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稱為波羅蜜。而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無五度,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稱為波羅蜜。若二者具足,則一一度皆可究竟到彼岸,皆得稱為波羅蜜也。
金剛一經,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遍修六度萬行之軌范也。以經文簡略,但舉布施為例耳。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布施等,故能度脫一切眾生,而不見能度之我,與所度之法,並受度之眾生相。則四相不生,三心叵得,無所住而生心,無所得而作佛矣。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難宣,持全經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讀誦,其頓悟自性,徹證唯心,生預聖流,沒歸安養者,何可勝數。其次則消除罪業,增長善根,轉禍為福,即愚成智者,更加多多也。
許止淨居士,取古今載籍中感應事跡,分類述頌,其友劉契淨,又為之注。庶閱者鹹知義理淵深,功德廣大,生正信心,勉效前修,隨其功行淺深,亦得種種利益也。
經雲,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倘能發至誠恭敬心受持,便墮未來諸佛數中,願各勉旃。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金剛經功德頌序”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名為六度,亦名六波羅蜜。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謂由此六法,於生死此岸,度煩惱中流,到涅槃彼岸故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而般若如目,五度如足。般若無五度,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二者具足,則一一度皆能到彼岸,皆得名為波羅蜜也。
開如和尚,以此名室,可謂知法。而其志與行,亦可想見。爰書此三字,並略述義意而贈之。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六度室跋(代唐烋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