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靠什麼?靠教育。靠什麼教育?古老的教育。中國這個國家民族老祖宗確實聰明、智慧高人一等。我們看看全世界、看看他們的歷史跟中國不一樣,中國這些老人能當得起古聖先賢,他們是聖人、他們是賢人。像孔子、孟子是“聖人”;其次的他的學生都稱“賢人”。世世代代相傳,教學是私人傳授,沒有學校,國家沒有學校。
古時候的國家學校每個縣有個縣學、省有一個學校,中央政府有個學校叫“太學”,那個學校不是培養讀書人的,是讀書讀得好去參加考試、國家考試,縣考取叫“秀才”;省考取叫“舉人”;國家考取叫“進士”。這些都是學位的名稱,現在外國都叫“博士”、“碩士”、“學士”。“秀才”就是“學士”;“舉人”就是“碩士”;“進士”就是“博士”。學位的名稱。考取學位之後你就有資格上太學。太學是什麼?是黨校,國家培養公務人員的、各級干部的學校,你就有資格參加,你要沒有考取,沒資格參加。
特別我們要提的“秀才”,因為秀才人多,縣考的,考取秀才之後,有的時候他沒有考取舉人,他怎麼辦?他只有教書。他讀書,他會教書。所以三家村裡面的私塾老師都是他們,這些人教小朋友,給小朋友扎根,那個根扎得好,根深蒂固,就是下一代的聖賢;同時這些人是無名英雄。考取秀才國家就給他糧食,讓他生活沒有憂慮。像袁了凡先生,他考取秀才一年國家給他稻米九十多石,他當然吃不了這麼多,但是他可以養家,他除了自己要用的之外,他可以賣掉。
國家為什麼養這些人?養不是短期,養一輩子,到你一直到老,年年都可以到國家拿糧食給你。這些人教小朋友、教下一代,同時他們讀書人,他們懂得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他讀這些書,他做出好榜樣來給社會大眾看。所以小孩在學校私塾念書,離開私塾之後他看到社會上大人都是規規矩矩的,都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他懂得。社會的長治久安靠誰?就是靠這些無名英雄,他們是讀書人。
讀書人雖然貧窮,他也沒有作官、他沒有地位,他收入國家給他一點能夠過得去,生活能過得去。他們沒有競爭、安分守己,不去跟人競爭,吃能吃飽、能穿暖、有個房子遮蔽風雨他很滿足了。所以他處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依照“儒釋道”的教訓,規規矩矩,這個榜樣做得好,所以社會、國家能夠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