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有關拜佛消業障的開示匯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消災滅罪的無上法寶——阿彌陀佛

地獄太苦,我們決定不能造惡業。但是未學佛之前,已經造了不少罪業,總想找一個好方法消災滅罪,忏除業障。怎麼忏悔?每天在佛菩薩面前把自己所造的罪過說一遍給菩薩聽,再說:我以後不再做了。這是不是忏悔呢?這不是忏悔,這是再造罪業。沒造啊!你心裡想一遍就造了!你的身業沒造,你的口業在那裡念念有辭,口業造了,意業也造了。想一次又造一次,阿賴耶識裡罪業的印象加深一遍。本來要忏除罪業!卻天天把罪業再增加一次,到什麼時候才能把罪業忏除!那麼,怎麼樣忏除罪業呢?不要去想它,老實念佛。不想它,罪業就沒有了;天天念佛,佛是善中之善,念佛是無上的善業,我們天天造善業,罪業就沒有了。過去無論造什麼罪業,都不要去想它,從今以後,一心念佛,所有一切罪過我都不造了,這叫真正忏悔。滅罪的效果力量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清朝慈雲灌頂大師,在他所著觀無量壽經的批注「觀經直指」裡,告訴我們:「六道眾生所造的罪業,任何經典、任何法門、任何忏法,都忏悔不掉,都消除不了,念阿彌陀佛能消除罪業。」原來這句佛號是消災滅罪的無上法寶。他的話,不是隨便說的,這句話確實有很深的理論依據,這句話真實不假。一句佛號能滅最重的罪業,何況是小小的過失!可是我們看到許多念佛人業障沒有消除,以致使我們對祖師大德的話不敢完全相信,其實,那是我們自己看錯了。錯在什麼地方?這些人是真念還是假念,你要看清楚。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淨念相繼」,那是真念。「淨」是清淨心。我們有懷疑、有夾雜,心就不清淨。「西方確指」一書,覺明妙行菩薩有一段開示說得很清楚:念佛要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由此我們曉得「淨念相繼」要什麼樣的標准、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做到;我們功夫才能得力,才能消除三惡道的業緣,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中決定往生。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啟示》)

●拜    佛

拜佛是佛家修學很重要的一個科目,其真正意義就是修平等心,消除傲慢的習氣。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禮佛最卑下的足,稱作「接足禮」。此修學的目標,在斷除我們驕慢(驕傲、怠慢)的習氣。我們對佛會行接足禮,對一般人不會,所以不起作用。因此,在佛堂是上課,學了要運用在生活當中。換言之,我們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物,就像對佛一樣謙虛、卑下、尊重,以尊重佛的心去尊重一切眾生,乃至尊重一切惡業眾生,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這才能成就平等心。 

然而在事上要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亦即形式上有差別,心裡沒有差別,這是菩薩。「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你不能破壞了世間法。從世法來說,禮節有差等。譬如總統、普通信徒到我們這裡來訪問,我們各要用什麼禮節來對待,這就有差等。這個差等是無差等裡面建立的差等,所以差等就是無差等。因此,學佛要懂得出世法,也要懂得世間法;要懂得無分別,也要懂得差別等次。理上、心上決定沒有差別,在形式上有差別,你就做得圓圓滿滿,應付得面面周到。心上有差等,理上有差等,就錯誤了,你是凡夫,不是聖人。如果事上也沒有差等,你也錯了,你不慈悲,你破壞社會秩序,令人民無所適從。因此,理事如何圓融,要有智慧。   

(節錄自21-112-03【存好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輕松學佛法>修持篇)>


●拜佛的方法

「精進」是度懈怠、懶散的,懶散是大毛病,不是小病。治這個病要真心去忏悔,而忏悔的方法,許多古大德是用拜佛的方法。我初學也是用此方法,這是忏雲法師教給我的,每天拜八百拜,天天拜,連續拜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這是治病,把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身體也強健了,所以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初學人一天最好能拜三百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一百拜的時間不會超過八十分鐘,並不耽誤時間,而運動量也足夠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5【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輕松學佛法>修持篇)>


●什麼是真正有福的人?

古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重,業障深重,古德教給我們,用拜佛忏悔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千拜,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的,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忏雲法師教我這個方法。那個時候我跟他一起住茅篷,他老人家每天拜佛三百拜,他拜的速度很慢,我在他茅篷裡面,每天拜八百拜,我住了五個半月。我們茅篷裡面有一位達宗法師,東北人,他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早晨三點鐘起來拜佛,拜到五點鐘,兩個小時;中午,吃過午飯之後,經行回來之後,拜佛拜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之後,六點鐘拜到八點鐘,山上九點鐘就休息了。九點鐘休息,兩點鐘起床,生活非常有規律。所以住山,確實能夠忏除業障。

知道一個方法,只要能夠堅持不變,這個人就有福報,這個人一生就走向成功之道、解脫之道,所以我們讀《感應篇》,這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用這個小冊子,每天來反省、檢點。如果自己還常常犯這些惡業,自己心裡很清楚,必墮地獄。如果要畏懼地獄苦,趕緊回頭。

(太上感應篇19-12-209, 2000/2/24香港)


【十一、身禮像、口稱名、心觀想、俱要專一、絕無散亂。】

『身禮像』,禮拜佛像。我們每天拜佛,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同修,四、五十歲以上的同修,拜佛很重要。你每天能拜一百拜,拜上一年,身體柔軟,這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口稱名』,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心觀想』,想佛的功德,想佛的智慧,想佛在因地上的發願修行,想阿彌陀佛成就依正莊嚴的極樂世界。我們常想這些,不要去胡思亂想,想別的、想其它的東西,都在那裡造輪回業。我們想佛、想菩薩,這是造西方世界的淨業。『俱要專一,絕無散亂』,我們修淨土的人,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專禮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專想阿彌陀佛」,那就對了,這就是符合於「一向專念」了。


【十二、萬緣放下。身心解脫。纔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但念阿彌陀佛。】


『萬緣放下,身心解脫』,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這個地方要記住,這個放下不是講事放下,事放下就錯了,這是叫你心裡都不要牽掛。事,事事無礙,沒有障礙,事沒有障礙,心裡的念頭是障礙。所以佛教我們放下萬緣,是把心裡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的念頭放下,不是叫你把事放下。你把每天的工作更認真、更努力做好,這就對了。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教你放下是心裡頭放下,這要搞清楚。往往世間人把這個意思錯會了,一切事情都放下了,這些事情沒人做了。在家裡你是個主婦,你把家庭放下了,三餐飯都沒人煮,全家挨餓,這是學佛嗎?這不是學佛。放下心裡面的胡思亂想,把這個東西放下,那就對了。


『纔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但念阿彌陀佛』,這要有信心。一般人有病,找醫生吃藥打針,住醫院。真正念佛人,真正對佛有信心的人,那些都不需要,把一切放下讓身心清淨,一心念佛,求願往生。如果壽命到了,佛就來接引;壽命還沒有到,念幾天病就好了,病就沒有了。


過去我到北京看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告訴我,他跟他的一班學生有十幾二十個人,他們生病不找醫生,不吃藥。生病怎麼治?全家念《無量壽經》,念「觀世音菩薩」,一直念到病好,非常有效。這是北京他們那一班人治病的方法,念《無量壽經》,念「觀世音菩薩」。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跟念「觀音菩薩」是一樣的。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5-7-01)

●在那邊建道場,實在講就是幫助我們離開圖書館這些同修,讓他們有個讀書修學的好環境。所以我們那個道場就很特殊,就跟學校一樣,我們早晚課都不做。早晚課是形式,我們現在重實質不重形式,早晚課做它干什麼?浪費那麼多時間。所以在山上的早晚課,早晨讓大家拜佛,拜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我就用拜佛做早晚課。拜佛真有用,一方面對身體是個運動,再一方面真誠心拜佛,求佛菩薩加持

(圖文巴道場簡介21-102, 2001/5/18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所有方法裡面,念佛這個方法最好、最容易、最簡單、最穩當。念佛的方式也很多,佛在《華嚴經》上教給我們,一開頭第一個就教給我們,教給我們用什麼方法念?用散步的方法念,在我們佛法稱為經行,念佛的時候繞佛,散步的方法,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散步是最好的運動,特別是對中年以上的人,對身體沒有一絲毫的副作用。跑步都有副作用,如果心髒不好,跑步是很危險的事情,會出狀況。唯獨散步有百利而無一害。

散步當中,心裡頭念阿彌陀佛,你看心多清淨,念阿彌陀佛修心,心也清淨,散步是修身。講到養身之道,這是最高明的,這裡頭給我們講動靜一如,念佛心清淨,沒有妄想,心清淨;身體就動。佛家有個標志代表法門,佛家用圓,叫法-輪,法-輪是圓。圓的意思很圓滿,圓心是不動的,圓周是在動,它這個符號代表動靜是一不是二。不但代表動靜是一不是二,還代表空有是一。輪,外面是有,裡面是空,諸位學過幾何,知道圓心那個點是抽象的,找不到的,那代表空!所以外面圓周是有,代表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真正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佛法裡叫入不二法門,那就高明了,你就入不二法門。知道一切萬法不二,空有!動靜不二,然後體會到來去不二,生死不二,佛跟眾生不二,你就曉得一切法都是入不二法門,這個時候你真智慧就現前了。

(轉載)

 

上一篇:拜佛迅速祛病消業的案例
下一篇:素食制作:炸醬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