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讓名於上 讓功於眾 讓位於賢 讓食於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我們看“禮”,禮讓、忍讓、謙讓,這個“讓”字是很有學問的,德行要提升,一定是謙退、謙讓。所以這個“讓”字還有一段話跟大家交流一下:“讓名於上,讓功於眾,讓位於賢,讓食於幼。”
好名聲給領導,為什麼?不是谄媚哦,給領導之後,他的權威、信譽更好,他能很好地去帶這個團隊。假如我們下屬要跟領導爭風光,那這個時候,第一個,在人情上,領導會難受的。就好像,哪有兒子要跟父親爭光的?所以這一點像清朝就非常不簡單。乾隆當皇帝當了六十年,當太上皇當了四年,他後面為什麼不當了?因為他的爺爺康熙當了六十一年,他不敢超過他爺爺,所以他六十年。看到古代,不簡單啊,顧及到不可以以功去壓到自己的祖上。而且他們有今天,都是祖上給他們的教育跟給他們的承傳啊。所以“讓名於上”。
“讓功於眾”,我們在團體當中在那裡搶功的時候一定會傷人和,“讓功於眾”。而且說實在的,我們用一份道義的心去做事,哪有想著我要什麼名、我要什麼功呢?沒有罣礙了,能讓的讓給別人。
“讓位於賢”,有比我們好的,趕緊讓他來做,來帶動整個尊重賢德的風氣,而不是嫉妒、排斥,“讓位於賢”。
“讓食於幼”,因為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剛好那一段時間是發育期,假如孩子那一段時間沒有吃好,可能他一輩子的體質會受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個是長者對晚輩的一種仁慈的態度。
好,所以朋友相處也都是守著這個五常、八德。“仁”,仁義禮智信這個“仁”就能設身處地,“將加人,先問己”。好,這個是跟大家談到的朋友關系。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好朋友的標准就是《弟子規》
下一篇:周泳杉老師:《弟子規》的由來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