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信、願;「阿彌陀佛」:行
善導大師為了糾正當時對《觀經》下品往生「別時意」這種錯解,就來作了著名的「六字釋」。他說:觀經當中,十聲稱名,「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他底下作了一個問答:
「雲何具足」:為什麼說具足願行呢?善導大師下面的回答,可以講很巧妙,他不是站在能夠稱名的眾生這一邊來說明,因為如果站在眾生這一邊的話,可以說談不上有什麼行。而是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以這個人所稱念的這句名號本身來說明:六個字當中就具足了願和行。所以,下面善導大師就說:
「言南無者」:不是說「下品念佛唯願無行」嗎?善導和尚就把這六個字分為兩段,這是淺顯性的,便於我們理解。分成「南無」兩個字和「阿彌陀佛」四個字來解釋。「言南無者」,所稱念的「南無」這兩個字,「言南無者」。
「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意」:這兩個字是什麼含意呢?就是歸命,「南無」就是「歸命」。「南無」是梵語,翻譯成我們的漢語,就是「歸命」;歸命的目的是為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講:「亦是發願回向之意」。所以「即是」和「亦是」,就是說:「南無」兩個字,它當下、當體的含意是「歸命」,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亦是」是附帶具備另外一種含意,歸命南無阿彌陀佛,目地是為了發願回向趣求極樂淨土。所以「南無」兩個字裡邊,「歸命」就是信,信心的信,歸命阿彌陀佛,就是信;發願回向,就是願。所以,「南無」這兩個字就包含了信和願。
善導大師在這裡不是說這個臨終的人因為地獄相現前了,所以他有願生心(這也是一種解釋),而是就他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說:「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意。」
下面說:
「言阿彌陀佛者」:「阿彌陀佛」四個字是什麼含意呢?
「即是其行」:「其」是指代詞,「其行」,這個「其」是指哪一個呢?就是指前面那個南無──歸命的人。我們歸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成為我們的行,就成為歸命眾生的行。這個行,不是凡夫之行,也不是羅漢之行,也不是菩薩之行,乃是佛行。所以說「阿彌陀佛即是其行」。
這就好像我們說過多次的比喻,像我們乘船一樣,比如說我們在河裡淹得要死了,在水裡溺水了,我們自己不會游水,在水中沒有游水的能力,這個時候,有船來搭救我們,那我們是不是要歸命啊?對不對?「救命啊!哎呀,有船來救了!」歸投過去,靠上這個船了,我雖然不會游水,但是船有浮力,那麼,船的行就是我的行,對不對?
我們在生死的苦海當中,業障的煩惱,業風一吹,煩惱浪起,我們在裡邊埋沒,頭出頭沒。這個時候,阿彌陀佛駕著六字名號大願船來救我們,我們歸投過去,至誠心歸投,「南無」就是乘上彌陀願船;那麼,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本身所具足的萬德萬行,就成為我們的行。所以,不修行而有大修行的法門,對我們凡夫來講,就是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如果以通途修行法門來講,就是說我們性地光明,本來具足一切功德。可是,如果不開悟,等於沒得到;開悟了,所謂「何其自性,本來具足,本來清淨,能生萬法」,這個是指禅宗,我當下悟到了,也是說我當下圓成。雖然如此,他只不過是悟到這裡,還沒有親自證到解脫境界。悟,有深、也有淺;證,也有次第的分別,證到三賢位、證到十地位,證到初地菩薩、二地菩薩……
可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次第,沒有階位。不是說阿羅漢、菩薩,祂是佛果地(成佛之後)圓滿的功德,而為我們所擁有。
所以,這個「阿彌陀佛即是其行」,是因為我們罪障的凡夫本身接受阿彌陀佛因中為法藏比丘的時候所成就的一切修行功德,都在名號當中。當我們歸命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的時候,阿彌陀佛的修行滿灌我身,成為我的。
所以,蕅益大師也講,阿彌陀佛因地發願:
以大願作為眾生多善根之因,
以大行作為眾生多福德之緣。
成為六字名號。六字名號是彌陀因地願行具足所成就的,五劫思惟的誓願,兆載永劫的修行,願行圓滿了,成為「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而把這六字名號的功德完全回施給我們。只要我們信順、歸命,當下功德為我們所擁有。
就像父母為子女一樣,為了讓子女過好日子,就發願:「我將來掙一筆錢。」發了願之後,他還要去勞作,流汗、出苦力,到處去辛苦工作。最後,他的願望實現了,「我終於攢了一筆錢,一千萬。」攢到之後,就把它放到一張小支票裡面,放個小紙條,說:「我兒啊,這個給你。」那這個兒子如果不相信、不接受,或者接受了也不認識,這樣還是得不到,等於是當面錯過。
阿彌陀佛亦復如是,憐憫我們只有造罪造業、不能修功立德,所以,五劫思惟發願、兆載永劫修行,萬德萬行圓滿具足,濃縮在這一句六字名號裡面,說:「給你,十方的眾生,你稱念我的名號,來生我的淨土!」我們當下接受了,當下信知這句名號就是救度我的一切功德,那我們當下就獲得阿彌陀佛所賜的功德,所以說:「阿彌陀佛即是其行」。
我們有了阿彌陀佛的佛行,還羨慕不羨慕菩薩行呢?羨慕也是羨慕,不過我們本身,站在哪個角度來講。菩薩能六度萬行、廣度眾生,可是,我們凡夫做不到。現在我雖然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六度萬行,可是我本身已經擁有了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一切功德,這樣,也不感到遺憾說:「我如果沒修這個法門、沒修那個法門,我就感到遺憾。」也沒有;也不會覺得不滿足:「哎呀!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可能不夠啊,再加上別的經、別的咒吧。」──「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了,還有不夠嗎?就圓滿了,沒有不充足的。
下面就得出結論: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因為這樣的道理,因為六字名號具足這樣的功能、有這樣的一種含義,所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必定往生。
這樣的解釋稍微的教理化一些。
總之,善導大師是把六字名號解釋為信願行都圓滿。「南無」兩個字就有信,「歸命」就是信;「發願回向」,就是願;「阿彌陀佛即是其行」。這個叫信願行。
而且,這個信願行不是我們凡夫淺顯的修持功夫的信願行,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本身所具足的,就是阿彌陀佛名號裡面所圓滿具足的信願行,成為我們的信願行。所以,這個是一切功德已經圓滿了。
所謂的「功德資糧」、「信願行三資糧」,在哪裡呢?就其根本來講,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所以,這六個字就是信願行。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http://home.fjdh.com/space-4816-do-blog-id-74150.html