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淨土文卷第三
孟子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聖人)。”荀子說:“普通人可以成為禹(聖人)。
”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都可以作佛。”
也就是人人可以成為聖賢,人人可以作佛。
西方淨土,是快捷的門路,沒有人不可以修,所以是普勸修持。
普勸修持一
有人問孔子說:“有的人搬家而忘了妻子,有這樣的事嗎?”孔子說:“還有更過分的呢,桀纣(歷史上的暴君)就是忘了自身。”如果從佛法來看,今天的人都是忘了自身了,為什麼呢?從早晨睜眼醒來,到夜晚閉目就寢,無非就是忙忙碌碌,完全沒有想過自身,所以都是忘了自身啊。而且人的身體,以一天來說,沒有比饑渴更大的事了,必須要准備飲食;以一年來說,沒有比寒暑更大的事了,必須准備棉制品;以一輩子來說,沒有比死生更大的事了,而不為了淨土作准備,為什麼呢?並且如果人有一百斤的金子,突然有大難,不能帶著上路,必定捨棄才能走。
如果抱著金子不放而與金子一起死,世人必定認為太愚蠢,因為都知道這個身體比一百斤的金子貴重啊。但是平日追逐區區一點名利,即使一百錢的東西,也不肯捨棄,因而不自愛自身,為什麼呢?或者被責罵為盜竊,或者被呵斥為禽畜,就勃然大怒,有的甚至於終身怨恨而不能化解,有的甚至於爭斗而引起官司。
那盜竊禽畜的名聲,對我的身體沒有損害,卻是如此的厭惡,這樣徒勞地愛惜我身體的虛名,而不知愛惜我身體的實質,為什麼呢?而且我身體的實質不是別的,勉強取名叫“死”,而實際上從沒有死過啊。
人們只見那捨棄殘敗軀殼而去的,就叫做死,不知是捨棄這裡到別處去了。
然而那所去的地方,怎麼能不預作准備呢?
所以西方淨土之說,確實不可以荒廢了。
普勸修持二
人在活著時,父母妻子,房屋田園,牛羊車馬,甚至家具用品,衣服裝飾等物,不管大小,或祖父傳下來的,或自己經營得來的,或子孫,或他人,為自己積累得來的,等等一切無非都是自己的東西。就如窗戶紙雖然微小,被人扯破了,還有生氣的心;一根針雖然微小,被人拿走,還有捨不得的心;倉庫已經滿盈,心還不滿足;金銀已經夠多,貪求還不停止。眨眼邁步,無非是貪愛執著。一夜在外,已經想著家;一僕人沒有回來,已經憂心失去。種種事務,無非掛懷不忘。一旦生命極限到來,全都拋去,就是我這身體都是要拋棄的,何況身外之物呢?靜心細想,恍然如一場夢。
所以莊子說:“且有大覺,然後知此其大夢也。”古人說過:“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妙啊這句話。
我於是用這後兩句,再添上兩句,組成一個偈子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但念阿彌陀,定生極樂國。”
所謂業,就是善業惡業,既然都將帶走,卻怎麼可以不以淨土為業呢?有位了明長老為眾人演講,指著自己身體說道:“這是死物,裡面潑潑辣辣地是活物。不要在死物上忙活計,應該在活物上忙活計。”
我很喜歡這話,所以常對別人說。凡是貪種種的外物拿來奉獻這個身體的,都是在死物上忙活計啊。世間人雖然不能避免不了,但應當在奉獻身體的經營忙碌中,抽出片刻的閒暇,回光返照自己,用來留心在淨土上,就是在活物上忙活計啊。
至於那匆匆忙忙的投機鑽營,就算是致富如石崇一樣,貴到極點,也終究是有盡頭的時候,怎麼能比得了淨土的無盡啊?
普勸修持三
人本來沒有死的說法,而死的名字,是從這個身體上得來的,為什麼呢?因為神識來依托這個形體,形體於是生長,所以叫做“生”;因為神識離開這個形體,形體於是朽壞,所以叫做“死”。這個神識,就是我,這個形體,是我住的房捨,我有來有去,所以房捨有成有壞。
然而說是生,其實不是生啊,是因為神識的來到而形體合成罷了;說是死,其實也不是死啊,是因為神識的離去而形體分離罷了。世上的人不知道那神識,只是見到那形體,於是喜悅生而厭惡死,可不是很悲哀嗎?而且神識的來,是從哪裡來的呢?是隨業緣而來;神識的離去,是往哪裡去了呢?是隨業緣而去。業緣是什麼?就是造作者造有人間的業,神識就隨著業而生到人間;造作者造有天上的業,神識就隨著業而生到天上;若是造作阿修羅的業,神識就隨著業生到阿修羅;若是造作三惡道的業,神識就隨著業生到三惡道。
於是就輪回六道,沒有出離的時候,然而神識,從無始劫以來,投胎換殼,不能久留在一個地方,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們造的業,不是長久而不盡的,所以神識暫時依業而住啊,業盡而形體壞,形體壞神識就沒有依靠,就又隨著我們今世所造的業而去了。譬如人建造房屋,必定是要住在其中;人做出飲食,必定是要享受味道。所以造什麼樣的業,必受什麼樣的報,是自然的道理啊。
那麼我今世的所作所為,難道可以不慎重嗎?而要直脫輪回,永離苦惱的方法,沒有比西方淨土更好了,所以不可以不修啊。
普勸修持四
在這個世界中,人活著都如水泡,生死無常。壽命或一歲二歲,或一十二十,有幸活到四十五十也難了,雖然有活到七十歲的,古來比較稀少。人們只看見眼前的老人,不想想那沒活到老就去世的多了,況且世間無非是苦,只是不深思反省,所以沒有感覺到。不如意時,固然是苦了,如果有如意,也不會有多長時間,父母妻兒姻親眷屬,或有疾病死亡,或有殺傷離散,或自己的命終忽然而來。平生的罪惡,豈能完全沒有?
就拿眼前來說,起一個不正的念頭,說一句不正的話語,看一種不正的東西,聽一種不正的聲音,做一件不正的事情,無不是過惡。
況且所吃的眾生肉,所穿的也是殺眾生而得;又況且所有過惡,不只是吃肉穿絲織品,不細想就罷了,細想起來實在可怕啊。從小到老,從生到死,積累太多,纏綿堅固,沒有辦法解脫。閉眼之後,不免隨著業緣去,渺茫昏暗,知道在哪裡?或者落入地獄,受各種極端的苦;或者做畜生,受人宰殺;或者生為餓鬼,饑餓的火燒身;或者進入阿修羅,嗔恨所逼迫;即使有善業,能生到天上人間,受盡福報,依舊要輪回,漂流沉淪,沒有出離的時候。
只有西方淨土,是最快超脫輪回的捷徑,色身難得,趁著健康時辦了這件大事。
應當常這樣想:“我從無始劫以來,輪回六道。從不知道這個法門,所以不得出離,今日知道了,豈能不立刻下手?”
年高的固然應當抓緊努力,年少的也不可以因循常規。
命終直接往生極樂世界,回頭再看“死入陰府,見閻王受恐怖”的情形,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普勸修持五
譬如人進入大城市中,必須先找住處,然後出去做別的事,到了夜暮昏黑,就有投宿的地方。所謂先找住處,就是修淨土的意思啊;所謂到了夜暮昏黑,就是即將命終的意思啊;所謂有投宿的地方,就是往生蓮華中不落惡道的意思啊。又如春天出外遠行,先要備有雨具,一旦大雨降下,就沒有淋漓狼狽的麻煩。所謂先備有雨具,就是修淨土的意思啊;所謂一旦大雨降下,就是大命將盡的意思啊;所謂沒有淋漓狼狽的麻煩,就是不會沉淪惡道受各種苦惱的意思啊。
那麼先找住處,不影響做別的事;先備有雨具,不影響出外遠行;而修淨土,完全不妨礙一切世間事務,人們為什麼卻不修呢?我有一相識,平生多有殺魚的罪過,晚年得病,有點像中風。我可憐他罪惡疾苦,就去看他,勸念阿彌陀佛。他堅決不肯念,只是與我說閒話,豈不是被惡業所障礙,疾病所昏聩,已經不能回心向善,那閉眼之後,怎麼辦呢?
所以修淨土,應該急早回頭啊。世間是有白天必有夜晚,有寒冷必有暑熱,人人都知道的,不可隱瞞,但若是說有生必有死,人們就忌諱,不肯說出來,怎麼那麼糊塗呢?因為不知道所謂的“我”,本來沒有“死”,只是業緣盡了而離開罷了。
所以不可不修淨土,求得蓮華中化生,從而領受清虛的身體,無極的壽命,解脫一切生死苦惱啊。
普勸修持六
下品下生的,在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前,如果能至心十念南谟阿彌陀佛,就變地獄形相為蓮華,也能往生淨土。
這是佛的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所以能如此。那所謂十念,就是生前自己十聲念阿彌陀佛,不是身後請人念啊。生前自己念的,臨命終時,佛與菩薩親自來迎接,所以必生淨土;身後請人念的,不可知啊。經上說,身後別人為自己作功德,有七分自己只得一分;生前自己作,得千百倍的回報。
人何苦不在生前每天十聲念佛,非要等到死而請別人念呢?
又說,譬如鐵石雖然很重,但借助船力,可以渡江;一根針雖然輕,不借助船,江不可渡。就是說人有重罪,倚仗佛力,可以生到淨土;罪惡雖然很輕,不倚仗佛力,也不能往生。
又比如平生作惡,有一天招安,就是良民;倚仗佛力而消罪惡的,也是這樣。又比如細小的虮蟲,生存時間很短,不能去一裡遠,如果附在人身上,千裡遠也可以到;倚仗佛力而生淨土的,也是這樣。千萬不要懷疑自己有罪惡念佛而不可以往生,只要生起見佛得道、還度一切冤親的心,就沒有不往生的啊。
有人說:“人的平生為惡,殺害眾生,苦害人民,臨死念佛,也能得往生,他所殺所苦的眾生,懷有冤枉之心,什麼候時才能化解呢?”回答說:“往生淨土得道之後,都可以度脫一切冤親。豈不是勝過冤冤相報、互相都沒有出頭日子的那種情形嗎?”
普勸修持七
我說這個淨土法門,是想勸一切見到的聽到的人,放大他們的心量,以佛的心為心,使人人知道而都往生淨土。
應當生起這樣的念頭說:“這個法門他人如果知道,就等於自己知道,豈不是很快意嗎?他人如果不知道,就等於自己不知道,豈不是很痛心嗎?
”若只是自己修自己,那就是聲聞(羅漢)之徒,名叫小乘,就如車載量太小,僅能坐自己而已,這是佛所說的斷佛種子啊;能夠廣泛勸化人的,名叫大乘菩薩,就如車載量很大,他人自己都可以坐,那麼可以獲得無量福報,所以能達到佛地啊。十方恆河沙數的諸佛,都共同贊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認為不可以想像,不可以言說啊。那麼功德如此,可以說是至高無上了,那還有什麼樣的布施不可以呢?
所以能勸一人修淨土,因為這個善緣,消解罪惡可以啊;增添福壽可以啊;莊嚴往生功德也可以啊;超度亡靈也可以啊。然而只要必有至誠發心,沒有得不到的功德,看過《房翥傳》,就可以大概知道了。何況勸一人以上,甚至五人十人呢?又何況使那受勸的人,輾轉相勸,互相接續而不斷呢?如此那麼西方之說,可以遍天下,苦海的眾生,都可以往生淨土了。
勸人向善,叫做法布施,這個淨土法門,是最大的法布施,能超出輪回,不是其他法布施可比的,所以那福報不可窮盡。
也所以大慈菩薩《勸修西方偈》說:
“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
勸至十余人,福德已無量。
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
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
看這個偈就知道西方之說的意義了,怎麼可以不放大心量,而使人人共知這條善道,得以積累無量福報呢?
普勸修持八
假若人在饑餓時給他食物,在寒冷時給他衣服,已算是大恩惠,何況那沉淪六道,沒有出來時候的眾生呢?我指點用這個法門,使他們直脫輪回,享受無窮無極的長壽快樂,那恩惠怎麼可以窮盡呢?
金剛經說:“若人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不如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因為用身布施,不免受世間的福報,有享受完的時候。如果深信這個經典,就有悟到真性的可能,那作為福報就沒有窮盡,所以勝過其它布施啊。在我看來,豈只是信金剛經的如此,如果勸人信淨土,那福報也是一樣,為什麼呢?淨土更沒有輪回,也不再退轉,直到成佛而後已。
往生到那裡,雖然還沒有成佛,卻是成佛的階梯,所以勸一人修淨土,就是成就一個眾生作佛啊。
凡是作佛的,必定度無量的眾生,那所度的眾生,都是因我而開始的,那麼所得福報,豈不是勝過恆河沙等身布施無量百千萬億劫嗎?
普勸修持九
凡是受老師朋友的指導,恩人的幫助,交往的禮遇,全都告知他們淨土之說而作為回報。甚至對於一切人,或有一飯一茶的恩典,或一言一坐的交流,下到僕隸有侍奉我的勞苦,凡是我受用的地方,一切出力的人,都用淨土之說告知,使他們脫離苦海。不止這些了,凡是一切認識與不認識,熟悉與不熟悉,都要這樣勸化,使他們共同往生淨土。
還不止這些了,釋迦佛在世時,有一國家很難勸化,佛說:“與目健連(佛弟子)有緣,讓他去勸化。”結果那國家的人都聽從了目健連的勸化。有人問佛:“與目健連有什麼因緣?”佛說:“往昔過去世目健連曾經是樵夫,在山間驚動一群蜂子。
目健連就發善願說:‘我得道後,盡度這些蜂子。’現今這一城的人,就是當時的蜂子啊。
目健連發這樣的善願,所以有緣。”由此看來,不但是對於一切人應當勸修淨土;一切飛禽走獸,甚至細小昆蟲之類,凡是有形相可以見到的,我因為見到了,都應當為它們念阿彌陀佛數聲,發善願說:“願你們都往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後,盡度你們。
”不只是對於有形相可見的這樣做,那形相不可見的,我也應當這樣想這樣說。
如此我的善念常在,與一切眾生都結下了緣,我上品上生必定無疑了。
到那時去化度,沒有不願意聽從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