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學習的心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其實我們剛剛講到,學習的心態非常重要,心態不對了,學習的效果不見得好。我們一翻開《弟子規》,看到弟子兩個字,弟子指的是誰?我們可能第一個念頭,孩子學的。那麻煩了,我們大人一學《弟子規》,從爸爸就變警察了,從媽媽也變警察了,就盯著孩子,你這個沒做《弟子規》,你那個沒做《弟子規》。然後孩子學得就很痛苦,很討厭《弟子規》,因為一看到《弟子規》,就想到父母一大堆要求。所以應該是先要求自己,而不是先要求別人。我們有時候遇到一些家長,看到我,就趕緊把他兩個孩子拉過來,然後說“蔡老師,敬禮!敬禮!把頭給壓下去了。”我在想,佛門說“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假如沒有處理好,我就跟這兩個孩子結冤仇了。而我們修行,心應該要柔軟,哪有說把孩子頭這樣壓下去的,那心都是控制,都不道法自然。勉強的事情一定會有副作用,什麼副作用?你勉強他的,你不在的時候,他就不做了,這個叫陽奉陰違。因為我們也沒有道法自然,太強迫、太強求,揠苗助長,效果不一定好。結果他壓完頭以後,緊接著就開始說,我這個兒子哪裡不好,就把他兩個孩子的缺點全部講一遍給我聽,然後我愈聽愈沉重。他講完以後就說,“蔡老師,你馬上給我教教他們。”大家想,我現在教好不好?他鐵定說,“蔡老師給我記住。”所以當下說,“這個孩子不錯,挺好的、挺乖的,你看他對我挺恭敬的。”先稱贊一下孩子,然後趕快把孩子支開。孩子也有他的自尊,你在人前這樣批評他,他很難受的。所以我們的心為什麼變得不柔軟?因為我們有功利,因為我們急於求成,因為我們那個控制的欲望愈來愈強。所以這個心態一起來,孩子會很有壓力。

    其實我們能不能回到當初小孩子學走路的時候,那個時候才幾個月,一歲左右,這個父母有沒有說,孩子一歲的時候對著孩子講,你以後考試都要給我一百分,少一分打一下,不會這樣吧,那個時候對孩子沒有要求,只有信任。孩子學走路了,全心全意信任孩子,這個父母站在前面,孩子,你一定可以的,來,跨出你人生的第一步。有沒有哪一個小孩學走路,第一步就踏成功的?您家的孩子踏第一步成功的舉手,那個可能是聖人再來的。都沒有。請教大家,你的孩子跌了幾次以後,才跨出穩健的第一步,記不記得?不記得。有沒有他跨到第一百步的時候,你對著孩子說,孩子,我不信任你了,你走不成了。有沒有父親說,孩子,你已經跌了一百次了,我只給你接下來五十次機會,你五十次走不好,別走了,腳會受傷,我買個輪椅給你坐。你看你有要求了,那個孩子開始走路會發抖,因為他有壓力。人有壓力的時候,他的潛力發揮不出來,他的壓力愈來愈大,愈來愈大。所以大家注意,現在小孩子讀書,小學就有人自殺,大學、研究所那就更多了。這是變成什麼?我們父母沒有能感受到孩子的心,都被我們的要求、我們的面子問題,都被我們的控制欲望給障住了,孩子已經痛苦到不想活了,我們感覺不到,我們只專注到他的分數而已。所以“欲令智迷”,人有欲望的時候,很可能會讓我們看不清身邊最親的人內心的狀況,忽略了他們的感受。而我們的本能跟孩子是連心,父母跟子女是連心,我們要恢復這個本能,恢復這個天性才對。所以我們的教育就是恢復明德,恢復本善。

    父母跟孩子那種天性,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我姊姊那時候剛生孩子,小外甥在我們家,他媽媽坐月子,他在我們家待了幾個月。結果每一次他哭了,就肚子餓哭了,本來我跟我姊姊、我母親在吃飯,我姊一下就跳起來了。我母親跟我都覺得什麼事?孩子哭了。很奇怪,孩子哭,我都慢半拍,他媽媽都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然後孩子學講話,牙牙學語,講了一大堆,我一句都沒聽懂,然後他媽媽每句都聽懂,還做翻譯,一句一句翻譯給我們聽。你說那個是言語在聽,還是心在聽?那言語我也聽到了,怎麼聽不懂?所以這個是天性。父母就是用這種天性去鼓勵孩子,孩子在這種完全的信任當中,他學會走路了,學會很多生活的能力。而孩子對父母的孝也是天性,你看父母,他不對了處罰他了,他不只沒有任何責怪,還往父母的懷裡鑽。而一個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對父母的那一分天性的愛,終身保持。保持著赤子之心,這個人太快樂了,而且他一定又能夠把對父母的孝心,延伸到對一切人的愛心。我們在二十四孝看到,多少的孝子隨時都能感覺到父母的心,像曾子孝順的榜樣。以前這些長者厚道,他的朋友來找曾子,曾子的母親看朋友都是走了幾天,甚至上把月的路程才到家裡來,還讓朋友等,老母親於心不忍,可是曾子又上山去砍柴了。所以情急之下,咬了一下手指,曾子馬上感覺心裡不舒服,趕緊趕回家看到母親,跪下來,母親,家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曾子的母親馬上很欣慰,沒什麼事,朋友來了,不要讓人家多等。終身保持這個孝心。我們看看,我們現在母親咬得手指流血了,我們有沒有感覺?讀德育故事就是效法聖賢人,感覺到我們跟他們的差距非常遠,所以德行比於這些聖賢人,人就“知恥近乎勇”,提起勇氣效法他們;欲望要跟下階層的比,那我們就知足了,我們也沒有比人家差。所以天性保持,而這個天性的愛,最能讓人他的潛力不斷發揮出來。所以縱使孩子現在已經十五、十六歲了,我們還能回到孩子學走路那個時候,父母信任他、鼓勵他的那個心境,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也能感覺得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上一篇:蔡禮旭:身教的榜樣
下一篇:蔡禮旭:有些學生上了幾次課後就不來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