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學傳統文化要放下功利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我出去工作,兩年差不多換了十個工作,怎麼做都做不久。我爸爸跟我開玩笑,你那個名片可以去開展覽。後來很幸運遇到師父老人家教誨,知道要改心,要擴寬心量,量大福大,最好能“心包太虛”,轉一下心念,以前嫉妒人家好,現在欣賞人家好。其實,說實在的,嫉妒人家快樂,還是欣賞人家快樂?當然是欣賞。而且一欣賞,自己又學到人家的優點,所以《弟子規》當中告訴我們,“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其實我們現在在這個時代,學聖賢教誨,首先要先放下一個功利心。我們都想要快一點快一點,而事實上,想求快,很多時候看得不深遠,想求快了,就很容易做表面給人家看,所以孔子才教誨我們,“欲速則不達”。不能要求立竿見影,因為一個快的心,他很浮躁,人一浮躁,感受不到聖賢人的智慧。所以修學,首先要把浮躁的氣要調伏下來。有一個年輕人扛著一籃橘子,要到一個縣城去賣,結果他第一次去,他不清楚自己這樣的速度,能不能趕在城門關的時候能進城。結果剛好他遇到了一位從縣城出來的長者,看起來是當地人,他趕緊趨向前去問這個老者,“老人家,請問我這樣子走過去,能不能在天黑關城門以前進去?”結果這個老者等了一下,看了看他,接著就跟他講,“年輕人,你慢慢走就趕得上了。”這個老者離開了,年輕人想了一下,他說我快步走都怕趕不上了,你還叫我慢慢走。他不相信,接著還是照常很快步的往前走,結果走到一半,因為走得太匆忙了,他的橘子散落在一地。所以後來又很慌張的把這些橘子統統撿回來,才又趕緊趕路,結果就在快到城門的時候,城門關起來了。所以老者他有經驗,他看得很遠,所以他叫我們慢慢走,心不能浮躁。
可是我們現在什麼都要快,連學習古聖先賢教誨都要快一點立竿見影。而學習古聖先賢教誨,道德智能是在這一顆心,心急於求成了,就不在道中。所以有一次我到一所大城市去,當地的朋友就說,我們住在這裡什麼都快,走路也快,甚至於你不走,後面的人都推著你走;吃飯也快,但是只有一件事很慢,就是死的時候很慢。這個事情嚴重了,好死好超生,提升上去了,假如死得慢、死得痛苦,那墮三惡道的機率就很高了。所以我們快快快,到底快到哪一道去?而且人生一直在那裡快,在那裡汲汲追求,哪一樣帶得走?所以“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東西也帶不走,連身體都帶不走。師父講的,你睡得很熟,人家把身體給你抬走,你都不知道。連身體都帶不走,還有什麼帶得走?所以人生不能貪著、不能染著,而是珍惜所有親朋好友的緣分,成就他們的智慧德行,這才是珍惜了所有這一生的緣分。所以有智慧的人,留留得下來的,帶帶得走的,留不下來的,過眼煙雲,隨緣就好了。那什麼留得下來?德行、智慧留得下來。所以孔子離我們二千五百多年,他的家族現在已經八十代,家道二千五百多年不衰,因為他的德行在他的後代當中,不斷的承傳,不斷的效法學習。甚至於宋朝的范公,范仲淹先生,我們曾經遇到范公的後代,一提起范公,他們都非常的敬佩。而他們的心中都留下了一個人生的價值觀,人生的態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的後代心胸就這麼寬廣,怎麼可能後代會沒有福報?
|
|
|
|
|
|
上一篇:親有過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谏不入 悅復谏 號泣隨
下一篇:周泳杉老師: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