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廣結善緣之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巡探訪民瘼,到一古廟忽覺口渴,有一農夫適時奉上一杯茶,明太祖感激之余,賜農夫為縣令。當地一名書生聞曉,心裡極為不平,便於古廟作一對聯:‘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明太祖重游此廟,見此對聯,知道是針對自己而題,遂提筆寫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佛教以為:‘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懂得廣結善緣,才會有人緣,才能得道多助,如同農夫,也是先有一杯茶與明太祖結的善緣,而後才有獲得官位的果。在做人處事上,廣結善緣很要緊,如何做到?有四點意見:

第一、關懷他人要多贊美:贊美是世間最好的語言,無人不歡喜獲得贊美。尤其別人失意時,你對他適時的關懷、問候,如同寒冬送陽,能激發對方的信心,讓他振奮心情,重燃希望。常言:‘口邊就是緣’,對他人施予關懷,也為彼此結下好因好緣。因此,關懷贊美是結緣的最佳妙方。

第二、面帶微笑要常問好:中國人重視‘見面三分情’,既然有緣相見,經常保持笑容,真心問候,給人感覺如沐春風。好比處在陌生環境,一個微笑,能化解不安的心緒;人我間有了芥蒂,一聲問好,能驅散陰翳。所謂‘嗔拳不打笑臉人’,微笑代表友善與溝通,能相處融洽,減少磨擦;常常與人問好,對方得到你的安慰、鼓勵,彼此間,即已結下一份善緣。

第三、言談舉止要能溫和:與人來往,態度氣勢凌人,或語帶諷刺,容易令人心生畏懼而不願親近。佛門教導學人愛語才能和眾,‘愛語’即是以體貼溫和的語言待人接物。前秦時代,僧伽提婆大師來中土,譯出許多佛教典籍,也開啟南方譯經的風潮。他尤以開朗的氣度、溫和的舉止和悔人不倦的精神,感動當地許多人心,無人不樂於與之親近。可見言談舉止溫和有禮,能廣結善緣。

第四、有事相求要不推托:人際之間是相互成就的,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因此他人有所困難請求相助時,不輕易推托,花一點時間,吃一點虧,發心與對方結緣。如果自己真的力有不足,所謂‘拒絕要有代替’,也要顧及對方的尊嚴,如語帶和緩婉拒,對方自能感受我們的善意。願意為人付出,播下的善緣善種,久而久之,自會開花結果。

人我相處,只要願意為人服務,那怕是一個點頭、一臉微笑、一句贊美、一臂助人,都是結緣。所以,如何廣結善緣?四點意見希望大家參考:

第一、關懷他人要多贊美,

第二、面帶微笑要常問好,

第三、言談舉止要能溫和,

第四、有事相求要不推托。

 

因果明鏡論---布施篇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著


行持布施,能得到人天善趣的富足安樂,不受貧苦,不會轉生於餓鬼界,究竟獲證菩提果。
  捨衛國有一窮人,供養一串葡萄給比丘。比丘說:“你已經作了一月的布施。”窮人問:“我只施一串葡萄,為何說我已布施一月?”比丘開示道:“這一串葡萄,你在一月前就有布施之念,此後念念不斷,難道不是布施一月?”
  所以布施之行完全安立在捨心上,捨心是布施的根本,布施所生福德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捨心的狀態。
  拘留沙國有位惡生王,看見一金貓,從園堂的東北進入西南角,就命人挖掘,結果得到銅盆三重,裡面裝滿了錢,而且五裡之內都是如此。王甚覺希奇,就問尊者迦旃延此事的因緣。尊者答道:“過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號毗婆屍。當佛涅槃後,曾有一比丘乞食,置缽於路邊,告訴行人:如人以財置於此堅牢藏中,一切王賊水火不能奪去。當時有一窮人,聽後踴躍歡喜,恰好他有賣薪錢三文,隨即取錢布施。在返家的五裡路上,窮人步步發歡喜心,當他到家要進門時,又遙向比丘所在地頂禮發願,當時的窮人就是您的前身。”
  經雲:“若布施之時,能以歡喜心與,恭敬心與,清淨心與,不望報與,或所與者值菩薩聖僧(即所施的對境是菩薩聖僧),如彼良田,下種雖少,所收甚多。”窮人施錢,因為生起了踴躍的歡喜心,並且施後一直沉浸在對善法的喜悅之中,這種行善的歡喜心十分難得,因而顯現的果報尤為希奇,因地於五裡路步步對布施生歡喜心,結果福業成熟時五裡路上處處都現前裝滿錢的銅盆。所以行持善法之後要懂得隨喜自己,使善心的意樂得到增上,這是十分善巧的增上善業的方法。如果我們能象好色一樣汲汲好善,則福德成滿也並非難事。
  昔年有位長者,名阿鸠留,不信有後世。一日經過險道,三四天都未見水草,將要餓死,遇一樹神,告神饑渴。樹神即於指端,化出飲食,濟其同伴。長者問:“尊神有何福德,手指竟有如此神力。”神言:“我在迦葉佛時,本是一貧人,平時在城門外磨鏡,見沙門來乞食,必定舉右指為人指示有齋之處,常常這樣予人方便。所以今生受用,全靠這指。”長者聽後心悟,大修布施,每日飯供多僧,後生第二天,為散華天人。
  人身十分珍貴,被稱為如意寶,只要有智慧,隨時隨處都可由此如意寶流生出無量福德,象此樹神因地即是以舉手之勞來種植福善,推而廣之,如同《安士全書》所說:指示於人,福田從手而廣;贊歎勸勉,福田從口而廣;奔走效力,福田從足而廣。所以人之口、目、手、足都可用來作福。佛法無主人,唯勤者得之。在菩薩戒的攝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時處都要盡己所能、竭盡全力積累包括一絲一毫在內的一切善業,可與此處之理會通。

 

上一篇:淨空法師:墮胎之可怕,決不可墮胎
下一篇:素食制作:吉祥猴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