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印經修福-興起佛法第一大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黃威南

“刻印經典流通,乃興起佛法之第一大事。”
                                                 ~《百丈清規證義記》(卷5)

在素食餐館、佛教道場,或是一些售賣佛教法物的商店的某個角落,經常都可以看見一個櫃台,或是一個小書架,上面擺放著一些佛經、善書以及一些法師或居士講經的光盤,有時也有佛像或小佛卡,以免費贈送的方式與大眾結緣。對於很多佛教徒來說,一本小佛書或是一片講經光盤就是接引他們走入佛門的“善知識”。對於已經身在佛門的學佛人來說,出資印贈和流通這些結緣品則往往被視為與他人分享佛法所帶來的殊勝利益以及自己修福的機緣。

《增壹阿含經》卷一〈序品第一〉說:“若有書寫經卷者,缯彩花蓋持供養,此福無量不可計。”印經可以修福,這是很多佛教徒都有的觀念,也是不少善心的公眾人士所樂意捐助,隨喜做的“功德”。由於印刷技術的進步,過去的“書寫經典”如今已被印施經典所代替,當然,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錄制講經現場情況的影音節目光盤也是大家所樂意贊助贈送流通的法寶之一;因為符合現代人愛看電視的習慣,這也是越來越受到熱烈歡迎的項目之一。最近幾年,隨著電腦網絡技術的進步,網絡視頻上的講經影音節目或網站上以電子書形式流通的佛經善書更因具備突破時空限制的方便而迅速、廣泛地傳播著。因此贊助佛教網站的運作又成了現代人另一種“書寫經典”以修福的高科技方式。

印施佛經或介紹佛法的書籍或佛像、光盤等法寶,其實即是在宣傳、弘揚佛法-為何傳播、流通佛法能獲福無量呢?因為“佛法”即是“覺悟的方法”,佛經等法寶即是傳授及教導佛陀的教誨,幫助眾生覺悟的媒介。我們要想“離苦得樂”,就必須“破迷開悟”-破除令自己陷入痛苦深淵的迷惑,明白讓自己幸福快樂的奧秘。把佛經等法寶贈送給大眾等於即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接觸、認識並學習佛法的機會,也是提供了一個改造厄運,獲得人生幸福美滿的機遇。

在印光大師極力推薦的《安士全書》中有一個題為“施經五福”的圖表,說明布施經典可得的五種福報以及獲得福報的原因,清楚地告訴我們施經得福的原理以及其運作方式。

以下即為該圖表:

                  施 經 五 福
                   ̄ ̄ ̄ ̄ ̄ ̄ ̄
一者 ┐  ┌ 長壽報 ┐     ┌ 不殺 ┐
二者 │  │ 大富報 │     │ 不盜 │
三者 ├ 得   ┤ 端正報 ├ 由誦者 ┤ 和氣 ├ 故
四者 │  │ 尊貴報 │     │ 信佛 │
五者 ┘  └ 聰明報 ┘     └ 覺悟 ┘

現根據圖表做一些簡要的文句說明:

“施經五福”-印施經典的福報可歸納為五大類:

“一者、得長壽報,由誦者不殺故;”
第一、印施經典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因為誦讀經典的人在讀懂了經書的內容之後生起了慈悲心,不再殺生害命-這也即是所謂的“無畏施”:消除別人的恐懼,解救其他眾生的危難。一個愛護其他眾生生命的人,充滿愛心,內心踏實,情緒平穩,心情輕松愉快,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有利於身體健康以及免除因為仇怨而帶來傷害的因素。

“二者、得大富報,由誦者不盜故;”
第二、印施經典能得豐足富裕的果報;因為誦讀經典的人在讀了經書之後,接受經文內容的教育和熏陶,不再有偷盜的行為,不會起占別人便宜的心。我們知道:這樣的人腳踏實地,勤奮、重實踐,不懶惰,得到他人的信任,工作態度積極,人緣當然也比較好,不論工作或自己做生意,都會比較受到賞識和歡迎。

“三者、得端正報,由誦者和氣故;”
第三、印施經典能得相貌端正的果報;因為誦讀經典的人接受了佛陀的教育,心平氣和,個性會更隨和親切。我們知道:一位和藹可親的人看起來一定慈眉善目,讓人感覺美好,反之,發脾氣怒罵或以傲慢無禮的態度對待別人時,丑態畢露,姿勢粗野,予人觀感一定不佳。

“四者、得尊貴報,由誦者信佛故;”
第四、印施經典能得地位尊貴的果報;因為誦讀經典的人通過經文的開示、講解,對佛生起了真正的信心,然後依教奉行,建立良好的品德,自然受人敬愛。

“五者、得聰明報,由誦者覺悟故。”
第五、印施經典能得聰明-對日常接觸的人、事、物聽得清楚、看得明白的果報,因為誦讀經典的人將因此而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謂:“理得心安”-明白事理之後,待人處事更有條理,心情也就不會經常起伏不安,時常保持平靜的心境,不受情緒沖動所造成的干擾和禍害,反應一定更准確、敏捷,安排事物一定更妥當。

一個負責任的醫生一定是在了解藥性,甚至是自己親自嘗試、體驗過藥物的性質之後才開出藥方給病人;一個負責任的廚師,也一定會在調試過自己所烹調的食物並確定它的新鮮、美味後才會把菜肴推出供食客享用;所以,一個負責任的印贈經典者一定是在自己誦讀過有關經典,實踐驗證所說不虛後,才將有關法寶大量介紹、提供給人,也就是說:在自己了解並確認佛法的價值後才充滿信心地與人分享佛法的利益。因為彼此“分享”佛法,所以受贈者與贈送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同修”:大家一起誦讀、一起學習、一起實踐、一起證得佛法的各種殊勝成果,這也就是為何大家都會同樣獲得學習佛法的真實利益的緣故。

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贈人佛經、法寶,自身當然也會沾染佛氣、佛香。即使在開始時,對自己施贈的佛經、佛書不太認識,對佛教的修行方法也不太明白,日久天長,經典所在流通之處,必然也是學佛、做佛,具足行持、辯才及智慧的諸上善人聚集之處;今日供養經書法寶,助人成佛,他日必得學成之人講經說法,幫助自己明理修行之報。

《地藏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發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一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在佛法中種下的微小善根都可以發展成無量無邊的福利。與佛法所結下的任何一個因緣,都是一個“起點”-就像一顆種子一樣,雖然微小而不起眼,但是根據這份認知而運作、發展的種種心念以及言行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對於自己和眾生的福利卻是生生不息,無量無邊的。

《地藏經》又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佛像即是以繪畫藝術或雕塑藝術來描摹的佛陀形象,佛經則是以文字敘述佛陀的功德,同樣都是介紹及引起我們的學習興趣,並向我們展現佛的功德-即佛菩薩的心態、舉止,或說佛的思想行為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及作用等,提供我們觀摩以模仿學習。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佛像即是我們自己未來的形象,佛經即是我們未來生活的生涯規劃!前提是:我們自己是否也按照佛菩薩的所作所為,緊隨佛菩薩的腳步在人生路上前進呢?

描摹佛像者自己必先觀察熟悉佛的形像,並在下筆作畫時融入佛的境界:體會佛的意境,感受佛的心情,細描佛的姿勢,表達佛的心願…古時有畫馬“變”馬-因為專心畫馬,一門心思全放在馬的身上,結果不知不覺潛移默化,舉止動作都似馬、像馬!現在我們畫佛時想佛,一心一意專注在佛的身上,去深入佛、感受佛,與佛相應,與佛合為一體,感同身受,不分你我:畫佛就像佛、“變”佛。印贈佛像也一樣:我們被維妙維肖的佛像所感動了…感動我們的是佛的慈悲、佛的親切、佛的寬容以及佛的安樂自在。然後,我們想與其他眾生分享這份感動,讓大家也體會到佛的好處,接受佛氣質的感染-所謂“加持”;於是乎我們用心地選擇佛像,看印制佛像的圖稿,檢視印刷的效果…這些工作費時費力,也費神,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把精力和注意力全放在佛身上,通過佛的形象去熟悉佛的一切,感受佛的一切,然後有一天,我們回顧自己,突然發現:自己的內在也有一尊佛,我們的本性和佛並沒有兩樣,所謂“有為者亦若是”,我們只要像佛一樣去努力、去付出,我們也可以承傳佛的志願,承擔佛的工作。心同佛、願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所得福報、智慧當然也同佛-只要一直努力下去,燈傳燈、福生福,可以利益無邊眾生。

繪畫藝術的描摹如是,文字的敘述說明當然亦如是。

《地藏經》也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贊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做任何事,都必須用認真的態度,謹慎從事、重視每一個細節。所謂:“敬業樂業”,以恭敬心服務,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珍惜:那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作品,代表的是自己的榮辱和人格,也關系自己人生的成敗,能不自尊、自重,自愛嗎?推而廣之,印施佛經、佛像,是我們生生世世、時時刻刻不可中斷的事業,我們應當依循佛在經典流通分中一再重復教誨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來落實在生活之中:將佛經所教、佛像所表,“印”在自己的心版上,也“印”在自己的“面”版上-通過自己的表情、音聲、舉止,以言語和行動表現佛的慈悲,展現佛的智慧,在工作上、生活中為一切眾生服務,做最至誠的恭敬供養。人生有千種瑣事,諸佛就有千種威儀;世間有萬種生靈,菩薩就有萬種身份示現-這才明白:諸佛菩薩的千百億化身確確實實落實在一切時、一切處,真真確確“千處祈求千處應”,絕對永不落空。

《地藏經》亦教導我們:“…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贊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人是社會一份子,接受其他社會成員的影響,也影響著其他人,我們可以被環境牽著鼻子墮落,我們也可以以自己落實佛法的榜樣引導、推動其他
人與自己一起並肩進步,共同提升。所謂“國王”,即是領導。在我一身,心是國王-我們的心念領導我們的一切行儀,保持這一念與佛相應,以佛心為心、以佛念為念,對於佛法,我們才算真實的皈依:在生活中以佛法為依靠、指導。心是國土,佛法是國王,起心動念,乃至處事待人以佛的教導為依歸,完全順從佛的教誡,這是真正讓佛接引自己。心念是國王,我們的身心即是國土,以佛法治理身心,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我們自己落實佛法之後,佛法的殊勝利益在我們的身上體現出來,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見者歡喜,聞者生信心,受到影響而信佛、學佛,也就成功引導親友和其他人走入佛門。印施經典、法寶的目的也才圓滿達到。所以印經更要印“心”,把印在紙張上的佛法烙印在自己的心上,讓佛法“活”起來,讓經典發揮“功用”。

《百丈清規證義記》(卷5)中將:“刻印經典流通”形容為“興起佛法之第一大事” 。因為,閱讀經典是喚醒許多人發覺自己的錯誤,改造自己人生命運的第一步,“興起佛法”即讓許多人實行佛法並獲得其利益自己的功效,這是每個人切身的“第一大事”。佛法存在於世間的價值即是教育眾生,唯有當佛法發揮功用時,佛法的存在才有實質的意義,否則名存實亡,就形同虛設了。佛書等法寶的流傳正是普及佛法,讓大眾認識並進而學習佛法的重要工作,也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起步工作。所以,這當然是你我頭等重要的大事!

 

上一篇:護生即護心·慈悲可養生
下一篇:處處讓人,替人設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