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6年9月23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度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親友書》,前面講了十四種無記法,主要是一些外道的觀點。當時印度有很多外道,有各種各樣的邪見,也就是不符合諸法實相的觀點。
佛陀給眾生宣講了緣起法,講了三種緣起。
本性緣起:諸法通過因緣和合而生,諸法的本體是空的,但是在空性中通過因緣也可以無礙地顯現,諸法的究竟實相就是這樣的真理。當時佛陀講了緣起論,轟動了整個世界。之前有很多教派研究諸法的究竟實相、生命的本質,但是講得都不究竟。
佛教內道有部、經部及唯識宗等,也都沒有真正、徹底明白本性緣起的道理。諸法從空性中產生,這一切清淨與不清淨的顯現,都是因為空性,否則,不可以有這些顯現,這種道理叫本性緣起。
輪回緣起:主要講的是我們在六道中輪回的過程,我們是怎樣輪回的,這是十二緣起法。
涅槃緣起:主要講涅槃的因果關系。
今天講輪回緣起。如果明白了十二緣起的道理,我們就會知道眾生是怎樣在六道中輪回的,同時會對輪回產生定解。如果真正了解了十二緣起的真相,可以超出輪回,獲得解脫。
無明生行行生識,由彼中生名與色,
由名色中生六處,從中生觸能仁說。
觸中生受彼生愛,由愛生取彼生有,
從有出生若有生,出憂病老求不得,
死與畏等劇苦蘊,生滅則令一切滅。
一、無明。主要是不明真相。將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合體執著為“我”,五蘊不是“我”,但是分別心卻耽著是“我”。它可以假立有“我”的存在,既然有了“我”,就有了“我所”。有“我”就有“他”,有“我所”就有“他所”,有這樣的分別和執著,這就是無明。不明白究竟實相就是愚癡,有“我”和“他”的分別,有“我所”和“他所”的執著,貪心和嗔恨心等煩惱也隨之而生,煩惱就是這樣產生的。而當由無明中產生的我執去掉之後,一切煩惱也同時會消除。無明是輪回的根,也可以說是一切煩惱的根。
二、行。從無明當中產生了“行”,開始造業——善業、惡業和不動業。有了“行”,業就產生了。只要有煩惱的攝持,我們的身語意就會造業;反之,就不會變成業,也不能叫造業。
三、識。依靠行業,趨入六道中的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識。就會產生投生的念頭,但是投生到哪一道,他沒有選擇的權利,他有想去或想投生的想法或念頭,這就是識。有業才有這種想法或念頭,若沒有業力的驅動,不可能產生這種想法或念頭。我們投生的時候是很迷茫的,之前也講過,他可能想去一個花園或商店,想去看親人等等,會生起這種想法或念頭,就要投生或輪回了。由業力的推動和牽引,有這種投生的想法或產生這種念頭就是識。
四、名色。從識裡產生名色。“名”是有名稱而無實體的色法——受想行識四蘊,就要投胎了。“色”,指色蘊,此處指投胎後最初會形成凝酪等,這屬於色蘊,已經有物質的存在了。名色,也可以說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就產生了。
五、六處。五蘊產生之後,從名色當中產生六處,即眼耳鼻舌身識六根。這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形狀或體形。
六、觸。從六處中會產生觸。根、境、識三種聚合叫觸。有根、境(對境)、識,於是有了觸。
七、受。有觸就開始有受(感受)了,由觸生受,從悅意(自己喜歡)、不悅意(自己討厭)、中等三種對境中產生三種受——快樂、痛苦、不樂不苦的狀態,此時三種感受就產生了。若沒有觸,受就不會產生。
八、愛。有受就有愛了。在受中引生愛,即對可愛的、特別願意接受的,叫貪愛;對不可愛的、覺得討厭的對境不願意接受,叫畏愛;由中等感受中產生的愛叫捨愛。
九、取。有了愛,就有分別執著,也可以說就有取捨了。接受自己喜歡、悅意的對境,拋棄、逃避討厭的對境,有這些行為就是取。
十、有。從取中產生有。依靠取而形成業因,能招感來世果報。
十一、生。從有中產生生——來世的五蘊。
十二、老死。老和死沒有分開,它的順序和次第是不確定的,比如有的還沒老就死了,所以老和死放在一起,算一個緣起法。有生就要遭受憂愁、病苦、衰老、求不得、等痛苦。憂愁,指心裡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生病,指身體的一些部位有很多不舒服,有了生病的現象。衰老,指人都在不停的向死亡邁步,每時每刻都在衰老。從細微的角度講,都是衰老;但一般是出現老苦的時候算是衰老,這是一個粗大的衰老。求不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得不到就痛苦;我們想遇到或是想與其在一起的人有很多,但也不一定能如願以償,這都是痛苦。還要遭受死亡、畏懼、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蘊。
十二緣起法前前是因、後後是果,環環相扣,輪回就是這樣產生的。十二緣起的最後是老和死,繼而又產生無明,又開始輪回。人死時會出現死亡的征相。神識離開肉體後會進入昏迷狀態,這時會出現基光明,一般人都認識不到。基光明就是我們的本來面貌——自性,之前如果對這個法沒有什麼修煉,就可能認識不到。認識不到就是無明,然後又開始了輪回,它是一個循環,無始無終是輪回的自性與本質。
何時我們回歸自性了,對基光明有認知了,就不無明了。沒有行就沒有識,不會有其它名色等,這樣輪回就結束了。大輪回沒有終止,個人的輪回有終止。通過佛的教導,上師的竅訣,認識了心之自性——回歸了自性,這時就去除了無明。沒有了無明,其他行、識等也都沒有了,就不會輪回了。
如果想超出輪回,脫離痛苦,就要除掉無明這個根。我們學修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證悟無我、證悟空性,要見性。認識了心之自性,就可以斷除無明;斷除無明之後,就超脫了輪回。
無明的根斷掉了,輪回就不存在了,我們就不會在六道中輪回了。現在我們所講、所學、所修之法,都是為了去除無明,為了斷除我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希望大家一定要以智慧觀察,看看自己學修的這些有沒有對去除無明,斷除我執起作用。若是跟去除無明、斷除我執無關,沒有起任何作用,那麼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也是不如法的。
龍樹菩薩為什麼在此處講十二緣起?就是要說明無明是輪回之根,若要超出輪回,就必須斷除無明。這是非常重要的。
此緣起乃佛語藏,彌足珍貴最甚深,
何者若能真見此,已睹真如佛法身。
龍樹菩薩講了十二緣起的功德與重要性,誰能了知十二緣起,見到這種真相,就相當於見佛見法。
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浩瀚無際。在所有的佛法裡,十二緣起最為珍貴,最為稀有,非常深奧,猶如如意寶一般。誰能了知、親見這樣的真相,就能獲得解脫,精進學修十二緣起,就能成佛。
關於十二緣起,並不是我們這樣簡單地講了一下,大家輕易地聽了一下,就能講清楚、聽明白的,這個意義是很深奧的。除了一些具緣者、利根者,大概地講一下就能明白,僅僅提一下就能證悟,一般人不可能這樣。
為什麼“既是見佛,又是見法”呢?佛陀法身真如覺性本體,是法,又是佛。佛有色身佛、法身佛,法也有世俗法、勝義法等,在究竟意義上,佛和法是一體的。如果真正能了知、親見十二緣起支真相,這就是“既是見佛,又是見法”,也是最究竟的真理。
在此處主要講了兩點:第一,在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中,十二緣起的道理最為珍貴,最為深奧;第二,真正了知這個道理,親見這樣的真相,相當於見佛、見法。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專門只研究、學修十二緣起法而獲得成就的。比如,獨覺佛到最後階段,是不通過善知識就能獲得成就的(最初是要通過善知識的)。這是通過觀修十二緣起的順逆而獲得了成就。他到一些地方,看見死人的頭發、骨頭等而知道這是“老死”;然後思維它們是如何產生的——這是“生”,“生”是通過“有”產生的,有是通過“取”產生的……這是逆向觀修。再從無明開始,順向觀修。這樣順逆觀修十二緣起,最後獲得了成就。所以,十二緣起的修法非常殊勝。
下面講的是修道的功德。前文講過的七種覺支,屬於見道的功德。今天講修道的功德——八正道。
修道位是從哪裡開始的?這方面有不同的說法、觀點。有的人說從一地開始,即一地的一部分是見道,另一部分是修道,一地到十地都是修道。當見到諸法究竟實相的剎那(不是時間的剎那,而是成事剎那),這部分是見道,因為親見了諸法的究竟實相;然後就開始修道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從二地開始屬於修道。
正見正命與正勤,正念正定與正語,
正業正思八聖道,為獲寂滅當修此。
這是八正道。凡夫地(資糧道和加行道的菩薩)也有這些功德,但那是相似的功德,不是真正的功德。處於見道位的菩薩也有這些功德,但那時不叫八正道,而稱七覺支(七菩提分)。見道位菩薩與修道位菩薩的功德大致上是一樣的,但細微之處有不同,因為境界在不斷地提升。
第一,正見。以前在見道中已證悟之意完全斷定。之前已經親見了諸法的究竟實相,現在進一步地斷定了。與見道位相比,雖然都已經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但此時更深入、更明了。
第二,正命。斷除邪命活。若是通過不如法的手段得到生活中的一些方便,就是邪命活。登地菩薩不可能以邪命活。
佛經裡共講了五種邪命活。
1、詐現威儀。為了獲取一些利益和所求,不是成就者裝成成就者,沒有功德裝具有功德者。居士裡也有這樣的人,尤其是出家師中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當有人來探望或供養時,裝得很清淨,裝有功德。
是不是不能“裝”啊?這要看發心與動機。若是為了不讓他生煩惱,為了保護眾生的相續,為了讓他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信心,這樣裝也有功德。若是為了自己獲取一些利益,得到一些所求,最後也以此達到了目的,這就是邪命活。這些利益是通過不如法的行為得到的,是不好的,也是不如法的。
2、谄媚奉承。為了獲取利益,為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所講的話不符合實際,不真實。通過這種手段得到了利益,叫邪命活。
3、旁敲側擊。內心想要某樣東西,盡管沒有直接說,卻想方設法地讓他人明白,如對他人說:“這個東西太好了,我太喜歡了,如果我有這個東西該多好啊!”等,最後也得到了這些東西。
雖然沒有直接要,也沒有直接搶,但是讓他人知道了自己想要這個東西,結果也得到了。如果你真正是為了學修方便而想得到一些利益,也是可以的。但有些人是以此為借口。比如,有些出家師對他人說:“現在跟別人在一起住不方便,影響修行,我想自己蓋一個小屋,但是沒有錢……”雖然沒有直接要,但就是想讓他人贊助、供養一些。
以前的出家人沒有辦法,每天都要去化緣乞食,但也不是要東西或錢。當時佛規定,出家人不可以儲蓄東西,尤其不可以存吃的東西,要每天出去乞食。而現在不一樣了,每個人家裡,吃的、穿的應有盡有,卻還要到外面化緣要錢,想把自己的房子蓋大點,或者再添加一些東西,甚至就想多積攢點錢,“我已經有一萬塊錢了,我再要點,攢到兩萬塊錢。”若是有兩萬塊錢了,就想“能不能攢到三萬塊錢”,甚至十萬、二十萬……可能會有這種想法,這都是不如法的。
若是他人自願供養,這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你要有清淨的戒律和聞思修的功德。佛在經中講得很清楚,出家人如果戒律不清淨,不可以接受供養;若只是戒律清淨,但是不聞思修,也不可以接受供養,否則,將來要用自己的血肉來償還。如果你戒律清淨,又有聞思修,能弘法利生就更不用說了,佛講“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財富供養給你,你都可以接受。”
4、巧取訛索。通過權力等手段獲得,也是一種邪命活。比如,通過自己權力的方便,拿別人行賄的禮物;或通過欺騙的手段,讓自己獲得利益,這都是不如法的,
5、贈微博厚。有些人特別有“善巧”方法,為了自己能獲取更多的利益,先給別人送點東西或加持品,然後就開始收供養了。他為什麼要送,是想得到更多。送的少,得到的多,就像釣魚一樣,給一點點誘餌,想釣大魚。這樣的發心是不好的。在家人和出家人裡都會有這樣的人,特別有“善巧方便”,特別“聰明”,給他人拿點東西,或加持品,或修法的所依,讓他人歡喜、高興,目的就是讓他多供養一點。這也是一種邪命活。
以上共講了五種邪命活。
若不是邪命活,就是正命。自己有多大福報就享受多大福報,不要為了利益想一些辦法,這是不如法的。沒有跟眾生結任何惡緣,也沒有種下任何惡因,就是清淨,應該這樣活著。
出家人是不會餓死的!釋迦牟尼佛講過,即使是在家人生活困難到在指甲上耕地的時候,我的聲聞(出家人)生活也不會有困難,不會餓死。所謂“指甲上耕地”,就是形容那時根本沒有地耕,沒有生活來源,出現饑荒了。當時跟隨佛出家的人非常多,這是佛對出家人講的。其實,對學佛的這些在家人也是一樣的。即使當不學佛的在家人生活困難到在指甲上耕地時,學佛人的生活也不會有困難的。
若是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如理如法地學修佛法,供養自然就會有,一切都會圓滿,根本不用處心積慮地考慮這些。在家人必須考慮生計,考慮生活來源。但是出家人不用,出家人只是一心學修佛法,讓自己具備戒定慧三學的功德,這樣不會有任何困難,也不會餓死。即使餓死,也不能以邪命而活!自己必須要有這個決心,這是正命。
第三,正勤。精進修道,日夜不停地學修正法,精進地保持見性的狀態,這是正勤。講七覺支的時候也講了“精進”,但那是屬於見道的功德;此處“正勤”是屬於修道的功德。這二者會有細微的不同。
第四,正念。念念不忘所依,念念不忘諸法的究竟實相、覺性、本性,這是正念。
第五,正定。一緣安住為正定,即時時刻刻都在安住的狀態,不失去正見。
第六,正語。將所證悟之語傳授給眾生,這叫正語。
以前也給大家講過,要依佛的教言、上師的竅訣以及自己修行的證悟這三點來講。在沒有真正證悟之前,不能摻雜自己的分別念。我發現漢地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都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在實修中心強調過很多次,要依教證、理證來講,不能依自己的分別念講,否則就不是正語,過患就大了。如果你以輕視的態度,隨心所欲,以分別念講佛法,這是捨法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兩種障礙——五無間罪和捨法罪。捨法罪是非常嚴重的罪業。有些人也許是不經意間說說而已,不是輕視的態度,這樣不能算捨法罪,但是你誤導了眾生,扭曲了佛法的真理,同樣有罪過。
所以,大家要注意,都要依教證、理證來講,或者以佛陀的教言,或者以上師的竅訣,或者以自己的證悟為眾生傳授正法,這是正語。傳授佛法真理的時候,沒有任何摻雜和不如法,這叫正語。若是有摻雜或者不如法,就不能叫正語。登地菩薩不會有這些過患的。
第七,正業。斷除三門惡業,尤其斷除身惡業和語惡業。身惡業——殺生、偷盜、YIN欲等,語惡業——妄語、绮語、惡語、離間語等,這些是比較粗大的惡業。登地菩薩連細微的惡業都不會行持,這叫正業。
第八,正思。以正確的發心取捨佛法等語言。一般而言,有善或惡的發心,還有無記的狀態。但是登地菩薩的發心則完全是善的,而且是利他菩提心。
這裡講了屬於修道的八種功德,叫八正道。依靠八正道,能斷除所斷(煩惱障、所知障等),現前解脫因而為聖道。登地菩薩通過修持這八種功德,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境界,最後能獲得究竟的佛果,所以叫八正道。
這八種功德也稱“八正道支“:“正見”是徹底斷定支;“正思”是令他理解支;“正語”“正業”“正命”三者是能令他眾誠信支;余三支(正勤、正念、正定),是淨除障支。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 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 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