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梅州日報http://www.mzrb.com.cn/news/0909/21/090921027.htm
許多企業家說:“有德有才是優質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為什麼現階段德行教育好像在喊口號,很難落實呢?問題出在德行教育的根本沒有扎好。那德行教育的根本是什麼?
孔老夫子在《孝經》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開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從這裡開始。一個人對父母都不恭敬,他會去對其他的人恭敬嗎?一個人沒有長恩義,就會長利害心。有仁愛心的孝子才會感恩提供俸祿的百姓,會忠於職守,報效祖國;再進一步拓展心量就可以愛全人類和地球的自然環境。所以,當我們都重視每個人的孝道德行時,整個社會慢慢地就會呈現祥和之氣。
梅州客都素有“文化之鄉”美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客家優良傳統精神深入鄉村,鮮活地保留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學經典理論的生動體現。客家優良傳統精神很強調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勤勞儉樸等,這些精神深入客家人的內心,經常在社區鄉村演繹。
筆者認為,孝道教育關鍵點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身作則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父母以身作則代代相傳是中國傳統道德傳承最重要的路徑之一。所以很多人的父母不識字,沒有文化,但做人做事完全符合古聖先賢之道,子女看在眼裡,學在心中。依據筆者觀察,這也是客家優良傳統精神能在貧窮的鄉村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家炳先生非常關心教育事業,在許多場合都提到“經師易行,人師難求”,也就是教學生知識、技能的老師好找,能夠成為學生德行表率的老師非常稀缺。
二、優秀的國學經典學習教育
國學經典《弟子規》、《孝經》、《論語》、《三字經》等都把孝道等德行教育說得明明白白。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無窮智慧。客家先賢即使在窮鄉僻壤都一直有耕讀傳家的傳統。葉劍英元帥、曾憲梓博士、田家炳博士等在年幼時都學習過國學經典。田老先生現在還能熟背《朱子治家格言》,並終生以其作為為人處事的依據。近十幾年國內外提倡的國學經典《弟子規》是中國家規、家訓的集大成者,是孝道德行教育的優秀教材,而且可以直接指導生活、學習和工作。
三、知恩報恩的教育
感恩一定要先知恩。第一是懷胎十月守護之恩。沒有懷胎經歷可能很難體會,所以可以舉辦一日護蛋(或護西紅柿或籃球等)活動,體驗母親懷胎的辛勞。第二,生日是父愁母難日。生孩子都是鬼門關前走一遭,父親、親人也很擔心母子的平安,母親所受之身體和心靈的苦痛更是巨大。第三是以乳哺兒,兒肥母瘦的深恩。著名導演翟俊傑在《天下父母》的節目中給觀眾展示保存了二三十年的妻子潔白的乳汁竟然變成了鮮紅色。他感歎地說:“母親的乳汁真的是血變成。”第四是即使百歲爹娘,亦常掛念八十歲的兒女的永無休止的深恩。
報答父母的深恩除了要孝養父母之身體,更要孝養父母的心,時時為父母著想。出來工作,服務社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言行不能使父母長輩蒙羞,而要讓父母長輩為有德行的子女驕傲。
另外,還有一些社會活動也可作為孝道教育的補充。例如客家人盛行的祭祖掃墓。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只要能提起對父母祖宗的感恩心,能提起後代子孫做好榜樣的責任心,這民風一定很厚道淳樸,和諧社會也就不會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