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大方廣
尊敬的老師:
您們好,我兒子三歲,正處在“第一逆反期”,很調皮,個性也很強,但定性不夠。我現在每天晚上睡前教他《弟子規》,他高興時學得很快,但不高興時就摸摸這,摸摸那的,還說:“媽媽,我不喜歡,你明天別讓我念了好嗎?”。我很希望他能端正學習態度並持之以恆,就命令他一定要讀完才能睡覺,有一次還打了他的小手。先生很反對,說我這樣會讓孩子厭學。我很苦惱,孩子最初建立學習習慣,是否需要強制?如何才能讓三歲的孩子快樂學習?請賜教?
謝!
--------------------------------------------------------------------------------
回復:
-尊敬的王女士:您好!
看到您講三歲的孩子居然有「第一逆反期」,我們感到非常的沉重。像「逆反」這樣的詞,實在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以前也是只聽說有「青春逆反期」,現在居然從這麼小就開始逆反,那麼稍大一點會如何,再大一點又會如何,實在是不忍心想下去。
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們真的應當認真地反省,不要說以為很多家庭是如此,就認為我們走在正常之道上。事實,三歲的孩子這樣,可以稱之為「第一從娘胎裡就開始的溺愛後遺症集中爆發期」。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年輕的父母,也是接觸傳統文化幾年,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自己也很願意身體力行。但是孩子來了,照樣溺愛。為什麼,身上掉下來的肉,又是只有一個,周圍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著,稀裡嘩啦的,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還轉不過來。這才體會到,要真正落實聖賢教誨的每一句話,不深入學習,堅持再堅持,日日改過,日日自新,不要說教導孩子了,自己的修學就是很大的問題。
故您現在的處境,有夫婦之間,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同心同德的問題。否則孩子是很會察言觀色的,他只要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教育態度有不一致,就會奔向寵著自己的那一方。到時候不僅沒有效果,夫妻之間甚至會因為孩子的問題鬧矛盾。
因此當下我們要冷靜想一想,我們學習聖賢教誨,肯定是覺得它好。那麼到底好在哪裡?不知道,反正先讀誦經典再說。這個不可以。我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孝敬公婆、父母上做得很好?是否在夫妻相處過程中,自己做到婦女四德?在操持家務上面,是否任勞任怨,還做得高效率、很歡喜?
而教導小孩,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榜樣。譬如說讀誦《弟子規》,孩子不願意讀了,我們每天早晚堅持讀誦,而且讀得很歡喜,孩子長期耳濡目染,他又沒有其他事情做,就是這樣一個讀誦時間,到後來,他也會自然而然地跟著讀,喜歡讀,再後來他還會帶著讀,甚至帶動爸爸一起讀。這樣的效果,端在我們做媽媽的有沒有一顆真實的耐心,天長日久地堅持引導。
我們也接觸很多父母,他們一談到孩子,給人的感覺是一天到晚,事事鬧騰、煩心。那孩子這麼小,與父母互動的磁場就是如此火氣旺旺,孩子又怎麼可能有沉靜的氣質,安和的心態?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欲要養成孩子思想、言語、行為的良好習慣,首先我們自己要定下來。我們也可以借助練習書法,細細地做家務勞動,真心誠意地孝敬父母、公婆,和言溫婉地與先生應對,耐心耐煩地教導孩子,來磨練我們的定功。我們懷抱「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態度,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我們學習的時候,教學相長。相信我們只要認真老實地學習,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會經營幸福美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