厭)、中等三種對境中產生三種受——快樂、痛苦、不樂不苦的狀態,此時三種感受就產生了。若沒有觸,受就不會產生。

  八、愛。有受就有愛了。在受中引生愛,即對可愛的、特別願意接受的,叫貪愛;對不可愛的、覺得討厭的對境不願意接受,叫畏愛;由中等感受中產生的愛叫捨愛。

  九、取。有了愛,就有分別執著,也可以說就有取捨了。接受自己喜歡、悅意的對境,拋棄、逃避討厭的對境,有這些行為就是取。

  十、有。從取中產生有。依靠取而形成業因,能感召來世果報。

  十一、生。從有中產生生——來世的五蘊。

  十二、老死。老和死沒有分開,放在一起,為一個緣起法。它的順序和次第是不確定的,比如有的還沒老就死了。有生就要遭受憂愁、病苦、衰老、求不得等痛苦。憂愁,指心裡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生病,指身體的一些部位有很多不舒服,有了生病的現象。衰老,指人都在不停地向死亡邁步,每時每刻都在衰老,從細微的角度講,都是衰老;但一般來說在出現老苦的時候才算衰老,這是一個粗大的衰老。求不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得不到就痛苦;我們想遇到或是想與其在一起的人有很多,但不一定能如願以償,這都是痛苦;還要遭受死亡、畏懼、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蘊。

  十二緣起法前前是因、後後是果,環環相扣,輪回就是這樣產生的。十二緣起的最後是老和死,繼而又產生無明,又開始輪回。人死時會出現死亡的征相。神識離開肉體後會進入昏迷狀態,這時會出現基光明,一般人都認識不到。基光明就是我們的本來面貌——自性,之前如果對這個法沒有什麼修練,就可能認識不到。認識不到就是無明,然後又開始了輪回,它是一個循環,無始無終是輪回的自性與本質。

  我們何時回歸自性了,對基光明有認知了,就不會無明了。沒有行就沒有識,也就不會有其他名色等,這樣輪回就結束了。大輪回沒有終止的時候,個人的輪回有結束的時候。通過佛的教導、上師的竅訣,認識了心之自性——回歸了自性,這時就去除了無明。

  如果想超出輪回,脫離痛苦,就要除掉無明這個根。我們學修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證悟無我、空性,要見性。認識了心之自性,就可以斷除無明;斷除無明之後,就超脫了輪回。

  現在我們所講、所學、所修之法,都是為了去除無明,為了斷除我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希望大家一定要以智慧觀察,看看自己學修的這些有沒有對去除無明,斷除我執起作用。若是跟去除無明、斷除我執無關,沒有起任何作用,那麼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也是不如法的。

  無明是輪回之根,若要超出輪回,就必須斷除無明。

 

上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49集
下一篇:蔡禮旭:有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