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聖一法師:十大願王淺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各位善知識,今日佛青會請講十大願王,本人趁此機會,與大眾結結法緣。

  在佛教教典中,華嚴經最為第一,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不起菩提座,三七日中,為法身大士闡揚如來因中修萬行,果證萬德,直捷成佛的一部大經,所以名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者,是如來三身之別名,大是法身,名毗盧遮那佛,方是報身,名盧捨那佛,廣是化身,號釋迦牟尼佛。三身是佛果報,果不離因,以修萬行因華,莊嚴萬德果海,故名華嚴。

  華嚴著重修因,因圓果自滿,因屬菩薩,所以華嚴海會各位菩薩皆說各證如來一德,世尊默然允可,唯普賢菩薩萬行已圓,全彰如來果德,世尊微笑。

  一者禮敬諸佛

  普賢菩薩對善財說:“我已略說如來功德,如海一滴,若廣說者,十方如來盡未來際,相續演說,不可窮盡,今欲入如來功德海,唯應修十大願王,即能證入。”

  善財曰:請大聖說,我等與一切眾生皆願修習。

  普賢曰:一者禮敬諸佛。

  重點在敬字,仗佛力自力即能證入。古德說禮有七種:一者我慢禮、二者唱和禮、三者恭敬禮、四者無相禮、五者起用禮、六者內觀禮、七者實相禮。

  平常人多用恭敬禮,所謂五體投地接足稽首,我本人年少時在北方參學,大眾睡時我去拜佛,返觀能拜者是何物,不見有我拜,拜而無我,剎那十二時至,即去休息,我只能體會到第六種內觀禮的好處。

  禮者身禮,敬者心敬,心敬而禮,禮則專誠,敬則無妄,無妄則心誠,誠則能證入法界,即見十方三世一切佛剎的微塵,塵塵性空,照見法界一切佛。

  塵空無障,法界理顯,依理發願,名普賢願,依理起行,名普賢行;依理發行,行彌法界則有行力,依理發願,願滿虛空則有願力,如是行願力,能令行者信心清淨,慧解現前,照見法界諸佛,如在目前,是現量而見,不是比量而知,猶如善財童子參德雲比丘,得念佛法門,在三昧中親見法界佛,無一佛而不見,又如中峰國師雲:“剎那念盡恆沙佛,便是蓮華國裡人。”

  見法界佛故,開佛知見,見自身清淨,自身身業、語業、意業、三業清淨,即以清淨三業,常修禮敬。身清淨故,一一佛前能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能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此時證入法界,禮敬法界佛,法界無盡,諸佛無盡,我身無盡,禮敬無盡。

  假如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是法界,法界無盡故,虛空無盡,我禮亦無盡,眾生界即法界,法界無盡,眾生界無盡,則我禮無盡,眾生煩惱即法界,煩惱無盡,故我禮無盡,眾生業即法界,眾生業無盡,故我禮敬無有窮盡,如是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禮敬,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三業清淨是無為法,因此常禮,無有疲厭。

  二者稱贊如來

  稱者稱述,贊者贊歎,如來所有功德我能稱說,如來功德最上無比,故我稱揚贊歎,涅盤經迦葉菩薩贊佛功德偈雲:“我今欲以一法贊,所謂慈心游世間,是慈即是真解脫,是慈即是大法聚。”

  因如來慈,慈中具一切德,具十力四無所畏等功德,不同聲聞慈,慈不具德,何況人天慈,所以如來慈內含萬德,悲喜捨亦如是,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亦然。又如般若經雲:“布施為法界,一切法趣布施,是趣不過。”佛功德最高無上,是以為眾稱揚,令眾學習,行者欲稱揚贊歎如來功德,非證入法界,親見親解不可。

  是以先發普賢之願,從願起行,行願相資;證入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微塵性空,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例如天上群星拱北斗,地下諸水盡朝東,人間百官朝王,佛德巍巍,為眾所歸,我以甚深般若,最勝慧解,開佛知見,現量而知,然後以超過善口天女辯才,同時以微妙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以種種音聲,組成種種言辭海,或章或句,或一四句偈,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如世尊昔日在石窟翹一足,經七日,以一偈贊歎弗沙如來,偈曰: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又如普賢菩薩在此經中稱述如來功德,最後一偈曰: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系        無能盡說佛功德

  華嚴經雲:

  佛身遍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眾生前
  隨緣赴感靡不周        而恆處此菩提座

  歷代祖師作銘作論,皆贊如來功德。

  如來全修是性,德滿虛空,法界無盡,我贊無盡,虛空界無盡,我贊無盡,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歎,無有窮盡,前念今念後念,念念贊歎,相續無間,以清淨身語意業贊歎,故無疲厭。

  三者廣修供養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將萬物供養佛,及施一切眾生,內捨悭貪,外資福德,福圓慧滿,號兩足尊。

  供養者將自己最貴重之物奉獻賢聖,故名廣修。當知供養得福,有福則物富,物豐能供養,如是物、供、福三者,循環不息,因果歷然。

  佛在何處?何處見佛?法界無形,虛空有狀,十方三世一切剎土微塵,一一微塵性空,皆見法界佛,一一佛在微塵裡轉大法輪,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發普賢大願,修普賢大行,行願力故,深信清淨,勝解現前,現量而見,現量而知,見佛菩薩海會,然後從理起事,隨念所成,供養眾具,皆悉滿足,以上妙諸供具,所謂香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周遍法界,供養如來。又以天種種香:塗香塗壁,燒香騰空,末香布地,供養如來。又燃種種燈,燈炷如須彌山,燈油如大海水,供養如來。

  即此事供,攝事歸理,理性清淨,目之為法,依法修行,心冥法界,福等虛空,故雲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性清淨,如說而行,供養法身如來;利益眾生,眾生苦盡即證菩提,供養如來;廣行四攝法,攝取眾生從我學道,供養如來;神力遍法界,能代眾生苦,供養如來;勤修一切善法,增長善根,供養如來;廣學萬行,自他兩利,供養如來;凡有所作,不離菩提心,皆成佛事,供養如來。

  法施無窮,財施有限,財法相比,千分萬分不及一分、乃至迦羅、析人身毛百分不及一、俱胝百億、那由他萬億不及一、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碎大地作微塵亦不及一,何以故,諸佛如來以法為師,得法成佛,成佛說法,尊重法故,眾生如法修行,皆得作佛故。菩薩行法供養,見佛法身,聖心冥合,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此廣大最勝供養,事理圓融,財法無二,若虛空界盡,何用供養,以虛空無盡故,我供無盡,眾生煩惱、眾生業無盡,我供無盡,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供養,相續無間,身語意業清淨,故無疲厭。

  四者忏悔業障

  華嚴經以一真法界為體,迷一真法界故有無明,無明眷屬就是貪、嗔、癡,此三毒能造無邊業,由業招無量苦,所以苦海無邊,業海茫茫,識浪翻騰,此惑、業、苦三,以業最重,障人修行,障人見道,障人見佛,障人聞法,障人生淨土,牽人入生死,牽人入地獄,牽人作業,復起煩惱,皆由業障故。

  菩薩自念無始劫來,由貪嗔癡,發動身口意,作諸惡業,或一日作,一年作、一生作,生生世世,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質有形相者,虛空不能容納,我今遇普賢願王,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一一諸佛菩薩前,真誠忏悔過去所作之業,後不復造,前罪消滅,後罪不起,得見本源自性清淨,恆住清淨戒體而修律儀、善法、饒益有情等三聚大戒,成就屍羅一切功德,復以普賢行願力,觀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譬如明鏡,本無塵垢,識垢無垢,心鏡常清淨。

  如是虛空界無盡,我忏無盡,若眾生界盡,何用忏悔,以眾生無盡、煩惱無盡、業無盡,我此忏悔,法爾無窮無盡。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忏悔,不造諸罪,相續無間,常忏常悔常清淨,身語意三業清淨,故無疲厭。

  五者隨喜功德

  萬法一體,人我同源,經雲: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隨喜行十善者,贊歎十善法,共成四十種善。

  愚者只知自作,缺同情心,故不教他,亦不隨喜,何況贊歎。智者自作又教人作,有自行、化他兩種功德,再來隨喜他人一毫之善,則內除嫉妒,又有他人功德在自己心內,更能贊歎善法,則成弘法大師矣。

  例如見他人出家,心生歡喜,就有出家功德,見他人放生,心生隨喜,就有放生功德,見他人說法,自己未有因緣說法,但心生歡喜,就有說法功德,見他人坐禅,不必自坐,心但生歡喜,就有坐禅功德。如是自作有限,隨喜無窮,自己出家只有一次,隨喜他人出家功德,則有百千萬次,所以功德自造也好,他人作也好,皆可流入我心,我心有他人功德,無嫉妒念,何等喜樂,何等坦蕩蕩。

  兒子中狀元,父母生大歡喜,父子同體也,學生中狀元,老師生歡喜,從我教出也,何異自中。因此,欲建立別人功德在自己心田內,應生隨喜,否則不喜,或生嫉妒,有嫉賢妒能之念,自己永絕賢能之路,悲夫!無始劫來嫉妒之賊,潛伏八識田中,或時起作,自害害人,今日誦普賢大願王,一掃清光!

  欲識自心廣大,觀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菩提心時,非在我心外發,如何發心?心覺能知,若生隨喜,即有一切如來發心功德在我心內,令我好樂,為我學習,助我早日發菩提大心。十方如來發心為求一切智,而勤修福業,福能融慧,我亦隨喜勤修。

  如我本人,最初聞他人寫經、燃指,當時心生歡喜,後來我就能刺血寫經,燃指供佛,若當時不隨喜,何有今日之事。

  一切如來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目手足,我皆隨喜;如是一切難行苦行,乃至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薩智地、成無上菩提及般涅盤、分布捨利、一切善根,我皆隨喜,此乃隨喜佛功德。

  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古人雲:西方路上一只鵝,口含青草念彌陀——鵝能念佛;水鬼修心——水鬼升城堭,地藏經主命鬼王受記作佛;帝釋受記成佛,以及所有六趣功德,我皆隨喜。

  十方一切聲聞斷惑證真,擺脫生死,辟支佛兼除習氣,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菩提,自他兩利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如是十法界功德在我心內隨喜,虛空界無盡,眾生界、眾生煩惱、眾生業無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清淨,無有疲厭。

  六者請轉法輪

  得其法者等諸佛於一朝,失其法者歷劫勤勞唐捐——世尊初轉法輪,五比丘證阿羅漢果,八萬諸天悟無生忍,法華經化城品雲:“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余世間所不能轉。”轉法輪者,將佛心中所得之法,轉入他心,故名為輪。

  世尊初成道,梵王帝釋等殷勤勸請,如來四十九年說法,談經三百余會,如楞嚴經是阿難尊老請佛說,法華經是彌勒菩薩發起,捨利弗三請佛說,金剛經是須菩提請佛說,維摩經是維摩居士發起,請如來轉方等法輪,大權比丘,示作眾過,令佛制二部律,故有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流通娑婆利益人天。

  良以如來未出世,世無佛法,世界黯冥,世尊出世,法輪常轉。維摩經雲:“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天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後代兒孫,以此修行,以此為證。

  文中說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在大眾前,悉以清淨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七者請佛住世

  良以法界眾生無盡、眾生業無盡、眾生煩惱無盡,故需佛常住世間,度無盡的眾生。文中謂以普賢行願力故,見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盤時,我悉勸請莫入涅盤,久住世間,利樂一切眾生。

  又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善知識,我悉勸請,莫般涅盤,為欲利樂群生,作人天眼目,覺世明燈,開示修行正路,降伏魔外邪說。

  如世尊滅度時,尚敕迦葉、賓頭盧、羅侯羅、軍屠缽漢等四大弟子莫入涅盤。又如南岳大師,臨命終時,謂諸弟子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華、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期於見證者,隨有所需,吾自供給,若無此人,吾即去矣。”

  又智者大師修忏誦法華經,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可知請佛住世者,實請眾生三業清淨,則見如來常住世間,娑婆便成淨土。故經雲:身口意三業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

  以虛空界無盡,眾生界無盡,故請佛住世無盡,又眾生煩惱無盡,眾生業無盡,故請佛住世無盡,我以普賢願力,念念勸請,無有間斷,三業清淨勸請,無有疲厭。

  八者常隨佛學

  所作所為與佛相同,行佛行處行故名常隨佛學,法華經雲:“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世尊行菩薩道時,到十方世界參學,盡行諸佛道法,令權智滿足,勇猛精進,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又實智圓具,以權智下化,無生不度,以實智上求,無佛不成、如是權實二智,吾人應跟佛學。

  如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世尊因地為最勝仙人時,世無佛法,仙人渴仰法,魔王來試曰:“我有佛偈,汝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剌血為墨,當為汝說。”仙人歡喜,即時剝皮析骨刺血,魔王見已,愁憂遁去,仙人發大誓:“誰有佛法者,當為我說。”即時離娑婆三十二剎土,有國名普無垢,佛名淨名王,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其身體,平復如故,為說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仙人聞法,得大辯才,為眾宣揚,度無量眾生。

  世尊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一切所有,法華經雲:“吾觀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得成菩提。”我等應跟佛學。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所謂放光現瑞、雨華動地、分形散影、現種種佛身:丈六身、千丈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處種種眾會:菩薩眾會、聲聞眾會、辟支佛眾會、轉輪聖王眾會、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以圓滿音,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大涅盤,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如是,其余一切諸佛,我亦隨學:

  學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莊嚴淨土,
  學藥師如來無邊誓願利有情,
  學香積如來以香飯作佛事,
  學阿(音同觸ㄔㄨˋ)佛三密加持。

  隨佛學者但取其義,不泥其事,如法華經諸佛有子義同,而釋迦一子,日月燈明佛八子,大通智勝如來十六子,隨時隨地所宜,諸佛度生,示現有子事別。世尊捨身濟餓虎,吾人學其捨身濟物,勿拘泥其事,不可強不餓之虎,食自己的肉,是名為捨,應該見機捨身,為救大眾,是名善學,又名活學。

  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佛我皆學習,圓滿如來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我願無盡,眾生界盡業盡、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意語三業清淨,無有疲厭。

  九者恆順眾生

  諸佛道同,眾生殊相劣形,度盡眾生,即見一體如來,所以六祖曰:“識得眾生,眾生空即如來,不識眾生,被眾生迷,萬劫不見自性。”故欲求佛,但識眾生,維摩經雲:“諸佛解脫,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良以度少許眾生,得少許覺,度一半眾生,得一半覺,度盡眾生得大圓滿覺,因有眾生,覺生無生,即名為佛。今普賢大願,恆常隨順眾生,度生無生,出生諸佛。

  以普賢願力,能盡法界虛空界照見十方剎海,所有眾生,千差萬別,如海千濤萬浪,若無明風息,則海晏河清,識海便成性海,所以普賢願力,先識眾生,然後隨順而轉,識得眾生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依地水火風而住者、有依空生住、有依卉木生住,楞嚴經說有十二類生,色身各各不同,形狀或豎或橫,相貌有妍有丑,壽命有長短,品類水陸空,種類黃白棕黑紅,民族名號更多,心性有善惡剛柔,知見有邪正偏頗,欲樂有動靜閒忙,意行有取捨愛惡,威儀有行住坐臥,禮儀三百,雁飛成字,鵝行有序,衣服有羽毛鱗甲,飲食有段觸思識,人類有村營聚落,城邑宮殿,天龍八部亦然,行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思想分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未出三界者,我皆於彼性情隨順而化度之,執勞待役而承事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而供養之,如父母師長而敬奉之,我不敢輕眾生,眾生皆當作佛,若見有病者為作良醫,若見娛入邪途,示其正路,若入生死暗夜,為示涅盤光明,若缺財法,則示衣裡明珠。

  如是以普賢願平等饒益一切眾生,證入法界,無一眾生而不度,隨順眾生,如水隨器,如影隨形,生生世世,隨其所堪而導利之,令一切眾生返迷成悟,便是供養諸佛,能令眾生尊重己靈,承事不逆者便是尊重如來,更能使眾生從性起修而不離自性,生法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以諸佛如來無性故,若見有自性,則計有所得,諸見生起,便成增上慢,所以諸佛無體,以大悲心為體,大悲心亦無性,因眾生苦而起大悲,大悲拔苦,非覺不拔,拔眾生苦故發菩提心,因菩提心修萬行,而成萬德佛果。

  譬如生死曠野,煩惱沙碛之中,有菩提大樹王,一切眾生具佛性,是菩提樹之根,諸佛菩薩修萬行證萬德,是菩提樹之華果,菩薩以大悲水滋潤眾生菩提樹根,故菩提樹生長諸佛菩薩華果。

  何以故?諸菩薩以大悲水救眾生苦而發菩提心,由菩提心出生萬行拔眾生苦,功德圓滿,成就阿耨菩提,若無眾生之迷,何來菩提之覺,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之苦,一切菩薩無從發菩提心,則不能成無上正覺,因修普賢行願,證入法界,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平等拔苦故,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拔眾生苦故,成就萬德,供養如來。

  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無盡,眾生界無盡,眾生業、煩惱無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清淨,故無疲厭。

  十者普皆回向

  菩薩所作功德,悉皆回向,回向則無私,無私則真實,真實則直入法界,入法界則能利益一切眾生,益生功德圓滿,自證菩提。

  回向有三種:回自向他,則成化身佛,回因向果成報身佛,回事向理成法身佛,猶如一杯水,傾入大海,便成大海水,是謂回小向大,所作功德回向眾生,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此乃回向眾生,所作功德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尋源得本,是謂回因向果。

  法華經雲:“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地藏經雲:“更能回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

  十大願王最後一願,普皆回向,從禮拜贊歎乃至恆順眾生,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則我功德真實,若不能令眾生離苦得樂,則我功德虛妄,回向是試金石之良方。

  又我功德回向,能令眾生,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若能如是,則我功德真實,否則功德虛妄;又我回向時,能令諸惡趣門關閉,又能開示人天涅盤正路,則我功德真實,否則,不能閉諸惡趣門,又不能開人天路,則我功德,虛妄不實;又我回向時,我功德能代一切眾生受極重惡業苦,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則我功德真實無疑。

  以此真功德,回向盡法界虛空界,眾生界、眾生煩惱業盡,我此回向,無窮無盡,念念相續,周遍法界,身口意三業回向,無有疲厭。

  普賢對善財言:

  善男子,以上所說,是為菩薩摩诃薩應修十種大願,若諸菩薩,於此大願法相,隨順修習,便能趣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親見如來功德,不勞我說,即此如來功德,稱性起修,便能成熟一切眾生,又能隨順阿耨菩提,更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財,汝於此義,應如是知,知此大願,由心而發,願不離心,願力心力,心願相熏,能令行者一剎那間,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具足佛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甚大,未出有為界,以有所得故,未見自性。

  若復有人,得聞華嚴性海十大願王,一經於耳,歷歷在心,醞釀成種,種熟發行,頓入法界,見實功德,比前有相有為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復有人,以深解力,解心清淨,即大願王,心包太虛,願周沙界,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所成無漏功德,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鸠盤荼、若毗捨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皆承願力,出離世間,若行於世間,世不能障,如空中月,出於雲翳,雲不能礙,諸佛菩薩之所稱贊,贊歎此人出世而入世,古德雲:“到那邊走一圈,再來世間,一切不奈汝何。”

  一切人天皆應禮敬此無心道人,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無住、無修、無證者,此善男子以人身修道證入法界,是名善得人身,入法界則能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歸普賢菩薩眾,所謂不退菩薩為伴侶,速得成就普賢白玉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在天天中尊,在人人中尊,在長者長者中尊。

  既身佩如來法印,悉能破壞世間惡趣,悉能遠離世間惡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獅子王摧伏群獸,住持正法,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世間威勢,悉皆退失,若為國王,其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如影隨形,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而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即是心王,具無量功德,莫生疑念,斷疑生信,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

  是諸人等,皆能從心發願,願力熏心,心願兩忘,於一念中,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其實本經題目——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最重要是個入字,吾人生生世世輪回生死,皆由深著人的境界,而不能成佛者,乃因未入聖境,既著人法界,被境界迷,熟境難離,隨習氣作業,難出生死。未入聖境,雖聞佛法,如隔靴搔癢,尚不見法,雲何能修,聞等不聞,今日得聞普賢十大願王,能入佛境,著力而修,一旦凡軀脫落,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猶如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佛境界現前,如來功德自知,如親到北京,一切了然在目,勝從別人聞,無論怎樣說也不夠清楚,所謂為證乃知,既見佛功德,盡未來際學習普賢行,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入佛境界是頓入非漸入,如人入夢,瞬息即入,夢的境界現前,一剎那間夢醒,人的世界復現,夢境消失;入佛境界亦然,剎那即入,整個人的世界便成佛世界,所以大悟的人,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壇經內法達曰:“誰知火宅內,原是法中王。”中峰國師雲:“誰知萬丈紅塵裡,函萏花開月正明。”

  所以吾人不捨凡境無從入聖境,金剛經處處指示吾人:“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聖境固然難入,凡境亦不易捨,如人一入凡界,明知是幻,尚留戀於妻子,娛樂場中,十去九迷,賭博火窟,如蠅赴膻,乃至小狗小貓出生世間,喜躍騰跳,鬼樂鬼倫,龍愛龍窟,任何眾生皆被境迷,智者觀之,不值一錢,但其類自看,則莊麗無比,譬如南柯一夢,亦不過夢入蟻國,見其宮殿堂煌,且被召為驸馬,備極顯榮,及至夢醒,尋蹤乃槐樹南枝下一蟻穴。今遇普賢願王,了知九法界虛妄,佛境界真實,藉修願王之力,不戀生死涅盤,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不思議者,超出六根六塵之域,谛觀世界微塵與吾人一念心塵;塵念性空,即入佛境,若此妄念不空,念念相續,便是生死命根,隨業受報而入六凡塵境,一入凡界,歷劫難出,六道眾生未有不貪戀其果報境界者,所以菩薩大悲入苦海度眾生出火宅,不是長居塵域。

  境界易迷人,昔日生公說法於虎丘,感鬼來聽,生公曰:“何不為人去?”鬼答以偈曰:“我做鬼來五百秋,又無煩惱又無憂,生公勸我為人去,恐怕為人不到頭。”一入鬼倫,便被境迷,何況長住鬼域,人道亦然。

  今日有幸得聞十大願王導我們入佛境,吾輩應盡壽奉持,希與同仁,早登華藏玄門,共入毗盧性海,無負佛望爾!

 

上一篇:供香的意義與功德
下一篇:淨空法師:如何看待和避免老年癡呆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