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龍舒淨土文卷第二(新白話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龍舒淨土文卷第二

  大藏經中有《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阿彌陀過度人道經》,《無量壽經》,《無量壽莊嚴經》,四部經本來是一經。翻譯的人不同,所以有四種名稱。其中錯訛很多,我早已校正,也刊印流行。現今按這部經,及其它經傳,作為淨土總要。

  淨土總要一

  整個大藏經中,不只有十幾部經說西方淨土的事。但大略都是說,那裡是七寶莊嚴,沒有地獄、餓鬼、禽畜,以及小到昆蟲之類,總是清淨自然,沒有一切髒亂,所以叫淨土。

  那裡的人都是蓮華中生出,長生不老,衣食住宅,隨意變化出來。

  那裡的季節永遠是春天,沒有寒暑,非常舒適,沒有一切苦惱,所以叫極樂世界。

  那裡的佛名叫阿彌陀,是梵語,這裡的意思是無量,因為這個佛的光明,照見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凡是念佛的眾生,沒有不知道他的,所以又名叫無量光佛。

  這個佛的壽命,與那國中人民的壽命,都是無量無邊,就是經過恆河沙劫,也是沒有盡頭的,所以又名叫無量壽佛。

  這個佛有大誓願度人,那威神不可思議,所以至心信願,念他名號的人,現世必定消除災難,化解冤鬼,安靜形神,增長福壽,並且西方七寶池中,生出蓮花一朵,他日在花中托生,直接脫離輪回之外。

  像這樣的說法都有事跡,不是虛言啊,而且很容易實行,所有大藏經中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快捷了,而人們如果不知道,就太可痛惜了!知道而不實行,更可痛惜了啊。

  淨土總要二

  《大阿彌陀經》說:“釋迦佛一日容顏異常,侍者阿難怪而問之。佛言,善哉。汝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天下聲聞緣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

  這樣看來,是釋迦佛最初要說阿彌陀佛的時候,因有想法存於心中而表現出來,已經不同於平日。那麼阿彌陀佛有感於諸佛,就已經非同尋常,何況有感於一切眾生呢?所以阿難提問而回答,就是“諸天帝王人民,甚至細小昆蟲之類,都因你的提問而得度脫之道”。

  那上至各個天界,下至蟲類,都是同在三界之內,所以不出輪回,並且還沒有得度脫。阿彌陀佛有大願大力,沒有不能度的,所以都要度脫啊。

  觀察佛的最初發願偈“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欣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是則凡在三界六道輪回之內者,無所不度”,就可以知道了。

  所以這部經說:“阿彌陀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央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超度解脫者。”蜎飛,就是微細飛蟲;蠕動,就是微細蛆蟲。

  像這樣的眾生,佛尚且要化度,何況是人呢?這就是佛所以廣度眾生,沒有窮盡;而人一念歸依佛,就往生極樂世界,不用懷疑啊。

  淨土總要三

  經上又說,無量無數劫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眾生。當時有大國王,去聽佛說法,於是有覺悟,就捨棄國王的王位,而去修行,號稱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啊。

  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每個願都是為了救度眾生。發願後,就精進了脫生死,漸次入菩薩地。所謂了脫生死,就是生死自如啊;所謂入菩薩地,內就是修慧,外就是修福啊;所謂修慧,使智慧本性一天比一天廣,到成佛時,那慧性包含虛空世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啊;所謂修福,就托生到一切眾生中,同樣的形體,相通的語言,方便教化。所以上自天帝,下至微細蟲蟻,都托生在其中,就這樣無量無數劫以來,教化眾生。那所謂教化眾生,無非就是得福啊。

  得福而不受用,所以他的福越累積越大,時間長了就遍滿虛空世界了。福大威神就大,譬如世間人,官大勢力就大,所以威神沒有什麼達不到,這才可以成就所願而入佛位。那初發願以至成佛,無非就是為眾生。

  所以人能至心信願,念阿彌陀佛名號,現世必定得到福佑,身後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能夠精心觀想阿彌陀佛的形相,現世必定見到佛的真身,因為佛的威靈無所不在,而人的心念與佛達到純熟,那就自然感應道交,所以佛就現身啊。詳見第五卷。

  淨土總要四

  經上說,阿彌陀佛經過了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堅忍成就,不計較各種苦,常用柔和的語言,使眾生受益。善護口業,不譏笑他人過失;善護身業,不違背戒律儀軌;善護意業,清淨沒有污染。手中常有一切衣服,一切飲食,一切幢幡寶蓋,一切音樂,及一切最好的必不可少的物品,施捨給眾生,令眾生歡喜,方便教化。所以使無量無數的眾生,發無上的菩提心,這樣的善行,無量無邊,說也說不盡。

  阿彌陀佛歷經無量無數百千萬億劫,功德圓滿,威神猛烈,才得以成就他的願望,而入佛位。

  所以十方無央數的世界諸天人民,甚至細小昆蟲之類,沒有不度的,而且一念歸依,就往生極樂國,都是在七寶池的蓮華中化生,自然長大。

  那裡的人也沒有乳汁養育的,都是自然的食物,容貌形色,端正明亮淨潔美好,自然不是世間人可以相比的,也不是天人可以相比的。

  那裡的人全都是自然清虛之身,無極之壽;那整個剎土中,全都是上等善人,沒有婦女;壽命都是無央數劫,視力聽力通透無邊,多遠都能看見,多遠都能聽見;那裡都是求善道的,沒有外道的人啊。

  那裡的人即使經歷萬劫,對於自己的來源,沒有不知道的;並且知道十方世界過去未來的事;知道無央數天上天下的人民,以及細小昆蟲之類,心中所想的,口裡要說的;知道昆蟲這等眾生,會在什麼劫什麼時候,徹底解脫畜道做人,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那慧性是通徹的。

  淨土總要五

  《淨土傳》說,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二位菩薩,乘大願船,過生死海,在這娑婆世界,呼喚接引眾生,上大願船,送到西方淨土,如果願意去的,沒有不得往生的啊。

  這樣看來,那就是佛與菩薩,憫念眾生沉淪苦海,沒有辦法出離,用自己的誓願威力,招誘人往生淨土,好像船夫招誘行人上船,送到對岸啊。只怕人不信罷了,如果真心願往,即使有罪惡,也沒有不往生的。

  因為佛不可以和凡人相比,凡人不因為權勢利益,不與人交往;不是有益於自己,不與人交往,這就是凡人為什麼是凡人啊。賢人君子已經不是這樣了,何況是佛呢?因為不慈悲,不能成為佛;不救度眾生,不能成為佛;沒有大威力,不能成為佛。而因為有慈悲,所以見眾生沉淪於苦海,就要救度;而因為有大威力,所以能遂順救度的心,圓成救度的功,這就是佛為什麼是佛啊。

  經上說,大醫王能治一切的病,不能治命盡的人;佛能度一切的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的人。拿不信比喻命盡,可說是極其符合了。因為信就是一念間啊,比如人活著的時候,心念要走,身體就隨著走;心念要停住,身體就停住,這個身體是常隨著心念的。當然也有心念要走,而身體被栓住不能動的。身體壞時,只有一念而已,一念想到哪裡,就沒有不能到的,所以一念在淨土,就必定往生淨土,何況佛與菩薩,還會接引人往生呢?

  淨土總要六

  阿彌陀佛有誓願說:“已生我國,欲往他方生者,如其所願,永不復墜三惡道。”為什麼呢?

  生到淨土的人,必定證了無生法忍,而無生法忍,就是了生死啊。了生死的人,雖然進入生死界中,這一真性也不會蒙昧了。

  真性既不蒙昧,還有什麼道理作惡呢?論理固然沒有墮落,何況又倚仗佛力,所以墮落必定沒有。那麼生到淨土的人,不只是長生不老,而且生死自如。

  要度化一切眾生,而進入一切眾生的生死界中,至於我人的真性,總是湛然明朗,不再受外物迷惑,不再受業緣牽連。雖然在輪回世界,而不再輪回,就是所謂世出世間啊,也就是雖在世間卻出離世間了。

  所以往生淨土而生死自如的人,要生到天上也可以;要生到人間也可以;要生到大富貴中也可以;要生到清淨中也可以;要長生不滅也可以;要滅而復生也可以。隨心所欲,無不自在,這就是修淨土的可貴啊。

  世人不知道這個道理,白白的被生死所苦惱,要生到富貴中,反而生為貧賤;要生到快樂中,反而變成憂愁;要生到長壽中,反而變為短命;要生到善道中,反而落入惡趣。

  種種結果都是被外物所迷惑,業緣所牽連,不能自在,所以無始劫以來,輪回六道,不能出離。感受到這樣的憂苦,回心向往淨土,所以名叫極樂世界,這個意義就明白了。

  淨土總要七

  北宋無為藉的詩人楊傑楊次公,少年考中科舉。懂得禅門宗旨,認為“眾生根機有敏感與遲鈍的不同,那麼捷近而容易明白,簡單而容易實行的,只有西方淨土。只要一心觀想念佛,依仗佛的願力,就直接往生安養國(極樂世界)了”。

  他為友人王敏仲作《直指淨土決疑》序說,阿彌陀佛的光明,如大圓月,遍照十方。水清亮而明淨,月就全體顯現,不是月追著水來;水混濁而動蕩,月就沒有定靜的光,不是月捨棄水而去。在於水就有清濁動靜,在於月沒有取捨去來。

  所以《華嚴經》記載解脫長者子說:

  “知一切佛,猶如影像,

  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

  於是知道眾生專注念佛,一定見到阿彌陀佛。如果往生那淨土,就沒有各種苦。

  《般舟三昧經》說:“跋陀和菩薩問釋迦佛雲,未來眾生,雲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還有《大寶積經》說:“若他方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回向願生其國者,隨願往生,得不退轉。”這都是佛的話啊。

  不信佛的話,什麼話可信呢?不往生淨土,什麼土可以往生呢?

  蘇東坡說:“楊次公晚年,任監司太守。常常畫一丈六尺的阿彌陀佛像,隨身攜帶供養觀看憶念。

  到壽命臨終時,感應到佛來接引,端坐而往生了。”

 

上一篇:龍舒淨土文卷第三(新白話版)
下一篇:龍舒淨土文卷第一(新白話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